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所以起用也;以普贤发妙行,所以示因也;自十信而始,五位(信住行向地)而终,乃见弥勒,所以示果也。然大经之体用因果,必依毗卢 、文殊、普贤、弥勒,何也?梵语毗卢舍那,此云光明遍照,在佛为清净法身,在人 为本觉妙性,华严以此为体者,直欲众生,见妙性而证法身也。梵语文殊师利,此云妙德,在佛为普光大智,在人为观察妙心,华严以此为用者,则欲众生明妙心而证大 智也。普贤者,德无不曰普,佑上利下曰贤,在佛为真净妙行,在人为尘劳业用,华严以此为因者,直欲众生,翻尘劳而成妙行也。梵语弥勒,此云慈氏,在佛为补处 之主,在人为数取之身,华严以此为果者,直欲众生,离数取而趣补处也。
又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蒙弥勒菩萨接引,进入毗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给 予弥勒菩萨,于五十三种伟大的佛法成就,由衷的赞叹。称许如此伟大的庄严楼阁, 是住于如是等诸功德的圣者之所住处。弥勒菩萨也接着以一百一十三颂的经文,向大众赞扬、介绍善财童子的佛法修养,功德成就。其中并有五颂经文,是弥勒菩萨给善 财童子授菩提记的预言:这是五十三参中的第五十一参,也是最后毕业一参的故事, 从此一故事,我们也就可以知道,弥勒菩萨在华严法门中的地位之尊崇了。
法华会上,亦曾记载弥勒菩萨,在然灯佛弟子中,名曰求名。是人当时虽不甚精 进,但以种诸善根、福德、因缘,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以 是因缘,乃能参与今此法华大会,为发起众之代表。并蒙释尊授予菩提之记。补处释尊之后,将来此土作佛,号慈氏如来。由此可知,弥勒菩萨,不是一位普通菩萨,而 是我们娑婆世界,候补释迦佛之后成佛的一位「储佛」之尊也。
弥勒净土与人间净土
弥勒上生经说:佛告优波离:「弥勒先于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 家出生。出家后,辅助释迦牟尼佛弘演佛乘,普度众生,得蒙释迦世尊,授予菩提之 记。却后十二年,二月十五日,还至本生处,结咖趺坐,如入禅定。上生兜率天 宫。」同经又云:「阎浮提人岁数,五十六亿万岁,尔乃下生阎浮提。示成示觉,应 化人间,使成净土。」这是现代世界人类,所极盼实现的理想世界。祝愿弥勒慈尊,早日到来!
据以上各经所载,弥勒净土有兜率净土,与人间净土的两种净土。弥勒的第一种 净土,在兜率天宫内院,已如上说。第二、人间净土之说,人们对它不无生疏之感。 此说早在民国初年,即已有太虚大师等,力加提倡,例如当时常见的两句佛教标语,就有「弘扬大乘佛法,建设人间净土」的说法。假设再向上推,则弥勒净土法门,远 在晋代,就有慧远大师之师,道安和尚,倡导于前;继有唐之玄奘、窥基诸大师,弘 扬于后。惜自赵宋以降,禅宗大兴,弥勒法门,乃隐而不彰。迨至近代,又有弘教大德,如太虚、虚云、慈舟、慈航诸大师,均加崇重,纷纷发愿,以兜率净土,为上生 标的,并愿追随慈氏如来,下生人间,龙华三会,普度释迦佛法中,已种善根因缘之 诸苦众生,并皈正觉,同建人间净土。倘如再向上推,则此弥勒法门,在印度早期佛教中,已有知名大德,如无着、世亲等诸大论师,先后着论如以弘扬,使弥勒法门, 显扬五天,及至法华会中,释尊授弥勒以菩提之记,使之成为娑婆补处之佛。弥勒法 门,早随释尊圣教,传五大洲矣。若在宝岛,经慈航法师等弘扬,向来不为人知的 弥勒法门,亦得应时传播,其传法门人中有浩霖,印海诸大师,能继师志,戮力宣传 ,或开座演讲,或流通遗教;太虚大师弟子,默如、演培诸长老,亦曾开演弥勒大成佛经,且有讲记传世。总之,弥勒净土法门,人间净土之思想,殆为今日佛教学人普 遍重视,并力加弘演,成为广受欢迎之新思潮。
往生弥勒净土的具体修法
发大乘菩提心
上生经疏题序中窥基大师说;「诸天胜妙之处,佛经中介绍了很多地方,一生补 处菩萨,何独求居兜率?」他解释说;「知欲乐之满足,容易养求厌离心,同时此天 ,也有菩萨居中劝化故!上界、恶趣,既无佛现,不如知足故,三际诸佛,皆同住故。
兜率净土,利益如是,故应发大乘心,求愿往生。何况求生兜率净土,修行方法 不难,欲求速成菩萨道者,应以此土为皈依处!兹特简介修行方法如下:
经云:「若有比丘及诸大众,不厌生死,乐生天者,爱敬无上菩提心者,欲为弥 勒作弟子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应持五戒,八戒,具足戒,身心精进,不求断结 ,修十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上妙快乐,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这段经文,佛从心行方面,提示的修法:一、是意业方面的修法,这也就 是发大乘心。其一、乐生天者,为得亲近弥勒慈尊故。其二、爱敬无上菩提心者,欲 求大菩提果,必于大菩萨所,听闻大法,修胜行故。其三、欲为弥勒作弟子者,愿于浊世,作善利行,效弥勒慈心,广救济政。
