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下册) 九 智慧品▪P14

  ..续本文上一页而寿命总会被死亡一日日侵夺,万法说到底尽皆无常。那些不知老、病、死等痛苦会毁坏自己肉身之愚者,他们所迷恋之女人身躯亦无非为一堆以筋肉相连之骨架而已。对此等骨、肉、筋生贪,痴迷不拔,岂非太过愚痴?有智之人哪个不知贪恋女人身躯有诸多过失!”

  国王闻言连叹“善哉”,赞叹之情溢于言表。而鸨母听后也立即息灭对自己肉身之执著及贡高我慢之倨傲心态,她自此亦开始趋入寂静善道。最后众人都开始远离放逸,并守持清净戒律。大尊者善行则又返回原先自己居住之林木丰茂之山岩地区。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又曾转生为帝释天。当时在一森林中有一苦行仙人,他身边总是聚拢起众多野兽、飞禽,它们亦喜欢与他共住,恰似他弟子一般。有一母象当时产下一可爱小象,但小象不久即告走失,它一时找不到母象。苦行者看到后就开始似父亲一般爱抚、养育小象,而它也常常以莲藕、树叶供奉于苦行者手上,并长时住于仙人所居茅棚边。无论仙人前往何方,它都将资具驮于自身紧紧跟随,仙人大小事情几乎都由它来承担。

  小象后来又找到母象,于是便又跟着母亲前往森林。仙人在做过火供等仪轨正欲吃饭时,这才发现小象已不知踪影。他未顾及吃饭,踩着小象脚印就追踪而去。追赶上时,正见小象于母象身边吮吸乳汁,它见到仙人后立即起身相迎。仙人不觉热泪盈眶,他抚摸小象头顶说道:“你喝母乳有何作用?还是饮清净水为好,我们最好再回我们所应居住之地。”

  将它又带回来后,仙人特意为小象搭建一茅棚,日夜为它健康、饮食担心,确实可称得上关爱异常。此种情况早已被帝释天以天眼觉知,他深感此位修行人对小象已太过贪执、太过爱护。帝释天想到:虽然修行人已远离亲友前往森林苦行,但他依然未舍对小象之贪执,这又怎能获得妙观察智?我实在应调伏他不应有之执著。

  帝释天于是便降临人间,并以幻化力使经常障碍修行人之小象忽染沉疴。眼见小象病情日益严重,无丝毫好转迹象,仙人不由泪流满面。一边不解自问“为什么”,一边哭泣不止,边哭还边痛陈各种悲伤语句。帝释天随即便以苦行者形象来到他面前说道:“大仙人,你将可爱亲友尽皆舍弃,来此森林中本为苦行。既如此,你为何现在还要为担忧小象生死而痛苦、悲伤?这种如大象沐浴般之修行到底有何实际利益?有智者见到你所作所为都会讥笑不已。因所有众生都将赴死,如此哀伤了无实义。前辈仙人了知万法终将毁灭,故而才抛下钱财、亲友奔赴森林;你既已住于苦行森林中,奈何又用贪执绳索重又将自身捆缚?这实在不应理!一切有为法尽为无常本性,最后皆具毁灭性。若贪执任何众生,都只会导致作茧自缚、画地为牢之结局,因此你实不该与其长期交往并共住。于轮回苦海中如只精进于贪执,只能产生一切痛苦;若不贪执,众生才会现前解脱。”

  仙人听罢苦行者谆谆开示,立即对之生起恭敬心并连连赞叹。帝释天化现之苦行者又继续说道:“若我们自身六根绝不轻易随顺悦意、舒心之外境,只以正知正念摄受身心,那就能获一切成就。故而我们理应随顺诸智者前行足迹,怎能满足于做低劣小人?”

  仙人闻言由衷敬佩,“善哉”赞叹不绝于口。帝释天此时则显现出原来身相,并说道:“我实乃帝释天天王,现以我加持力,愿小象即刻恢复健康。”话音才落,小象即恢复如初。

  仙人将小象放回象群,它日渐长大后终成一代象王。象王常以装满水之葫芦及水果供养仙人,仙人则抚摸它头顶,以饶益心悉心教导。他日常最喜行之事即是安住于自己茅棚中,一心一意苦修禅定。

  旁生说妙法

  久远之前,有一天鹅王住于无热恼湖中,名为护国。护国天鹅王育有两子,一名岗瓦为兄长,一名辛杰为小弟。岗瓦性情粗暴、举止笨重,经常以拔毛、手挠、抠抓等方式伤害其它天鹅。众天鹅将岗瓦劣行告知护国天鹅王,天鹅王知晓后不由心想:将来我若将老大扶上王位,它性格如此粗暴,定会逐渐毁坏掉我鹅群,看来还需另谋主张。

  于是它就唤来兄弟俩说道:“你们兄弟各带五百眷属飞往江、河、湖、海等处巡视,先回来者即可继承王位。”岗瓦、辛杰便携带各自眷属飞临各处。它们先来到鹿野苑梵施国王治下国土,那里有一梵具湖,深广浩淼、壮阔庄严竟超胜大海。林林总总之花、木严饰周围,种种禽鸟各出和悦雅音。岗瓦一见就不愿再离开,它便与眷属纵情陶醉在这湖光山色之中。辛杰之眷属亦请求它能带属下于此地安居享受,但辛杰却说:“等我们返回先得到王位,再回来享受也不迟。”

