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胎如处牢狱,出胎如钻穴隙,嫩肤一遇空气,痛如刀割,所以初生之婴儿,无不呱呱大哭;有生必有死,人之死苦,比生之苦更加剧烈,人将欲死,四大分散,痛如五马分尸,其苦实非笔墨所能形容。生也苦,死也苦,所以佛来人间成佛,目的就是要教导世人如何了生脱死。
附记2:佛教所说的“了生死”,即了生脱死,亦即把无量劫来的生死彻底了断,划上休止符。用现代的话来说,了生死就是“超越生死”。凡是人,有生必有死,欲要不死,唯有不生,不生才是永生,也就是佛教所说的“了生死”或“涅槃”境界。然而,欲了生死,非常困难,必须断尽“见思惑”才能办到,而见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我们连其中之一品都断不了,如何能了生死呢?如今知道了有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只要一心念佛,发愿生西,临终佛来接引,便能往生佛国,一往生即证无生,永远超越生死,寿与佛齐!
令获五德⑤,升无为之安⑥。
(这是佛劝世人往生极乐)
我要令所有世人都获得五种的善德,由此不断地提升自己,最终便能出离三界,往生极乐,证得无为之涅槃、安乐。
附记1:经文说“升无为之安”,那是佛劝世人,要自强不息,尽量地提升自己,使人性获得无限的升华,达到全真、尽美、至善之境界,此境界即是圣人清净无为、涅槃寂静的境界。“安”即安乐,此安乐即是涅槃境界之常、乐、我、净。宇宙之间没有什么能比得上涅槃之常、乐、我、净更加安乐的了。
附记2:“五德”乃指做人应有的五种道德: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儒家强调做人要有仁义礼智信,不杀生即是仁,不偷盗即是义,不邪淫即是礼,不妄语即是信,不饮酒神智清明即是智。具备五德,向上提升,念佛求生西方,仗着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必能往生极乐,安住于无为之大涅槃,灭除诸苦,永享妙乐!”
吾去世后,经道渐灭⑦,人民谄伪⑧,复为众恶,五烧五痛,还如前法,久后转剧,不可悉说,我但为汝略言之耳。佛语弥勒:汝等各善思之,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
(这是说世尊预先悬记)
我入灭之后,以前所说的经(教法)道(证法),将逐渐在此世间消失。那个时候,世人复再谄曲和虚伪,你欺我诈,自私自利,造作犹如前面所说之五恶。这种现象将愈演愈烈,久后小恶转成大恶,小苦变成大苦,其痛苦难以尽述,前面为你们所说的五痛和五烧,那只是简略地说说而已。
佛告诉弥勒菩萨和后世的众生:你们应该好好地想一想,要怎样才能自度度人呢?你们今天有缘遇到这部《无量寿经》,和知道了离苦得乐的方法之后,就应该辗转相告,大家都要按照本经所说的方法去修,那就是:在断恶修善的同时,要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无量寿佛的名号,以及至心发愿,求生西方。关于这一点,大家都不得有任何的违背和毁犯。
附记1:佛法在世间,共分为三个时期,即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合共一万二千年。正法时期,正者证也,佛住世及佛灭度不久,法仪未改,有行,有证果者,故名正法;像法时期,像者似也,此时期,有教、有行,但证果的人已经很少;末法时期,末者微也,此时期已转为微末,只有教而无行,更无证果之人了。现在正是末法时期,所以佛经有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印光大师也说:“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丑劣,非仗佛力,决难解脱。”
附记2: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佛法也不例外,所以世尊在世时,就预先作悬记:随顺因缘,佛灭法衰,经道渐灭。经是指教法,道是指证法,自从佛涅槃之后,信受奉持教法的人,一日比一日减少,如教修行的人,更是越来越少,这就是“经道渐灭”的现象。虽说现代的印刷术发达,佛经佛书,可以大量出版流通,问题是有几人肯下功夫精研经典?又有几人肯依教修持?佛法有等于无,每念及此,委实令人仰天浩叹!
附记3:如何把念佛法门“转相教诫”呢?最好就是把宋时延寿大师的话告诉大家。他老人家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我们能够做到“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那敢情好;若是“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那已经满我们往生之愿了,自古以来,单凭一句佛号而往生者,比比皆是啊!
于是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佛所说甚善,世人实尔。如来普慈哀愍,悉令度脱,受佛重诲⑨,不敢违失。
(这是说弥勒菩萨代众宣说如教奉行)
这时弥勒菩萨合掌向佛禀白:佛之所说太好了!世人确实无知愚昧,不停地造作五恶之恶因,以致招感五痛和五烧之果报,个个都是可怜悯者。
今天听到佛说净土念佛法门,这是如来用以普度众生、慈悲哀愍众生,及欲令一切众生一生成佛的无上大法。我们衷心接受佛如此深重的教诲,也绝对不敢违背和忘失这么弥足珍贵的法门。
◎注释
①佛所遊履 指佛所教化的地方。
②国邑丘聚 国家、都市、乡镇、村落。
③日月清明 日月天体的运转很正常。
④崇德兴仁 崇尚道德,兴隆仁义。
⑤五德 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五种善德。
⑥升无为之安 提升自己的性灵,使之进入圣人涅槃之常乐我净的境界。
⑦经道渐灭 “经”指教法;“道”指证法;“经道渐灭”是说末法时期,深入经藏的人少,证道的人更少,佛法逐渐在世上消失。
⑧谄伪 “谄”是委曲自己奉承他人;“伪”是虚伪、欺诈。
⑨受佛重诲 接受佛深重的教诲。
《佛说无量寿经白话浅释 四十二 重重诲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