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在胎如處牢獄,出胎如鑽穴隙,嫩膚一遇空氣,痛如刀割,所以初生之嬰兒,無不呱呱大哭;有生必有死,人之死苦,比生之苦更加劇烈,人將欲死,四大分散,痛如五馬分屍,其苦實非筆墨所能形容。生也苦,死也苦,所以佛來人間成佛,目的就是要教導世人如何了生脫死。
附記2:佛教所說的“了生死”,即了生脫死,亦即把無量劫來的生死徹底了斷,劃上休止符。用現代的話來說,了生死就是“超越生死”。凡是人,有生必有死,欲要不死,唯有不生,不生才是永生,也就是佛教所說的“了生死”或“涅槃”境界。然而,欲了生死,非常困難,必須斷盡“見思惑”才能辦到,而見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我們連其中之一品都斷不了,如何能了生死呢?如今知道了有阿彌陀佛和他的極樂世界,只要一心念佛,發願生西,臨終佛來接引,便能往生佛國,一往生即證無生,永遠超越生死,壽與佛齊!
令獲五德⑤,升無爲之安⑥。
(這是佛勸世人往生極樂)
我要令所有世人都獲得五種的善德,由此不斷地提升自己,最終便能出離叁界,往生極樂,證得無爲之涅槃、安樂。
附記1:經文說“升無爲之安”,那是佛勸世人,要自強不息,盡量地提升自己,使人性獲得無限的升華,達到全真、盡美、至善之境界,此境界即是聖人清淨無爲、涅槃寂靜的境界。“安”即安樂,此安樂即是涅槃境界之常、樂、我、淨。宇宙之間沒有什麼能比得上涅槃之常、樂、我、淨更加安樂的了。
附記2:“五德”乃指做人應有的五種道德: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儒家強調做人要有仁義禮智信,不殺生即是仁,不偷盜即是義,不邪淫即是禮,不妄語即是信,不飲酒神智清明即是智。具備五德,向上提升,念佛求生西方,仗著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必能往生極樂,安住于無爲之大涅槃,滅除諸苦,永享妙樂!”
吾去世後,經道漸滅⑦,人民谄僞⑧,複爲衆惡,五燒五痛,還如前法,久後轉劇,不可悉說,我但爲汝略言之耳。佛語彌勒:汝等各善思之,轉相教誡,如佛經法,無得犯也。
(這是說世尊預先懸記)
我入滅之後,以前所說的經(教法)道(證法),將逐漸在此世間消失。那個時候,世人複再谄曲和虛僞,你欺我詐,自私自利,造作猶如前面所說之五惡。這種現象將愈演愈烈,久後小惡轉成大惡,小苦變成大苦,其痛苦難以盡述,前面爲你們所說的五痛和五燒,那只是簡略地說說而已。
佛告訴彌勒菩薩和後世的衆生:你們應該好好地想一想,要怎樣才能自度度人呢?你們今天有緣遇到這部《無量壽經》,和知道了離苦得樂的方法之後,就應該輾轉相告,大家都要按照本經所說的方法去修,那就是:在斷惡修善的同時,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的名號,以及至心發願,求生西方。關于這一點,大家都不得有任何的違背和毀犯。
附記1:佛法在世間,共分爲叁個時期,即正法時期、像法時期、末法時期。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合共一萬二千年。正法時期,正者證也,佛住世及佛滅度不久,法儀未改,有行,有證果者,故名正法;像法時期,像者似也,此時期,有教、有行,但證果的人已經很少;末法時期,末者微也,此時期已轉爲微末,只有教而無行,更無證果之人了。現在正是末法時期,所以佛經有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印光大師也說:“即今之世,若舍淨土,則果證全無。良以去聖時遙,人根醜劣,非仗佛力,決難解脫。”
附記2: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佛法也不例外,所以世尊在世時,就預先作懸記:隨順因緣,佛滅法衰,經道漸滅。經是指教法,道是指證法,自從佛涅槃之後,信受奉持教法的人,一日比一日減少,如教修行的人,更是越來越少,這就是“經道漸滅”的現象。雖說現代的印刷術發達,佛經佛書,可以大量出版流通,問題是有幾人肯下功夫精研經典?又有幾人肯依教修持?佛法有等于無,每念及此,委實令人仰天浩歎!
附記3:如何把念佛法門“轉相教誡”呢?最好就是把宋時延壽大師的話告訴大家。他老人家說:“有禅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禅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爲人師,來世作佛祖。無禅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我們能夠做到“有禅有淨土,猶如帶角虎”,那敢情好;若是“無禅有淨土,萬修萬人去”,那已經滿我們往生之願了,自古以來,單憑一句佛號而往生者,比比皆是啊!
于是彌勒菩薩,合掌白言:佛所說甚善,世人實爾。如來普慈哀愍,悉令度脫,受佛重誨⑨,不敢違失。
(這是說彌勒菩薩代衆宣說如教奉行)
這時彌勒菩薩合掌向佛禀白:佛之所說太好了!世人確實無知愚昧,不停地造作五惡之惡因,以致招感五痛和五燒之果報,個個都是可憐憫者。
今天聽到佛說淨土念佛法門,這是如來用以普度衆生、慈悲哀愍衆生,及欲令一切衆生一生成佛的無上大法。我們衷心接受佛如此深重的教誨,也絕對不敢違背和忘失這麼彌足珍貴的法門。
◎注釋
①佛所遊履 指佛所教化的地方。
②國邑丘聚 國家、都市、鄉鎮、村落。
③日月清明 日月天體的運轉很正常。
④崇德興仁 崇尚道德,興隆仁義。
⑤五德 即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之五種善德。
⑥升無爲之安 提升自己的性靈,使之進入聖人涅槃之常樂我淨的境界。
⑦經道漸滅 “經”指教法;“道”指證法;“經道漸滅”是說末法時期,深入經藏的人少,證道的人更少,佛法逐漸在世上消失。
⑧谄僞 “谄”是委曲自己奉承他人;“僞”是虛僞、欺詐。
⑨受佛重誨 接受佛深重的教誨。
《佛說無量壽經白話淺釋 四十二 重重誨勉》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