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七世闻解脱--普贤王如来祈祷能显自然智根本愿文

  七世闻解脱--普贤王如来祈祷能显自然智根本愿文

   吙!

   法界轮涅诸幻相,一根二道成二果,觉与无明所变现,由我普贤广大愿,

   令一切于法界宫,现前证得佛陀位,真如体性本无为,法尔广大不可思,

   轮回涅槃名原无,明了法尔即佛陀,众生无明轮回转,普愿三界有情众,

   断惑圆证真实义,我普贤王如实说,真如实际离因缘,空性圆具本觉智,

   内外增减过犯无,失念黑暗心垢离,体性明空无过染,本觉清净原安住,

   三界毁坏亦无畏,不著贪欲五浊尘,自显无别自然智,本净无色无五毒,

   自性明照未尝碍,清净自性即五智,于此五智成熟中,生起五方原始佛,

   智慧增广进诣时,生起文佛四十二,由显五智威光力,生起五八饮血尊,

   本体元明未尝迷,我是原始本初佛,由佛所发大愿力,三界轮回有情众,

   了知自然本觉智,增广无上大智慧,无间相续我变现,俱胝等流应化身,

   应由有求善调伏,由我慈悲祈祷愿,三界轮回有情众,六道苦处悉解脱,

   迷诸惑幻无始众,由不正知失本明,由失正念住黑暗,彼即无知颠倒因,

   从彼惊恐闷绝中,念动苏醒生怖畏,自他贪嗔起执持,习气薰染渐增长,

   随行习性逐生死,五阴炽盛苦恼逼,滋生无间五毒业,成为众生惑幻因,

   即不正知与失念,由佛所发大愿力,皆自了知明觉性,俱生无明蔽本觉,

   生起失念散乱心,分别无明逐尘境,分立自他二执取,俱生分别二无明,

   即是众生颠倒因,由佛所发大愿力,令诸轮回有情众,消除失念黑暗坑,

   清净能所二妄执,了知本具自明性,心著二执起犹豫,形成微细贪著心,

   习气薰染渐增长,于衣食伴侣财处,以及五欲亲眷等,贪著欲乐炽热恼,

   彼令世间惑幻生,由是二取业无尽,贪嗜果报成熟时,生贪欲恼饿鬼中,

   常受难忍饥渴苦,由佛所发大愿力,普令贪欲诸有情,不舍外来贪欲境,

   不取内生贪著根,自心觉了宽坦住,任持安住自明觉,转成妙观察智道,

   外境所显诸幻相,念动微细怖畏生,从此增长嗔习气,忿起怨敌杀害心,

   嗔恚果报成熟时,长受地狱苦煎熬,由佛所发大愿力,令趣六道诸众生,

   嗔恚猛烈生长时,自心放松莫取舍,任持安住自明觉,转成大圆镜智道,

   由于自心高举起,于他生起骄慢心,如是猛烈胜骄慢,自他欺凌而苦恼,

   彼业果报成熟时,暂生天道报尽堕,由佛所发大愿力,令骄慢心诸众生,

   觉了自心宽坦住,任持安住自明觉,转成平等性智道,由二执薰染习气,

   自赞毁他痛苦业,增长斗争疑妒心,投生杀戮非天处,果堕泥黎地狱中,

   由佛所发大愿力,嫉妒斗争生起时,莫起怨敌心松坦,任持安住自明觉,

   转成成所作智道,不正念舍及散乱,有藏昏沉和妄念,昏睡懈怠愚痴者,

   果感畜生无依怙,由佛所发大愿力,令心愚痴黑暗者,发露净心住正念,

   转成法界体性智,三界所有诸众生,真如体性与佛等,失念故成颠倒因,

   无间造诣无义业,犹如梦幻趣六道,我是最初普贤佛,化身调伏六道众,

   我普贤王广大愿,令诸众生一无余,无尽法界成正觉。

   阿吙!

   具慈瑜伽大力者,了智自明离惑幻,已发如是广大愿,闻持此愿诸众生,

   于三生内必成佛,或于日月蚀时日,风暴雷发地动变,或于冬夏至年节,

   发心自修为普贤,与众虔敬诵此愿,令诸三界有情众,由彼瑜伽行者愿,

   灭苦解脱生死海,获证究竟佛陀位。

  宗萨钦哲仁波切传讲

   今天晚上我要教的是普贤王如来祈祷文,这是由无上瑜珈密里面选出来的。我这次来做五天的演讲,里面对慈悲心还有有关佛陀的种种功德、性质谈的不多,但是今天的祈祷文里面,会对所有佛法实相有很深的解释,还有怎么样一切法由实相生起来,这方面也有很深的说明。今天的教学颇难,但是也许也不太难。如果要修学金刚乘,最重要的是要瞭解中观。在讲修波切道里面到十地,由十地达到最后的开悟,最后这一点修就是金刚乘。最后由十地之末到最后接近觉悟,最后是金刚乘,达到开悟。