二、作是观者下,是属行修方面的启示,修行应从持戒做起,所以佛要修弥勒净 土法门的行者,应从合手人伦道德的方面着手,所谓五戒、八斋、具足戒、都是维系 身心,远离恶业的修法,身能持戒,心就不放逸,而精勤道业,但菩萨所以修行,旨在救度众生,所以为了接近众生,不求断于烦恼结缚,所谓「留惑渊生」是也。但身 口意三方面的十善业,是要认真修持的,因为这是生天的基本要求。
以上经文所示,是佛指示我们起修的心、行准备。使我们有了正确修行认知后, 再来提示正式修行方法。
修往生净土行
上生经云:「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勤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 以众名香、妙华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不 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名,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功德发弘誓,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天,于莲 花上,结跏趺坐,弥勒菩萨,放光接引,花开见佛,得闻佛乘。」
文中自「精勤修诸功德至读诵经典。」为六事修行法,其第一事,修诸功德者, 窥基大师谓「即供三宝之敬田,孝顺父母师长之恩田,及布施贫穷之悲田等三种福田 所作业。」修菩萨道者,修此三种福田,自然会得莫大的功德。第二、即「坚持诸戒行,自住轨则」等,行者若能于所受五戒、八戒、具足戒等,依律严持,自能具足威 仪,心不妄动。第三、即修饬道场,使整洁庄严,令人见之生恭敬心。第四、香花供 养,是为对佛菩萨表达敬意,人能广修供,自能增长福德,第五、三昧正受,皆正定摄,此之正定,从闻思修得,行者心注一境,离诸邪妄,智慧生矣。第六、读经乃修 慧必具之行,盖经诠慧学,不读经无由增慧解,舍此慧解,欲悟诸法真理,难可得也 。
综上六事,修诸功德,布施行也,不缺威仪,戒学所摄,行三昧、入正受,则定 学是,读诵经典,乃慧学也,三无漏学具足,福德智慧增上,是为往生净土,上品资 粮!加上念佛形像,观想念佛也,称弥勒名,持名念佛也、正行功夫于焉具足,正助行两皆清净,弥勒慈尊,放光接引,自是顺理成之事矣。
释疑
有人问我说:法师!大家都修弥陀净土,你为何独倡弥勒净土?我说:佛法以应 机为要,默观今曰世界,众生苦难日深,亟需简易方便的佛法,来加以救度。弥陀法 门虽好,但必信愿行三资粮具备,正行、助行无差,乃能蒙佛接引,不若弥勒净土,祇须众生「薄淫怒痴,不厌生死,乐行六事法,愿生天者,爱敬无上菩提者,欲为弥 勒作弟子者,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蒙佛接引。」两相比较,往生弥勒净土 ,岂非太容易吗?今人大抵三毒炽盛,首先要其念佛至一心不乱,即不容易做到,何况还要虔修善根、福德、因绿之助行?所以我以为修弥勒法门,较为应机。
还有:我前面已说过,一心不乱,非人人能做到,而且一心不乱,只是正行,还 有阿弥陀经上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的助行,你有没有注 意到啊!一个普通人,要他具备多善根福德因缘,谈何容易?
另外,我选择弥勒净土,主要是劝人依大乘佛教,「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其 真正用意在此!我总觉得弥陀净土,在「劝发菩提心」这一方面,似嫌不够积极。根 据地藏经来说:地狱众生,一曰一夜,万死万生。如果等我们在极乐世界修成功了,再回来度他们,那不知道那些苦众生,变成什么样子了?尤其下品下生的行者,往生 极乐净土之后,要在莲花中待十二大劫,方能花开见佛,闻法修行,待他成功,又不 知要经多少时间?所以我为了使大家发菩提心,早一点修成功,好在娑婆世界,救度苦难众生,所以进修弥勒净土。何况,现在我们跟随弥勒菩萨修行当中,也就可以自 利利他,随时发愿,救度地狱罪苦众,不需等待自己修成功,再来度众生,比较适合 大乘佛教的菩萨发心的精神,所以我几经思考,才决心选修弥勒净土的。同时我也诚愿大家,同来修弥勒净土。
要诀到弥勒净土的优点,除上面所介绍者外,还有以下几点,我也来介绍给大家 吧:一、佛经上所到净土有多种:或在东方,或在西方,或在上下十方,距我们娑婆 世界都很遥远,唯有弥勒净土,同在娑婆,且在欲界第四天,与我们太接近了。二、他种净土,泛摄十方众生,唯有弥勒净土,专摄娑婆众生。三、他种净土,或修完菩 磋道得生,或修完声闻道得生,唯有弥勒净土,则祇须由人道修持三皈、五戒、十善 等善法,即可往生。行人往生之后,将来还可随弥勒菩萨,下生娑婆世界,成就人间净土。弥勒净土优点尚多,吾人修行,当然择优而易行之法门,以取速成正觉为期求 了。
基于以上种种方便,所以我选修弥勒净土,我也诚恳地介绍诸方道友,同修弥勒 净土,将来共同在弥勒菩萨领导之下,完成建设人间净土之本愿!南无大慈弥勒菩萨 !
《介绍兜率净土法门》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