..续本文上一页。故法法皆是也。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即清净本然义。由其性体妙绝。故遮照同时也。又一切俱非。即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义。一切俱即。即幻妄称相义。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即其性真为妙觉明体义。又一切俱非。即是离一切相。一切俱即。即是即一切法。离即离非是即非即。即双收二句。又一切俱非。故指皆是物。无是见者。一切俱即。故微细发明。无非见者。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故曰元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又一切俱非。故正破七处非心。一切俱即。故密显七处咸遍。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故名大佛顶首楞严王三昧。又一切俱非。故性明。一切俱即。故性净。离即离非是即非即。故名常住真心性净明体。前云胜义中真胜义性。此之谓也。
癸三、结责迷情
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三谛圆融之本理。名为如来无上菩提。三观圆明之智眼。名为佛之知见。岂凡夫滞有。二乘滞空之心。所能测度。岂世间因缘自然种种语言。所能得入哉。次以琴瑟等物。喻现前阴入处界大等。以妙音。喻藏性妙理。以妙指。喻了义修证。以汝与众生。合琴瑟等喻。以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合各有妙音喻。以按指。合喻中妙指义。以海印发光。合喻中妙音发义。以汝暂举心。合无妙指喻。以尘劳先起。合不发妙音喻。海印者。三昧之名。得此三昧。炳现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犹如大海。阎浮提影悉于中现也。由不勤求等者。出其无有妙指之由。由于爱念小乘。所以迷理无明全在。举心便属尘劳。不得大用现前也。
丁二、明迷悟因缘无性。前文既举宝觉真心各各圆满。但由迷悟不同。致使大用不现。又恐愚者。以迷悟因缘为有实法。今故重明其无性也。文分为二。初答满慈重征妄因。二答阿难再执缘起。戊初、中二。初问。二答。己、今初
富楼那言。我与如来。宝觉圆明真妙净心。无二圆满。而我昔遭无始妄想。久在轮回。今得圣乘。犹未究竟。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自蔽妙明。受此沦溺。
⊙前文是问山河大地诸有为相生续之因。故明迷真成妄。咎在无明。今文更问无明以何为因。故曰何因有妄也。幽溪云。虽问生妄之因。正欲显息妄之因。故佛随以真亦无得答之。
己答、中二。初明妄本无因。二明真亦无得。庚初、又三。初立喻。二显法。三结合。辛、今初
佛告富楼那。汝虽除疑。余惑未尽。我以世间现前诸事。今复问汝。汝岂不闻室罗城中演若达多。忽于晨朝。以镜照面。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嗔责己头。不见面目。以为魑魅。无状狂走。于意云何。此人何因无故狂走。富楼那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
⊙除疑者。事理性相已无疑也。余惑未尽者。迷悟情量犹未舍也。演若达多。此云祠授。爱镜中头眉目可见。喻妄取幻境。嗔责己头不见面目。喻迷背真性。当知凡夫爱妄有而不见真空。二乘爱偏空而不见妙有。菩萨爱万行而不见中道。别教爱但中而不见法界。皆狂走也。答言是人心狂更无他故。则知妄本无因矣。
辛二、显法
佛言。妙觉明圆。本圆明妙。既称为妄。云何有因。若有所因。云何名妄。自诸妄想展转相因。从迷积迷。以历尘劫。虽佛发明。犹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识迷无因。妄无所依。尚无有生。欲何为灭。得菩提者。如寤时人说梦中事。心纵精明。欲何因缘取梦中物。
⊙妙觉明圆。指众生所具之理性也。本圆明妙。言其不假修成也。真本无妄。则妄性本空。安得有因。有因便非妄矣。如是迷因二句。不是说其因迷生迷。盖因迷因悟。上文已曾双破。今言如是迷因。正因迷惑不达无因。所以非有而常自有也。若识得迷本无因。则便知妄想无性。更何所依。最初尚无有生。却后将何为灭。直如梦中之物。醒后安可取哉。
辛三、结合
况复无因。本无所有。如彼城中演若达多。岂有因缘自怖头走。忽然狂歇。头非外得。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富楼那。妄性如是。因何为在。
⊙承上文言梦中之物。醒时了不可取。况复此妄。一总无因。本无所有。直如达多狂走。终不可言照镜是其因缘。以人皆照镜。不狂走故。故知忽然狂歇。头非外得。可喻如来之妙觉明圆。纵未歇狂。亦何遗失。可喻众生之本圆明妙矣。结妄无因可知。
庚二、明真亦无得二。初法。二喻。辛、今初
