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常见辞汇 十六画~卅三画▪P5

  ..续本文上一页觉知之性。

  【觉岸】 觉悟的彼岸,即佛的境界。

  【觉者】 觉悟的人的意思,梵语叫做佛陀。被称为觉者的人,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缺一就不可以被称为觉者。

  【觉海】 1.(喻)觉性深广如海。2.佛教以觉悟为宗,故称誉佛教的教义深广犹如大海。

  【觉照】 用觉悟的心来观照一切。

  【觉路】 正觉的道路,亦即菩提之道。

  【觉满】 觉悟圆满的人,即是佛。

  【觉树】 菩提树。菩提华译即是觉。世尊在毕波罗树下成菩提,故称其树为菩提树。

  【觉观】 新译作寻伺,旧译作觉观,粗思名觉,细思名观,二者都能扰乱定心。

  【觉道支】 七觉支与八正道。

  【触】 感触。

  【触食】 四食之一。

  【触欲】 五欲之一。

  【触尘】 六尘之一。

  【译师】 翻译经论的法师。

  【译经院】 翻译佛经的道场。

  【譬喻经】 十二部经之一。

  【释】 释迦的简称,是世尊的姓。晋时道安法师提倡佛子应以世尊的姓为姓,即姓释,后来大家见到阿含经说“四河入海,无复河名;四姓出家,皆称释种。”从此凡是出家人都姓释。

  【释子】 释迦佛的弟子。

  【释典】 释教的经典,即佛典。

  【释帝】 三十三天的帝王名叫释罗,所以叫做释帝,通常称为帝释天。

  【释尊】 释迦牟尼佛世尊。

  【释迦】 释迦牟尼佛世尊。

  【释迦牟尼】 佛名,华译为能仁寂默,是开创佛教的教主,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王太子,父名净饭,母名摩耶,因为了追求真理而出家修道成佛。降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成道,说法四十五年,谈经三百余会,所度人天,其数无量,约于公元前五四三年入灭,世寿八十岁。

  【释梵】 帝释天和梵天。

  【释梵护法】 帝释和梵天是护持世界佛法的天神。

  【释师子】 释尊的德号,因佛在三界之中无畏自在,好像兽中的师子王。

  【释提桓因】 仞利天(三十三天)之主,简称释帝,或帝释。

  【阐提】 一阐提迦的简称,是极难成佛的意思,有二种:一、不信因果,造五逆十恶,断诸善根,坠入阿鼻地狱的人,此种人极难成佛,名断善阐提;二、大悲菩萨,发一切众生成佛,然后成佛之愿,因众生至多,时间至久,故此种菩萨,亦极难成佛,名大悲阐提。通常所指的一阐提人,多数是指断善阐提。

