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定和尚五日禅開示(叁)
◎心定和尚
大家不要覺得數息很簡單,天天呼吸,誰不會呼吸!那麼麻煩做什麼?釋迦牟尼佛把這個法門,連同不淨觀叫做甘露門,甘露就是不死之藥,雖然簡單,但是做起來恐怕不是那麼容易。除非你能夠徹底放下,除非你念頭升起,能馬上回來照顧呼吸,否則你就修不成照顧呼吸這方法。大家不要好高骛遠,一步一腳印,沒有辦法當下觀空的,還是實實在在,從觀察呼吸下手。
各位同參,我要強調數息觀的另一點理由是:氣息是生理與心理銜接的橋梁,這一點理論等我說明以後,尚需高明人士指教。
每當我們心裏起了喜怒哀樂的情緒,或是貪嗔癡的情緒,我們的表情、語言、生理等,何以會起變化?就是因爲體內的氣體先起作用。最明顯的是生氣,體內的氣體往上升到脖子、臉部、頭頂,所謂臉紅脖子粗,所以有高血壓或年紀大的,不適宜暴怒、大發雷霆,因爲氣與血管內的血是一起跑的。我們呼吸,經過肺部處理,輸送到心髒,隨著血液到達全身,如果暴怒,等于原本順暢的水管,突然被車子輪胎輾過,一下子脫離水龍頭;而年紀大的人,血管壁或有堵塞,或是比較脆弱,尤其頭顱裏的血管很細,一下子受到強大的擠壓,當下裂了,成了腦出血或中風。
生氣時,如果沒有調適緩和下來,會越來越強化,手足揮舞起來,或開始發抖,甚至咬牙切齒,都是氣體的變化。生起貪欲心時,特別是男女情欲的妄念時,氣就往身體比較敏感的部位跑,然後會有液體的分泌産生,這與宇宙的形成是同樣的,先有氣體,再有液體,再有固體,一個小孩出生的過程,也應該如此。
無情的山河大地,森羅萬象,固無強烈的情愛──心意識;但有情是有心意識的。所以說,無情是依自然界的因緣好壞。至于生長的好壞,有情是依心意識的好壞而決定個體的好壞,如果先天不足,而靠後天極度的努力修行,可以改變氣質。這是因爲慈悲忍辱,歡喜感恩的這一類心情展現時,都是令人容易接受、歡喜接受的表情。久而久之,外表成爲定型,原本不好看,現在很慈祥,這就是氣質的改變。
古時候中國的吳子胥,因心中極度的煩惱,一夜之間頭發全部變白。幾年前大陸也有一位藝人,因稅務問題被扣押,也是一夜之間頭發全部變白。其他生理上如情緒不穩而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或拉肚子,都與氣體有著密切的關聯,所以調氣是非常重要的。
各位同參,爲什麼說氣是銜接心意識與身體的橋梁呢?大家都聽過,佛教及印度哲學,把宇宙物質的部份,分爲地、水、火、風四大類,任何一個個體,不論是動物、植物或礦物,都含有這些成份。其特性是穩定性的「地」,凝聚性的「水」,熟變性的「火」,輕動性的「風」,肉體裏的 四個特性,只有氣能帶動,從呼吸空氣到肺部,到心髒,都已經轉化成能量化的狀態,微細得看不見,但針炙的針紮一下,就有氣串通的感覺,類似電流,所謂能量狀態,道家說的精、氣、神的成份之一。
練氣功或針炙可以治病,而練數息觀也有治病的功能,特別是憂郁症、燥郁症或失眠,可以常常保持充沛的精力,因爲有氣才有力,也稱爲力氣。佛教徒的重點是使心意集中,達到入定的階段,絕對不可以修精練氣。
各位同參:照顧呼吸,是佛陀教的,一心一意專注在鼻端,吸氣有多長,呼氣有多長,都要了了分明。一般人比較注意吸氣,其實呼氣出來的時候,更不可以馬虎。
專心一意的吸氣、呼氣,吸氣、呼氣,這樣子能夠非常的專注照顧它,只要你能夠專心,肯定妄念不起的。如果你算不下去,那就表示你還沒有開悟,因爲你不知道世間一切都是虛假的。沒有開悟,在禅坐功夫的時候,你就放不下,念頭還是想著家裏頭的事情,冰箱的東西會不會壞掉等等,總是放不下。
雖然照顧呼吸是很簡單的事情,但是你放不下就辦不到,就沒有辦法修。爲什麼放不下?因爲是沒有開悟,爲什麼沒有開悟?因爲聽緣起法,沒有觀緣起法,所以才不知道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的,都是無我的,都是不實在的,都是虛假的。
若已開悟,對于目前只管打坐,只管修定,對身外之物,包括銀行的存款股票,管它是漲停板、跌停板,完全放下,這樣子你才能夠真正的死心踏地的照顧著呼吸。簡單的說,只要你放不下,你就照顧不了呼吸。
佛陀教導我們只管一心照顧吸氣是長、呼氣是長,吸氣是短呢,還是呼氣是短呢!有時候吸氣長、呼氣短,吸氣短、呼氣長;有時候吸氣、呼氣通通是長,有時候吸氣、呼氣通通是短。這是因爲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生理、身體的健康狀況也不同,但根據祖師大德的體驗,大致可以有幾種層次:一開始如果專心一意照顧呼吸,那麼就會吸氣越來越長,呼氣也會越來越長,甚至會吸氣既長、又粗濁、又有聲音。這種情況就像一個人睡覺的時候,眼睛不看、耳朵不聽,嘴巴不吃不說,身體也沒有做什麼。全部的力量集中在鼻端這裏,因此吸氣起來特別響,呼噜呼噜的響,有時候像火車,有時候像摩托車,都有。
