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下册) 九 智慧品▪P18

  ..续本文上一页则需以无相对治;执著于束缚,则需以无常观令其得解脱;执著于我,又需以无我法破其执;执著于安乐,就应以空性法破除……应如是掌握、通达各种不同之应对措施。

  当时正逢摧暗如来出世传法,商主便令众人皆祈祷“南无佛”,众商人于是都念诵三遍“南无佛”。鲸鱼闻听后紧闭起嘴巴,商人们于是得以脱离险境。

  又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婆罗门胜持,他通过观察了知一切过患之根源在于烦恼,而一切功德之根本则在于善法。依自己观察了悟后,他即开始弘扬善法、禁戒恶业,并于其后获等持境界。他随即于六十万劫中不堕恶趣,并利益无量众生。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光贤仙人时,为守持禁戒而将头发梳理成五法髻。他对寒冷及酷暑均不作意,不顾自己身体而精进苦行。光贤不惧怕任何邪魔鬼怪;对他人之妇从不邪淫;亦不饮酒;心也从不散乱;总能护持他人心;自己断尽妄语胡言,总之具有种种功德。

  光贤后获五神通,并对工巧等世间事业样样精通,且对正法、世间、自我、善巧法等无数学问全部通达无碍。他此时则想到:我虽精通此等道理,但从不知这些学问如何灭尽,亦不通达能了知这等学问本性之智慧。于此世间,有哪位沙门、婆罗门可为我开示所疑?他整日如是苦苦思索。

  为求无上道,光贤又以乞讨者之形象去往普行外道处。他们见到这位乞丐后,种姓再低劣者亦纷纷给他布施,但光贤并未接受。不久,他以乞讨为生(但又不接受布施)之名声便传遍各地。

  此时于大雪山地方,当燃灯佛正处因地菩萨位时,有位普觉仙人具足五神通。他入于辨别一切世间等持之中时,能了知所有众生心与行为。当时他即以天眼观照到光贤正以乞讨方式求道之情况,于是他便立即对之生出悲心。他想:光贤尚未有了知理与非理之智。接着便于大勇士伸手之瞬间,普觉就从大雪山来到光贤面前。

  光贤向他顶礼后问道:“如何才能拥有知晓众生心与行为、通达理与非理之智慧?”普觉回答说:“通过无吝啬之布施及自心专注于禅定,且需以欢喜心布施、摄受智者,广闻博学、上下寻觅智慧,如此方能获得殊胜智慧。”

  又释迦牟尼佛还曾转生为见灭国王,他看到所有产生法均灭尽之本性后,就对很多众生宣扬此法门,令其皆趋入正法。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知味过国王时,凡感觉任一法味道均知其过,但就不知从何解脱,于是他便苦苦思索到底有谁能知晓解脱法门。当他边想边欲睡眠之时,具三十二相之如来对他说道:“善哉!唯无为法方能令人获得解脱,有为法定不能使众生摆脱束缚。”待如来宣说完毕,他已通达菩提正道。

  释迦牟尼佛又曾转生为根天婆罗门,以外道修行而离于贪欲,并具五神通及威严。他劝请成千上万众生以学习通达智慧,并依第一禅而了彻五通。然后他又想到:第一禅亦不离禅味,当然无法摆脱禅味之过;众生若执著于佛法中所言内外所摄法之感受,同样过失很大;真正摆脱之道乃在于无味,无味即无过失。如是思虑过后,他开始如理作意,并终获无生法忍。又将自己所得向众生宣讲,令他们亦同获无生法忍境界。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誉贤国王时,正值无量光如来出世传法。如来为众人宣说以七菩提支为主之佛法,国王闻法后即获无生法忍。目犍连后于释迦牟尼成佛时曾就此事问过如来:“既如此,为何还要说释迦牟尼佛在燃灯佛前获无生法忍?”释迦牟尼佛对此回答说:“目犍连,因众生根基不同,有关如来获取无生法忍授记之说法亦有种种。”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天贤国王时,以外道法门而远离贪欲。当其于寂静地观修禅定时,以观心而知下至地狱、上至非想非非想天之众生,皆因各自所作业及烦恼之不同而拥有今世之不同身相,若能灭尽烦恼,则再不会有业产生。他随即获有顶等持,并入于受觉灭尽定及心识灭尽定。他认定必有从痛苦中获解脱之道,并于出定后将此等道理广泛为众生宣说,使其皆获不退转菩提果。

  释迦牟尼佛又曾转生为一劣种悦意仙人,具足五神通。他经观察得知:万法,诸如种姓、姓名等均为假立妄有,根本不实,因法性无有法与非法之分。十方世间智者皆对无生法不生恐怖,唯凡夫愚氓方对之恐怖不已,万法本性实无所缘。他将观察所得为众生广泛宣说,令无量众生皆趋入无生法之道,并于无上菩提中获不退转果位。

  白慧如来应世时,寿量长达九千万年。当时有一国王名为智相,其太子乃一菩萨,名为兔句,也即因地时之释迦牟尼佛。于此刹土中,白慧如来显现各种稀有神变。兔句太子则于梦中亲睹如来之出世,并立即生出无以名状之欢喜心。第二日,他即召集起所有人众,劝请众人道:“如来正等觉白慧如来现正住世,他所宣扬者乃断除烦恼及恐怖法门,我们均应前往听闻受持。”言毕即率大众至如来前顶礼、迎请、供养,而如来则率眷属欢喜应供,愉快享受众人所供布匹、饮食等物。大众皆发愿欲获无上菩提,且各个得如来授记。

