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2008年7月香港法會開示▪P3

  ..續本文上一頁多數人來說是困難的。不過,祈禱和臣服于某人,向他祈求幫助和保護卻是我們的習慣。乍看之下,當我們修皈依的時候,我們就有那種臣服的感覺。所以,在所有的修法中,這大概就是最容易、最實用,也最契合我們思維習慣的修法。

  憶念叁寶

  傳統上,有一種方法是一遍一遍地反複念誦皈依文。我相信你們都很熟悉諸如念十萬遍皈依文兼做大禮拜等等這些修法。但是,就象我前面講過的,皈依有兩個關鍵的層面。一是接受、二是憶念。在相對層面上,修皈依的精髓在于憶念叁寶。在這裏,我再次提醒你,記住空性之見地當然是究竟的皈依修法。但相對層面的修持,就是憶念叁寶。其實經文裏有提到。我想它應該也已經被譯爲中文了—— 一部關于憶念叁寶的簡短經文。

  (1) 憶念佛

  我在這裏強調這點是因爲,不幸的,念誦皈依文變得有點讓人生厭了。它成了一種類似文化的東西,因此人們只是喃喃念誦,完成數量而已。其實我建議我的一些朋友們還有我的受害者,與其只是去念誦十萬遍皈依文,不如去試試一些會使修行更具意義的方法,這些方法並不是我杜撰的,而是確實地在很多經文中有所指示。例如,憶念佛的名字,比如釋迦牟尼佛;或者是他的形象,比如金色;或他的慈愛;或他顯現的某個片段,比如摺起他的袈裟、赤足步行、托缽乞食。當你能夠記起這些時,你計一下數。你可能是在做某件事情的當兒,在一個完全出乎意料的地點和時間想到這些,比如在肉鋪或者屠宰場。就算這個念頭非常、非常的短暫,你應當算做一次。如果你持續半個小時想著佛陀而沒有任何間斷,你也應當算做一次。因此,每一個想起佛陀的其他念頭都成爲你的念珠。最好買個電子計數器。你甚至不必這麼想:“噢,佛陀,我皈依您”,才能算做一次。只要一點零碎的念頭想象佛在摺起他的袈裟,就足以被算作一次了。

  還有其他的方法。實際上,這些在佛經裏全都有解釋,只是這些東西被我們遺忘了。令你自己能夠聽到佛的名號——這也可算一次。通過你或別人,讓其他的人聽到佛法僧的名字、功德或作用。

  (2) 憶念法

  關于法——憶起空性、無常、四聖谛、緣起,其中的任何一個。然後,當然禅修是最好的,哪怕只是禅修片刻。禅修、思維空性、談論空性、聽到關于空性、無常……任何這些……禅修是其中最好的。我覺得有這類的象征是相當重要的。這就是出現塑像和書籍這類東西的理念。塑像、書籍、佛書……要點是,去具有這些東西。

  當我試圖從斯裏蘭卡請《叁藏》時,我的一些西藏朋友就對我說:“你爲什麼需要這個?這個沒用的,你又看不懂”。是的,具有佛典。

  而且,你付出的努力越多,大概也就越好。今時今日,你可以直接買到任何的佛書,象是《金剛經》,你直接就能買到。好多時候,你甚至可以得到免費的贈本。不過,如果你可以親自手抄,就更好了,因爲這些都是憶念叁寶的方式。類似的,爲自己或他人繪製佛陀的形像;還有,象佛經裏提到的,隨身佩戴。佩戴的方式是確保我們的身體能觸碰到它們。例如,《金剛經》,你可以戴著它或觸碰它。

  (3) 憶念僧

  關于僧——尊重任何與僧伽有關的東西。在僧衆中,也許在家的僧伽比較難認,但出家僧衆可以通過標記分辨出來,比如紅或黃色的僧袍。在《本生鬘論》 中有個非常美麗的故事:當佛陀是只獅子的時候,一位獵人僞裝成出家人而殺了它。因爲那個獵人知道這只獅子尊重僧人,所以他就穿上黃色僧袍僞裝成出家人。獅子以爲有位僧人走過來靠近它,結果就被殺了。因此,這只獅子積累了很多功德。這只是無數皈依修法中的一些,供我們這些普通人和初學者修習。

  活在當下

  我再叁對你們談到,在所有這些皈依修法中,活在當下大概就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修法了。活在當下是止觀的精髓。有人要求我爲此做點簡短的介紹,所以這正是我接下來要講的。當我們說不住于過去、不住于未來,而住于當下的那一刻……我們一旦這麼說,就會産生兩種反應。一種是:“哦,這是大圓滿法!他怎麼可以這樣公開地講?”另一種是:“哦,他正在教大圓滿!讓我們仔細聽。” 你可以查查佛陀的經論, 從頭到尾從尾到頭查看十次,你根本找不到佛說過一句你必須住于過去。類似的,佛也從沒說過你必須住于未來。沒有。只有那些從沙漠來的、嗅過駱駝的人們才這麼說。

  所有佛的教法都是在說活在當下。接下來的挑戰就是,當我們提到“活在當下”這個詞的時候,我們就禁不住去想那應該是些特別的“當下”,是個很奇異、很神聖的東西。因此我們是這麼做的——我們試著禅修,然後你想到面條、電影。然後你想:“啊,這個不是的!我那特別的當下在哪兒?”你在找尋,卻不知道當面條出現在你腦海時,你只要覺察它,而你需要做的就只是這個。

