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倫理思維與職場倫理
時間:2008年4月23日(周叁)
地點:臺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處
主講:梁乃崇教授
記錄:張春美
整理:周雅容、羊憶玫
今天要講的題目是「現代倫理思維與職場倫理」。以前沒有講過這樣的題目,接到這題目的時候,讓我足足想了半個月。我想很多人對倫理是不清楚的,我們會覺得它是過去的、古老的,怎麼還會有現代倫理?所以我們第一個問題,先要把什麼是倫理弄清楚。
※倫理是建立在權力體製的基礎上
了解倫理是什麼?才能再來看現代倫理;所以要先把倫理的本質弄清楚。我們知道,說到倫理,常常要加上兩個字──倫理道德,兩個名詞間有這樣的關連。倫理道德好像指的是道德,倫理好像是指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就是人際關系。所以我們可以這樣子來定義,倫理指的就是:人與他人互動時的行爲規範,也就是人與人之間互動時應該有的行爲規範。
這個行爲規範,是根據什麼基礎産生的呢?行爲規範不是沒有基礎的,以我的了解,它是建立在權力體製的基礎上,以此爲基礎發展出來的。也就是說,在一個權力體製裏,體製內的人,他們的行爲應該有什麼規範。所以談倫理,真正的問題是權力體製。
比如說,這個社會是母系社會,還是父系社會?權力是不同的,對裏面的人的行爲規範,就會不同。母系社會,女人是老大;父系社會,男人是老大。所謂「老大」,就是權力的問題。我看清楚這一點的時候,就了解「啊!這個倫理不是單獨的東西,它是建立在權力體製之上的,是從權力體製衍生出來的。」
有了這樣的一個了解以後,我們再回頭來看,中國原有的倫理是什麼呢?就是天、地、君、親、師;中國的權力結構是如此。所以我們就要敬愛天地、效忠君王、孝順父母、尊師重道,這就是我們的倫理。中國的倫理,因爲立基于帝王體製,所以一定要效忠君主,至于其他的規範,其實也是在帝王體製之下發展的。
孝順父母,其孝順的程度,也是跟帝王體製有關。比如說,我們講究孝順父母,總說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可是事實上,是有不是的父母,但是因爲是帝王體製,所以就沒有不是的父母。從孝順父母,也會延伸出來一些東西,比如說,兒女的婚姻,是父母之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結婚的男女當事人,是不能做決定、不能做選擇的;這些都和孝順父母關連在一起。尤其是女性,結婚以後要叁從四德,如果你叁從四德做得好,就給你立一個貞節牌坊。我們臺北市的二二八公園那邊還有一個貞節牌坊。這個就是中國古代的倫理。
※從帝王體製走向民主體製
可是現在很多觀念已經改變了,現在是自由戀愛,談戀愛、結婚都是男女當事人自己決定,父母親從旁協助。但過去不是,在舊時代婚姻的決定者是父母,不是新郎、新娘。這部分就改變得很厲害,爲什麼會這樣?因爲現在進入了民主體製,所以這些倫理自動在改變,大家無形中也就接受了。
帝王體製的倫理是效忠君王,人民要效忠君王;現在的民主體製是選總統,最好的民主,走到極致的話,就是總統要效忠人民。這個效忠的方向、權力的方向倒過來了;我們現在正是處在過度期當中。英國是在中世紀第一個邁向徹底民主製度的國家,也是世界現存的、最早實行民主製度的國家。當民主體製啓動了以後,英國的國王被英國的人民廢绌,並不是被別的國家的國王,或是後來的國王把他斷頭,而是被英國的人民廢绌。法國也是,國王是被他們自己的人民斷頭的。發展民主的過程就是這樣。
這是一個權力方向的反向,也就是倫理基礎的反向。在這樣子急劇、強烈的反轉過程中,我們的倫理是混亂的。就像我們的婚姻,以前是父母決定,現在是當事人自己決定,因爲民主,所以自己的事情要自己決定、自己做主。但是帝王時代不同,父母幫你做主,雖然最切身的兩個是新郎、新娘,但是他們兩個都不能做決定,是別人在做決定。
民主就不同了,民主要自己決定,每一個人自己決定,這是民主最大的根本。民主這個體製,是非常合乎佛法的精髓,合乎佛法的精神。爲什麼?因爲都強調每一個人都有主動權,跟別人是平等的;佛跟凡夫,大家都是平等的。這個就是最精髓的民主精神。
西方國家,雖然他們創出了民主政治體製,但是他們的宗教不是民主體製。他們的宗教是帝王體製,上帝高高在上,是帝王;只有佛法是真正的民主體製。所以將來,民主政治在一個佛教國家興起來以後,所展現出來的民主政治,會超越那些宗教是帝王體製的民主國家。
