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定和尚五日禅开示(三)

  心定和尚五日禅开示(三)

   ◎心定和尚

  

     大家不要觉得数息很简单,天天呼吸,谁不会呼吸!那么麻烦做什么?释迦牟尼佛把这个法门,连同不净观叫做甘露门,甘露就是不死之药,虽然简单,但是做起来恐怕不是那么容易。除非你能够彻底放下,除非你念头升起,能马上回来照顾呼吸,否则你就修不成照顾呼吸这方法。大家不要好高骛远,一步一脚印,没有办法当下观空的,还是实实在在,从观察呼吸下手。

  各位同参,我要强调数息观的另一点理由是:气息是生理与心理衔接的桥梁,这一点理论等我说明以后,尚需高明人士指教。

  每当我们心里起了喜怒哀乐的情绪,或是贪嗔痴的情绪,我们的表情、语言、生理等,何以会起变化?就是因为体内的气体先起作用。最明显的是生气,体内的气体往上升到脖子、脸部、头顶,所谓脸红脖子粗,所以有高血压或年纪大的,不适宜暴怒、大发雷霆,因为气与血管内的血是一起跑的。我们呼吸,经过肺部处理,输送到心脏,随着血液到达全身,如果暴怒,等于原本顺畅的水管,突然被车子轮胎辗过,一下子脱离水龙头;而年纪大的人,血管壁或有堵塞,或是比较脆弱,尤其头颅里的血管很细,一下子受到强大的挤压,当下裂了,成了脑出血或中风。

  生气时,如果没有调适缓和下来,会越来越强化,手足挥舞起来,或开始发抖,甚至咬牙切齿,都是气体的变化。生起贪欲心时,特别是男女情欲的妄念时,气就往身体比较敏感的部位跑,然后会有液体的分泌产生,这与宇宙的形成是同样的,先有气体,再有液体,再有固体,一个小孩出生的过程,也应该如此。

  无情的山河大地,森罗万象,固无强烈的情爱──心意识;但有情是有心意识的。所以说,无情是依自然界的因缘好坏。至于生长的好坏,有情是依心意识的好坏而决定个体的好坏,如果先天不足,而靠后天极度的努力修行,可以改变气质。这是因为慈悲忍辱,欢喜感恩的这一类心情展现时,都是令人容易接受、欢喜接受的表情。久而久之,外表成为定型,原本不好看,现在很慈祥,这就是气质的改变。

  古时候中国的吴子胥,因心中极度的烦恼,一夜之间头发全部变白。几年前大陆也有一位艺人,因税务问题被扣押,也是一夜之间头发全部变白。其他生理上如情绪不稳而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或拉肚子,都与气体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调气是非常重要的。

  各位同参,为什么说气是衔接心意识与身体的桥梁呢?大家都听过,佛教及印度哲学,把宇宙物质的部份,分为地、水、火、风四大类,任何一个个体,不论是动物、植物或矿物,都含有这些成份。其特性是稳定性的「地」,凝聚性的「水」,熟变性的「火」,轻动性的「风」,肉体里的 四个特性,只有气能带动,从呼吸空气到肺部,到心脏,都已经转化成能量化的状态,微细得看不见,但针炙的针扎一下,就有气串通的感觉,类似电流,所谓能量状态,道家说的精、气、神的成份之一。

  练气功或针炙可以治病,而练数息观也有治病的功能,特别是忧郁症、燥郁症或失眠,可以常常保持充沛的精力,因为有气才有力,也称为力气。佛教徒的重点是使心意集中,达到入定的阶段,绝对不可以修精练气。

  各位同参:照顾呼吸,是佛陀教的,一心一意专注在鼻端,吸气有多长,呼气有多长,都要了了分明。一般人比较注意吸气,其实呼气出来的时候,更不可以马虎。

  专心一意的吸气、呼气,吸气、呼气,这样子能够非常的专注照顾它,只要你能够专心,肯定妄念不起的。如果你算不下去,那就表示你还没有开悟,因为你不知道世间一切都是虚假的。没有开悟,在禅坐功夫的时候,你就放不下,念头还是想着家里头的事情,冰箱的东西会不会坏掉等等,总是放不下。

  虽然照顾呼吸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你放不下就办不到,就没有办法修。为什么放不下?因为是没有开悟,为什么没有开悟?因为听缘起法,没有观缘起法,所以才不知道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都是无我的,都是不实在的,都是虚假的。

  若已开悟,对于目前只管打坐,只管修定,对身外之物,包括银行的存款股票,管它是涨停板、跌停板,完全放下,这样子你才能够真正的死心踏地的照顾着呼吸。简单的说,只要你放不下,你就照顾不了呼吸。

  佛陀教导我们只管一心照顾吸气是长、呼气是长,吸气是短呢,还是呼气是短呢!有时候吸气长、呼气短,吸气短、呼气长;有时候吸气、呼气通通是长,有时候吸气、呼气通通是短。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生理、身体的健康状况也不同,但根据祖师大德的体验,大致可以有几种层次:一开始如果专心一意照顾呼吸,那么就会吸气越来越长,呼气也会越来越长,甚至会吸气既长、又粗浊、又有声音。这种情况就像一个人睡觉的时候,眼睛不看、耳朵不听,嘴巴不吃不说,身体也没有做什么。全部的力量集中在鼻端这里,因此吸气起来特别响,呼噜呼噜的响,有时候像火车,有时候像摩托车,都有。