  下一個挑戰。你在打坐,面條出現了,你覺察到面條。但是幾個月後,面條還是持續出現。

  第6節

  日期:2008年7月4日

  皈依儀式

  沒有太多可解釋的了。基本上,過去幾天我講了皈依的大部分概念。因爲皈依是如此的重要,爲了使它更振奮人心、更令人重視,傳統上要持受皈依戒,並有個儀式。因爲衆人的請求,我明天早上會舉行這個儀式。就算我們以前已經皈依過,我們當然還可以一而再再而叁地皈依。

  皈依叁寶

  皈依並不是說你們皈依我。你明白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你是在皈依佛、法、僧。我只是引領這個儀式。一般來說,皈依不是個金剛乘的儀式,不是灌頂。所以,我沒有成爲你的老師,你也沒有成爲我的學生,沒有這樣的負擔。這裏沒有這樣的系縛。不會就只因爲進行了這個皈依儀式而産生這樣的系縛。然而,某種精神上的聯系肯定是會産生的。多一個緣分——在這裏是精神上的緣分——是可以接受的,因爲我們之間似乎本來就相互有一些因果業債。

  你們一些人還請求我做你們的上師等等。當然,我自己作爲一個修行人,與別人分享佛法上的知識是在修布施。從這一點上講,是的,我要盡我所能來教授。但是,如果你是想找那種可以依賴的靈性人物,我不得不告訴你,我大概是最不可依靠的人之一。大多數時候你連我在哪兒都不知道。事實上,我的親信助手,他們知道的最晚也最少。不過,如果你覺得你已經成爲了我的學生,那麼我也想告訴你,你想要去找多少個上師都可以。事實上,我會鼓勵你這麼做。實際上,現今還有一些很偉大的大師住世。他們有些甚至還相當年輕。例如在中國,你們可以仰賴諸如四川的堪布慈誠羅珠這樣的大師們。

  明天,在皈依儀式中,有一個儀軌環節是剪頭發和接受法名。那些已經受過皈依戒的、已經有法名的,我真的強烈地向你們祈請,請對我發發慈悲,不要再來要名字了。剪剪頭發並不怎麼難,但是最難的是想些有趣的法名。在不丹大概有六個孩子叫喬治布什(笑),所以有這種風險,你可能會得到這類的名字。

  第7節

  日期:2008年7月5日

  受皈依戒

  你正在向佛、法、僧皈依。在你皈依之前,我應當告訴你基本的皈依戒:皈依了佛,你就不應當再把任何未覺悟者作爲究竟的皈依對象;皈依了法,你就不應當再去皈依任何教導你極端見地的道;皈依了僧,你就不能再允許任何崇信極端見地的人給你精神上的影響,因此你不能把任何相信極端的精神見地者作爲你的修行助伴。

  這和一神論那種“只有這樣才對”的做法毫無關系。作爲佛教徒,我們不會說其他的道路是錯誤或沒用的,或任何類似的說法。不過,如果你想去右邊,你是不可能同時去到左邊的。所以,如果你仍是基督徒就不可能成爲佛教徒,因爲佛教徒相信緣起,而基督徒不信——這是兩條不同的道路。所以由你來決定,絕不勉強。有人說所有宗教都是一樣的——大家摟摟抱抱,你親我親——這就是我所指的精神廢話。

  成爲佛教徒的意義

  我要告誡你們。受皈依戒後,那些以前沒皈依過的人就成爲佛教徒了。你並不必須要這麼做,所以我給你們一些時間考慮。成爲佛教徒不是說你得從你的生意或收入取出一部分來繳某巴仙的稅。成爲佛教徒意味著你皈依了因、緣、果的真谛,皈依了相互依存的實相。

  具體的皈依儀式

  皈依儀式是最基本、最基礎、最根本的儀式。因此,就象我昨天跟你們說的,你們不是皈依我。別說是我,我們今天的儀式甚至不能把文殊菩薩作爲皈依對象。必須是釋迦牟尼佛,因爲他是教主。想象這尊釋迦牟尼佛像就是釋迦牟尼佛本身,而不只是尊佛像。你必須有強烈的信心,相信你就站在釋迦牟尼佛前。然後,請頂禮叁次。

  現在這部分已經圓滿了,因爲你在受皈依戒,因爲此刻我是給予你皈依戒的戒師,爲表示供養和尊敬,請對我頂禮叁次。

  現在請跪下,跟著我念。(念誦皈依戒)再一次。(念第二遍)好了,最後一遍。念完最後一遍後,我會稍微停頓一下,然後彈指。那時,你就已受了皈依戒了。(念誦最後一遍)現在我要念一些吉祥偈來慶祝這一刻。(仁波切念誦吉祥偈)

  我昨天已經說過,那些以前就皈依過的、已經有法名的、已經剪過頭發的,請不要過來。擁有很多法名並不會使皈依更好。反正,我注意到你也從來沒有用它。同時,剪頭發,也只是請那些第一次皈依的人過來。我會把剪下的頭發給回你,你可以將這撮頭發帶到菩提迦耶去放。從中國來的人,可以帶去一些聖山,比如五臺山。

  請到我這邊來,不用跪下。重要告知:我知道我今天得教你們禅修,關于面條的事情。我們時間很緊。越多的人來要名字、剪頭發,就越花時間,開示時間也就越少,你們選吧。

  (皈依和剪頭發的儀式)

  第8節

  日期:2008年7月5日

  當下

  我要繼續昨天講到的當下的修持。我想提醒你們的是,佛的所有教法中從未提到住于過去或未來。事實上,在有些大乘經…

《2008年7月香港法會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