  又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妙宝仙人,他特意为趋入歧途之众生宣讲佛法。为令其晓悟贪图种种意乐之过失,他为众人宣说灭尽种种意乐之清净法门,又宣说不可刻意贪执意乐本体之法门,从而令无边众生均得以摆脱痛苦。

  释迦牟尼佛又曾转生为持地菩萨,具有无量功德,且智慧超凡。他仅发心一次即能积累无量劫之善根;一次发心就能使无数众生趋入三乘道。他有次心想:若如来正等觉正降法云雨如来能亲为自己眷属授记则实为善妙。结果当其正如是思维时,如来果依其意愿而当下为不同众生作不同授记。

  当释迦牟尼佛转生为持宝菩萨时,一直恭谨承侍胜寂如来,对如来恒时恭顺,令世尊非常欢喜。他勤修五神通,不久即获他心通,并取得与如来大致相同之了知种种意乐界性之智慧,且广行如来所行之无尽事业。

  释迦牟尼佛还曾转生为在家菩萨水天,他于如来美目前请教灭尽种种意乐之法门,并自此之后了知一切外境本性,从此再未产生任何过失。

  释迦牟尼佛又曾转生为无垢月菩萨,当时有一如来正等觉普度如来已住世无量劫,并以大乘法而令无量众生皆获不退转果位,且显示涅槃。彼时有一天月菩萨曾令十世界微尘数之众生发起菩提心并趋入涅槃,无垢月之善根即为天月使其成熟。无垢月曾想过:天月菩萨竟能使无量无边众生皆发菩提心,并成熟他们善根,以此广弘如来教法;我亦应紧随其后,善加效法。立定志愿,他即据十方众生不同之意乐、根基,幻化成天龙夜叉等各种身相,使所有众生都趋入三乘道而获解脱。以此善根,他后来获取了知种种意乐界性之智慧。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无等力菩萨时,长久承侍如来正等觉药师王如来。当时他已了知义、法、时、人等四法,并精通一切论典。他后于如来前请教知诸根法门,并终获如来授记及无生法忍。

  当释迦牟尼佛转生为胜天婆罗门时,通过观察自己如何造作善、恶、无记业而知晓以何业方能广积善根;同时亦通达若贪心生起,则以上、中、下三对治法门制止烦恼之术,并因此而于八十劫中不堕邪道。

  又释迦牟尼佛曾示现为月天国王女儿月天女,极富智慧且心地善良,完全堪行国王之事业,并最终登上王位。月天当时问女儿:“以何因缘方能获得知诸根智与集智?”月天女则回答说:“必以恭敬承侍沙门、婆罗门、具清净戒律之广闻多识者方能获得,并可依之修学。”国王自此后即开始广行上供下施,并获不退转信心。

  释迦牟尼佛又曾为普生仙人,具足五神通。他在一园林中苦行时心想:以何种方式才能灭尽诸根,并再不生起?后来他想到只有依圣智方可灭尽诸根,不过通过何种智慧才能了知诸根已灭尽不生?就如头被砍掉后不可能再生,同理,通晓根源方能保证斩草除根、灭尽不生。既如此,又以何种方法直抵究竟?

  为获此智,他就向琐事微少之沙门、婆罗门多方探问,但一直未得满意答案。此时他下定决心,必以自己智力了知此道,为此可舍弃常人难舍之头目等一切身、物。历经千辛万苦后,他终于知道只有通过圣者之道才可获此智慧。为令他人亦明白此理、生出此等智慧,他舍弃大象、骏马、马车等种种凡夫绝难割舍之物以积累无量善根。若其所造善根可以色相衡量,则此色相以恒河沙数之世界都无法包容。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净慧仙人,每当生起烦恼时即以不净观对治,结果当下即可舍离烦恼。不久后,他即不再生出烦恼,恒时处于清净状态中。众多天人亦趋入其道,他又将自己所了知之理为他众广泛宣说,使很多人死后皆转生梵天。

  释迦牟尼佛成为道施仙人时,舍弃故土前往寂静地出家修行。当时他于一大树下如是思维:此树不久即会倒下,同样,所积资财亦会灭尽。高际必堕,处高而不下堕之法不知是否存世?他最终得出定解:高而不堕之法无处可觅。不过若不位于高处,又从何堕起?如傲慢自骄当会高抬自己;一旦灭尽贡高我慢,自以为高亦了不可得,故而我与众生皆应力断狂傲自矜。思虑成熟后,他即为众人宣说佛法,以大悲心令他众皆趋入十善道,并于死后均得以转生梵天。

  又释迦牟尼佛曾为善导仙人,以外道法门而离于贪欲,并具五神通。当其观察众生之所以各不相同时发现,烦恼生业,业又成熟果报,一切归根结底全因有我执而环环相生。他于是当下即获取无生法忍,并令无量无边众生亦趋入自己所证之道。

  当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善住灭仙人时,他常常如是思维:众生皆因不懂诸法无自性而招致痛苦,故而他随后就千方百计令众生趋入无我道。

  又释迦牟尼佛转生为持地国王时,眼见众生受苦之根源尽在造作恶业,为令众生能不再贪执自己身体,他就为其广宣不净观法门,使无法计数之众生都因之而趋入不退转之菩提道。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心力强菩萨时,曾特意前往甘露滴王如来前闻法,并获诸法无生无灭法忍,且蒙如来赞许。

  又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勇势仙人,心无丝毫畏惧…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下册) 九 智慧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