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并宣说偈颂道:“何人证悟无碍法,此人了达佛行境,亦得往昔佛所证,通晓法王之诸法。一切万法如虚空,法性亦无所证性,亦如是无所证行,此法无变且无二。”
寻生国王即如是不依其他人,只凭自己智慧终获无生法忍。故而释迦牟尼成佛后曾说过:“目犍连,是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获无上正等正觉,不论其值遇如来与否,为证悟甚深法要,皆当精进修持。”
又释迦牟尼佛曾转生为无垢灌顶国王,一直以佛法治理国政。他治下国家拥有七宝,本人还经常与沙门、诸大臣交谈各自对佛法之理解。当时净眼如来出世传法,无垢灌顶国王即率十万民众、一千大臣、八十万女众赶赴佛前。净眼如来为众人宣讲佛法,所有眷属都聚精会神听闻法语。
国王因前世善根力成熟,虽身处众多女众之中,但他原本就能长时安住于第四禅。此次见到如来后,心里更是欢喜无比、信心大增。他当下想到:如来座下有如此众多之眷属,威力确实无人可比;再看如来行为亦寂静调柔,想必定具不共智慧。如来此时则对国王说道:“请国王上前,因目睹如来有极大利益。”国王就与自己眷属一同至如来前顶礼,后端坐如来座前。
当此之时,八亿梵众天天人现身虚空并合掌请安。梵众天天人原本连欲界天人都难睹其容,更遑论凡夫要亲见真身。但以如来神变加持,欲、色界众生全部看到他们身形。国王暗忖:若与如来相较,任何天众身相都无法与其比肩。欲、色界众生纷纷合掌,国王也恭敬合掌,并以偈颂赞叹如来功德,又殷勤问法,净眼如来一一作答。国王闻已心生极大欢喜,并再次赞叹不已。
以此善根,无垢灌顶国王后于九十六个无数大劫中不堕邪道,又具神变、相好庄严、智慧等功德。
久远之前,尼枸卢王如来出世传法,其刹土清净广大,众生寿量千百万年。释迦牟尼佛当时转生为除疑菩萨,成为此世界中一国王,他拥有八十万女众眷属及一千大臣。国王将国库财富经常布施与贫穷众生,令其皆日渐富有。所有民众都无犯戒意念,各个皆具清净戒律。众人亦无三世睡眠、昏沉等烦恼,均能以正知正念及不放逸之心行摄身安住于大慈大悲、菩提心、禅定之境界。人们都富有慈爱之心及智慧,并发四无量心,且喜爱通达世间学问之智慧及至佛智间所有世出世智慧。
前世与国王有因缘之天尊某次劝请他前往如来前闻法,国王便集合起所有眷属共同赶赴如来座下。尼枸卢王如来远远望见大队人马踪影后,立即劝请其他天尊从速装饰国王必经之路,且要恭敬承侍国王。国王一见不觉满心疑惑,他急忙问左右大臣何故如此,众大臣、天尊皆言:“世间怙主以大慈大悲之心特意令天人为之。”
国王闻言立即走下马车,开始以极大恭敬心向如来顶礼。遥望见如来后,国王一边急急走向如来,一边不停念诵赞叹如来之偈颂。此时净居天天人为供养如来,便幻化出千万宝伞、妙衣。国王见后心下暗忖:此等供品皆从何而来?刚一生出此等念头,千万供品立刻隐匿不见。国王不觉纳闷想到:它们又消失于何处?天尊此刻则趁机将“无来无去、无生无灭”之偈颂向其宣示,令其当下通达万法本义,立刻遣除一切怀疑。
当释迦牟尼佛转生为智顶国王时,当时与他共处同一时代者尚有一大称国王。大称国王依外道法门而远离贪欲,且具神变及威力。每当人间逢到十五日时,大称即以神变常常飞临三十三天,并与其处天人讨论佛法大义。大称在探讨时说道:“诸位朋友,若如来正等觉出世,他即可为众生宣说佛法。”
当此之时,智顶国王、遍入智国王、星光国王等九万人间君主亦会集于三十三天天宫参与讨论法义,他们皆言:“诸位朋友,我们都应持佛法正见,绝不应执非法见,务必守持真实寂静观、空性真谛与无我之见,凡与之相违者均应舍弃。诸佛早已揭示出空性法门,他们从未言说有所谓“人”独立实有。诸位朋友,如来已明示内外所摄十二处皆无本体。”
当其宣讲此等话语时,天人及眷属全部无漏听闻。他们纷纷说道:“诸位朋友,若一切本性为空,则所有现行之业又为何存在?若无我及我所,天人与众眷属又以何种现行因缘而产生?”有些天众此时则说:“诸位朋友,吾等不应诽谤如来教法。若出现五种外相,天人则必定死堕,此乃我们亲眼所见。即使所有天人聚集一处,亦无法救其出离死亡恐怖。既如此,莫非死亡可谓真实存在?不也,因当我们真正观察死亡存在理由时,即会发现死亡并非真实实有。从第一外相看起,无我存在;第二相至第五相一一观察下来,我皆不存在。欲死之我不存在,正死、已死之我亦不存在,此等我与我所何处有其立足之地?一切诸法均远离我、我所,如来早已宣说过此等道理。”
智顶国王此刻则对九万国王说道:“诸国王似应单独聚会一处,因天人观点不尽相同,众人辩论、争执不休,看来人间众生与天众中皆有众多不懂佛法之辈,我们应回赡部洲继续深研法义。如认为诸法不空,我与我所皆存在,持此等观点之天人皆已入于邪道,并对如来教法心生疑惑。我们本为探讨究竟法义而来天宫,现在看来还是返回赡部洲为好。”