  辛杰随后便率领众天鹅飞回无热恼湖,并抢先继承王位,然后它又带五百眷属飞临梵具湖。此次它们无有任何负担,自由愉悦尽度自在时光。

  梵施国王治下民众多有人目睹过辛杰天鹅王飘逸、秀雅之身影,众人皆认为此天鹅实为整个水域之庄严,它之风姿已远超所有飞禽,故而每日都有成千上万人争相围观。诸大臣将情况汇报与国王,国王当即就召集捕鸟者,吩咐他们务必以温和方式抓获天鹅王,众人遂用一种不会伤害天鹅王身体之网将它捕获。当时辛杰无奈说道:“我被众人精进不懈地逮住,现已落入他们虎口。希你等天鹅速速远离此地,逃命去吧。”结果除一只天鹅留下来陪伴辛杰外,其它天鹅尽皆纷纷溃逃。

  捕鸟者捕得天鹅王,尚有一只天鹅还紧紧跟随它,此种景观众人咸叹稀有。人们将天鹅王押至国王那里时,那只不肯离去之天鹅也同至王宫。国王一见顿感稀奇:“这只天鹅从何而来?”众人回答说:“大国王,我们并未逮它,是它自己前来。”国王因感罕见难睹故而对之生起信心,他急忙将能引领天鹅跟随自己之天鹅王送上狮子宝座,而辛杰则以人言为国王宣说十善法等善说。国王听后下令道:“从今往后,凡我国土之中,任何人都不得杀害水生动物。”

  当时之辛杰即为后来之释迦牟尼佛。与此公案相同之大护国天鹅之事迹,在《三十四本生传》中有记载。

  又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一野兽王,名为金腹。金腹兽王之身躯具有不可思议功德威严,甚为庄严、可爱,任何人见之都不免震惊万分,并百看不厌。兽王自己也知道自身有如是功德,故而它常常担心会招致猎人等恶人损害。有一乌鸦见它闷闷不乐便问道:“你为何经常陷入恐惧、担忧之中?”兽王就坦言说:“许多人都觊觎我身体,因此我才惴惴不安。”乌鸦主动提议说:“我亦惧怕猫头鹰侵袭,想来我们可互相保护:白天我守卫你之安全,夜晚则需你对我进行保护,你看如何?”兽王马上接受了它所提建议。

  其后有一双手被人捆绑于身后之人顺水漂来,湍急水流中,那人哭叫道:“何人能拯救我痛苦?若他能解脱我,我愿成他仆人、信使。”

  兽王恰巧率领兽群偶至河边,它马上就发现了惊恐哀嚎之落水者。当那人凄惨大叫之时,其余野兽全都四散奔逃。而诸菩萨即使身为恶趣中旁生形象,但其本心则绝非如此。它当时马上就生出悲心,立即准备跳进河中救人。

  乌鸦因不违诺言,始终于白天紧跟兽王、保护它免受伤害,此时看到它正准备救出落水者,就急忙告诫兽王道:“兽王,务必放弃此人,万勿草率行事,此人根本不知报恩,纯属忘恩负义之徒。”

  尽管乌鸦如是劝说,但诸圣者只考虑众生利益,绝不顾及自身得失,因而兽王未听乌鸦劝阻,直接跳入水中,就如母亲待儿那般将此人驮于背上,顺利脱离水面。上岸后又以种种方式将捆绑他双手之绳子松开,不大功夫,那人即缓过劲来。兽王劝他道:“你勿于此停留,应赶快返回。”被救之人双手合十,跪于兽王脚下顶礼说:“你既救我性命,我愿做你仆人、信使。”兽王回绝说:“我何需仆人及信使,只是我皮肤会招惹众人将我杀害,故而请勿将此事告诉外人。生存于世,我之身躯能令太多人们欢喜且生出贪心,你切记勿向人提及曾见过我,以此报恩已足矣。”那人忙不迭答应后就离开此地,临告别时还绕转兽王三匝,且在它脚下顶礼。

  当时鹿野苑大自在部国王权势显赫、财富圆满,他有一王妃名为月光姆,素以梦兆准确而著称,所梦之事后来无不应验。有次王妃在宝座上安睡,于后半夜时分,她忽梦见一野兽王,通身毛色异常鲜艳,且坐于狮子宝座上为众生宣讲佛法。王妃心中很是喜悦,她醒来后即刻就将梦境告诉国王。国王对王妃所梦深信不疑,同时也深觉稀有,他想一旁生怎能宣讲佛法?王妃则又以悦耳言词劝说国王,请他无论如何都要将梦中兽王找到。在王妃几次三番请求下,国王终于对大臣下令道:“迅速集合起我国所有猎人。”

  待猎人们全部集合后,国王对他们说:“据传我国境内有毛色鲜艳之野兽王存在,你们务必以温和方式用安全之网将其捕获后交与我,绝对不能伤害它一根汗毛。”猎人们各个面呈难色:“大国王,从小到大,我们都以打猎为生,也去过众多地方,但从未听说过有此种兽王,更未曾目睹。若国王知其大致方向,再对我等下命令,我等即可想法抓住它。那时我们定会依教奉行,保证令国王满意。”

  国王就又对大臣下令道:“你们去鹿野苑广为宣布,言在我国境内有一肤色鲜艳、美观之兽王,若有人见过请速速向国王汇报,我定会赐其大量奖励,并赠与五座城镇。”大臣听令后如是照做。那曾见过兽王并被其搭救者听到消息后,心想:我是知恩图报,抑或向国王汇报?

  一般而言,贪欲增长之人可谓无恶不作,这人也不例外。当其贪心猛增时,他又想:如我能得大财富,我即可向往昔怨敌复仇。除贪欲增上外,嗔心之火亦开始焚烧此人心相续。他想:报恩之事暂且放下,先以兽王获取大批奖励、报仇雪恨为快。

  下定决心后,此人即于第二日一早就启程向王宫进发,还随身带有鲜花以为供养。来到王宫门口,他发现此处汇集有众多大臣、侍卫。一一通过后,他最终来至国王面前。供上鲜花,他以大恭敬心说道:“大国王,…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下册) 九 智慧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