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现代伦理思维与职场伦理

  

现代伦理思维与职场伦理

  

  

时间:2008年4月23日(周三)

  

地点:台北市政府公务人员训练处

  

主讲:梁乃崇教授

  

记录:张春美

  

整理:周雅容、羊忆玫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现代伦理思维与职场伦理」。以前没有讲过这样的题目,接到这题目的时候,让我足足想了半个月。我想很多人对伦理是不清楚的,我们会觉得它是过去的、古老的,怎么还会有现代伦理?所以我们第一个问题,先要把什么是伦理弄清楚。

  

  ※伦理是建立在权力体制的基础上

  

  了解伦理是什么?才能再来看现代伦理;所以要先把伦理的本质弄清楚。我们知道,说到伦理,常常要加上两个字──伦理道德,两个名词间有这样的关连。伦理道德好像指的是道德,伦理好像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人际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子来定义,伦理指的就是:人与他人互动时的行为规范,也就是人与人之间互动时应该有的行为规范。

  

  这个行为规范,是根据什么基础产生的呢?行为规范不是没有基础的,以我的了解,它是建立在权力体制的基础上,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来的。也就是说,在一个权力体制里,体制内的人,他们的行为应该有什么规范。所以谈伦理,真正的问题是权力体制。

  

  比如说,这个社会是母系社会,还是父系社会?权力是不同的,对里面的人的行为规范,就会不同。母系社会,女人是老大;父系社会,男人是老大。所谓「老大」,就是权力的问题。我看清楚这一点的时候,就了解「啊!这个伦理不是单独的东西,它是建立在权力体制之上的,是从权力体制衍生出来的。」

  

  有了这样的一个了解以后,我们再回头来看,中国原有的伦理是什么呢?就是天、地、君、亲、师;中国的权力结构是如此。所以我们就要敬爱天地、效忠君王、孝顺父母、尊师重道,这就是我们的伦理。中国的伦理,因为立基于帝王体制,所以一定要效忠君主,至于其他的规范,其实也是在帝王体制之下发展的。

  

  孝顺父母,其孝顺的程度,也是跟帝王体制有关。比如说,我们讲究孝顺父母,总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可是事实上,是有不是的父母,但是因为是帝王体制,所以就没有不是的父母。从孝顺父母,也会延伸出来一些东西,比如说,儿女的婚姻,是父母之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的男女当事人,是不能做决定、不能做选择的;这些都和孝顺父母关连在一起。尤其是女性,结婚以后要三从四德,如果你三从四德做得好,就给你立一个贞节牌坊。我们台北市的二二八公园那边还有一个贞节牌坊。这个就是中国古代的伦理。

  

  ※从帝王体制走向民主体制

  

  可是现在很多观念已经改变了,现在是自由恋爱,谈恋爱、结婚都是男女当事人自己决定,父母亲从旁协助。但过去不是,在旧时代婚姻的决定者是父母,不是新郎、新娘。这部分就改变得很厉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现在进入了民主体制,所以这些伦理自动在改变,大家无形中也就接受了。

  

  帝王体制的伦理是效忠君王,人民要效忠君王;现在的民主体制是选总统,最好的民主,走到极致的话,就是总统要效忠人民。这个效忠的方向、权力的方向倒过来了;我们现在正是处在过度期当中。英国是在中世纪第一个迈向彻底民主制度的国家,也是世界现存的、最早实行民主制度的国家。当民主体制启动了以后,英国的国王被英国的人民废绌,并不是被别的国家的国王,或是后来的国王把他断头,而是被英国的人民废绌。法国也是,国王是被他们自己的人民断头的。发展民主的过程就是这样。

  

  这是一个权力方向的反向,也就是伦理基础的反向。在这样子急剧、强烈的反转过程中,我们的伦理是混乱的。就像我们的婚姻,以前是父母决定,现在是当事人自己决定,因为民主,所以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决定、自己做主。但是帝王时代不同,父母帮你做主,虽然最切身的两个是新郎、新娘,但是他们两个都不能做决定,是别人在做决定。

  

  民主就不同了,民主要自己决定,每一个人自己决定,这是民主最大的根本。民主这个体制,是非常合乎佛法的精髓,合乎佛法的精神。为什么?因为都强调每一个人都有主动权,跟别人是平等的;佛跟凡夫,大家都是平等的。这个就是最精髓的民主精神。

  

  西方国家,虽然他们创出了民主政治体制,但是他们的宗教不是民主体制。他们的宗教是帝王体制,上帝高高在上,是帝王;只有佛法是真正的民主体制。所以将来,民主政治在一个佛教国家兴起来以后,所展现出来的民主政治,会超越那些宗教是帝王体制的民主国家。

  

