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五祖法演及其禅法述评▪P2

  ..续本文上一页脱空,两岁学移步。湛水生莲花,一年生一度。”“湛水生莲花”,清兮洁兮;“一年生一度”,本然当然。开悟者不是与世人完全不同的思想行为怪异的人,而是在世间又超出世间,不离俗而又不染俗的人。开悟者比世人不过更超脱,从而也更自在,更洒脱罢了。

  白云万里 一切寻常

  法演上堂:

  山僧昨日入城,见一棚傀儡,不免近前看,或见端严奇特,或见丑陋不堪。动转行坐,青黄赤白,一一见了。子细看时,元来青布慢里有人。山僧忍俊不禁,乃问:“长史高姓

  ”他道:“老和尚看便看了,问什么姓

  ”大众,山僧被他一问,直得无言可对,无理可伸。还有人为山僧道得么

  昨日那里落节,今日这里拔本。

  法演举进城看傀儡一事,启发众弟子:禅师的种种施为如扬眉瞬目、举手投足,乃至拈槌拂,棒打断喝,皆与傀儡戏相似。戏本身是假,而其中传达给观赏者的信息又是真的,因为傀儡背后有人在操纵指挥。同样地,禅师的种种接人手段本身无实意,其真正的意义只在否定学人向外执求的思维习惯,截断学人思议分别之日常思路。法演在观戏时受好奇心的驱使多说一句话,即遭演戏人的呵责,这与学人于禅师面前受棒喝相似。法演遭呵,“无言可对,无理可伸”,而学人被禅师师棒喝,通常也是当下起疑情,断虚妄分别,开口不得。法演向弟子讲述这一故事,还是训诫学人不可执着禅师种种接人的方便施设,不可认方便为究竟,以师道为禅道。

  法演还举雪峰在德山和尚处开悟因缘说明这一道理:

  德山和尚因僧问:“从上诸圣,以何法示人

  ”山云:“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雪峰从此有省。后有僧问云峰:“和尚见德山,得个什么便休去

  ”峰云:“我当时空手去、空手归。”

  禅师接引学人,不过是抽钉拔契,解粘去缚,只是为学人去除业惑烦恼,并无实法相授受。其示众语云:

  祖师道:“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达摩大师信脚来,信口道。后代儿孙,多或计较。要会开花结果处么

  郑州梨,青州枣,万物无过出处好。”

  又云:

  真如凡圣,皆是梦言,佛及众生,并为增语。

  如此说来,则不仅禅师的禅语皆无实意,而且从上佛祖大善知识之言语文字皆成游戏文字。后代子孙根基浅纯,执虚为实,将梦言增语翻成则则公案,又于公案横生计较,结果离佛祖本旨愈来愈远。法演以“郑州梨,青州枣”将一切玄言玄语尽情扫荡净,还本分事平易质朴的本来面目,可谓透机之见。

  法演总以本分事度人,将学人引入自性自度一途。有僧问:“百尺竿头,如何进步

  ”法演答以:“快走始得。”问;“如何是临济下事

  ”法演答:“五逆闻雷”。“五逆”指犯下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等大逆不道的罪行。犯下五逆之罪者闻雷声自然胆战心惊(因为中国民间有雷劈做下伤天害理之事者的说法)。法演以此形容临济宗风峻烈,学人海每闻禅师断喝而胆丧,其间并没有故弄玄虚。其它如以“红旗闪烁”喻云门宗风,以“弛书不到家”喻曹洞家风,以“断碑横古路”喻沩仰守风,以“巡人犯夜”喻法眼宗风,皆从乎易处着眼,质朴无华,一无虚套。

  法演上堂:“人之性命事,第一须是○。欲得成此○,先须防于○。若是真○人,○○。”法演此段法语,初看确实有点玄妙,其实如果知道○或“圆相”的来历及其含义,则并无玄妙可言。据说举圆相谈禅,始于唐代慧忠国师。慧忠以九十七圆相示耽源, 源以示仰山,仰山一见即焚却。后世南泉普愿等大禅师皆留下关于圆相的公案。此○相就实相论而言,代表万法之体性,万物之本源,它是万物存在的根据,也是世间万物相统一的基础。就修行论或解脱论而言,此圆相代表佛性或空性,它是众生成佛的根据,也是众生走向解脱的必由之路。所以法演才说:“人之性命事,第一须是○。”只有证得此空性,体得万法本空,才会无执无碍,获得解脱,找到安身之地,了办生死大事。但人们常常误解“空”义,将空理解为“没有”、“不存在”、“消亡”等等,从而陷入拔无因果、不信正法的空亡外道。要想真正体证此“空”义,必须首先破除恶取空的观念,从万物本体的层面去趋近此“空”之真实蕴含。应该注意的是,即便有所悟,证得此空,亦不可泥着,坐此妙境而不肯出。如果以证空体为满足,即重生障碍,再添烦恼,本身即背离空义,故古来大德每论及空,皆强调空“空”,即把“空”境、“空”界本身也空掉,只有连“空”本身都不加执着,看破放下,才是彻底空、毕竟空、真实空。此即法演所说:“若是真○人,○○。”“○○”,代表“空空”,前一空是动词,后一空为代词,指称众生所证悟到的万法本空的境界,“空空”则是更进一步,不住净境、不耽空寂,一切放下。参禅者常言不仅知个入处,还须有个出处、用处。了处,即“空空”之意。仰山见圆相即焚却,亦是示人空“空”。

  法演宗风干易而又机辨无方,其法语皆为解粘去缚而方便出之,究极言之并无实义可寻。即便上述○句,也非以实法予入,不过将古德剩语,随手拈来,翻成一则公案而已。若于此寻思索解,只能是枉费心机,徒增痴病。其示众语云:“每日起来,柱却都临济棒,吹云门曲,应赵州拍(柏),担抑山锹,驱沩山牛,耕白云田。七八年来,渐成家活。”法演禅无有定法,虽为临济正脉,但并不囿于宗派之见,且能拈放自如,不粘不滞。法演每每以“白云万里”抒发自己对禅的理解,不论德山棒也罢,临济喝也罢,我自“白云万里”!正因为其宗风独特而又质朴无华,故天下学人望风而至,五祖终成一大丛林。法演禅法亦对宋代禅风产生极大影响。

  

《五祖法演及其禅法述评》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