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大和尚开示
2008.5.22于天童寺
(5月22日上传下喜法师应宁波市佛教协会会长上诚下信大和尚邀请,为《佛教协会教职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会义做佛学报告,随后上传下喜法师带领信众前来拜见上诚下信大和尚并恳请给予开示。上诚下信大和尚慈悲的对在家居士如何学佛、修行给予了细致的开示)
前几年精力化在修建寺庙上这是第一,第二个是培养人才,我们是八零年出家的,文革以后的第一批,中断三十来年了,这些年国家飞跃(发展),慢慢的有一部分中青年人才培养出来,现在在管理比较大些的寺庙。大的事国家级的事开放比较早,维持的也比较早还好一些。
现在我们国家政策也开放了,世界也太平了,这个太平盛世,建庙的也多了,每个村里都想有个庙,因为很多村子的信众,觉得自己村里有庙活动起来比较方便。不太愿意到别处去,这种观念。所以农村里面普遍来讲,每个村里几乎都有一个庙,现在中小的寺庙又恢复起来。所以象今年忙于一些关于建庙的事情。
弘法是很重要的,佛法无人说虽慧不能了,没人讲佛经啊自己看不懂。象我们这些法师自己也要研究一些东西,.因为还不了解,你们居士就更不用说了。佛法一定要有人来弘扬,从释迦牟尼佛到现在,佛法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传到我们达摩祖师,印度二十八代来到我们中国。我们净庆法师也在讲嘛,然后是慧可、僧璨、道信一直传到慧能,形成我们后面这个宗派,中国佛教的八大宗派。天童寺是禅宗里面的曹洞宗的一个宗派,佛教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现在到我们这一代。我们现在要来挑这个大事了。
过去我们是小和尚,现在我们自己也当上管理了,是我们的一份责任。净庆法师也很好,一边管理一边去弘法这也不容易。我们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你如果做管理,弘法的时间就少了。你要专门弘法还好,管理这面可能要放弃一些。现在人才还是很少,自己的精力有限也顾不过来,弘法我个人看法这非常重要。
这些年,有些中青年法师佛学院培养出来以后,比较注重弘法,有时条件有限,有的寺庙还是把经忏看得重一点,对弘法方面就忽略一些,弘法是不能少的。虽然我们信佛学佛,如果不懂佛法,意义就不深远了。
所以我们四众弟子,为什么叫四众弟子,出家二众比丘、比丘尼;你们在家居士优婆塞、优婆夷,所以我们四众弟子都是佛的弟子。僧尼二众是住持佛法的,我们佛教里没有僧尼二众,佛法就不能传承下来,三宝就是这个道理。
文化大革命对佛教的冲击很大,僧才出现了断层,想听几句佛法,想看几本佛经,不容易找到,这是众生的业力啦。现在我们国家政府允许了,我们人民有福报,佛法的因缘具足了,才能修建寺庙。我们才能听到佛法。
听到佛法,我们想把它学好也不容易,包括我们师父也一样,我们学的,在佛学院学的基本经典,基本的论。那三藏十二部经典那么多,要三年看一遍,我有这个愿,什么时候成就还不知道,不容易的。我们学的还只是一部分,学了以后还自己能把它应用起来,那更不容易了。
应用了实践,实践了要达到证悟,那就更难了,所以我们佛教说信、解、行、证四个阶段。你要有信仰,有信仰还要理解,理解了还要去修行,修行才能达到一个证悟的境界。所以学佛是简单起来很简单,大家说信佛到庙里拜拜,烧烧香是很简单,如果真正把佛法学好那是菩萨了。
你们在家也不少,我们出家可以当出家菩萨,那就不容易,但是我们慢慢学,虽然是难还是要学,你们在坐的听法师讲课,有因缘自己有时间的多听一些佛法。“闻、思、修”三无漏学,没有“闻”不行,佛法没有人讲自己捉摸很难。这叫师承,师承很重要,就是有师父传承给你,修行方法一定要有人教的。
特别我们大陆这个金刚乘是非常重视师承,有师父的传承你学起来就很快。不要说出世间法,世间法木匠也好,泥瓦匠也好,你要三年才能出师,我们民间说三年学徒,九年才能成就一个老师。
那何况出世间法,出世间法更不容易,所以一定要有人教的。所以这个师承我们佛教非常重视,师承传给你的你就不会走弯路。就像你们到天童寺来,不管从什么地方来,知道这条路了就方便了,如果不知道路,你走得曲曲弯弯的,可能一早晨还来不了,或者走偏了绕到其他地方去了,再绕回来,那比较麻烦。
所以我们修行跟这个道理一样的,要有师父教你方法,你还要能一心一意。佛法是平等的,我经常听居士问,我们修什么法好啊?佛法都是平等的,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平等的,你修那个法都是一样,只要你一心一意去修。如果不是一心一意的修,有句话说佛菩萨住在你的肚子里面,也没有办法,还是要靠修的。