   首先,谈到今天的祈祷文以前,讲大乘和金刚乘的道理。因为有不少人批评金刚乘佛法不是佛亲口说的,事实上过去在印度,金刚乘的修法都是秘密在修。我们不能说金刚乘佛法不是佛说的,因为一切修金刚乘法的目的都是为了要解脱众生,令众生得到快乐。因为在金刚乘里面最高的见,究竟的见就是中观。当然在金刚乘里面有很多善巧方便是在大乘里没有的。在印度过去有很多大成就者,他的行为都很奇特,像他吃很脏的东西,或是穿得不好,破破烂烂,而且远离了社会自己独居,许多小乘的学者就批评当时金刚乘的修行者。譬如毗如巴这个人,他是印度最有名的金刚乘大师之一,还有那洛巴。毗如巴和那洛巴当时都是那烂陀大学的活佛和主持。后来毗如巴离开了那烂陀大学,他后来甚至喝酒,到街上游荡,乃至于不穿衣服,很多种怪异的行为。那洛巴也是这样子。看起来好像发疯了一样,实际上他们并没有发疯,因为他们真正见到诸法实相,所以他们的行动使得我们看起来会觉得很怪。因为他们从来不做作,假装自己是很好。因为我们一般的学者会故意把自己外表假装得很好,他们完全拋弃远离了虚伪造作的世界。当你已经觉悟诸法实相了,那么那些所谓戒律、教条就不那么重要。

   在历史上,因札菩提这个国王曾经要求释迦牟尼说法,佛就教给他许多经典还有戒律。释迦牟尼佛教给他这些经典戒律之后,他就跟释迦牟尼说,我不喜欢这些教法,因为我不想拋弃我的皇后、宫女、大臣等种种享受,这些我都不想拋弃。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得到开悟。他说你既然成佛了,你是无所不知的,那么你一定知道一个方法。我不拋弃这些世间的种种享受、荣华富贵还能够开悟,你一定知道有这种方法,请你把它教给我。于是释迦牟尼佛就开始教他密续。

   但是金刚乘的形成有时候也有些错误,因为金刚乘的修法是很珍贵,但是很秘密的。它是为了使你得到开悟,也是为了使一切众生得到开悟。金刚乘的这些物质、用具等等,不能用来伤害众生,它一定要利于众生。在世界有些地方,也许我们这里只是用金刚乘的修法来设法控制对方、降伏对方。他用这种方法做这种享福,而且他把秘密金刚这些法物,展示给这些没有得到灌顶的人看。

   我站在一个金刚乘行者的地位,坚决反对这样。今天所讲的祈祷词也是金刚乘的教法之一,这里面谈到饮血尊还有父佛、母佛。因为我们大家都对金刚乘有信心,金刚乘里面有关饮血尊、父佛、母佛这种道理我们一定要瞭解。因为我们往往会误会,误会我们看了外形,而误会它。因为它的意义是超过了我们世间的外形这种认识。因为我们有些观念是正的、负的,所以我们有观念认为有男的、女的,这是相对的。如果在绝对的实相里面我们什么都不需要,经典、一片纸等等这些东西,我们都不需要。对于究竟达到实相的人,这些东西都不需要,但是对于接引一个初级的人,又有无量的善巧方便,怎么样把他接引到佛教里面。实际上父佛和母佛就分别代表了智慧和方便。它并不是表示身体上、外形的意义。父佛和母佛结合,表示方便和智慧的结合,这个道理很重要,应该瞭解。

   今天的祈祷词,这个祈祷者就是普贤如来。“滚度”是藏文,滚度的意思就是一切的时间、一切的地点,表示好的、清净的,换句话说就是一切时、一切处都是清净、完美的,梵文就是普贤佛。为了表示普贤,就有一张图,就是佛的像,佛是蓝色的。昨天讲的,他是法身佛,身上没有装饰。普贤佛表示的很多法、很多事。他本身表示一尊佛,他同时也表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自性。所以,这篇祈祷词可以说是普贤佛的祈祷词,也可以说这个祈祷词是由写这个祈祷词的人所来祈祷的。因为普贤佛就是表示我们一切众生的本性,这篇祈祷词也可以说是我们自己本身本性的祈祷。

   当我们读祈祷词,做祈祷的时候,一定不要对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产生了混淆。因为讲到究竟的教法的时候,会讲到很多空性的道理。但是你不能在那儿休息,什么都不修,就说这就是空。因为你并没有瞭解有所谓相对的真理,你必须要依这个相对的真理修。你不依相对真理去修,永远不会正到绝对真理。

  有一个讲法,当你已经把相对的真理圆满了以后,你达到的境界就是绝对的境界。

  

  第一个字(吙)就是一个感叹的声音。当我们真正进到实相的时候,我们都会很惊讶、兴奋,就会产生这样的声音。比如我们观察一个物件,在我们一般凡人的境界里,看一个物件,这时候我们的感觉是有主体和客体的分别。当我们见到实相以后,我们就会领悟到被我们观察的客体就是我们的心,是心的光明性。当你这样觉悟了之后,你就会晓得,不但是你这个主观者在观察你,这个客体也在观察你,或者说那个客体就是你。那时候,就会有这样一个感叹的声音。这个祈祷词在金刚乘的教法里是最重要的,要解释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今天不是来真正教祈祷词,因为时间根本不够,我只是想把它传授给你们。因为我自己也修得不够好,没有办法教这么深的东西,第二,时间根本不够。

  生死涅槃法,一因二道果,明无明所变,

  今以普贤愿,令于法界宫,一切成正觉。

   宇宙间一切的现象,不论是轮回、涅槃,都包含在《如来藏》里。换句话说,一切法都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如来藏》。由这个《如来藏》分出两条路,就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

《七世闻解脱--普贤王如来祈祷能显自然智根本愿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北大开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