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嘱累人天品”佛是这样说的,概括起来有四句话“现在、未来天人众(当然包括我们都在内),吾今殷勤咐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怕我们堕三恶道。我们学习了之后,就会使我们体会到,佛教徒必须知恩报恩,体会到佛恩深重很难报答。
第三点 《地藏经》是为人处世的准则
净业三福第一福就是讲做人,这就是大乘佛法的基础,也是净土法门的基础。《地藏经》首先提出来的就是净业三福,特别是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非常具体,让我们懂得,教导我们不离日常生活来修学佛法,实际上就是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居家,乃至于出生、死亡、疾病等等日常生活当中应当怎样做,就是《地藏经》告诉我们的。能够依《地藏经》修行,你就能止恶行善,消灾免难。这个非常具体的指导,只要我们能够这样做,必然得到很大的利益,所以说这部经对我们做人处世非常有用,这是一部做人处世的教科书。
第四点 《地藏经》是具体讲因果规律的经典
因果是佛法的核心,不懂因果就不懂得佛法,不信因果就得不到佛法的真实受用。虚云大师说得很明白“因果二字把佛所说的法概括无余了。”这个结论不是随便下的,离开了因果就没得佛法。他又说“因果二字是一切圣凡、世间、出世间都逃不了的!”不仅是我们凡夫逃不了,有神通的人也逃不了。他用这个“逃”字,这个字分量很重啊!印光大师说:“诸佛成正觉,众生堕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凡夫一天到黑种的是杀盗淫妄的因,当然得的果报就在六道轮回里面受苦果。这个决没有错嘛。种污染的因,当然得污染的果报。种清净的因,才得清净的果报。印光大师告诉我们:“信因果者,其心常畏,畏则不敢作恶;不信因果者,其心常肆,肆则无所忌惮。经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正是如此。”又说:“人人信因果天下大治,人人不信因果天下大乱”。所以我们今天作为佛弟子,必须明因识果,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虚云大师提出学道的先决条件,第一个就是深信因果,第两个就是严持戒律,因为你不信因果就守不住戒律。所以这一点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关系都非常密切。《地藏经》对因果谈得很具体,这个是绝对真实不虚,没有信心的人把这部经看成神话,那就错了,那就得不到真实受用。
因为因果轮回说之难信,下面我们就对这方面作一深入理解。在《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谈到了佛于忉利天宫为母摩耶夫人说法,说地藏菩萨宿世弘誓因缘,以佛灭度后众生付托地藏菩萨救度,赞叹礼拜称念地藏菩萨的功德,并广说地狱苦况,善恶业果。该经所讲到的都是因果轮回之事,不但一般群众怀疑,同时也是许多佛教信徒,久久难以建立正信的主要原因,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谈不上对佛教的真正信仰。如果把轮回、因果、生死、业力这几个问题能搞明白,那佛教中的许多问题就会说清楚了,就可以对万事万物的来源,从根本上找到答案。
谈到轮回二字,先要明白佛教的因果律。佛教认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因缘和合而形成的,这称之为缘生,就是万法从因缘而生,也称万有因果律。因必要遇缘才能结果。例如植物,它最初是一颗种子为因,种子种入土壤中以后,经过人工的灌溉、施肥、松土及日光的照射、空气的流通等助缘,便会逐渐发芽、生出根、茎、叶、花,最后结果。我们人也一样,最初以自己的业识为因,经过父母的孕育为缘,怀胎十月后,由母胎出世,便成为我们这个人。其中都包含许多因缘条件与种种因果关系,我们要研究这个因果过程,在时间上就应分为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过去世是因,现在世就是果。现在世是因,未来世又是果。所以佛说:“欲知前生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这些为善作恶,感因招果的道理,在佛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做“业感缘起”。
这个业到底是什么?从业的本身来讲,它没有固定的性质,它是随着我们善恶的心理,所产生的一种造作行为而集成的力量,这种力量称为“业力”。例如我们心中存有贪、嗔、痴、慢等烦恼,引起我们的身与口所作的杀、盗、淫、妄等罪恶行为,名之为恶业。又如我们心中存有五戒、十善等纯善的思想,当然所行所为的都是善业了。由此即知业力之恶,就是由烦恼的恶因,所造成的一种恶的行为;业力之善,就是由对治烦恼恶因,所起的一种善的行为。由于有这种业行造作的力量,所以就会招感到我们现生苦乐的果报。
我们心中为什么有贪、瞋、痴烦恼呢?佛告诉我们无明是烦恼的根本,由于有无明熏习力故,才有种种烦恼的生起,故亦可以说无明是烦恼的发动机。但无明究竟是什么呢?无明就是无所明了,也就是我们心中有了一念迷惑,而不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理到底是什么意思。无明只有迷理成事的作用,而没有实际存在的体性。因无明有成事的作用,所以能起贪嗔痴等烦恼。又因无明没有实在的体性,所以修行得力,即能断除,更应知道众生心中一念迷既是无明,那么反过来众生心中一念悟即是智慧了。由此可知迷悟皆是众生心中的一种作用,而不是众生心中的自性本体。