法是平等的,不管显教、密教、都是一样的。佛教里面叫持之以恒。这非常重要的。一句佛号,跟一部《华严经》、《楞严经》、《金刚经》功德是一样的,怎么能够让这个方法,自己受用得到利益。所以佛教讲专一修一法,这个很重要。师父教你什么方法了,你就一直用下去,不要怀疑就会成功的。
有时我们师父也是一样,这个方法不好用,用用另一个方法看。就是对自己信心还不够。自己信心够了你就一法用到底。不管你诵《金刚经》也好、《地藏经》也好、其他法门也好就是一辈子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会成就的。
修法的弊病——“我是不是心不够虔诚”?“那个方法是不是快一点”?总是这样去琢磨,所以信心非常重要。我们持之以恒去修,绝对有感应有成就。我们师父也有烦恼,比较起来比你们少一些。也有烦恼的,管理寺庙也有很多事情,但是比较起来比你们居士还是少一些,管理寺庙也有烦恼,有的师父想自由一点,你要对他严一点,按规矩来做,他心里也不舒服,这就是说各有各的难处。
有难处是有难处,我们学佛的人还是要以佛的智慧、佛的言行来做,要慢慢来净化自己。因我们大家都是凡夫,所以要学佛,越是这些老菩萨老法师越慈悲,为什么?他对佛法已经融会贯通了,我们还没学会还没通,你也不能去怪他人不好,每个人都是有优点也有缺点。因为他对佛法还没学透,还没有领会佛法,所以他有不对的地方。你要用佛的眼光标准来衡量,那个个是凡夫,就不能成佛了。对自己严点,对别人宽点,这才对。
我们很多人有时候对别人要求很高,对自己要求不够。这样看别人看的都是缺点,没有看到别人优点;只看自己的优点,缺点没看到,这都是我们凡夫的一个短处。我们要把别人当成菩萨,把自己当成凡夫,菩萨戒里头有讲。凡夫颠到了,看到别人的短处,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老是批评别人,别人的优点你不去表扬、赞叹他,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是我们凡夫不够的地方。
我们学佛就是学佛的行为,只懂佛学还不够,懂佛学简单,理论的东西。佛学学好,按佛的言教来做, 这是很不容易的。在佛教里身教第一,理论要学,就像看地图和走路一样,地图看看简单,一分钟世界地图就看懂了,美国在哪里,英国在哪里。但是想走到那里就不容易了。
理论就像看地图一样,修行就像走路一样,美国在哪个位置你看看就知道,我们禅宗里面讲,“理可顿悟,事则渐修”。理论方面你一下子就会明白,像看地图一下就看懂了,事要慢慢去修的,修行要慢慢一天一天的培养,要“长养圣胎”,佛教的专用语言,就是要成就自己的道业。
圣人的胎衣,要慢慢的保护,慢慢的长养,像我们在家居士十月怀胎,我们佛教里叫“长养圣胎”,佛法的新人这种根基要慢慢培养,培养以后才能够成就,这不容易。懂得佛法的道理后,要慢慢稳步去修,急也急不来,佛法的修行说长是很长的,三大阿僧祗劫,才能够成就。我们不知道自己修了多少世。
当你开悟明白了,我已经修了多少时间了,如果只差这一辈子那就快,这一辈子可能就会成就。就像走路一样,你在自己的家门口,还没走出多远,那就还有很长时间。所以我们要有信心来修,三宝里面“尽形寿皈依佛、法、僧三宝”。
我们出家也是一辈子。但是宗教信仰自由,如果你不当师父,回去也可以,我们大部分师父还是会用毕生精力来学佛法,这条路把它找好、找到,这是不容易的。看起来很简单。有些人认为师父是很尊贵的,师父也不好做的,把寺院管好,把佛教这个担子要挑下去。
刚才我们净庆法师也讲,已经到我们手里我们还要传下去,现在我们管理,管理几年我们要把这个担子移交别人,别人再管下去。从我们修行来讲,希望这一辈子有点成就,但是不容易的,修行不是很简单的,也许我们三十年、五十年修下来,我们都感觉不到效果也有。当然有些师父、居士会有些领悟、有些成就,要很随缘、很稳步的。不能急于求成,又不能散漫,不学也不行。
我们四众弟子都一样,学佛要慢慢学,懂得这个理念以后。就是自己持之以恒慢慢的找,跑路一直跑不行,跑累了你就坚持不了了,不想走也不行,学佛要保住怎样的一个心态,我认为这很重要。不要怀疑佛法,绝对不能怀疑的。佛讲的每句话都是真理,都是正确的,就是我们凡夫自己怀疑自己,我们不能去怀疑佛法。我们的心不专一、不清净,那么感应的力量就小了,成就也就少了。
古代的一些禅师一些法师专门修行的不管事务,躲到深山老林去修,那才有点成就啦。现在我们事情太多,你一个人就是那么些的精力,这个佛法你要钻研下去,过去的一些祖师大德闭关修行就是这个道理,真正要下实功夫才行,不下实功夫啊,道业上很难成就。
做些普通的一些事物好像利益别人,真正从这个修道来讲,你没有十年几十年的苦功夫下去,象大海捞针一样还弄不 清楚。在佛法里简单起来也很简单,只要你一心一…
《诚信大和尚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