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谢,送走了师父。从此之后,她和五百眷属到处宣讲十善法,度化了无量众生。
在辩才比丘的灭罪法中,所谓“有如是罪,今悉忏悔”、“从今已往,不敢复犯”,其实也就是厌患和返回两种对治力。可见,所有忏悔的基础,就是四种对治力。
那么,这四种对治力,在上师金刚萨埵的修法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 金刚萨埵修法中的所依对治力
● 明观金刚萨埵
在忆念四种对治力之后,进入真正念修金刚萨埵的阶段。
首先,自己平平常常地安住下来,也就是所谓的庸俗而住(不将自身观作本尊)。安住之后,在头顶上方一箭(即一尺许)左右的虚空中,观想一朵千瓣白莲花,它的上面有一轮圆月。所谓的“圆”,并不是指它大小的尺度,而是指,明月的所有部分完整无缺,就像十五的月亮一样,毫无弯弯曲曲,而是圆溜溜的。
接下来,再观想月轮上有一个光闪闪的白色吽(>)字。虽然在其他宗派,有观想从“吽”字放光、收光[3]等步骤,但宁提派自宗并没有这种观想。
然后观想,一瞬间,“吽”字就变成了本体为三世诸佛的总集、无等大悲宝藏具德根本上师;形象是报身的本师金刚萨埵主尊[4],他的身色洁白,宛如十万个太阳照耀在雪山上一般,一面二臂,右手在胸前握持表示明空无二的五股金刚杵,左手依于腰际部位握着代表现空无二的金刚铃,双足金刚跏趺坐,身上以十三种报身服饰庄严。
十三种报身服饰,也就是绫罗五衣与珍宝八饰。绫罗五衣:冕旒、肩披、飘带、腰带、裙子;珍宝八饰:头饰、耳环(左右二者算为一个)、项链、臂钏(左右二者算为一个)、璎珞、手镯(左右二者算为一个)、指环(所有的指环算为一个)、足镯(左右二者算为一个)[5]。
离开这些图案的表示,要观想是很困难的。当时画这些的时候,我也请教了很多画家和上师,但说到细致的地方,像金刚萨埵的装束,也有不同的说法。甚至,有些画家画的时候,少画、多画的现象都有。但严格来讲,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则有过失。
● 双身与单身
按宁提派的这个仪轨,本尊要观金刚萨埵与白慢佛母无二双运。这种双身像,在藏地是很平常的,没有人会生分别念,更不会生邪见。而且,多数金刚萨埵的修法,也都是双身像。因此,是密宗根基的话,对本尊有无比信心的
报身金刚萨埵
(1)冕旒
(2)肩披
(3)飘带
(4)腰带
(5)裙子
(6)头饰
(7)耳环
(8)项链
(9)臂钏
(10)长璎珞
(11)手镯
(12)短璎珞
(13)足镯
修行人,可以直接观双身像。
但是,如果对密宗空乐无二的智慧没有信心,甚至将佛父佛母视作世间男女,观修时,心里也始终有种不清净的欲望或意念,那就最好修单身的金刚萨埵,不一定非要观双身像。
但不论观双身还是单身,自己头顶上圣尊的面向,与自己的面向是相同的。比如,我自己面向东方,圣尊也面向东方。
● 显而无自性
这种明观,不是观想成扁平的,虽然你可以参照唐卡或壁画的形象,但在你脑海中呈现的,却不应该是一种平的画面,应该是立体的。但也不是像土像、金像那样,有实质的物体自性。
如果观的是一尊实在的铜像,可能会起一些分别念,“它的边儿,会不会划到我的头啊?”所以,按生起次第的要求,圣尊是不能观作实有的。
那应该怎样观呢?
从显现的角度而言,你应将主尊佛父佛母,包括双目黑白的颜色在内,都互不混杂地观想得清清楚楚;而从空性的侧面来说,又没有一丝一毫实质身躯的血肉、内脏等,就像空中显现的彩虹,或者无垢水晶宝瓶一样。
总之,要观圣尊是显而无自性的。虽然显现上了了分明,但本体上却毫无实质,犹如水月、镜中影像、空中的彩虹、无垢水晶宝瓶……对有空性基础的人来讲,这样观想应该不难。
以上是所依对治力。
◎ 金刚萨埵修法中的厌患对治力
这样明观以后,就开始祈祷。祈祷有两种,一种是发出声音的祈祷,一种是在内心忆念。
现在诚心忆念:与大恩根本上师无二无别的怙主金刚萨埵,愿您以大慈大悲垂念我及一切众生。我自己从无始以来迄今为止,身语意所造的十不善业、五无间罪、四重罪、八邪罪,违犯外别解脱的律仪、内菩萨乘的学处以及持明密乘三昧耶戒,背弃世间的盟誓、说妄语、无惭无愧等,凡是能直接回忆起来的一切罪业,在上师金刚萨埵您面前,满怀惭愧、畏惧、追悔,以至于毛骨悚然地发露忏悔。此外,自己想不起来的,在无始流转轮回的生生世世中,肯定也积累了许多罪业,这一切罪业,在此也不覆不藏一并发露忏悔,请求宽恕。但愿这所有罪障,就在此时此地,荡然无存、全部清净。