  同样的,一心一意照顾呼吸,吸气、呼气可能越来越长,但是有声音,所以这个阶段叫做「风」。每一个人的身体体质不一样,好的体质都会很顺畅,不见得每一个人都会这样呼呼响的。但真能够下功夫多半都会有这种经验,所以第一个阶段是「风」。

  第二个阶段是「喘」,这个喘并不是说运动跑步慢跑、快跑下来的那种气喘,那种并不是修数习的喘。修数习第二阶段的「喘」,就像小孩子,他哭得很伤心,哭得把气都哭尽了,到最后看到妈妈,无限委屈,要跟妈妈说一下,就会有倒抽气状况的声调,甚至有些大人伤心难过,哭了一阵子,气也都有这种现象。

  尤其是结过婚的,年纪大的同参,都会有七情六欲,身体比较虚弱,甚至一些穴道堵塞,所以在吸气时很长很粗浊,这是体内有一些穴道打通了,好像抽水马桶有时候堵塞啦,用一些器具把它抽一抽,呼噜呼噜的通畅了,就起了气泡。所以当吸气长而粗浊以后,把体内有一些杂质排除了,打通了,体内需要的气要更多,一下子补充不足,来不及补充,所以就会有这种喘的现象,这时要赶快补给它。

  当然体质比较好的,不会有这种现象产生,但是你真下功夫观照吸气、呼气,起码都会有一些打咯或者是排气、放屁的现象,这是很自然的。做推拿以后,也会打咯,甚至在这种情况之下,有时候大便也有一些不一样,有些比较黑,就是把杂质通通排出了。这种气喘的阶段,慢慢的会改善体质。

  到了第三个阶段再进入到「气」,这个「气」就是说,已经不再有喘的现象,由于身体里头体质改善比较顺畅了,所以气息就越来越长,自己仍然听到有气的声音。也许在第一个阶段「风」的时候,邻单(旁边)的人都可以听到,到了第三个阶段的「气」虽然很长,但声音大约只是自己听得见。

  再继续的用功,经过一段时间过后,进入到了第四个阶段,叫「息」,「息」很微弱,悠悠扬扬似有似无,若有若无,好像只有在丹田运作。这个阶段在中国有时候叫龟息法或是胎息法,我想类似这样子。乌龟的嘴巴,通常都闭着紧紧的,但是他很长寿,就是把这个气经常保住。人者之所以有时候身体会不健康,或者寿命短,对七情六欲贪着染着,都是从生理器官把气都流失掉了,这样子有时候人会短命,身体不健健,寿命不长。你看乌龟好像看起来没有呼吸一样,嘴巴经常闭着紧紧的,这是它长寿的一个情况吧!

  如果我们能够常常的照顾呼吸,虽然不像练气功红光满面,也有练气功的功效,对身体的健康有改善。有些人练气功是为了男女贪爱而去练的,这是错误的思想,反而更加快速败坏身体。我们练习呼吸、照顾呼吸的目的,是要能够深入禅定。如果到第四个阶段,在丹田有时候感受到气息,自己在吸气、呼气,甚至全身气脉的运作,自己都会感受得出来,能够专注继续用功,最后气息会停止。

  这个对于一般人来说,实在是难以想象。呼吸停止、心藏停止,到了第四禅根本定,据说会是这种现象,但不会死的。当然在座大家要深入到这样的禅定,机会比较渺茫,除非自己下定功夫,找一个安静不吵杂的地方,可能会有这种情况。

  如果到了第四禅根本定以后,那就可以观缘起。如果想求神通的那就观十遍处,十遍处反复的观就可以得到神通。修神通必须修到第四禅根本定,进一步才可以有办法修神通,在佛法里头又叫做四神足。这四神足就是对心、勤、欲、观等,这几种修法,完成以后,能够进一步修神通,所以禅定是修神通的踏脚石,叫做神足。我们主要的目的是能够进入到根本定以后,依数息观再配合着十六胜行来修。这十六胜行大概简单地说,有些是照着三法印来修,有些是配合四念处来修,观身不净,或者是观受是苦,或者说观心无常,或者是观法无我。此时习气消减,能够入定到这个阶段,烦恼是不容易生起的。当然修神通有修神通的层次,如果有机会,再为大家讲解。

  各位同参:有些人对显教──佛陀的教法,没有深刻的理解的时候,带着好奇的心态去学习密宗,就觉得密宗很有层次。其实,显教才真正有具体的层次。例如理解方面,从认识是苦,苦是如何积聚来,集苦消失时,是快乐的境界,然后说明消除苦的原因以及苦的事实。从修定来说,也有近分定、未到地定。初禅根本定、二禅、三禅、四禅根本定,尤其「九住心」的次第,如何集中心意,如何降伏烦恼,到消减习气,都有明确的交待。

  证悟方面从四加行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如果是菩萨道,则先修福德十信位,完成后,不退菩萨道,安住于菩萨道中的十住位,乃至十地──初地是布施波罗蜜圆满,二地是持戒波罗蜜圆满……都非常有次第。要想证悟,先培养正见的法智智,再修证入涅槃智,而且信、解、行、证等,又有相辅相成的功能。例如…

《心定和尚五日禅开示(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