  【露地坐】 在露地上坐禅,是十二头陀行之一。

  【鹙鹭子】 舍利弗的译名。

  廿一画

  【摄心】 收摄散乱的心意。

  【摄受】 又叫做摄取,就是佛以慈悲心去摄取众生。

  【摄摩腾】 又作迦叶摩腾,中天竺人,能解大小乘经,汉明帝遣蔡愔等往天竺求法,遇之,永平十年,与竺法兰至洛阳,译四十二章经,为印度高僧莅华传法之第一人。

  【摄化利生】 摄受教化和利益众生。

  【摄化随缘】 顺著众生的机缘而以种种的方法去摄受和教化。

  【摄众生戒】 三聚净戒之一。见三聚戒条。

  【摄律仪戒】 三聚净戒之一。见三聚戒条。

  【摄善法戒】 三聚净戒之一。见三聚戒条。

  【灌顶】 密教有灌顶法,灌者大悲护念义,顶者佛果最上义,谓诸佛以大悲水灌顶,能使功德圆满之意,有种种不同的方法。

  【灌顶住】 十住之一。

  【灌佛】 又名浴佛,即以水灌浴佛像而拂拭之。

  【灌佛会】 又名佛生会,于阳历五月月圆日实行之。

  【璎珞】 梵语叫做枳由罗,是一种似玉的宝石。

  【缠】 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缠缚人们的身心,使不得自在。

  【缠眠】 缠指现行,眠指种子。

  【缠缚】 十缠和四缚。缠缚是指一切的烦恼,因烦恼能缠缚众生于三界六道之中。

  【缠盖】 缠与盖。缠与盖都是烦恼的别名,缠有十缠,盖有五盖。

  【羼底】 华译为忍辱。

  【羼提】 华译为忍辱,六度之一。

  【羼提波罗蜜】 忍辱波罗蜜,六波罗蜜之一。

  【兰若】 阿兰若的简称,是僧人所住的地方。

  【护念】 保护和忆念。

  【护世者】 见护世四天王条。

  【护世四天王】 又名护世者,四天王是持国、增长、广目、多闻,因此四天王是守护世界的善神,所以叫做护世四天王。

  【护法】 1.护持自己所修成的善法。2.拥护佛陀的正法。

  【护法神】 守护正法和行者的善神。

  【护法阿罗汉】 六种阿罗汉之一。

  【护戒神】 守护佛所制戒的善神。已经三归依的人,有三十六部的善神保护他,又受持五戒的人,因每戒各有五神,所以一共有二十五位善神保护他。

  【护国四王】 又名护世四天王,即持国、增长、广目、多闻之四天王,他们住在须弥山四方的山腰,时常护持四天下,故名护世,又名护国。

  【辩才】 善巧说法的才干。共有四种,叫做四无碍辩。见四无碍辩条。

  【辩才天】 妙音天。

  【辩才妙音】 辩才天就是妙音天。

  【辩无碍解】 四无碍解之一。见四无碍解条。

  【铁树】 (喻)无开花结果的希望。

  【铁钵】 钵是出家人乞食时所使用的器物,用铁制成的钵叫做铁钵,若用瓦或石制成的钵,则叫做瓦钵或石钵。

  【铁轮王】 四轮王之一。见四轮王条。

  【铁围山】 围绕碱海而划分一小世界的铁山。

  【铁围结集】 传说弥勒菩萨等率领阿难于铁围山结集大乘的经典。

  【铁丸地狱】 十六游增地狱之一,此地狱有热铁丸,狱卒驱使罪人用手摄之,手足全部烂坏,故名。

  【铁剌林地狱】 犯邪淫的人所堕落的地狱。

  【饥馑灾】 中劫末期所发生的小三灾之一。小三灾是刀兵、疾疫、饥馑。

  【饥饿地狱】 十六游增地狱之一。

  【饶王】 世饶王佛的简称。见饶王佛条。

  【饶王佛】 又名世自在王佛,阿弥陀佛曾向此佛誓立四十八大愿。

  【饶益】 给人丰富的利益。

  【饶益有情戒】 三聚净戒之一。见三聚戒条。

  【驱乌】 指七岁至十三岁的小沙弥,因这些小沙弥负责驱逐乌鸟,不使夺僧食。

  【驱乌沙弥】 三沙弥之一,即驱逐乌鸟不使掠夺比丘之食物的小沙弥。

  【鬘】 花鬘,以香草结成花鬘供佛。

  【魔】 梵语魔罗的简称,华译为能夺命、障碍、扰乱、破坏等,即能害人性命和障碍扰乱人们修道的饿鬼,欲界第六天之天主即是魔王。

  【魔王】 魔中之王,即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的天主,他的名字叫做波旬,时常率领其眷属向人界的修道者作种种的障碍和干扰。

  【魔天】 恶魔所住的天界,即欲界顶上之他化自在天。

  【魔戒】 谓比丘为求名闻利养而持戒。

  【魔界】 又名魔道,即恶魔的境界。

  【魔事】 恶魔所作的事,如干扰障碍人们修道是。

  【魔佛】 天魔和佛陀。天魔是代表极恶,佛陀是代表至善。

  【魔梵】 欲界第六天之魔王与色界之梵天王。

  【魔病】 天魔使人所生的病恼。止观说:“魔病者与鬼亦不异。鬼但病身杀身;魔则破观心,破法身慧命,起邪念想,夺人功德,与鬼无异。”