同樣的,一心一意照顧呼吸,吸氣、呼氣可能越來越長,但是有聲音,所以這個階段叫做「風」。每一個人的身體體質不一樣,好的體質都會很順暢,不見得每一個人都會這樣呼呼響的。但真能夠下功夫多半都會有這種經驗,所以第一個階段是「風」。
第二個階段是「喘」,這個喘並不是說運動跑步慢跑、快跑下來的那種氣喘,那種並不是修數習的喘。修數習第二階段的「喘」,就像小孩子,他哭得很傷心,哭得把氣都哭盡了,到最後看到媽媽,無限委屈,要跟媽媽說一下,就會有倒抽氣狀況的聲調,甚至有些大人傷心難過,哭了一陣子,氣也都有這種現象。
尤其是結過婚的,年紀大的同參,都會有七情六欲,身體比較虛弱,甚至一些穴道堵塞,所以在吸氣時很長很粗濁,這是體內有一些穴道打通了,好像抽水馬桶有時候堵塞啦,用一些器具把它抽一抽,呼噜呼噜的通暢了,就起了氣泡。所以當吸氣長而粗濁以後,把體內有一些雜質排除了,打通了,體內需要的氣要更多,一下子補充不足,來不及補充,所以就會有這種喘的現象,這時要趕快補給它。
當然體質比較好的,不會有這種現象産生,但是你真下功夫觀照吸氣、呼氣,起碼都會有一些打咯或者是排氣、放屁的現象,這是很自然的。做推拿以後,也會打咯,甚至在這種情況之下,有時候大便也有一些不一樣,有些比較黑,就是把雜質通通排出了。這種氣喘的階段,慢慢的會改善體質。
到了第叁個階段再進入到「氣」,這個「氣」就是說,已經不再有喘的現象,由于身體裏頭體質改善比較順暢了,所以氣息就越來越長,自己仍然聽到有氣的聲音。也許在第一個階段「風」的時候,鄰單(旁邊)的人都可以聽到,到了第叁個階段的「氣」雖然很長,但聲音大約只是自己聽得見。
再繼續的用功,經過一段時間過後,進入到了第四個階段,叫「息」,「息」很微弱,悠悠揚揚似有似無,若有若無,好像只有在丹田運作。這個階段在中國有時候叫龜息法或是胎息法,我想類似這樣子。烏龜的嘴巴,通常都閉著緊緊的,但是他很長壽,就是把這個氣經常保住。人者之所以有時候身體會不健康,或者壽命短,對七情六欲貪著染著,都是從生理器官把氣都流失掉了,這樣子有時候人會短命,身體不健健,壽命不長。你看烏龜好像看起來沒有呼吸一樣,嘴巴經常閉著緊緊的,這是它長壽的一個情況吧!
如果我們能夠常常的照顧呼吸,雖然不像練氣功紅光滿面,也有練氣功的功效,對身體的健康有改善。有些人練氣功是爲了男女貪愛而去練的,這是錯誤的思想,反而更加快速敗壞身體。我們練習呼吸、照顧呼吸的目的,是要能夠深入禅定。如果到第四個階段,在丹田有時候感受到氣息,自己在吸氣、呼氣,甚至全身氣脈的運作,自己都會感受得出來,能夠專注繼續用功,最後氣息會停止。
這個對于一般人來說,實在是難以想象。呼吸停止、心藏停止,到了第四禅根本定,據說會是這種現象,但不會死的。當然在座大家要深入到這樣的禅定,機會比較渺茫,除非自己下定功夫,找一個安靜不吵雜的地方,可能會有這種情況。
如果到了第四禅根本定以後,那就可以觀緣起。如果想求神通的那就觀十遍處,十遍處反複的觀就可以得到神通。修神通必須修到第四禅根本定,進一步才可以有辦法修神通,在佛法裏頭又叫做四神足。這四神足就是對心、勤、欲、觀等,這幾種修法,完成以後,能夠進一步修神通,所以禅定是修神通的踏腳石,叫做神足。我們主要的目的是能夠進入到根本定以後,依數息觀再配合著十六勝行來修。這十六勝行大概簡單地說,有些是照著叁法印來修,有些是配合四念處來修,觀身不淨,或者是觀受是苦,或者說觀心無常,或者是觀法無我。此時習氣消減,能夠入定到這個階段,煩惱是不容易生起的。當然修神通有修神通的層次,如果有機會,再爲大家講解。
各位同參:有些人對顯教──佛陀的教法,沒有深刻的理解的時候,帶著好奇的心態去學習密宗,就覺得密宗很有層次。其實,顯教才真正有具體的層次。例如理解方面,從認識是苦,苦是如何積聚來,集苦消失時,是快樂的境界,然後說明消除苦的原因以及苦的事實。從修定來說,也有近分定、未到地定。初禅根本定、二禅、叁禅、四禅根本定,尤其「九住心」的次第,如何集中心意,如何降伏煩惱,到消減習氣,都有明確的交待。
證悟方面從四加行到初果、二果、叁果、四果,如果是菩薩道,則先修福德十信位,完成後,不退菩薩道,安住于菩薩道中的十住位,乃至十地──初地是布施波羅蜜圓滿,二地是持戒波羅蜜圓滿……都非常有次第。要想證悟,先培養正見的法智智,再修證入涅槃智,而且信、解、行、證等,又有相輔相成的功能。例如…
《心定和尚五日禅開示(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