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以人为本的意思。而人最重要的无疑是“心”,这也正是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这一主题的意义所在。
正如叶小文先生所说:
“佛教是最重视“心”的宗教”〔4〕,强调“和谐世界,从心开始”正是佛教的独特贡献。今天我们要弘扬的是禅宗的优秀文化,它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宁人和。在目前纷繁复杂、五彩撩人的社会上,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实在是很不容易的。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各种诱人的欲望纷至沓来,金钱、美女、地位、名利等等,无时不在向你招手。人们稍不留神,就会掉下陷阱,不可自拔。传媒不时揭露的贪官,就是在各种欲望的诱惑下栽倒的。也正因此,保持内心世界的宁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前提。这一点,正是佛教的优势所在。
上个月我在湖北的弘化禅寺和四祖、五祖寺参观考察中对此体验很深。远离喧嚣的都市和纷扰的社会,在严格的仪轨和戒律的约束下,不管严寒酷暑,坚持每天凌晨4:30分起床做早课,在晨曦中迎来每一天。至晚19:00时做晚课,至21:00时就寝。僧人们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僧衣袈裟,住的是四、五人一间的寮房,房内甚至没有电视,更不要说空调了。我们这些在红尘中生活的人,自然十分感佩于他们清心寡欲的境界。而如此清贫简朴的生活,竟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进行着,也许他们的一生就要这样度过,实在需要很强大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才能做到。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坚定信念,守一不移,忠于理想,战胜邪念,和谐社会的构建不就可以指日而成了吗
禅宗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而且也是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推手。就以促进人的自觉精神而言,它就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第一,可以提高人的觉悟。觉悟,首先表现在人对自己的认识。例如,自我在社会中处于何种地位
个人如何去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
生命怎样才能更有意义等等。这类问题是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而且是必须回答的。我们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让人性得到全面的发展。弘扬禅宗优秀文化,就可以自觉地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导航个人在前进道路上的正确方向,尽力把自己融入社会、融入时代、融入世界,促进个人和他人以及全人类的共识和合作,为建立世界“共和”,奠定一个最根本,也是最深厚的基础。
第二,可以改善人的情感。人是有情感的,而且这种情感十分丰富。弘扬禅宗优秀文化,就可以更好地改善人的情感。佛教强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十分重视奉献精神。今天的社会,在人的情感上还存着不少邪恶的东西。例如,由贪婪而导致的掠夺,甚至是残杀,不仅在能源世界随处可见,而且还扮演着把人类推向战争的恶魔。用理智去战胜邪恶,佛教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因为以慈悲为怀,强调奉献的智慧灵光,是有可能去唤醒那些已经走火入魔者的良知的,或者至少在道德上可以敲击他们迷途知返的警钟。本着一切无我的大慈大悲的精神,去真诚地、平等地、无条件地关怀一切众生,不分种族,不管国界,像赤子那样的爱护他们,晓之以理,功之以情,让全人类和谐地共同生活在“地球村”中。
第三,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人之生,本是性善的。然因社会存在着邪恶,“性善”的心灵也会沾染上邪恶。更为可怕的是这种沾染的过程是不知不觉和无孔不入的。这就需要人们去自觉地抵制、克服和战胜这种沾染,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禅宗优秀文化的弘扬,有助于我们做到这一点。佛教认为,众生平等,人人皆可成佛,只要“安心”、“修心”,而且“守一不移”,坚持不懈,就能达到目标。人都是有理想的,心灵的污染也不可怕,而且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正由于认识到人的心灵的被污染,而且这种污染是不利于个人人格发展的,所以强调要有理想,用坚定不移的信仰去净化心灵,在这一点上,佛教有着用武之地。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力倡导禅宗文化,发扬其对众生的吸引力,可以达到净化人的心灵,荡涤贪欲,促进不良社会风气的彻底转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担负的历史使命。而弘扬禅宗的优秀文化,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昭示我们:先进文化的弘扬,对于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今天的世界,正在变成一个地球村,各民族在和谐的口号下友好地相处。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正如政治上的一超多极正在逐渐消解那样,文化上的欧美中心也在变化。东方文化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佛教本从印度出发,目前却是以中国为中心,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历史进程,尤其是和谐世界的愿望在全世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它的走向全人类也正在成为现实。在此种形势下,如何弘扬禅宗的优秀文化,更加需要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综观历史,世界上有三次文化中外大交流的时期。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二次是隋唐时期。第三次是明清时期。它们基本上都是以外域文化的输入为主,从而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前进。而现在正是世界历史上出现的第四次中外文化大交流的时期。在当今时代,随着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和谐世界”的思想也在全世界流播。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佛教禅宗的优秀文化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心”开始的和谐思想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由于我们国际地位的提高,东方思想的结晶——佛教优秀文化也正受到全人类的注目。在构建世界和谐社会中,它正在成为全人类普遍接受的优秀文化。这也就是说,在第四次中外文化的大交流中,佛教由中国流播全世界,正在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我们担负的使命是神圣而光荣的。
注释:
〔1〕1933年秋,太虚大师曾在汉藏教理院作过题为《中国佛学特质在禅》的学术报告。该文现收入《太虚大师全集》,又见於张曼涛主编的《现代佛教学术丛刊》第2卷,台湾大乘文化出版社。此条注文转引自宗舜、文正义《论禅宗与念佛》一文,发表于《中国禅学》第1卷,河北禅学研究所主办,北京:中华书局,2002,p255。
〔2〕参见杨曾文: (唐五代禅宗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p31。
〔3〕关于这一问题,可参阅笔者另文:
《早期禅宗思想之我见》,发表于今年11/24-27日于武汉华中师大召开的“佛教文献与文学研究”的学术讨论会,后辑入讨论会主办者所编之论文集。
〔4〕叶小文《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见首届世界佛教论坛论文集《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第4页。
《弘扬禅宗思想,构建和谐社会(张兵)》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