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建立佛化家庭实现人间净土(心诚)▪P2

  ..续本文上一页种种类似童话的传说,救度众生的感人事迹,培养孩子们慈悲对待一切众生的情怀。许多父母都主张父母不要对孩子灌输宗教信仰,让他们长大后自己选择需不需要宗教信仰。这种观念绝对是错误的,这等于说,小孩子还不懂事,不要教育他们什么是危险和安全的情况,等他们长大了让他们自己选择需要不需要避免危险确保安全。这哪算是爱护孩子及尊重孩子呢?所以佛教的信仰,应该从很小的时候,就得开始打基础立印象,更何况母亲怀胎时,就已经在念观音菩萨圣号,其实他在胎里就是佛教徒了,为什么还要等他长大再让他自己决定信佛不信佛?在宗教信仰方面,父母宜多给小孩一点时间,小孩才能健康地长大,心理上才不会古怪。

  三、伦理是佛化家庭的要素

  结婚之后的男女居士,必须要对婚姻关系的维护负起责任;要尊重并体会到对方有一个独立的人格,不要以自己的兴趣、个性、尺寸来要求对方;无论在任何情境之下,不可怀疑、批评、指责对方;发现冲突和矛盾,暂时不要处理,等待双方心平气和时,再解释、沟通,以取得对方的信任和谅解。同时,在任何时候,你又是配偶的一部份,所以切勿单独处理家庭中共同的财产、物品、生活方式,尤其是关于管教子女等的问题,必须取得配偶的同意理解。若出远门或已出远门,必须让自己的另一半知道你往何处,你在何处,是否平安、健康;要随时而适当的关心对方的身心状态和生活情况。

  婚后至少要负起三个家庭的责任和义务:第一是夫妇俩人自己的家庭,第二是公婆的家庭,第三是岳父母的家庭。不能因为自己娶妻或嫁人,就忽略了年长的父母及原来的老家。同时也要关怀自己的兄弟姊妹亲属的家庭的婚丧喜庆。否则会让年老的父母不安,也让亲戚朋友批评。不要期待父母亲友的援助,却要时时刻刻想到父母亲友是否需要关怀。最忌讳的是让父母说:“娶了媳妇,丢了儿子。”也不要让岳父母说:“嫁出去的女儿,等于泼出去的水了。”否则的话,一定是真的不孝了。

  四、佛化家庭的经济生活,应该有三个原则:

  (1)赚钱的方法

  应该用正当的方法,用自己的体力、技能、智能、资本、智慧来谋取生活的所需,但是要尽量避免违背遵守五戒的工作,那就是不可以从事于杀生、偷盗、赌博、邪淫、妄语,乃至于买酒卖酒等行业。

  (2)用钱的方向

  经济的收入应该要量入为出,不做守财奴,只知赚钱而不用钱。而用钱当分成四个方向:1.家庭的生活。2.营利的资本。3.留作资产。4.储蓄生息。

  (3)财产的分配

  除了家庭储蓄的经营所需之外,财产应该分三种用途:1.要孝养父母。2.要接济帮助亲戚朋友。3.要布施贫穷供养三宝,做宗教及慈善事业。

  五、夫妻相处的几点建议

  夫妇是五伦之一,也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开始,在我们现今的社会,如何建立美满和谐的夫妇生活,使家家为菩提眷属,而不是冤家仇敌?如何使我们的社会有健全的男女来往?我从佛法的观点提出几项对治的药方。

  佛陀在《善生经》、《优婆塞戒经》等许多经典中,对于教导在家夫妇如何相处也有微妙的善法。丈夫应该怎样对待太太呢?有五件事必须注意:

  要帮忙家务:回家要帮忙太太煮饭、洗碗等,不要像老太爷似地朝沙发一坐,对太太的忙碌视若无睹,你去帮个忙,爱语几句,气氛会很好。艾森豪威尔做美国总统时,从白宫回家,都会帮太太烧两样菜,成为令人羡慕的婚姻佳偶。

  要经常礼物慰赠:佛陀告诉为人丈夫者,要常常买一些东西或精致的纪念品、衣料等,在结婚纪念日或者太太生日等夫妻值得纪念的日子里送给你的太太,表示你的体贴关怀。

  关心妻子的亲友:有的丈夫很霸道;太太很可怜,家里的亲人来了,也不敢打招呼,怕丈夫责怪,于是偷偷摸摸东拿一点,西塞一件,然后赶快送他们离去。像这样,太太如何全心对待丈夫呢?凡是太太的亲朋好友来访,你要帮忙她热心招呼款待,这样你太太会觉得你对她好,她会为你牺牲。

  要让太太家居自在:就是让太太衣食充足,用度无缺,让她在家里好自由,好自在,生活得很愉快,她才能安心做好家庭主妇。

  与太太一起户外活动:星期假日陪太太到郊外欣赏风景,让她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她才不会跟你发脾气,闹情绪。

  佛陀的教法里,妻子对待丈夫也有五事要注意:

  要体贴敬爱:要体贴丈夫,没有钱要体贴,没有升官更要安慰他,丈夫最需要的是太太敬爱他、尊重他。

  要家居整洁:多付出一点辛劳整理,就能多为他营照一个清爽温馨的生活空间。

  要诚实毋欺:夫妻之间没有任何隔阂,才能融洽如一体。

  要温柔亲切:“天下之至柔者,莫善于水”,也就是以柔克刚,一个温柔体贴的太太,在丈夫的心目中,当然比蛮横霸气的太太有份量。

  要赞叹恭维:太太在家里,除了弄好的食物给先生吃,好好侍候先生之外,最好是能凡事赞美,让先生感受到天地虽大,只有太太最懂他、容他,同时要注意自己整洁、朴素、大方而得体的仪表,不断修学,提高至善的美好心灵素质,这样他也会更爱你。

  六、要重视养生之道

  世间上最宝贵的不是金钱、名利,也不是权势、地位,世间上最宝贵的是健康,有了健康,才能享受幸福的人生。因此,一个人尽管事业有成,家财万贯,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不是我的,因此,平时应该注重养生之道。以下提供八点养生之道,以供参考:

  正当的饮食:佛经说:“夫欲食,譬如人生病服药,趣令其愈,不得贪着。”饮食譬如吃药,是吸取其中的养份,以养护身体。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多菜少肉、多淡少盐、多果少糖、多嚼少食,并且要定时定量,使内脏清爽,这是养生第一诀。

  正当的情爱:佛教不提倡私情乱爱,但鼓励法爱与道情。我们要有奉献的感情、慈悲的感情,要有法乐的感情,也就是真理的、快乐的、般若的感情。

  正当的工作:正当的工作,是积极性的,利益社会大众的,很多人觉得工作辛苦,有压力,那是因为把工作当成赚钱途径、沽名之道,自私自利,难免厌倦。如果在工作里蕴含了慈悲喜舍,供养了佛心法味,“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把工作当成法布施,工作就很快乐了。

  正当的生活:对于衣食住行,一切都要如法,不循私、不邪僻,正正当当的过日子。佛教讲修行,就是在生活上修,在行为上修,一直修到身心密密处。

  正当的行为:行为端正,心中光明磊落,没有烦恼忧愁,这是养生的正途。正当的语言:佛经说:“行怨得怨,骂人得骂。”又说:“祸从口出,千殃万罪,还自缠绕。”言语不正当,就像汽车轮胎没有定位好,任何平稳的路上都会颠簸,徒然增加生活里的怨尤。口齿清净,不说粗言恶语,才能修身。

  正当的做人:人身,不过是四大所造精血之体,终将坏灭,看得透,看得破,做人便能不贪五欲六尘,不着五蕴三界,有正当的人生观。

  正当的处世:俗语说:“处世无奇但率真。”这个“率真”就是佛教里面的“心净则国土净”。我们如果能以佛法治心,以佛法养生,那么,处世自然圆融无碍,所谓“浮云任来去,明月在天心”,这就是解脱自在的境界了。

  身体方面的保健固然要紧,精神方面的保健也不可缺少。

  其实,佛教也有很好的保健原则,只要人人有“精神保健”,一定能健康幸福直到老。心宽自在:如弥勒菩萨大肚能容的气量,凡事不斤斤计较,即能自在无碍。放下安然:不比较、不计较,提得起,放得下,即能心中舒畅,百病全消。禅定修行:禅定摄心,精进修行,心清气爽,则事事顺畅,百无牵挂。行香礼拜:修持不懈,礼拜不断,则罪灭河沙,福增无量。数息止观:精神集中,意念专注,则身心收摄,开发智慧。喜悦进取:发心发愿,身体力行,则能法喜充满,身心无恙。这些精神保健原则,可以下面的诗偈总结:

  一要心不贪念不讨巧 二要意不颠倒自知晓

  三要慈悲和蔼不减少 四要安然自在不争吵

  五要数息观心真正好 六要宽宏大量是个宝

  七要放下名利不烦恼 八要心生欢喜不觉老

  九要禅悦法喜不可少 十要去欲无私不计较

  健康之道:

  笑能却病,乐以忘忧,知足知止,不忮不求。

  欲勿过奢,适可而止,精神欲望,亦复如此。

  一日三分,八时工作,八时睡眠,八时康乐。

  从事工作,切忌紧张,忘却年纪,老也何妨。

  营养适度,无过不及,清菜豆腐,最为合适。

  食勿求饱,饮勿过量,暴饮暴食,有损健康。

  水果佐餐,多饮开水,沐浴运动,汗出斯止。

  倦来即睡,无妨打盹,袪除杂念,闭目养神。

  运动健身,切忌间断,晨兴睡前,至少两遍。

  空气阳光,固当接近,山水名胜,亦宜访问。

  环境整洁,身心俱舒,常洒药剂,勤加扫除。

  服务助人,快乐之本,孜孜为善,造福人群。

  如果一切生活行事都以佛法为依归,必能建设一个幸福美满的佛化家庭。世间上再多、再大的问题,都是源于人为的因素。因此,如何突破困境,只有靠人类的自我觉醒。世间上没有不能解决的事,问题在于能不能得遇佛法,肯不肯依止佛法。

  如果人人真能确实地以佛法为指南,不仅个人能拥有一个健全的佛化人生,必然也能营造美满幸福的佛化家庭,进而佛化社区、佛化社会,这就是人间净土的实现。

  

《建立佛化家庭实现人间净土(心诚)》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