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2008年7月香港法会开示▪P3

  ..续本文上一页多数人来说是困难的。不过,祈祷和臣服于某人,向他祈求帮助和保护却是我们的习惯。乍看之下,当我们修皈依的时候,我们就有那种臣服的感觉。所以,在所有的修法中,这大概就是最容易、最实用,也最契合我们思维习惯的修法。

  忆念三宝

  传统上,有一种方法是一遍一遍地反复念诵皈依文。我相信你们都很熟悉诸如念十万遍皈依文兼做大礼拜等等这些修法。但是,就象我前面讲过的,皈依有两个关键的层面。一是接受、二是忆念。在相对层面上,修皈依的精髓在于忆念三宝。在这里,我再次提醒你,记住空性之见地当然是究竟的皈依修法。但相对层面的修持,就是忆念三宝。其实经文里有提到。我想它应该也已经被译为中文了—— 一部关于忆念三宝的简短经文。

  (1) 忆念佛

  我在这里强调这点是因为,不幸的,念诵皈依文变得有点让人生厌了。它成了一种类似文化的东西,因此人们只是喃喃念诵,完成数量而已。其实我建议我的一些朋友们还有我的受害者,与其只是去念诵十万遍皈依文,不如去试试一些会使修行更具意义的方法,这些方法并不是我杜撰的,而是确实地在很多经文中有所指示。例如,忆念佛的名字,比如释迦牟尼佛;或者是他的形象,比如金色;或他的慈爱;或他显现的某个片段,比如摺起他的袈裟、赤足步行、托钵乞食。当你能够记起这些时,你计一下数。你可能是在做某件事情的当儿,在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地点和时间想到这些,比如在肉铺或者屠宰场。就算这个念头非常、非常的短暂,你应当算做一次。如果你持续半个小时想着佛陀而没有任何间断,你也应当算做一次。因此,每一个想起佛陀的其他念头都成为你的念珠。最好买个电子计数器。你甚至不必这么想:“噢,佛陀,我皈依您”,才能算做一次。只要一点零碎的念头想象佛在摺起他的袈裟,就足以被算作一次了。

  还有其他的方法。实际上,这些在佛经里全都有解释,只是这些东西被我们遗忘了。令你自己能够听到佛的名号——这也可算一次。通过你或别人,让其他的人听到佛法僧的名字、功德或作用。

  (2) 忆念法

  关于法——忆起空性、无常、四圣谛、缘起,其中的任何一个。然后,当然禅修是最好的,哪怕只是禅修片刻。禅修、思维空性、谈论空性、听到关于空性、无常……任何这些……禅修是其中最好的。我觉得有这类的象征是相当重要的。这就是出现塑像和书籍这类東西的理念。塑像、书籍、佛书……要点是,去具有这些东西。

  当我试图从斯里兰卡请《三藏》时,我的一些西藏朋友就对我说:“你为什么需要这个?这个没用的,你又看不懂”。是的,具有佛典。

  而且,你付出的努力越多,大概也就越好。今时今日,你可以直接买到任何的佛书,象是《金刚经》,你直接就能买到。好多时候,你甚至可以得到免费的赠本。不过,如果你可以亲自手抄,就更好了,因为这些都是忆念三宝的方式。类似的,为自己或他人绘制佛陀的形像;还有,象佛经里提到的,随身佩戴。佩戴的方式是确保我们的身体能触碰到它们。例如,《金刚经》,你可以戴着它或触碰它。

  (3) 忆念僧

  关于僧——尊重任何与僧伽有关的东西。在僧众中,也许在家的僧伽比较难认,但出家僧众可以通过标记分辨出来,比如红或黄色的僧袍。在《本生鬘论》 中有个非常美丽的故事:当佛陀是只狮子的时候,一位猎人伪装成出家人而杀了它。因为那个猎人知道这只狮子尊重僧人,所以他就穿上黄色僧袍伪装成出家人。狮子以为有位僧人走过来靠近它,结果就被杀了。因此,这只狮子积累了很多功德。这只是无数皈依修法中的一些,供我们这些普通人和初学者修习。

  活在当下

  我再三对你们谈到,在所有这些皈依修法中,活在当下大概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修法了。活在当下是止观的精髓。有人要求我为此做点简短的介绍,所以这正是我接下来要讲的。当我们说不住于过去、不住于未来,而住于当下的那一刻……我们一旦这么说,就会产生两种反应。一种是:“哦,这是大圆满法!他怎么可以这样公开地讲?”另一种是:“哦,他正在教大圆满!让我们仔细听。” 你可以查查佛陀的经论, 从头到尾从尾到头查看十次,你根本找不到佛说过一句你必须住于过去。类似的,佛也从没说过你必须住于未来。没有。只有那些从沙漠来的、嗅过骆驼的人们才这么说。

  所有佛的教法都是在说活在当下。接下来的挑战就是,当我们提到“活在当下”这个词的时候,我们就禁不住去想那应该是些特别的“当下”,是个很奇异、很神圣的东西。因此我们是这么做的——我们试着禅修,然后你想到面条、电影。然后你想:“啊,这个不是的!我那特别的当下在哪儿?”你在找寻,却不知道当面条出现在你脑海时,你只要觉察它,而你需要做的就只是这个。

