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陀法语 一月▪P2

  ..续本文上一页提炼出酥油,再从酥油的上层撇取精华,就可说是四种类别中最好的一类了。同样的,能关注个人与他人利益的人是四种类别之首,是最佳、最高、最至上的。

  一月廿日

  有十样东西能滋养十样人们所渴望、喜爱、陶醉而又难以得到的东西。那十样?精力与努力滋养了财富;华丽的衣服,精雅的装饰滋养了美貌;有规律的生活滋养了健康;结交善友滋养了德行、抑制感官之欲滋养了圣洁生活。摒弃争执滋养了友谊、反复温习滋养了渊博知识、多听多问滋养了智慧,学习与检查滋养了对教诲的了解、正当的生活滋养了往生天道的机会。

  一月廿一日

  当一个犯了五戒的愚人坐在大会堂里,大街上或十字路口,听到别人议论他,他必定寻思:“这些人在议论著我,因为我做了这些事。”这是那愚人此时此地所感受到第一类苦恼与沮丧。

  当愚人见到国王捉拿及处罚小偷或犯人时,他必定寻思:“这国王正在处罚这犯人而我也做了这些事,如果被国王知道了,也必定会处罚我!”这是愚人此时此地所感受到的第二种苦恼与沮丧。

  当愚人坐在椅子上或躺在床上或睡在地上,以往在身、口、意上所犯的错必定笼罩著他,就有如夜幕低垂时,山峰的阴影必定笼罩大地一般。这时愚人不禁寻思:“我过去不曾行善,也不曾积德,面对可怕事物,也不曾找到避难所。我会到专为不行善,只行恶的人而设的地方。”于是这愚人悲伤、恸哭、捶胸顿足、神智不清。这是愚人此时此地所感受的第三种苦恼与沮丧。

  一月廿二日

  修持佛法者,

  应戒酒及劝勉他人戒酒,

  应知道酒会令人迷醉。

  愚者因迷醉而造恶业,

  并且导致他人疏忽大意,

  故,这祸根应闪避,

  这愚行只为愚人所爱。

  一月廿三日

  凭借四种素质,聪明睿智,德高望重的人过著踏实、有活力、无过失、不被智者责备的日子。哪四种素质?清净身业、口业、意业及感恩图报。

  一月廿四日

  本无过失者,

  与恶人为伍,

  会被人怀疑行恶,

  名誉也因此受损。

  一个人受朋友与领导者影响,

  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之下,

  变得与他们一般样。

  被跟随者与跟随者相似,

  被触动者与触动者相似。

  一支涂了毒药的箭,

  触动了未涂毒药的箭,

  结果全被沾染了毒药。

  正直者不愿被污染,

  不与愚人为伍。

  若将腐鱼片串于“孤沙”草上,

  那草迅速染上臭味,

  与愚者相伴,

  结果也是一样。

  若将乳香包于普通叶子,

  那叶子亦迅速染上香味,

  与智者相伴,

  结果也是一样。

  谨记叶子之例,

  并了解其结果,

  人应与智者为伍,

  绝不与愚者为伴。

  一月廿五日

  我们可以以三种素质辨认出谁是正信者。哪三种?他渴望会见有德之士;他渴望听闻佛法,他并不吝啬,为人慷慨、廉洁、乐于布施、乐于助人,乐于与他人分享财物。

  一月廿六日

  基于怜悯众生,为众生与天神的福利与快乐著想,能如此卖力地为众生谋求福利与快乐的,查遍古今,唯有世尊,别无他人。

  佛法是尽善尽美,显而易见和不受时限的。它任人自愿尝试、循序渐进地学习,是智者所能成就的。能宣说这循序渐进的教诲的,查遍古今,唯有世尊,别无他人。

  世尊清楚解释何者为对,何者为错,何者该指责,何为该赞扬,何者该仿效,何者该避免,何者为低,何者为高,何者纯净,何者不纯,何者混浊。能解说得如此详尽的,查遍古今,唯有世尊,别无他人。

  世尊教导弟子通达涅槃之道。涅槃与通达涅槃之道是互相配合,合而为一的,有如恒河与耶木那河(Yamuna)汇为一体,一起奔流,能引导我们踏上通达涅槃之道的导师,查遍古今,唯有世尊,别无他人。

  世尊拥有很多同伴,包括初学者与断灭烦恼者,世尊与他们共居一处,共享团结之乐。这样的导师,查遍古今,唯有世尊,别无他人。

  供养佛陀的果报卓著。显贵们因为世尊声名显赫,便特意寻找他以赠送礼物。然而世尊并不因此而高傲自大。如此导师,查遍古今,唯有世尊,别无他人。

  世尊已解开心中疑问,不再犹豫。对于圣洁生活的宗旨,毫不怀疑,他已完成自己的目标。能达至如此境界的,查遍古今,唯有世尊,别无他人。

  一月廿七日

  倾盆大雨由天而降,雨水流入沟渠,沟渠涨满之后,便流入洼地;洼地涨满之后,便流入陷坑,再流入小池、大池、湖泊、小溪、小河与大海。同样的,圣洁的弟子具备了对佛陀、佛法、僧团的坚定信心,具备了圣者所喜爱的德行,凭借这些条件,他能像不断向前冲流的雨水一样,最终会到达彼岸,断除一切烦恼。

  一月廿八日

  想要告诫他人时,应先自我反省:“我是否在修习身体和语言上的清净?我是否已完美无缺、纤细无遗地修成了身体和语言上的清净呢?这些素质是否已在我身上显露出来呢?”若答案是否定的,他人必定会说:“去修习你自己的德行和语言吧!”

  再者,想要告诫他人时,应先自我反省:“我是否已修成了友善之心,对同修者是否不存任何恶念?这些素质植根在我身上了吗?”若答案是否定的,他人必定会说:“去修习你自己的友善之心吧!”

  一月廿九日

  一堆鲜花,

  可以编成许多花环;

  同样的,一个人,

  可以成就许多善业。

  一月卅日

  从三样东西我们可以辨认出谁是智者。哪三样,他能看清缺点,当看到缺点时,他会尽力纠正,当其他人承认缺点时,他会原谅那人。

  一月卅一日

  不造恶业,

  力行善事,

  净化心念,

  这是诸佛的教诲。

  不轻视、伤害他人,

  严守僧团戒律,

  饮食要适量,居处幽僻,

  专心修习禅定,

  这是诸佛的教诲。

  故,修习慈悲观,

  应是为自己与他人,

  大家应满怀爱心,

  这是诸佛的教诲。

  

《佛陀法语 一月》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佛陀法语 二月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