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极乐愿文大疏 发清净愿

  极乐愿文大疏

  发清净愿

  现在宣讲往生极乐世界的第四因——发愿回向,也就是将一切善根回向众生,愿自他一切有情往生极乐世界。

  丁四(发清净愿)分四:一、思维自身而发愿;二、思维刹土功德而发愿;三、思维主尊功德而发愿;四、发愿自己最终成佛。

  戊一分四:一、发愿临终面见佛菩萨;二、发愿死时断除对轮回之贪执;三、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四、发愿往生后所获之功德。

  己一、发愿临终面见佛菩萨:

  与我结缘众,愿临命终时,

  化身无量光,比丘僧眷绕,

  亲临吾等前,见彼心欢悦,

  无有死亡苦。

  根据历史记载:乔美仁波切的母亲、仆眷、门犬等也随他一同往生极乐世界,我们也应力求做到这样。往生极乐世界如果只是带贤善的(亲友等)而舍弃恶劣的(仇敌等),那是贪嗔之心。因此,我们应当这样发愿:凡是与我有法缘、财缘等善缘或以抢夺、摧毁、病魔等陷害自己的怨敌等结恶缘的一切父母众生,当他们即将步入后世之时,在奄奄一息的弥留之际,也就是说,诸如由于得了不治之症而使身体有气无力,无有食欲,被褥衣服等如何也不舒服,而出现如坠入坑中或被重物所压般的沉重感;双目模模糊糊,看不清色法;耳朵听不到声音;感受生命几乎要中断的剧烈痛苦。这时,作恶之人会出现罪业的景象,行善之士会出现善妙的景象。罪业深重的人心识迷乱,几乎发疯,语无伦次,甚至身不由己瘫在屎尿之中等外相全部现前,体内四大隐没次第逐渐出现。此刻,若是现在修持往生极乐世界四因的人,就一定可以见到化身阿弥陀佛由比丘僧众眷属所围绕亲自降临到自己面前虚空的彩虹光芒中。并且,祈愿在此极乐法会中结缘之人为主的一切众生也清净恶业的迷乱显现,面见阿弥陀佛及其眷属。亲见佛尊颜后依靠如今修持的善习力,犹如儿子熟悉母亲一般认出,满心欢喜,于安乐、明清、喜悦的状态中死亡,解脱于光明中而无有丝毫死亡的痛苦。

  临终时如果遇到一位上师,该是何等的喜悦,如若面见阿弥陀佛,那无以言表的欢喜之情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现在的什么善习、恶习临终时都会回想起,因此平时串习此往生极乐世界之四种因至关重要。如《养生篇》(古印度龙树所撰,劝诫首陀罗种姓、讲述世道的一部论著名)云:“一切众生之功过,皆以串习为根本,习惯悉皆依自己,是故串习德最胜。”

  从前,在北方的牧民中,一位宰杀过许多旱獭的人临死时口中喊着:“请杀掉这些旱獭,快把它们赶走!”另有一个猎人在说“给我拿火枪来,这些鹿子要杀我”的惨叫声中死去;一个喜欢吸鼻烟的人作吸鼻烟的姿势而死;一个裁缝作缝纫的姿势而死;一位商人说“拿帐本来”,他边数帐边死去了;竹青寺的一位老僧人平时常念施水仪轨,因此念诵着施水咒“桑巴……”而逝;一位法相师边说“给,杰达秋坚(给,是拟声词;杰达秋坚,辩论时开头语,义为诸法由……生)”边作辩论手势而圆寂等等。耳闻目睹的此类实例不胜枚举,因此我们要养成(随时随地祈祷观想阿弥陀佛)的良好习惯。

  所谓的死苦,对于舍弃今世的高僧大德而言,只有断尽寿命的痛苦而无有其他苦恼。而对于罪业深重的人来说,(那就是苦不堪言了,)诸如:感受气息分解的痛苦;显现迷乱习气的痛苦;虽畏惧死亡却无法再继续生存,虽然对亲朋好友、财物依依不舍,但他们也不能跟随自己等离开今世的痛苦;如同要赴刑场的囚犯一样畏惧来世的痛苦;因下等人事后追悔,对自己以前未取舍善恶极端后悔,以致于手指抓胸、嚎啕大哭、泪水盈眶、满心报怨,却必须感受孑然一身、赤身裸体、赤手空拳地离开人世的痛苦。关于诸如此类的无量痛苦在《教王经》等佛经中有宣说。《入行论》中云:“因忧眼红肿,面颊泪双垂,亲友已绝望,吾见阎魔使。忆罪怀忧苦,闻声惧堕狱,狂以秽覆身,届时当如何?”至尊米拉日巴也曾说:“若见罪人之死亡,开示因果善知识。”

  愿八大菩萨,神力临空中,

  指示极乐道,接引得往生。

  所以,在危在旦夕之时,即将出现中阴的恐怖景象之际,祈愿文殊菩萨等八大菩萨以神变力降临在自前的虚空中,一边以悦耳的音声说“善男子善来”,一边指示通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并在五彩缤纷的虹光中伴随着乐器妙音在前方领路,自己不需见到中阴而被接引到极乐世界。宗喀巴大师说的“愿我一旦命终时,明现佛陀无量光,如海眷众所围绕,信悲遍满我相续。愿现中阴境即时,八大佛子示正道,往生乐刹以化身,接引不净刹土众……”也与此相同。《弥陀经》中说:“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于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普贤行愿品》中也说:“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又《宝箧经》中说:“凡听闻六字真言“嗡嘛呢吧咪吽”者,命终时由十二佛陀、八大菩萨所引路而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阿弥陀佛的发心力、发愿力与自己积资净障、恭敬诚信力所致。