  【魔军】 恶魔的军兵。

  【魔道】 魔鬼的道途。楞严经说:“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女,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魔障】 恶魔所作的障碍。

  【魔罗】 简称魔。见魔条。

  【魔罗道】 简称魔道。见魔道条。

  【魔波旬】 魔是天魔,波旬是魔王的名字。

  廿二画

  【欢喜】 1.环境顺意时,心生喜悦。2.释迦佛的弟子阿难陀,华译为欢喜,或庆喜。

  【欢喜日】 诸佛欢喜的日子,即农历七月十五日,因此日僧众结夏安居完毕,人人道业增进,所以诸佛欢喜。

  【欢喜地】 十地之第一地。见菩萨十地条。

  【欢喜会】 盂兰盆会的别名,因此日由于供养自恣僧的功德而使到目连尊者的母亲得免于饿鬼的痛苦,故取欢喜之意而名之。

  【欢喜园】 又名欢喜苑,或欢乐园,或喜林苑,为忉利天帝释四园之一,在喜见城外之北方,一切天人一到此地,就自然的生起欢喜的心情。

  【权】 方便的别名,即暂时用之最后则废之的教法。

  【权化】 佛菩萨以神通力方便示现种种的身体或是种种的事物。

  【权门】 方便门。

  【权教】 方便的教法。华严天台等一乘家判法相三论之三乘教为权教,而华严天台自己的一乘教为实教。又以天台所立的四教来说,藏通别等三教是权教,圆教是实教。

  【权智】 相机说法的方便智,是二智之一。

  【权智实智之一心三观】 如来所证的一心三观,是实智的一心三观,而如来所说的一心三观,却是权智的一心三观。

  【权实】 适宜于一时的教法叫做权,究竟而不变的教法叫做实。

  【权实二智】 权智和实智。见二智条。

  【权实二教】 权教和实教。见权实条。

  【权实不二门】 十不二门之一。

  【权乘菩萨】 指藏通别三教的菩萨,因他们的功行尚浅,实在还没有达到真实菩萨的地位。

  【听衣】 见二衣条。

  【听教】 在佛所说的三藏中,只有律藏有制听二教,依理而制的法叫做制教,随缘计情而听许的法叫做听教。如四重禁是制教,如十二头陀法是听教。又三衣是制教,三衣以外的余衣是听教。

