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略谈三皈依(皈依三宝)▪P3

  ..续本文上一页善报,恶有恶报」,行善会得到乐的果报,行恶会得到苦的果报,简而言之,就是善恶报应的因果。而且这个因缘果报不只是今生今世而已,是贯通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完整的讲,就是「三世因果」。而所感得的果报的境界是什么呢?就是「六道轮回」。所以相信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就是相信佛教,没有这样的相信就不是佛教信徒了。

  既然我们相信有善恶报应、有三世因果,身为一个皈依三宝者,对于为人处世的心态,就要有以下几点观念:

  第一点,「随缘消旧业」。既然有三世因果的报应,可见我们今生今世的苦乐祸福、得失成败,都跟过去世我们所造的业,有百分之一百的关系。所以我们如果遇到顺缘的时候,就应该心生感恩;遇到逆缘的时候,譬如说有人说我们的坏话、背后话、毁谤的话,或者是事业感情种种的挫折失败,我们就要怎么样呢?要心甘情愿的接受,晓得这是我们在还过去的债,这叫作随缘消旧业。反之,如果心有不平不满,那岂不是这个旧的业债不但没有还,反而又增加了一层新的业债上去了吗?所以学佛者要有一个很基本的观念,就是随缘消旧业,那要怎样随缘消旧业呢?就是凡事尽量无诤,因为这是自己的业障,应该逆来顺受,而不以牙还牙,所以不与人诤。但是,若只是外表不与人诤,却积压在心中的话,那也不好,会造成精神病,所以内心也不去生气,不存在心中。也就是,不但表面行为不与人诤,也没有生气积压在心中,心中也无瞋气,这就是随缘消业障。

  完整的讲,我们不但要「随缘消旧业」,也要「更莫造新殃」,也就是,除了一方面消业障之外,另一方面自己也不要再去做违背五戒,或者违犯十善的事情,这样的话,就是在「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了。当然我们都是凡夫,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个时候要怎么样呢?就是要有忏悔之心,而多念佛。毕竟我们都是凡夫,既然自己是凡夫,常常知道应该做到而做不到,他人岂不是也是一样,所以我们彼此就要互相体谅,互相包容。

  第二点,「凡事为他想」。任何事情如果能够先为别人着想的话,那真的是可以给对方带来温暖跟恩慈体贴,彼此不但和谐,同时对方也会感我们的恩,无形中我们就在跟他结善缘、结佛缘。

  第三点,「理性不情绪」。人际之间之所以会彼此不和谐,或者是心中有苦恼,或者是造罪造业,往往都是不够理性,都是太情绪化了,所以凡事要理性而不情绪。那要怎样理性不情绪呢?就是凡事要客观,不要自以为是。

  第四点,「只见自己过」。孟子有一句话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也就是说,凡事要先反求诸己,一件事情如果与人有了摩擦,那么我们首先要反省自己,先检讨自己,所以只见自己过。这样的话,彼此就能和谐,业障也能消除;如果凡事都是我对你错的话,就会夫妻不和、家庭不和、团体不和,会给自己带来种种的苦恼。所以,宁可承认自己的错误,自己摆低姿势,这样的话会给团体带来和谐,也会赢得别人对我们的尊敬。

  第五点,「不说他人非」。一切的罪过,往往都是因为不守口德,所以我们要学习守口如瓶,凡事检讨自己的过错之外,不要去责备人家。如果发现别人有错误,也不要去宣扬,不要讲给第二个人听,也不要讲给自己最亲密的人听。因为自己最亲密的人,也有他亲密的知己,话传来传去,罪业就造出去了,而且,说人背后话是最损阴德的。所以,我们修行学佛最重要的是心存诚恳,存诚恳之心而不要随便打妄语,不要随便说是非。总之,就是要存好心,要说好话,要做好事。

  第六点,「念佛愿生西」。这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即使真心皈依了,不堕三恶道了,但是六道轮回还在,六道轮回如果没有超脱的话,总会有某一生某一世堕落三恶道,一旦堕落三恶道的话,就是所谓的「苦重时长」--痛苦非常的深重,而果报又非常的漫长,所以,要念佛!能够诚恳的念佛,就是真正的皈依,因为念佛就有弥陀的加持,如果我们念佛并且不执着这个世间的一切,而愿生极乐世界的话,那就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就一定成佛!

  我们皈依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佛,也能够广度众生,使众生也能够成佛。如果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的话,岂不是就能够圆满我们的皈依呢!所以最重要的,希望大家就是要天天念佛,常常念佛!