这些眷属便于另外地方——远离天人处对智顶国王说:“你转生之地乃为中土,并非东南西北四方边地,想必你应懂得正法真理。”智顶则吩咐众国王道:“你们暂时选出东方二十五国国王,并及南、西、北方各二十五位国王,这一百位国王应最富有智慧、观察能力,心态恒时稳固,善于观察、取舍,远离迷乱、傲慢,均为正直之士。”
众国王依智顶授意选择出一百位符合要求之君主,智顶带领他们如天鹅般飞至人间大雪山。众人住处皆由天人幻化而出,天王亦降临人间观望。于众人住处中间,众天人为智顶幻化出一七宝坐垫。智顶向四方顶礼后就安坐七宝垫上,其他国王顶礼后均坐于他法座前。三十三天天人皆大欢喜,他们欣喜想到:赡部洲之人已开始弘扬佛法,佛法暂时应不会趋于隐没。他们均向智顶抛撒曼达花,并齐来闻法。
智顶告诉另外一位国王之信使说:“在我们大雪山山顶上住有一位仙人,名为善慧,你可前往他那里迎请,言众国王欲见他。”信使依神变一下飞临仙人前,顶礼后便将智顶口信传与他。仙人当其时恰好听到持地如来涅槃消息,他正哀哭不已,眼泪热气竟将雪山山顶融化。闻听信使所言后,仙人拭去眼泪说道:“朋友,有无人见到如来或聆听过如来法语?佛法隐没与否?你独自返回吧,我不欲同往。让我舍弃如来寂静法前去散乱之地,我不敢为之。”
信使劝请道:“朋友,天人正为有无我存在而争论得不可开交,请务必前去调解。”
仙人回答说:“若有我存在,即不应有老、病、死,因我独立永恒存在之时,何来生、老、病、死?既如此,我即便将无老、无病、无死赐予众生,想来他们也不会欢喜。由此可知,我决定不存在。”
信使当下证得清净无垢法眼(证悟无我),然后又似天鹅游舞于虚空般从空中飞回众人住地。他向诸人宣示道:“诸位朋友,佛法确实真实存在,佛教定会兴盛壮大。若有精进求法之人,他必获取如来教法精华;而对不精进之人来说,他既听不到佛法也不会守持佛法,佛法对他而言可谓无有。不精进之人极易退转;在精进者看来,佛法必定存在。诸行皆无常,诸行无不苦,诸法本无我,涅槃即寂灭。”
信使说法声音被风吹向四面八方,闻听此种声音之后,承认有我者均立证无我,承认无我之人更加增上所证境界。
智顶国王则以其威力所感,令众人皆趋入正法。他因过去世时曾于一万如来前恭敬承侍,又令众生心生悲意,故而现今也能于三千大千世界众生前宣流如是法音,使佛法光明遍地普照。
佛经云:“是故诸大菩萨,无畏通达如来教法者应出狮吼声。”
久远之前,于拘尸那城,极喜如来出世传法。当其时,此世界广大辽阔,众生幸福快乐,恰如极乐世界一般。极喜如来住世很多年后,于两棵大萨拉树下示现涅槃,其后佛法尚住世四十万年。当时有一守持清净戒律之比丘,名为德慧,拥有众多眷属,他每每都如狮吼般宣讲九部经典。
那时他要求所有比丘均不得拥有仆人,亦不能饲养牦牛、羊等家畜。此时有很多破戒比丘都对他心生嗔恨,他们纷纷拿起兵器欲将其杀害。释迦牟尼佛彼时转生为一具德国王,听到消息后立即赶赴说法上师处,并与诸破戒比丘奋力决战。他最终保护说法上师顺利脱险,但自己却身受宝剑、利箭重伤,浑身体无完肤、遍体鳞伤。
德慧比丘对国王说道:“随喜你保护佛法之功德,以此善根,你未来会成为无量法之法器。”国王闻言心生欢喜,不久即于欢喜心态中安然离世。他随即就转生于不动佛佛刹,并成为佛陀最好之侍者。与他共同作战、护卫他或随喜他护法之举的人们,也于菩提道中皆获不退转果位,并于死后全部转生不动佛刹土。德慧比丘亦于死后转生不动佛刹土,并成为佛陀首座声闻弟子。佛经中曾说过:“如果佛法即将隐没或毁灭,亦应如是奋力护持。”
当时之说法上师德慧比丘即为后来之迦叶如来。
又无量劫之前,如来正等觉无上圣者出世宣说《涅槃经》,释迦牟尼佛那时转生为佛陀声闻弟子。他不仅受持此经,还为他人广泛宣说。以此善根,他后来不再堕入恶趣,亦不诽谤佛法,也不转生为舍法、堕入恶趣、身相丑陋、疾病缠身之人。
释迦牟尼佛如今亦远离一切疾病,无畏无惧、卓然立世。
心善则一切皆善
释迦牟尼佛转生为星宿婆罗门子时,于四万两千年中行持梵净行。他有次来到富丽王宫后偶遇一商主之女,那女人一见星宿立即被其庄严相貌所吸引,于是马上在他脚下顶礼。星宿疑惑问她:“你欲何求?”女人大胆说道:“我只要你当我丈夫。”星宿坦诚回答说:“我不能随贪欲转,因而不能与你共同生活,我乃持梵净行者。”女人穷追不舍:“若你不与我共同生活,我马上就会死去。”
婆罗门子此刻则想:我已在四万两千…
《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 (下册) 九 智慧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