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九 智慧品▪P20

  ..續本文上一頁並宣說偈頌道:“何人證悟無礙法,此人了達佛行境,亦得往昔佛所證,通曉法王之諸法。一切萬法如虛空,法性亦無所證性,亦如是無所證行,此法無變且無二。”

  尋生國王即如是不依其他人,只憑自己智慧終獲無生法忍。故而釋迦牟尼成佛後曾說過:“目犍連,是故若善男子善女人欲獲無上正等正覺,不論其值遇如來與否,爲證悟甚深法要,皆當精進修持。”

  又釋迦牟尼佛曾轉生爲無垢灌頂國王,一直以佛法治理國政。他治下國家擁有七寶,本人還經常與沙門、諸大臣交談各自對佛法之理解。當時淨眼如來出世傳法,無垢灌頂國王即率十萬民衆、一千大臣、八十萬女衆趕赴佛前。淨眼如來爲衆人宣講佛法,所有眷屬都聚精會神聽聞法語。

  國王因前世善根力成熟,雖身處衆多女衆之中,但他原本就能長時安住于第四禅。此次見到如來後,心裏更是歡喜無比、信心大增。他當下想到:如來座下有如此衆多之眷屬,威力確實無人可比;再看如來行爲亦寂靜調柔,想必定具不共智慧。如來此時則對國王說道:“請國王上前,因目睹如來有極大利益。”國王就與自己眷屬一同至如來前頂禮,後端坐如來座前。

  當此之時,八億梵衆天天人現身虛空並合掌請安。梵衆天天人原本連欲界天人都難睹其容,更遑論凡夫要親見真身。但以如來神變加持,欲、色界衆生全部看到他們身形。國王暗忖:若與如來相較,任何天衆身相都無法與其比肩。欲、色界衆生紛紛合掌,國王也恭敬合掌,並以偈頌贊歎如來功德,又殷勤問法,淨眼如來一一作答。國王聞已心生極大歡喜,並再次贊歎不已。

  以此善根,無垢灌頂國王後于九十六個無數大劫中不墮邪道,又具神變、相好莊嚴、智慧等功德。

  久遠之前,尼枸盧王如來出世傳法,其刹土清淨廣大,衆生壽量千百萬年。釋迦牟尼佛當時轉生爲除疑菩薩,成爲此世界中一國王,他擁有八十萬女衆眷屬及一千大臣。國王將國庫財富經常布施與貧窮衆生,令其皆日漸富有。所有民衆都無犯戒意念,各個皆具清淨戒律。衆人亦無叁世睡眠、昏沈等煩惱,均能以正知正念及不放逸之心行攝身安住于大慈大悲、菩提心、禅定之境界。人們都富有慈愛之心及智慧,並發四無量心,且喜愛通達世間學問之智慧及至佛智間所有世出世智慧。

  前世與國王有因緣之天尊某次勸請他前往如來前聞法,國王便集合起所有眷屬共同趕赴如來座下。尼枸盧王如來遠遠望見大隊人馬蹤影後,立即勸請其他天尊從速裝飾國王必經之路,且要恭敬承侍國王。國王一見不覺滿心疑惑,他急忙問左右大臣何故如此,衆大臣、天尊皆言:“世間怙主以大慈大悲之心特意令天人爲之。”

  國王聞言立即走下馬車,開始以極大恭敬心向如來頂禮。遙望見如來後,國王一邊急急走向如來,一邊不停念誦贊歎如來之偈頌。此時淨居天天人爲供養如來,便幻化出千萬寶傘、妙衣。國王見後心下暗忖:此等供品皆從何而來?剛一生出此等念頭,千萬供品立刻隱匿不見。國王不覺納悶想到:它們又消失于何處?天尊此刻則趁機將“無來無去、無生無滅”之偈頌向其宣示,令其當下通達萬法本義,立刻遣除一切懷疑。