汝但不随分别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汝心中演若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不从人得。何藉劬劳肯綮修证。
⊙富楼那等。既证无漏。已断三缘。只因法执未破。不知世间业果众生三种相续全无实性。是故随此虚妄分别。便谓有三界可出。有涅槃可证。还似达多怖头狂走。今但须不随此虚妄分别。则三缘业已先断。三种相续妄因亦复不生。而狂性自歇。歇即菩提矣。肯綮者。筋脉聚会之处。何藉劬劳肯綮修证。言不待劳筋苦骨也。此为满慈辈已断烦恼者言之。若统论修证要途。则不随分别。是从理以开圆解。三缘断故。是从事以起实修。事理双进。方能直下了当。盖虽断三缘而仍随分别。则成人天二乘伪果。不断三缘。而驾言于不随分别。则堕善星比丘覆辙。故须事理并进也。又三缘断故三因不生者。由无杀盗淫之业果。则无众生。无众生。则无世界。如塞源者。先竭其流。如破竹者。先剖其尾。
辛二、喻
譬如有人。于自衣中。系如意珠。不自觉知。穷露他方。乞食驰走。虽实贫穷。珠不曾失。忽有智者。指示其珠。所愿从心。致大饶富。方悟神珠非从外得。
⊙此与法华珠喻不同。彼喻十六王子结缘。系了因珠。此喻各各自具正因珠也。智者指示其珠。喻如来开示藏性。
戊二、答阿难再执缘起二。初疑问。二示答。己、今初
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心中达多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不从人得。斯则因缘皎然明白。云何如来顿弃因缘。我却从因缘心得开悟。世尊。此义何独我等年少有学声闻。今此会中。大目犍连。及舍利弗。须菩提等。从老梵志闻佛因缘。发心开悟。得成无漏。今说菩提不从因缘。则王舍城拘舍梨等所说自然。成第一义。惟垂大悲。开发迷闷。
⊙此执如来现说因缘之言。而翻难前文排摈因缘之义。所以曲为末世众生释疑滞也。
己二、示答二。初破疑。二诫劝。庚初、中二。初即喻推破。二合法结显。辛初、又二。初立二执二破二执。壬、今初
佛告阿难。即如城中演若达多。狂性因缘若得灭除。则不狂性自然而出。因缘自然。理穷于是。
⊙阿难本执上文法喻成难。今即以彼法喻而答释之。理穷于是者。言汝所执因缘自然之理。极尽于此而已下乃破其无实理也。
壬二、破二执又二。初正破二执。二悟本俱非。癸初、又二。初约头破。二约狂破。子、今初
阿难。演若达多。头本自然。本自其然。无然非自。何因缘故。怖头狂走。若自然头。因缘故狂。何不自然。因缘故失。本头不失。狂怖妄出。曾无变易。何藉因缘。
⊙此明头非自然因缘。以喻真体非自然因缘也。先明头非自然。故云。设使达多头本自然。则本自其然。无然而非自矣。何因缘故而又怖头狂走耶。次明头非因缘。故云。若使自然之头。实以因缘故狂。何不使此自然之头。随于因缘故失。今既本头不失。而狂怖虚妄出生。其头曾无变易。何藉于因缘耶。是真体上。决无自然因缘之理可得矣。
子二、约狂破
本狂自然。本有狂怖。未狂之际。狂何所潜。不狂自然。头本无妄。何为狂走。
⊙此明狂非自然因缘。以喻妄亦非自然因缘也。先明狂非自然。故云。设使本狂自然。则是本有狂怖矣。未狂之际。狂于何所潜耶。次明狂非因缘。故云。设使不狂自然。则狂必藉因缘。今头本无妄。何为狂走。狂岂有因缘耶。是妄法上。亦决无自然因缘之理可得矣。夫真妄二处求自然因缘之理俱不可得。则其理不已穷乎。
癸二、悟本俱非
若悟本头。识知狂走。因缘自然。俱为戏论。
⊙悟本头者。知此头不变随缘。故有狂走狂歇之不同。故非自然。知此头随缘不变。不因狂走狂歇为有无。故非因缘。识知狂走者。知狂无体性。故非自然。知狂无来历。故非因缘也。
辛二、合法结显三。初直结法。二重简非。三正指是。壬、今初
是故我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
⊙此语超略。具足应云。三缘断故。三因不生。狂性自歇。歇即菩提也。夫言三缘断故三因不生。则有似因缘矣。而复云即菩提心。则喻如头非外得。岂因缘乎。又即菩提心。则有似自然矣。而必以三缘断故。方为歇即菩提。则喻如狂歇方悟本头。岂自然乎。全性成修。全修显性。此真无戏论法也。
壬二、重简非
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但生灭。灭生俱尽。无功用道。若有自然。如是则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生灭。无生灭者。名为自然。犹如世间诸相杂和成一体者。名和合性。非和合者。称本然性。
⊙此恐生灭情计未忘。还于无戏论法而起戏论。故须重重简拂之也。意谓我所言三缘断故即菩提心者。非谓有三缘可灭。有菩提始生也。若逐语生解。妄计有菩提心生。生灭心灭。此则但成生灭戏论矣。惟灭生俱尽。方为无功用道。方是无戏论法。而所谓无功用道。亦非自然也。若又计无功用为有自然。如是则又发明自然心生。生灭心灭。此亦但成生灭戏论矣。然此无生灭法。即是无戏论法。而亦非自然也。若又以无生灭者名为自然。犹如…
《大佛顶楞严经文句卷第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