● 所忏罪业
我们所要忏悔的,不只是这一生,而是从无始以来至今生的一切罪业。
在这些罪业中,十不善业,每个人都造过,有的是全部的,有的是部分的。
五无间罪,真正的不一定有,但相似的可能会有。比如,侮辱父母、对圣者不恭敬等,这些都是。
所谓四重罪,《前行备忘录》里有:
1.居智者之首位;
2.享用密咒师的财产;
3.居比丘顶礼之前;
4.享用修行人的食物[6]。
八种邪罪:
1.诽谤白法;
2.赞叹黑法;
3.对行善者积累资粮从中作梗,减少他们的资粮;
4.对修善的信士,说难听之语而扰乱其心;
5.已入密宗金刚乘坛城以后,在会众行列中发起争斗、恶语相骂、争吵不休,背弃上师;
6.已入密乘者远离本尊;
7.已入密乘者脱离道友;
8.已入密乘者舍弃坛城。[7]
别解脱戒,有居士戒、出家戒,在家出家时,可能每个人大大小小地也有违犯。
菩萨戒,有广大和甚深两大学派的传承,戒条很多。
在金刚密乘中,共同密乘和不共密乘的三昧耶戒,也是无量无边。
所谓背弃世间盟誓,就是发誓做或不做什么,但后来却违背了,这也是一种罪业。还有无惭无愧等做人方面的各种缺陷,所有这些罪业和过失,我们要一并在金刚萨埵面前忏悔。
● 发露忏悔 不覆不藏
对上面所有的这些罪业,要发自内心地忏悔。
可以一边念百字明,一边忏悔。比如,忏悔时你就想:现在我是五十岁,出家前,我造了什么罪;出家后,我造了什么罪;想不起来的,会有什么罪;即生的,乃至无始以来的什么什么罪……一个一个地发露忏悔。
这样发露忏悔后,因为没有覆藏心,所以有些罪业直接就被清净了。如《涅槃经》云:“若覆罪者,罪则增长;发露惭愧,罪则消灭。”如果覆藏罪业,罪业则会增长;而如果以惭愧心发露忏悔,罪业则会灭尽。
因此,忏悔时一定要不覆不藏。只要不覆不藏,再加上是以金刚萨埵为所依,念修百字明,这样必定能清净无始以来的一切罪业。
当然,如果每天都能这样忏悔,养成一种日日忏悔的习惯,那功德更是不可思议了。如《庄严藏续》[8]中说:若依靠上师金刚萨埵,每天念21遍百字明,即可加持堕罪,令堕罪不增长;若能念诵十万遍,那即使是破誓言等罪业,也都能清净,而究竟也必定成就清净的本性。
以上观想是厌患对治力。
◎ 金刚萨埵修法中的返回对治力
发露以后,心里默想:“我以往因为不懂取舍因果、烦恼深重、业障现前,在学佛前、学佛后,皈依前、皈依后,在家、出家,造下了无数罪业。如今,依靠大恩上师的慈悲,我已懂得利害,所以从今以后,即使遇到生命危险,我也决不再造那种罪业了。”这就是返回对治力。
《大方等大集经》云:“若能于佛世尊前,忏悔发露一切罪,是人远离于邪见,能到生死之彼岸。”如果能在金刚萨埵或者其他佛尊面前,真诚地忏悔发露一切罪业,并且立誓再也不造,那么,此人从今以后就能远离一切邪见,到达生死彼岸。
所以,依靠四力忏悔是极为必要的。简单概括一下,在修金刚萨埵法门时,观想金刚萨埵,是所依对治力;在佛尊面前认识并发露罪业,是厌患对治力;立誓改过,是返回对治力。
其实,这样的修行,也并未脱离世间的道理。我们知道,世人犯错以后,也是要先认识错误,认错以后改正,改正了也就没什么事了,谁都能原谅。但如果明明犯了错,却认识不到,甚至还要掩饰,“我是对的”、“我有什么什么理由”……那就没有改过的机会了,当然也就得不到别人的宽恕。
因此,修行人要忏悔,一定要从认识罪业开始。
下面念诵宁提派前行仪轨:
阿 大 涅踏玛谢喔热
阿 于我庸俗头顶上
班 嗄 达哦 旦 戒 为
白莲月垫之中央
吽累喇嘛多吉塞
吽成金刚萨埵师
嘎 萨 龙 秀 凑 波革
皎洁受用圆满身
多吉这 怎 尼 玛彻
双运慢母持铃杵
秋 拉 加 索 的巴炯
祈净罪障皈依您
救 塞 扎 布 透 漏 夏
以猛悔心发露忏
辛 恰 昼拉瓦 江 斗
后遇命难亦戒犯
秋 特 达瓦记波荡
于您心间明月上
吽叶 踏 玛 鄂 记 够
吽字周围咒绕旋
得 巴 鄂 记 杰 革 为
诵咒打动相续故
呀 叶 德 则 救 擦 内
父母双运交界处
德 则相切 塞 戒珍
菩提甘露如云涌
嘎哦 德 达 匝巴意
降下白如冰片汁
大 荡 卡 色 塞 坚戒
我与三界众有情
累 荡 拗 梦 德 爱杰
业及烦恼痛苦因
那 敦 的 这 尼洞 这
病魔罪障煞气垢
玛利 相 瓦 匝 德 索
无余清净祈加持…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六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