  己二(发愿死时断除对轮回之贪执)分二:一、对轮回之痛苦生起厌离心;二、断除贪执。

  庚一、对轮回之痛苦生起厌离心:

  恶趣苦难忍,人天乐无常,

  愿生畏彼心。无始至今生,

  漫长漂轮回,愿生厌离心。

  发愿死后断除往生极乐世界之障——对轮回的贪执,首先思维诸多危害之苦:我们如果对此三界轮回详加观察就会发现,它无有丝毫可贪恋的地方,八热地狱烧煮之苦,八寒地狱严寒之苦,孤独地狱近边地狱刹那生死、砍杀断割等苦都极难忍受。

  往昔,阿难尊者的两个外甥不修善法,懈怠度日。这时,目犍连将他俩带到地狱。他们见后惊恐万分,生起了出离心,上午想起地狱,午饭难以下咽,下午回忆地狱,所吃的食物会全部呕出。于是他们勇猛精进,最终获得了阿罗汉果位。

  《亲友书》中云:“即便见闻地狱图,忆念读诵或造形,亦能生起怖畏心,何况真受异熟果?”仅仅是看见地狱的图案或听到地狱的痛苦也会生起恐怖,何况说亲身感受呢……

  饿鬼界也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痛苦,最主要就是饥渴之苦。

  昔日,昼辛吉尊者去饿鬼界时,到了一座饿鬼大城市,因为口干舌燥,于是便问:“这里有水吗?”结果聚来了成千上万身如柴烬一般的饿鬼,它们围着昼辛吉吵吵嚷嚷地说:“给我们水吧!”昼辛吉说:“我也渴得要死,怎么给你们水啊?”饿鬼们说:“我们自从转生到这里已过了十二年,期间不用说是喝水,甚至连水的名声也没听过,今天才从你口中听到。”这是由于:它们曾经转生为诸多吝啬的富人时,不上供下施还以傲慢心讥讽他人,以致转生于此。

  所有饿鬼共同的痛苦,例如冬季太阳也寒气逼人、夏季月亮也十分炙热等四季颠倒现象,诸如此类的痛苦不可计数。

  佛在经中说“当视忆旁生”。我们通过耳闻目睹,就完全能够知道所有旁生都在感受着被人役使、互相啖食等等痛苦,生存在海中或山里的旁生自食己肉,小旁生在大旁生身上筑窝并吃着它们等有许多痛苦。总体来说,旁生恒时遭受愚痴的痛苦。

  如果仅仅听到三恶趣痛苦的声音也会觉得难以忍受,那么真正感受时就更无法忍耐了。如果连即生中微不足道的寒热饥渴也忍受不了,就像活鱼落在热沙中一样,那么怎么能忍受得了长达数劫的恶趣痛苦呢?在此之前,我们曾经无数次转生在三恶趣中,从今以后一定要想方设法、精进努力,争取不堕入恶趣中,要生起像阿难的两个外甥那样的出离心。

  即使获得善趣天、人的果报也摆脱不了痛苦。所谓的天人死堕之苦是指天人七天之前出现死相,(他们以天眼通)见到自己(死后)堕入恶趣,结果临终前七天中所感受的痛苦比以前数劫中享受的安乐还多;人类则有生死变异、爱别离、怨憎会,疾病、战争、饥荒等苦,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人间、天境的众生由于迷乱而将痛苦执为安乐,其实所有表面上的幸福快乐就好似春天的阳焰一样瞬间即逝,绝对不离无常痛苦的本性。如《亲友书》中云:“帝释堪称世间供,以业感召亦堕地,纵然曾为转轮王,于轮回中复成仆。”思维此等道理,我们犹如乞丐果腹般的(安乐)有什么恒久性呢?

  总而言之,如《念住经》中说:“地狱有情受狱火,饿鬼感受饥饿苦,旁生感受互食苦,人间感受短命苦,非天感受争斗苦,天境感受放逸苦。轮回犹如针之尖,何时亦无有安乐。”认识到轮回善趣恶趣一切处都如同罗刹洲及无解脱的牢狱一般,而祈愿对轮回生起畏惧之心。了知轮回的痛苦与极乐世界的安乐二者的差别犹如火坑与凉室之间的差别一样以后,就要进行选择。思维漫长的轮回痛苦,从无有初始的轮回开始,迄今为止在此轮回中感受的漫长痛苦,如果一个具有宿命通的人观察,真的会口吐鲜血。也就是说,转生在地狱中所喝的铜汁铁水,转为饿鬼所食的脓液、不净物,成为旁生所饮的乳汁、互相吸食的血液,成为人因哀伤所流的泪水、从母亲体内吸吮的乳汁等如若积聚一处,则比(四大)海洋的水还多;乃至转为蝼蚁以上散落的头颅、手脚、死后散失的骨架等若积聚一处,则会比须弥山还高。热扎(曾为一比丘时,因破密乘戒而堕落,后来得到解脱。此人在《莲花生大师传记》中有广说)回忆起往世后,他作了一首悲哀忏文,其中说道:“骨肉若集等须弥,脓血若集如大海,宿业若积说不尽,辗转生死三界中,仍造无义唐捐事。”

  此外,《亲友书》、《念住经》以及引导文中也广述了轮回的过患。如果能够阅览,则可从中了知。

  举例来说:华杰比丘到了垂暮之年,仍旧十分懈怠,不能勤修善法。为了使他生起厌离之心,目犍连尊者将他带到海边。在那里有一座坚硬如石的骨架大山,高达七百由旬,已将太阳遮蔽,山的阴影映在大海中使海面成了漆黑一片。他们二位爬上这座山,越过山谷般的肋骨中间…

《极乐愿文大疏 发清净愿》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