所以有關倫理真正的問題就在這裏,這一個效忠的方向,完全逆轉,和以往是相反的;而我們現在就是處于這個倫理變化期、混亂期中,這一點,我們都可以體會到。
我要舉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民初學者胡適先生,從胡適的婚姻,就知道這裏面的沖突。胡適到西方留過學,他也提倡民主,可是他的婚姻還是不能自主。他想要逃避父母之命,但是躲不過,後來還是接受了傳統的父母之命的婚姻。我從報導上看到,他結婚的當天,就看上了伴娘,這當然不行啊,而他又不是一個很有勇氣的人,還是認命完婚。後來那個伴娘也結婚了,婚後不知道什麼緣故,總之又單身了;她與胡適重敘,據說同居了幾個月、快半年。胡適還寫了很多文章,表達那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甜美的日子;胡適後來提出要跟他的夫人離婚,可是他的夫人說:「你要離婚,拿把菜刀來,我先把這兩個兒子殺了,再自殺,你去離婚吧!」他嚇到了,就不敢了。不敢了,這個事情就結束了,就一直維持著原有的婚姻。
所以,他的婚姻是靠那把菜刀維持的。胡適是典型的,在這個倫理變遷當中,又是自由戀愛、又是父母之命,在其中擺來擺去備受沖突的例子。胡適提倡西方文化,提倡白話運動,也是民主與科學「德先生、賽先生」的提倡人,但自己卻跳不出傳統倫理奉父母之命完婚的泥淖與混亂。
當然,我們現在看起來,父母之命的婚姻,幸福的程度,跟我們現在自由戀愛得到的婚姻幸福程度,好像差不多,沒有特別好或壞。但是有一點,我會覺得自由戀愛比較好。爲什麼?至少是自己負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決定,自己承擔,這樣才能得到學習。父母決定了,你沒有辦法做出承擔和學習。幸福不幸福是另外一回事,至少這件事情,才是真正的、一個人生的學習。所以我還是覺得,自由戀愛比較好。
※民主體製是重建新倫理的基礎
現在我們知道倫理不是單獨呈現,而是建立在權力體製之上,是以權力體製做基礎的。當權力體製有劇烈的改變,從帝王製變成民主時,在這個改變的過程當中,倫理便也是混亂的。如果新舊的權力體製不是那麼完全相反的話,方向有一致性的話,産生的影響還不會那麼劇烈;但因現在這兩個體製的權力是完全相反,所以倫理在這裏非常錯亂。
在這樣的問題當中,我們就要想辦法來重建新倫理。因爲我們已經了解,舊有的倫理是建基于帝王權力體製,而現在已經是民主體製的時代,所以我們不能夠以舊體製來做基礎、來建構倫理;我們要以民主體製來建構做爲新倫理的基礎。最重要的權力結構是什麼?是民主體製,這也就是我們要重建新倫理的基礎。
所以首先我們要知道,在民主體製裏面,最重要的基礎是人民,如果我們這個國家的公民有N個,那麼我們每一個人民,就是N分之一個君主;把這全部的N分之一個君主加起來,才是一個君王、一個君王的整體,它的精髓就在這裏。
人民一定要警覺自己是君主,但是是N分之一,不是一個君王,每個人都是N分之一個君主。雖然只有N分之一,但是還是君主,不是奴才,最重要的關鍵因素就在這裏。當你警覺自己是主人、是君王的時候,這個民主體製的權力結構才能夠成立。
如果人民還不認爲自己是君主,以爲自己是奴才,這個民主體製就建立不起來。所以真正的關鍵因素,就是在于你是不是君主。你如果是君王的話,一定不是追隨者、不是跟班、不是奴仆,對不對?一定不是。當然,你也不會是什麼扁迷、馬迷,都不是。如果你還是什麼迷的話,表示你還沒有覺醒,覺醒的話,就不會是別人的追隨者了。
因爲你知道,你是君王、你是主人,所有的公仆、所有的政治人物,是要對你效忠的,我們要警覺這一點,這個是要覺醒的。所以我們看一個國家的民主政治是不是夠成熟,就看他的人民是不是覺醒,知道自己是主人。覺醒的程度愈高,就是民主愈成熟;如果這個程度不高,那就不是。
從什麼事情可以看出來呢?比如說,媒體都在用的一些名稱,總統的女婿叫做驸馬,總統的女兒叫做公主,兒子就叫做王子,這些名詞都代表社會沒有成熟、沒有覺醒。如果我們覺醒的話,我的兒子才是王子,但是是N分之一;我的女婿才是驸馬,但是是N分之一,有這個覺醒就對了。如果沒有這個警覺,那就是覺醒不夠。
※獨立自主、自律、鑒賞力是新倫理道德
作爲一個君王,就要有君王的品質。君王有什麼樣的品質,跟奴才有什麼不同?或者是跟下屬有什不同?有很大的不同。最重要的一點是,做爲君王一定是獨立自主的,…
《現代倫理思維與職場倫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