  當釋迦牟尼佛轉生爲智頂國王時,當時與他共處同一時代者尚有一大稱國王。大稱國王依外道法門而遠離貪欲,且具神變及威力。每當人間逢到十五日時,大稱即以神變常常飛臨叁十叁天,並與其處天人討論佛法大義。大稱在探討時說道:“諸位朋友,若如來正等覺出世,他即可爲衆生宣說佛法。”

  當此之時,智頂國王、遍入智國王、星光國王等九萬人間君主亦會集于叁十叁天天宮參與討論法義,他們皆言:“諸位朋友,我們都應持佛法正見,絕不應執非法見,務必守持真實寂靜觀、空性真谛與無我之見,凡與之相違者均應舍棄。諸佛早已揭示出空性法門,他們從未言說有所謂“人”獨立實有。諸位朋友,如來已明示內外所攝十二處皆無本體。”

  當其宣講此等話語時,天人及眷屬全部無漏聽聞。他們紛紛說道:“諸位朋友,若一切本性爲空,則所有現行之業又爲何存在?若無我及我所,天人與衆眷屬又以何種現行因緣而産生?”有些天衆此時則說:“諸位朋友,吾等不應誹謗如來教法。若出現五種外相,天人則必定死墮,此乃我們親眼所見。即使所有天人聚集一處,亦無法救其出離死亡恐怖。既如此,莫非死亡可謂真實存在?不也,因當我們真正觀察死亡存在理由時,即會發現死亡並非真實實有。從第一外相看起,無我存在;第二相至第五相一一觀察下來,我皆不存在。欲死之我不存在,正死、已死之我亦不存在,此等我與我所何處有其立足之地?一切諸法均遠離我、我所,如來早已宣說過此等道理。”

  智頂國王此刻則對九萬國王說道:“諸國王似應單獨聚會一處,因天人觀點不盡相同,衆人辯論、爭執不休,看來人間衆生與天衆中皆有衆多不懂佛法之輩,我們應回贍部洲繼續深研法義。如認爲諸法不空,我與我所皆存在,持此等觀點之天人皆已入于邪道,並對如來教法心生疑惑。我們本爲探討究竟法義而來天宮,現在看來還是返回贍部洲爲好。”

  這些眷屬便于另外地方——遠離天人處對智頂國王說:“你轉生之地乃爲中土,並非東南西北四方邊地,想必你應懂得正法真理。”智頂則吩咐衆國王道:“你們暫時選出東方二十五國國王,並及南、西、北方各二十五位國王,這一百位國王應最富有智慧、觀察能力,心態恒時穩固,善于觀察、取舍,遠離迷亂、傲慢,均爲正直之士。”

  衆國王依智頂授意選擇出一百位符合要求之君主,智頂帶領他們如天鵝般飛至人間大雪山。衆人住處皆由天人幻化而出,天王亦降臨人間觀望。于衆人住處中間,衆天人爲智頂幻化出一七寶坐墊。智頂向四方頂禮後就安坐七寶墊上,其他國王頂禮後均坐于他法座前。叁十叁天天人皆大歡喜,他們欣喜想到:贍部洲之人已開始弘揚佛法,佛法暫時應不會趨于隱沒。他們均向智頂抛撒曼達花,並齊來聞法。

  智頂告訴另外一位國王之信使說:“在我們大雪山山頂上住有一位仙人,名爲善慧,你可前往他那裏迎請,言衆國王欲見他。”信使依神變一下飛臨仙人前,頂禮後便將智頂口信傳與他。仙人當其時恰好聽到持地如來涅槃消息,他正哀哭不已,眼淚熱氣竟將雪山山頂融化。聞聽信使所言後,仙人拭去眼淚說道:“朋友,有無人見到如來或聆聽過如來法語?佛法隱沒與否?你獨自返回吧,我不欲同往。讓我舍棄如來寂靜法前去散亂之地,我不敢爲之。”

  信使勸請道:“朋友,天人正爲有無我存在而爭論得不可開交,請務必前去調解。”