  所以有关伦理真正的问题就在这里,这一个效忠的方向,完全逆转,和以往是相反的;而我们现在就是处于这个伦理变化期、混乱期中,这一点,我们都可以体会到。

  

  我要举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民初学者胡适先生,从胡适的婚姻,就知道这里面的冲突。胡适到西方留过学,他也提倡民主,可是他的婚姻还是不能自主。他想要逃避父母之命,但是躲不过,后来还是接受了传统的父母之命的婚姻。我从报导上看到,他结婚的当天,就看上了伴娘,这当然不行啊,而他又不是一个很有勇气的人,还是认命完婚。后来那个伴娘也结婚了,婚后不知道什么缘故,总之又单身了;她与胡适重叙,据说同居了几个月、快半年。胡适还写了很多文章,表达那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甜美的日子;胡适后来提出要跟他的夫人离婚,可是他的夫人说:「你要离婚,拿把菜刀来,我先把这两个儿子杀了,再自杀,你去离婚吧!」他吓到了,就不敢了。不敢了,这个事情就结束了,就一直维持着原有的婚姻。

  

  所以,他的婚姻是靠那把菜刀维持的。胡适是典型的,在这个伦理变迁当中,又是自由恋爱、又是父母之命,在其中摆来摆去备受冲突的例子。胡适提倡西方文化,提倡白话运动,也是民主与科学「德先生、赛先生」的提倡人,但自己却跳不出传统伦理奉父母之命完婚的泥淖与混乱。

  

  当然,我们现在看起来,父母之命的婚姻,幸福的程度,跟我们现在自由恋爱得到的婚姻幸福程度,好像差不多,没有特别好或坏。但是有一点,我会觉得自由恋爱比较好。为什么?至少是自己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决定,自己承担,这样才能得到学习。父母决定了,你没有办法做出承担和学习。幸福不幸福是另外一回事,至少这件事情,才是真正的、一个人生的学习。所以我还是觉得,自由恋爱比较好。

  

  ※民主体制是重建新伦理的基础

  

  现在我们知道伦理不是单独呈现,而是建立在权力体制之上,是以权力体制做基础的。当权力体制有剧烈的改变,从帝王制变成民主时,在这个改变的过程当中,伦理便也是混乱的。如果新旧的权力体制不是那么完全相反的话,方向有一致性的话,产生的影响还不会那么剧烈;但因现在这两个体制的权力是完全相反,所以伦理在这里非常错乱。

  

  在这样的问题当中,我们就要想办法来重建新伦理。因为我们已经了解,旧有的伦理是建基于帝王权力体制,而现在已经是民主体制的时代,所以我们不能够以旧体制来做基础、来建构伦理;我们要以民主体制来建构做为新伦理的基础。最重要的权力结构是什么?是民主体制,这也就是我们要重建新伦理的基础。

  

  所以首先我们要知道,在民主体制里面,最重要的基础是人民,如果我们这个国家的公民有N个,那么我们每一个人民,就是N分之一个君主;把这全部的N分之一个君主加起来,才是一个君王、一个君王的整体,它的精髓就在这里。

  

  人民一定要警觉自己是君主,但是是N分之一,不是一个君王,每个人都是N分之一个君主。虽然只有N分之一,但是还是君主,不是奴才,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就在这里。当你警觉自己是主人、是君王的时候,这个民主体制的权力结构才能够成立。

  

  如果人民还不认为自己是君主,以为自己是奴才,这个民主体制就建立不起来。所以真正的关键因素,就是在于你是不是君主。你如果是君王的话,一定不是追随者、不是跟班、不是奴仆,对不对?一定不是。当然,你也不会是什么扁迷、马迷,都不是。如果你还是什么迷的话,表示你还没有觉醒,觉醒的话,就不会是别人的追随者了。

  

  因为你知道,你是君王、你是主人,所有的公仆、所有的政治人物,是要对你效忠的,我们要警觉这一点,这个是要觉醒的。所以我们看一个国家的民主政治是不是够成熟,就看他的人民是不是觉醒,知道自己是主人。觉醒的程度愈高,就是民主愈成熟;如果这个程度不高,那就不是。

  

  从什么事情可以看出来呢?比如说,媒体都在用的一些名称,总统的女婿叫做驸马,总统的女儿叫做公主,儿子就叫做王子,这些名词都代表社会没有成熟、没有觉醒。如果我们觉醒的话,我的儿子才是王子,但是是N分之一;我的女婿才是驸马,但是是N分之一,有这个觉醒就对了。如果没有这个警觉,那就是觉醒不够。

  

  ※独立自主、自律、鉴赏力是新伦理道德

  

  作为一个君王,就要有君王的品质。君王有什么样的品质,跟奴才有什么不同?或者是跟下属有什不同?有很大的不同。最重要的一点是,做为君王一定是独立自主的,…

《现代伦理思维与职场伦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灵性与生命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