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七节课▪P2

  ..续本文上一页五个咒字向下放射出无量光芒,照耀三界六道一切众生,使他们相续中所有的罪障、痛苦、习气等,犹如太阳出现在黑暗处一样,烟消云散。一切外器世界变成现喜刹土,一切内情众生变为白、黄、红、绿、蓝五色金刚萨埵的自性(也就是五部金刚萨埵或五部佛),之后,他们全部口诵“嗡班扎尔萨埵吽……”,传出一片嗡嗡之声,这是准备他利色身(报身和化身)的缘起。

  

这种修法,不仅是念金刚萨埵心咒时要这样观,念文殊心咒、观音心咒等也是一样,在修生圆次第时,都可以这样观想,以成办自利、他利两种悉地。平时有点观修能力的人,应该这样观想。

  

《法行习气自解脱续》中也说:“射收二利净除分别障。”意思是,依靠观想光的射收,供养十方诸佛菩萨,满足六道一切众生,便成就了二利,清净了自他的一切罪障。

  

这里讲的,与上述观想要诀是一致的。依靠这种金刚乘的善巧方便,一瞬间便可圆满不可思议的福慧资粮,同时,也能够成办利益天边无际众生的事业。

  

因此,大家应安住于这样的观想,尽力念诵金刚萨埵心咒。

  ◎ 依靠善巧方便修行

  对修行人而言,善巧方便是很重要的。

  

不说别的,因为信心力、定力、慧力的不同,念咒质量也一定有差别。有些人念是念,但在念的过程中,要么昏沉、要么聊天,念得很不清净。而有些人念得非常清净,甚至次第观想得都很圆满。

  

据传记记载,全知麦彭仁波切一生闭关多年,尊者曾说:“除了在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的瑜伽之中念咒外,未曾在心、口散乱时念过一串佛珠的咒文。”

  

看到这里,我就特别惭愧。想想自己在念咒时,刚开始还可以,念得挺清净的,但后来就不行了,好像每念一圈的过程中,这个那个分别念,都会不断地涌出来。

  

当然,一方面,这也是凡夫跟圣者的差别,但另一方面,也跟能否运用善巧方便有关。

  

如果懂得运用的话,即使来学院时间不长,但在修法、禅定等方面,也会有非常大的进步。这就是善巧方便的力量。有了善巧方便,不管是净除罪障、积累资粮,还是利益众生,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此,修行人应尽量依靠这些方便,在成办自利的同时,直接、间接利益众生。

  

如果你找不到眷属,又不方便出去的话,那就用这里讲的方法去观修,一方面供养诸佛菩萨,一方面布施六道众生,既圆满了福慧资粮,又清净了罪障。

  

这的确是非常甚深的修行窍诀。

  ◎ 收座回向

  到最后收座时,前面观想为现喜刹土的一切外器世界,全部收摄在内情五部金刚萨埵尊众之中,他们也依次化光融入自身,自身也从边缘逐渐化光融入心间的“嗡( )”字中、“嗡( )”融入“班扎( )”、“班扎( )”融入于“萨( )”、“萨( )”融于“埵( )”、“埵(<)”融入“吽( )”字的“雅布杰( )”、“雅布杰( )”融入“小阿( )”、“小阿( )”融入“哈( )”、“哈( )”融入头部的日月明点( )中,到“那达[7]( )”之间次第融入,最后“那达( )”也如彩虹消于空中般,消失得无影无踪。就这样,在无缘离戏的境界中,稍许放松而入定。

  

上师瑜伽的收座也差不多,先是上师融入五色明点,五色明点从自己头顶入于心间,然后在上师的智慧与自己的分别心无二无别的境界中安住,无缘离戏。最后,也是这样入定一会儿。

  

总结前面所讲内容,“念修百字明”的观修顺序是:首先是自己的庸俗之身,在这个不清净的身体上忏悔罪业;忏悔以后,自己也成了清净的金刚萨埵,没有庸俗的我;之后,连清净的金刚萨埵也变成文字,文字融入法界,最后一无所缘,光明离戏。这时,如果你有大圆满或大中观的离戏境界,就在这一见解中安住。如果没有,那就毫不执著地坐一会儿。

  

当又开始生起分别念时,再度将一切器情明观为金刚萨埵刹土,并念诵:

  给 瓦德 噫 涅德 达

  我今速以此善根

  多吉森 华 哲 杰 内

  成就金刚萨埵尊

  桌 瓦 久 江玛利 巴

  令诸众生无一余

  得耶萨拉够 巴 秀

  悉皆安置于此地

  

  

以此来作回向、发愿,愿自他一切众生,全部成就金刚萨埵的果位。

  

之后,在行住坐卧中,所见所闻都要观为金刚萨埵的自性,一切都是清净的。这就是生起次第的基本观修方法,是将行为转为道用的窍诀。

  