  仙人回答說:“若有我存在,即不應有老、病、死,因我獨立永恒存在之時,何來生、老、病、死?既如此,我即便將無老、無病、無死賜予衆生,想來他們也不會歡喜。由此可知,我決定不存在。”

  信使當下證得清淨無垢法眼(證悟無我),然後又似天鵝遊舞于虛空般從空中飛回衆人住地。他向諸人宣示道:“諸位朋友,佛法確實真實存在,佛教定會興盛壯大。若有精進求法之人,他必獲取如來教法精華;而對不精進之人來說,他既聽不到佛法也不會守持佛法,佛法對他而言可謂無有。不精進之人極易退轉;在精進者看來,佛法必定存在。諸行皆無常,諸行無不苦,諸法本無我,涅槃即寂滅。”

  信使說法聲音被風吹向四面八方,聞聽此種聲音之後,承認有我者均立證無我,承認無我之人更加增上所證境界。

  智頂國王則以其威力所感,令衆人皆趨入正法。他因過去世時曾于一萬如來前恭敬承侍,又令衆生心生悲意,故而現今也能于叁千大千世界衆生前宣流如是法音,使佛法光明遍地普照。

  佛經雲:“是故諸大菩薩,無畏通達如來教法者應出獅吼聲。”

  久遠之前,于拘屍那城,極喜如來出世傳法。當其時,此世界廣大遼闊,衆生幸福快樂,恰如極樂世界一般。極喜如來住世很多年後,于兩棵大薩拉樹下示現涅槃,其後佛法尚住世四十萬年。當時有一守持清淨戒律之比丘,名爲德慧,擁有衆多眷屬,他每每都如獅吼般宣講九部經典。

  那時他要求所有比丘均不得擁有仆人,亦不能飼養牦牛、羊等家畜。此時有很多破戒比丘都對他心生嗔恨,他們紛紛拿起兵器欲將其殺害。釋迦牟尼佛彼時轉生爲一具德國王,聽到消息後立即趕赴說法上師處,並與諸破戒比丘奮力決戰。他最終保護說法上師順利脫險,但自己卻身受寶劍、利箭重傷,渾身體無完膚、遍體鱗傷。

  德慧比丘對國王說道:“隨喜你保護佛法之功德,以此善根,你未來會成爲無量法之法器。”國王聞言心生歡喜,不久即于歡喜心態中安然離世。他隨即就轉生于不動佛佛刹,並成爲佛陀最好之侍者。與他共同作戰、護衛他或隨喜他護法之舉的人們,也于菩提道中皆獲不退轉果位,並于死後全部轉生不動佛刹土。德慧比丘亦于死後轉生不動佛刹土,並成爲佛陀首座聲聞弟子。佛經中曾說過:“如果佛法即將隱沒或毀滅,亦應如是奮力護持。”

  當時之說法上師德慧比丘即爲後來之迦葉如來。

  又無量劫之前,如來正等覺無上聖者出世宣說《涅槃經》,釋迦牟尼佛那時轉生爲佛陀聲聞弟子。他不僅受持此經,還爲他人廣泛宣說。以此善根,他後來不再墮入惡趣,亦不誹謗佛法,也不轉生爲舍法、墮入惡趣、身相醜陋、疾病纏身之人。

  釋迦牟尼佛如今亦遠離一切疾病,無畏無懼、卓然立世。

  心善則一切皆善

  釋迦牟尼佛轉生爲星宿婆羅門子時,于四萬兩千年中行持梵淨行。他有次來到富麗王宮後偶遇一商主之女,那女人一見星宿立即被其莊嚴相貌所吸引,于是馬上在他腳下頂禮。星宿疑惑問她:“你欲何求?”女人大膽說道:“我只要你當我丈夫。”星宿坦誠回答說:“我不能隨貪欲轉,因而不能與你共同生活,我乃持梵淨行者。”女人窮追不舍:“若你不與我共同生活,我馬上就會死去。”

  婆羅門子此刻則想:我已在四萬兩千…

《釋迦牟尼佛廣傳·白蓮花論 (下冊) 九 智慧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