  【读诵】 对著文字念叫做读,背文字叫做诵。

  廿三画

  【变化】 转换旧的形状叫做变,由无而忽有叫做化。变化是指佛菩萨的神通力能够变化出种种的事物。

  【变化土】 三土之一。见三佛土条。

  【变化生】 不须父母之缘而忽然而生之身,亦即四生中之化生。

  【变化法身】 五种法身之一。见五种法身条。

  【变易】 变易生死。这种生死是菩萨于三界外心念上生灭迁变转易的生死,是属于精神上的生死,与三界内凡夫肉体上的分段生死不同。

  【变易身】 变易生死的身体,是三乘圣人在三界外净土所受的正报。

  【变易生死】 见变易条。

  【变易而熟】 谓一切法的种子,熏习成熟,由因位变易而入于果位。

  【显示】 显是显露,示是晓示。

  【显正】 显示中正的义理。

  【显宗】 显教的宗旨。

  【显密】 显教和密教。见二教条。

  【显教】 显明易懂的教法,是二教之一。

  【显识】 阿赖耶识的别名,因阿赖耶识含藏一切善恶的种子,能显现一切的境界。

  【显色】 显然可见之色,如青、黄、赤、白、云、烟、尘、雾、影、光、明、闇之十二色是。此中青黄赤白四色是本色,其余八色是此四色的差别色。

  【体】 一切事物的本体,与界、性等同义。

  【体大】 起信论所说三大之一。见三大条。

  【体用】 真如法身为体,现象应身为用,体用就是由真如法身之体所生起的种种应化众生的妙用。

  【体性】 体是本体,性是本性。体与性,同体而异名。

  【体灭】 有为法的事物,由缘而生,刹那刹那,其体衰灭,叫做体灭。但此体灭并非断灭,而会待缘再生,故体灭是指当体灭而已。

  【体空】 诸法因缘和合而有,当体即空。

  【体空教】 阐明体空的教门,如方等部般若部及涅槃经等是。

  【体空观】 彻见体空的观法。

  【体相】 体与相。实质为体;差别为相。

  【体相用】 即起信论所说之三大。见三大条。

  【鹫山】 又名灵鹫山,因此山的山头似鹫,故名。

  【鹫峰】 灵鹫山的别名。

  【鹫头山】 灵鹫山。

  廿四画

  【灵光】 指人人本有的佛性,因其灵灵昭昭常放光明,故名。

  【灵骨】 即佛的舍利子,是戒定慧薰馥所成的结晶体。

  【灵感】 有灵验或感应的意思。

  【灵山】 旧称耆阇崛山,新称灵鹫山或灵山,因山形似鹫,而且山上鹫岛又多,故名。位于摩竭陀国,王舍城东北。

  【灵山会上】 在灵鹫山释迦佛说法华经的法会上。

  【灵鹫山】 简称灵山。见灵山条。

  廿五画

  【观】 以正慧观察事理的意思。

  【观心】 观察自己的心性。

  【观行】 1.先观事理,然后起行。2.观心的修行方法。

  【观法】 观念真理的方法。

  【观空】 观察诸法体空的道理。

  【观门】 1.教观二门之一。见二门条。2.六妙门之一。见六妙门条。

  【观智】 观察真理的正智。

  【观解】 观念真理和悟解真理。

  【观慧】 观察真理的智慧。

  【观音】 观世音的简称。见观世音条。

  【观音观】 亲经所说十六观之一,即观想极乐世界观音菩萨的身相。

  【观音本地】 观音的本来地位,即已成正觉的正法明如来。

  【观音忏法】 宋天台遵式法师,治定请观音消伏毒害忏仪,即今所流行之观音忏法。此忏法劝请观世音及一切三宝加被,消除三业,以成就现当之二利。因此法以观音为道场之主,故名观音忏法。

  【观照】 观察照见,即用心光向心中看,向心中照,是一种修慧的方法。

  【观照般若】 观察照见一切实相真理的智慧,是三种般若之一。

  【观想】 观察想念。

  【观想念佛】 四种念佛之一。见四种念佛条。

  【观世音】 简称观音,菩萨名,因此菩萨时常观察世人称念他的名号或痛苦的声音而去垂救,故名。

  【观世自在】 观世音菩萨的别名,因此菩萨时常观察世界而自在拔苦与乐。

  【观自在】 1.观音菩萨的别名,因观音菩萨无论是自利或利人,都能得到大自在。2.观一切法很自在的意思。

  【观念念佛】 观想忆念阿弥陀佛。

  【观佛三昧】 观想佛的相好到一心不乱的境界。此三昧成就,即见佛来示现。

  【观察门】 五念门之一,即观想极乐世界庄严相的法门。

  【观察正行】 净土宗所立五行之一。见五正行条。

  【观察法忍】 二忍之一。见二忍条。

  【观像念佛】 四种念佛之一。见四种念佛条。

  廿六画

  【赞佛】 赞叹佛的功德相好。

  【赞叹门】 净土宗五念门之一。见五念门条。

  卅三画

  【粗人】 修小乘的人叫做粗人,修大乘的人则叫做细人。

  【粗恶语】 十恶业之一,即恶口,亦即粗话骂人。

  

《佛学常见辞汇 十六画~卅三画》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