  已皈依的人,如果不能每一天常常念佛,但至少每一天要念一遍三皈依,也就是我们单子上写的。如果能常常念佛的话,那就保持一向念佛就可以了。因为我们一向念佛,目的也是为了往生极乐世界,彻底的解脱生死轮回,这一种皈依,这一种行止,就已经是真正的皈依了,为什么?我们皈依的人,刚刚所讲的,要先相信有善恶报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既然有三世因果、六道轮回,那我们如果不假藉这个人身来脱离六道生死轮回的话,那岂不是太愚痴了吗?反过来讲,岂不是对于佛法的教理,基本教理不看重吗?所以,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而一向念佛,就是真正的皈依三宝了。

  已经皈依的人,每人都会有法号,男众第一个字都是「宗」,净土宗的宗,第二个字就各不相同,不过都会取比较好的字意来给大家作为法号;那女众呢?第一个字就是「佛」,南无阿弥陀佛的佛,也就是希望我们以净土为宗,以净土宗为宗,以南无阿弥陀佛为念,所以女众第一个字都是佛,那么第二个字也是各不相同。至于皈依的内涵,等一下会发给大家一本解释皈依的小册子名为《略谈三皈依》,希望大家带回去详细的看。

  皈依典礼到这里圆满,现在我们来做回向:

  愿以此功德

  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

  往生安乐国

  南无阿弥陀佛

  

二○○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讲于弥陀诞皈依典礼

  附录六:

  

念佛真皈依(一)

  

  凡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者,

  即是真皈依、

  大皈依、

  无上皈依。

  世间虚假,唯佛是真;宗教虽多,唯佛是正。今有如此众多善男子善女人舍假入真,去邪归正,发心皈依三宝;诚是诸佛赞叹,龙天欢喜。然而祖师言:「不可外现贤善,内怀虚假」,亦即必须真有皈依之心,方得皈依功德;故收到「皈依证」之后,亦应于佛前长跪合掌,自白三皈,其词如左:

  我○○○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说三拜)

  我○○○尽形寿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结三拜)

  又,若○○法师前来,宜再次恭请法师传授三皈,并说明三皈之义,令其明白,心中领纳。

  皈依对象是「三宝」,故三宝皆我之师,非仅某道场某法师而已。但,若学净宗者,即应亲近净宗道场、师父、同行;余则可敬不可学。

  皈依功德易得而易失,皈依佛不皈依外道宗教,亦不随喜赞叹,法、僧亦然;持此正知正见,则皈依功德永不消失。

  皈依之终极目的在于成佛度生,而「念佛成佛是真宗」,念佛即是往生,往生即是成佛,成佛即能度生无碍。故凡皈依者,应常念佛,愿生极乐,则往生、成佛、度生,尽在其中。至少早晚各念一串念珠之佛号。

  又,凡一向专称弥陀佛名者,即是真皈依、大皈依、无上皈依,说明如左:

  

  本宗以「专一」为旨,亦即专称专礼专供阿弥陀佛,故寄去「南无阿弥陀佛」像,背后有净所写的「略解」,请皈依者详阅细思。

  皈依者即是信佛学佛之人,其行事为人:对佛有信心、敬心,对人有爱心、恕心,对己有愧心、良心。敦伦尽份,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仁民爱物,不杀生,少吃肉,素食更佳。此外净宗法师所编「本愿念佛人自律规范」,悉应遵守。

  

(摘自《慧净法师书信集》〈念佛真皈依〉(一))

  附录七:

  

念佛真皈依(二)

  

  「南无」是皈依之意,

  「阿弥陀」三字是

  涅槃常住不生不灭之法,

  「佛」者觉,觉此法圆满名佛。

  以通途法门而言,皈依是入佛法门的第一步,须由出家众亲授,先教言:「我某甲尽形寿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说三拜)次结云:「我某甲尽形寿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说三拜)并为其解说三宝意义,使其领纳在心。皈依之后不得再信仰其它外教、神明等,否则即失皈依之体。

  若依净土法门,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即是大皈依,南无是「皈依」之意,「阿弥陀」三字是涅槃常住不生不灭之「法」,佛者觉,觉此法圆满(满觉)名「佛」,未圆满(分觉)名「僧」,例表于下:

  

  故皈依之后,应「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既保皈依之体,亦能往生成佛。

  南无阿弥陀佛

  

(摘自《慧净法师书信集》〈念佛真皈依〉(二))

  

《略谈三皈依(皈依三宝)》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纯粹的净土法门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