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礼仪文化!”哥哥坚决反对。
“古圣先贤虽留下良好道德遗产,但,外在形式不代表内心道德折损,起初,也许被同乡人讥笑或叹息,不过,这也只是暂时变通……”弟弟说。
两人讨论虽未达成共识,但,还是依原定日期,偕同到裸体国。临入境时,哥哥又觉不妥,自觉进退维谷地皱起眉道:
“你先进去探查一下,我们好知进退得失呀,有什么结果,你再派人回来报告。”
“好的。”弟弟允诺。
哥哥就近住宿,左等右等,近十天,弟弟终于派人回来。
哥哥一听来人说:必须遵守当地风俗人情等语,哥哥火气又上宋了,吹胡子瞪眼睛骂道: “什么!屈从这下贱的畜牲行为,难道是仁人君子
这事他做得出来,我可不干!”
话说,弟弟在裸体国。当地,每月月底和中旬的十五日,定期举办营火狂欢舞会。大伙以麻油膏涂脸,白土画身上,将各种动物骨头串成的项链挂颈项上,手执两石敲击为乐,男人也手牵手绕着营火载歌载舞,其乐融融、不亦乐乎!土著人热情地拉弟弟加入,他起初有些腼腆,又不好特立独行,于是,也抹麻油膏涂白土,随其舞而跳起来,裸体的人们拍手鼓掌,不时发出土著人特有的欢呼和赞叹,国王也点头微笑。就这样,他赢得当地土著的钦佩和爱敬。
会后,土著人们争先恐后向他购物,国王也愿化十倍价钱买下全部货物。
几天后,哥哥盛装穿戴,雇了辆马车,以文明人的绅士姿态,伴随着“咯达、咯达”的马蹄驰入裸体国。
他沿途所见,尽是光溜溜身体的土著人。实在太不象话了!就算再没有羞耻心的人,也该有块遮羞布呀!再看那落后的草房,不讲卫生的人们,哥哥一肚子不满。逢人就以教化的口吻,动辄以严苛的标准批评,张口闭口是这样也不好、那样也不对,如此这般,激起了民愤,也引宋国王忿怒,愤怒的民众挥舞木棒,一哄而上抢夺他的钱财货物,还嚷嚷着打骂。弟弟闻声赶来,请求放了哥哥,才未酿成出人命的大祸。闹出这么一场风波,弟弟劝哥哥早日回国,好避风头。
上了马车,沿途热忱的土著人亲切地和弟弟握手、挥手欢送,而哥哥却只耳闻赶着来的土著人的怒骂声。
回到本国境内,哥哥满腔怒火。
“为何他们对你这般亲密
却对我如此仇视
……你受到莫大的欢迎和好处,我却像过街老鼠一样被人打骂,一定是你在挑拨离间。”哥哥怒骂道。
弟弟努力解释着,却见哥哥瞪眼一挥手,说道: “别说那么多废话了!从今以后,我和你誓不两立,生生世世永不和解。”哥哥发誓道。
啊,哥哥竟说出如此绝情的话!
“哥啊,我要事奉您如同对自己一般,绝不违背今日的誓言。”事到如今,只能以善念来解冤仇了。弟弟悲伤哀痛地流下泪来:我是何其无辜呀!如今被哥哥深深地误解,唯有修行佛法,才能让冤业了结呀。弟弟抹去眼泪,立下誓言道:
“愿我逢佛出世,听闻佛法,让我能亲自事奉比丘,能报答父母、众生、国家、三宝之恩。生生世世宏扬大乘佛法,救度一切众生”。
说到这儿,佛陀告诉比丘们说: “那时的弟弟是我,哥哥就是提婆达多。”
(经律异相卷,出孔雀王经又出无极集经)
愚痴的人也能证悟
在佛陀度化的芸芸众生中,不独像周利盘陀伽这般低能智商的人证悟,而另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就属摩诃卢比丘了。
那时的摩诃卢,常住多摩罗国距首都七里处的精舍里。另有五百沙门在此,读经行佛道。
精舍内五百比丘,曾合力教导摩诃卢佛法,数年寒暑下来,却令大家失望了,他笨拙得连一首偈子都学不来。久之,谁也不愿搭理他了,还特别轻视他,常令他或留守精舍或洒扫四周环境。
某日,国王邀请精舍比丘们,到王宫接受供养,一如往常,只留摩诃卢留守精舍。
精舍里空空荡荡的,空气里寂静得连自己的喘息声都能耳闻,想到这一世如此愚痴,连一首偈子也背不了,以至常被奚落瞧不起,他哀伤地想。
“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不如一死百了!”
他当下拿了一条绳子,转到后园的大树下,正想上吊。
就在这瞬间,佛陀以天眼遥见此一紧迫情境,立即幻化成树神,现出半身人形,呵阻道: “比丘!你为何要这么做!”
被这么一问,摩诃卢辛酸涌上心头,积压多时的委屈,终于得以一吐为快,说着说着,又不禁悲从中来;他真不知除了一死,自己还有什么出路呢
“我,我,不……不想活了!”
佛陀所幻化的树神说道:
“别做傻事,自杀不能解决任何问题,你先听我说说你的前世吧。往昔,迦叶佛在世时,你是精通经、律、论三藏的比丘,门下有五百名弟子。但,你经常自侍聪明才智过人,轻慢弟子,又吝惜佛经义理,不愿轻易教导他人,所以,得到生生世世身心愚钝的果报。唯今,你只有深自忏悔呀!”
摩诃卢目瞪口呆地听着,此时,树神攸然隐匿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光芒四射耀眼的佛身显现,佛陀梵音如天籁般传来,那微妙佛偈犹如醍醐灌顶,甘露润心,顿时,摩诃卢脑中始终混混沌沌如浆糊的感觉消失了,如晴空万里似地清朗无艮。
摩诃卢眼眶泛着泪光,感觉自己有如重生,一时之间悲喜交加,他顶礼佛足,思惟佛偈中的义理,随即入定三昧,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他以宿命通了知过去世中无数事,宿世所学三藏经义也一贯入心了。
佛陀对摩诃卢说道:
“你披上法衣,手持钵,往王宫赴宴,就坐在五百僧人上座,这些比丘是你前世五百位弟子,你要为他们说法,让他们得道证果,并使国王明白佛法,深信因果;明白五逆十恶是罪,守五戒十善是积福,罪有苦报,福有乐果的道理。”
摩诃卢遵从佛陀指示。独自前往王宫。
五百比丘一看,居然是愚笨的摩诃卢不请自来了!眼见他旁若无人,走向上座,还自顾自地坐下盘起腿。
顿时,座下议论纷纷,难道摩诃卢哪根筋不对了,不呆在精舍,竟跑到王宫来丢人现眼,这毕竟是王宫,五百比丘虽懊恼,但国王在场,因有所顾忌,未敢谴责喝斥他。又考虑到他生性愚痴,正不知道如何是好。此时,国王亲自下座为他盛满食物,哪知摩诃卢竟要为国王讲经说法!他一张开口,大家既惊讶又厌烦。不料,摩诃卢声如洪钟的法音,却辞丰意雄,霈然不可御之势,如雷贯诸比丘之耳不绝如缕。
在座的比丘惊怖战栗,对自己过去的轻慢,心生大忏悔,顿时,皆得阿罗汉果。接着,摩诃卢为国王说法,对不易懂的深奥经文也详细分解,使国王听闻佛法后,有所领悟,在场群臣百官,认识到佛法是宇宙真理,也纷纷证得须陀洹果。
(法句譬喻经爱身品)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
《佛教故事系列(佛蕊)》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