无明是众生心中法尔具足的一种力量,它没有生起的时间,更没有生起的现象,故佛经中说“无始无明”,它是依着真心而有,但不可说无明是从真心生起的。因为无明与真心本是二始同源的东西,不能说谁先谁后。因为真心之体如如不变,则真心无始亦无终;因无明妄法修行能断故,所以无明则是无始有终。我们明白了这种修断的道理,就可以反推到因果轮回起自业力,业力由烦恼造作而成,烦恼的根本是无明,所以我们只要能断掉根本无明,则世间的一切因果轮回,自然都可停息而断灭了。
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断除无明呢?这只要我们依着佛陀的指示,努力修习戒定慧等三种法门,就可逐渐断除根本无明。这就是以持戒修善法,来制止恶念不起,从而生出一种禅定功夫,由禅定功夫而发出一种智慧的力量。因智慧之力,而起一种净化的作用,如此即可断掉心中的种种烦恼,以及无始的根本无明。从此生死轮回永息,菩提涅槃得证,一切智慧光明,功德法财悉皆圆满成就。
从以上四点说明了《地藏经》是佛门的一部孝经,是佛说的遗 嘱,是做人处世的教科书,是学习因果的重要经典,所以我们从这嚣四个方面就可以说明这部经典应是佛弟子必修的经典。这是我想说的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地藏经》的重要内容
第二部分就想谈一下《地藏经》的重要内容。
经题
先简单介绍一下《地藏菩萨本愿经》经题的大概意思。“地藏”这两个字,上面我们已简略地谈过,“地”,就是大地。大地能够生长一切,能够运载万物。“藏”,就是宝藏。也含有储藏的意思,大地能够储藏一切宝藏。佛法是心地法门,心如大地。心地是一切智慧福德的宝藏,智慧福德都从这里生长。正如慧能大师开悟时说的一句话:“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智慧福德,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都是原来有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都由心生,都是自性的显现,这就是佛法的精髓。佛陀证悟了这个事相,他毫不保留地把这些东西拿来教化我们,希望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让我们都能够悟人佛的知见,这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就是教育我们开发自己心地的宝藏,才能脱离尘世的苦恼,才能够得自在乐,如来不开示,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正如经典上说的,“譬如暗室宝,无灯不可见”暗室里有一颗金刚钻,没得灯,你在哪里去找?“佛法无人说,虽慧不能解。”菩萨是自觉觉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菩萨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人。但是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泥塑木雕的就是菩萨,所以土地、财神都称为菩萨,这是错误的。“本愿”就是根本大愿,也就是自性的流露,度一切众生出生死苦海,到涅槃彼岸,这个就是菩萨的根本大愿。
翻译者
译者是和田沙门实又难陀,“沙门”的意思是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戒定慧是我们自性本具,贪嗔痴是我们本来没有的,也就是说除去本来没有的,恢复本来有的,所以沙门含有返本还源,恢复本来面目的意思。“实叉难陀”汉译为喜学。他是西域和田人,他当时应武则天的邀请,携带了八十卷《华严经》来到洛阳,后来同菩提流支、义净法师一起把八十卷《华严经》翻译出来了,就是这位大德,他是《地藏经》的译者。
全经内容
现在把《地藏经》的内容大体上作个介绍。《地藏经》共有十三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包括忉利天空神通品第一,分身集会品第二这两品。第一部分这两品主要介绍地藏菩萨,他是幽冥教主,他的誓愿就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他久远劫来分身无量,化度众生,出地狱,生人天,行孝道,培福德。他发心是从度亲,度自己的亲人开始,再扩大为度一切众生,所以在这一部分里,介绍了地藏菩萨过去生中示现为长者子、婆罗门女、光目女、国王这四种身份,这就提供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是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最难的是“因果”,我们在上面亦已作介绍,这点我们必须了解清楚:
第二、包括观众生业缘品第三,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地狱名号品第五,这三品主要讲地藏菩萨教化的对象。《地藏经》教化的对象都是些什么人呢?不孝父母,不敬三宝,不信因果,造种种罪恶,要受地狱苦报的众生。地藏菩萨要救度的众生就是这样的人。
第三、包括如来赞叹品第六,利益存亡品第七,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这三品。这三品主要讲地藏菩萨教化众生的方法。我们看《地藏经》上这样说:阎浮众生中,包括我们大家在内。“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所以可以说阎浮众生,多数的人都在种地狱因。这个教导也告诉我们修行就是在起心动念之间。因为我们起心动念都在造业啊!都在种恶因啦!…
《生活中的佛教 地藏菩萨是我们的榜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