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能云游四海的,上师如果现出家身,岂不是会很快离开我们,到大陆养病,或到台湾某个地方隐遁、休养啦?所以,那时候净悲和许多同修的心情是希望上师慢一点出家,最终如果非出家不可,也希望能继续留在教团领导同修。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上师跟同修们,同修们跟上师,就如同父子般的关系。
纯净土的教团
上师的生命,点点滴滴的血汗,都为了同修们、为了这个教团;可以说,教团是上师精神之所在,同修们是上师生命之所系;因此,同修们如果能秉承上师的本怀,而专修净土,巩固这个教团,那么也可说,上师的生命是永远不死。
这一年来,同修们是以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来抚慰着伤痛的心灵,同时也使教团逐渐地稳定下来,并继续向外开展。可以说上师的愿望并没有白费,因为多数的同修还是秉承师志,依教奉行的。可以说,我们这个教团不只在台湾,甚至在世界上是少有的。能有一个团体每天念佛,长年不断,这在台湾虽然有,却没有像我们这样朝气蓬勃。这个教团由于有上师的开显,使我们修净土法门,可说是既专一、又精纯,毫不芜杂的成为一个纯净土的教团。
以我观察,台湾、或大陆,甚至其它国家,所传扬的净土法门,虽也有标榜「专修」净土的,但他们的「专」并不是纯粹无杂的专。能纯粹无杂、契弥陀本愿、应众生根机的,只有我们所传扬的这个善导大师法脉。我们在这里都是专一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所谓「千句经文不如一句佛号」,三藏十二部的功能,六字名号全收。可以说,这句名号是佛法之中的深奥处,就如我们佛堂右边所挂的那一幅字:「佛法之深奥者,唯南无阿弥陀佛也」;也因为如此,净土法门是佛法之中所谓「归宗结顶」的法门。
念佛法要
由于大部分同修都在场,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再度来讲解:我们要怎么样念才能念得所谓的「神清气爽、法喜充满」呢?当我们开始的时候,负责打引磬的就会念几句话──语言有一种磁波,能影响人的心情;所以,念佛之前先强调这几句,我们的身心就会随着这几句话的内涵而调整。当然,念这几句,也有一个要领,就是念的时候,要稳重、缓慢、有力,又能触动人心──我再念一遍,让大家多体会:
正身!端坐!闭目!专心!念佛!开怀畅念!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要字字清楚、句句明朗,声声圆润浑厚、铿锵有力。不急不赶,但也不拖不拉。同修能够盘腿,就尽量盘腿端坐;时间久了,腿会麻、会涨、会酸、会疼,因为我们全身都有气血在流动,盘腿时间久,气血流不过去,但还是要流过去,所以会有酸、麻、疼的现象;如果能忍耐,一旦通过去了,下次再盘腿,就会盘得比较久。当然,如果忍耐不住,腿可以放下来。冬天到了,气候较冷,膝盖也要有毛巾围着,才不会受寒而得风湿。
念的时候,嘴巴尽量要张开,所谓「开怀畅念」,「怀」就是心怀,要把心打开;有时候心打不开,就需要用嘴巴来带动。所以,称念的时候,嘴巴尽量地张开,就像净宽一样,他念佛时,嘴巴都张很开。嘴巴张开有什么好处?可以让我们全身全灵都投入这一句名号,让我们念起来较有精神,而不易打妄想,或者起昏沉。当我们念着念着在打妄想、或起昏沉了,这时候,念佛的嘴巴逐渐张开的较小了;所以如果嘴巴半动不动了,就晓得他现在不自觉的在打什么妄想,或是昏沉了。所以要尽量把嘴巴打开:「南无阿弥陀佛!」(示范一次)字字清楚、句句明朗,铿锵有力的。其次,眼睛要闭着。因为,眼睛不看,心就不动。当然,如果大声久了,有一点沙哑,也可以小声。但不管大声小声,嘴巴还是要尽量张开。
十念记数、都摄六根
一方面出声念佛,一方面听自己念佛的声音,同时心中最好是「十念记数」。这样,眼睛闭着、口念佛号、耳听自己的声音,心中专一地记数,这就是「都摄六根」。当然,阿弥陀佛本愿的救度,没有丝毫的条件,未必非得「都摄六根」才能往生,只要「众生称念,必得往生」。但是,我们难得同聚一堂、共修念佛,若能专一,岂不是更觉得有法喜呢?十念记数,如能计得清清楚楚、没有杂念,只要一次的十念、或两次的十念,不知不觉中我们的上身就会平直端正,因为身心是互相关联的,如果我们的心稳定,气血也就稳定了;如果心寂静,气血也就畅通;气血畅通,上身就会自然平直。如果身体弯曲、头垂下来了,就表示,若不是昏沉,就是一面念佛一面想这想那的有杂念了。所以,从外表就可以看出他的内心。
端坐念佛要领:「松」和「静」
坐的时候,能盘腿就尽量盘腿。虽然盘腿,这个身体还是完全放松的。端坐、静坐,掌握两个要领就可以了:就是「松」和「静」。身体放松,都不执着,不抓住,这叫做松,完全放松。端正坐好,这个身体就不管他了;心念完全依着这一句佛号,一句接一句,这个心自然就静下来了。我们身体本来有这个气机,松、静的时候,就会循着自然的轨则在流动;如果原先我们身体哪里有毛病,气血不能直接通过去,就会有涨麻的感觉;但是它总会通过去的,一旦通了之后,涨麻的现象就消失了,病灶就消除了。所以我们在这里念佛,尽量采取盘腿的方式,一盘腿,就端正坐好,身体就放松了,心就专一在佛号上;不知不觉的身体就很端正,也比较没有杂念;没有杂念,身体也会比较端正;这是互相影响的。希望以后我们念佛,尽量以这种方式去念。
接下来,请领众为我们主持上师的周年纪念晚会,让我们的同修们有机会抒发这段时间内心对上师的怀念之情。所以等一下,希望大家踊跃地表达对上师的感恩、怀德之情。
南无阿弥陀佛!
(二○○四.十二.二十八)
《慧净法师讲演集二 一心念佛──净嵩法师往生周年追思佛三谈话》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