  下一个挑战。你在打坐,面条出现了,你觉察到面条。但是几个月后,面条还是持续出现。

  第6节

  日期:2008年7月4日

  皈依仪式

  没有太多可解释的了。基本上,过去几天我讲了皈依的大部分概念。因为皈依是如此的重要,为了使它更振奋人心、更令人重视,传统上要持受皈依戒,并有个仪式。因为众人的请求,我明天早上会举行这个仪式。就算我们以前已经皈依过,我们当然还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皈依。

  皈依三宝

  皈依并不是说你们皈依我。你明白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你是在皈依佛、法、僧。我只是引领这个仪式。一般来说,皈依不是个金刚乘的仪式,不是灌顶。所以,我没有成为你的老师,你也没有成为我的学生,没有这样的负担。这里没有这样的系缚。不会就只因为进行了这个皈依仪式而产生这样的系缚。然而,某种精神上的联系肯定是会产生的。多一个缘分——在这里是精神上的缘分——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我们之间似乎本来就相互有一些因果业债。

  你们一些人还请求我做你们的上师等等。当然,我自己作为一个修行人,与别人分享佛法上的知识是在修布施。从这一点上讲,是的,我要尽我所能来教授。但是,如果你是想找那种可以依赖的灵性人物,我不得不告诉你,我大概是最不可依靠的人之一。大多数时候你连我在哪儿都不知道。事实上,我的亲信助手,他们知道的最晚也最少。不过,如果你觉得你已经成为了我的学生,那么我也想告诉你,你想要去找多少个上师都可以。事实上,我会鼓励你这么做。实际上,现今还有一些很伟大的大师住世。他们有些甚至还相当年轻。例如在中国,你们可以仰赖诸如四川的堪布慈诚罗珠这样的大师们。

  明天,在皈依仪式中,有一个仪轨环节是剪头发和接受法名。那些已经受过皈依戒的、已经有法名的,我真的强烈地向你们祈请,请对我发发慈悲,不要再来要名字了。剪剪头发并不怎么难,但是最难的是想些有趣的法名。在不丹大概有六个孩子叫乔治布什(笑),所以有这种风险,你可能会得到这类的名字。

  第7节

  日期:2008年7月5日

  受皈依戒

  你正在向佛、法、僧皈依。在你皈依之前,我应当告诉你基本的皈依戒:皈依了佛,你就不应当再把任何未觉悟者作为究竟的皈依对象;皈依了法,你就不应当再去皈依任何教导你极端见地的道;皈依了僧,你就不能再允许任何崇信极端见地的人给你精神上的影响,因此你不能把任何相信极端的精神见地者作为你的修行助伴。

  这和一神论那种“只有这样才对”的做法毫无关系。作为佛教徒,我们不会说其他的道路是错误或没用的,或任何类似的说法。不过,如果你想去右边,你是不可能同时去到左边的。所以,如果你仍是基督徒就不可能成为佛教徒,因为佛教徒相信缘起,而基督徒不信——这是两条不同的道路。所以由你来决定,绝不勉强。有人说所有宗教都是一样的——大家搂搂抱抱,你亲我亲——这就是我所指的精神废话。

  成为佛教徒的意义

  我要告诫你们。受皈依戒后,那些以前没皈依过的人就成为佛教徒了。你并不必须要这么做,所以我给你们一些时间考虑。成为佛教徒不是说你得从你的生意或收入取出一部分来缴某巴仙的税。成为佛教徒意味着你皈依了因、缘、果的真谛,皈依了相互依存的实相。

  具体的皈依仪式

  皈依仪式是最基本、最基础、最根本的仪式。因此,就象我昨天跟你们说的,你们不是皈依我。别说是我,我们今天的仪式甚至不能把文殊菩萨作为皈依对象。必须是释迦牟尼佛,因为他是教主。想象这尊释迦牟尼佛像就是释迦牟尼佛本身,而不只是尊佛像。你必须有强烈的信心,相信你就站在释迦牟尼佛前。然后,请顶礼三次。

  现在这部分已经圆满了,因为你在受皈依戒,因为此刻我是给予你皈依戒的戒师,为表示供养和尊敬,请对我顶礼三次。

  现在请跪下,跟着我念。(念诵皈依戒)再一次。(念第二遍)好了,最后一遍。念完最后一遍后,我会稍微停顿一下,然后弹指。那时,你就已受了皈依戒了。(念诵最后一遍)现在我要念一些吉祥偈来庆祝这一刻。(仁波切念诵吉祥偈)

  我昨天已经说过,那些以前就皈依过的、已经有法名的、已经剪过头发的,请不要过来。拥有很多法名并不会使皈依更好。反正,我注意到你也从来没有用它。同时,剪头发,也只是请那些第一次皈依的人过来。我会把剪下的头发给回你,你可以将这撮头发带到菩提迦耶去放。从中国来的人,可以带去一些圣山,比如五台山。

  请到我这边来,不用跪下。重要告知:我知道我今天得教你们禅修,关于面条的事情。我们时间很紧。越多的人来要名字、剪头发,就越花时间,开示时间也就越少,你们选吧。

  (皈依和剪头发的仪式)

  第8节

  日期:2008年7月5日

  当下

  我要继续昨天讲到的当下的修持。我想提醒你们的是,佛的所有教法中从未提到住于过去或未来。事实上,在有些大乘经…

《2008年7月香港法会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