如果入定时修的是上师瑜伽,那在出定以后,就观一切显现都是上师的化身,一切声音都是上师的声音,一切分别都是上师的智慧,这样修是非常关键的。

  ◎ 念诵时一定要专注

  平时念诵时,不论是念修金刚萨埵,还是其他咒语经文,心思专注所缘、不散他处,并且不夹杂闲言碎语,是相当相当重要的。

  ● 念诵质量的差别

  如续部中说:“若无此等持,如海底磐石,诵数劫无果。”如果没有等持的力量摄持,那就像一块沉睡海底的大磐石,念诵多少天、多少年乃至多少劫,也毫无结果。

  

所谓“无果”,个别大德解释说,是指果很小,并不是毫无利益。以前我也讲过,像金刚萨埵心咒、百字明等,即使不会观想也没关系,只要念就有功德。当然,如果与有等持的人相比,这种念法还是有差距的。

  

有多少差距呢?续部中又说:“净与不净差千倍,有无等持差十万。”清净与不清净念诵的差距,是一千倍;有等持与无等持念诵的差距,是十万倍。所以,前辈大德在念诵时都特别专注,即使是每日的课诵,也不会说话的。

  

以前,有一位大德来学院化缘建寺院,上师如意宝特别重视,安排他在“国际学经堂[8]”顶层的贵宾室住。当时学院的财力不强,但法王还是根据学院的能力,供养了一些钱,是 桑管家和我送去的。

  

我们刚要进屋时,大德的侍者说:“上师念诵时不接见任何人,请你们在外面等一下吧。”我们只好等了,一等就是一个多小时……

  

可见,前辈大德念诵时,是非常专注的。这一点,现在有些年轻的和尚、居士做不到,他们念经时老是说话,甚至打电话。其实,还是要养成清净念诵的习惯。比如,每天在念《普贤行愿品》时,心一定要专注,有些杂念是正常的,但尽量不要夹杂闲言碎语。

  ● 念诵时不应夹杂闲言碎语

  在念诵经咒时,夹杂庸俗不堪的闲言碎语,就成了不清净的念诵。这种念诵,就像掺有黄铜的金银,只能被称为非金或伪银,再也起不到纯金、纯银的作用了。因此,邬金莲花生大士说:“杂有绮语诵一年,不如禁语诵一月。”

  

可见,绮语的过患很大。如《法苑珠林》云:“但诸绮语,不益自他,唯增放逸,长诸不善,死落三涂。”意思是,一切绮语对自他都毫无益处,除了徒增放逸、长养不善业以外,死后还要堕入三恶趣。

  

所以,在大众中念经、诵咒时,禁语是有必要的。从今年开始,学院也有这个要求了,开法会时,人人都挂“禁语牌”。“地藏法会”时已经执行了,执行以后,很多喇嘛说:“有了这个牌儿,就不好意思说话了。”——你们挂了没有?以后我们也挂,好不好?一开法会,每个人都挂个牌。不过,有些人的牌是“活”的,想说话时就揣起来,说完了又拿出来,这样不好。

  

杂有绮语的念经、诵咒,没有什么实义。特别是超度亡灵时,正在中阴界遭受恐惧、痛苦的众生,为了获得饶益,会满怀希望地跑到上师僧人们面前。(现在我们助念的居士,也是一样。)但在那个时候,如果念经的人既不能明观等持,也不具足清净戒律与誓言,而且口说绮语、心思散乱,结果中阴身知道了,便对这些人生起邪见或嗔恨,以此为缘,中阴身自己将堕入恶趣。

  

因为中阴身是有神通的。某些中阴窍诀说,中阴身比正常人聪利九倍,对我们的所念、所言、所行都很清楚。所以,为亡灵念经时,要格外注意。

  

你有生圆次第的功夫,是最好的,对亡灵最有利;没有的话,只要心怀慈悲,以诚信仰赖三宝,这样念诵的利益也极大。否则,若是因为念诵者自己的过失,让中阴身堕落了,那就像华智仁波切所说:“这类上师或僧人,有还不如没有的好。”因为,若不是这些人,中阴身最多飘来飘去,不至于堕落,但这些人的不如法行为,却让其堕落了,非常过分!

  

对亡灵来讲,这是最要紧的时刻。但有些人偏偏在这个时候打电话,寺院的规定不管,该念的经也不念,只关心自己的那点小事。如今21世纪了,传统消失了,发达的科技把什么都冲击了,连佛教也不例外。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有正知正念,念经期间最好关掉电话,不要说闲话。那些话,等念完了再说也可以。

  

对于有智慧的人,提醒一下就明白了,一生都会如理如法;但业力深重的人,因为太愚痴了,一而再、再而…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一十七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