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及佛子,大慧所观察,
吾亦屡思择,云何舍誓戒?
若誓利众生,而不勤践履,
则为欺有情,来生何所似?
意若思布施,微少凡常物,
因悭未施予,经说堕饿鬼。
况请众生赴,无上安乐宴,
后反欺众生,云何生善趣?
有人舍觉心,却办解脱果,
彼业不可思,知唯一切智。
菩萨戒堕中,此罪最严重,
因彼心若生,将损众生利。
虽仅一刹那,障碍此福德,
因损有情利,恶趣报无边。
毁一有情乐,自身且遭损,
况毁尽空际,有情众安乐。
故杂罪堕力,菩提心力者,
升沉轮回故,登地久蹉跎。
故如所立誓,我当恭敬行,
今后若不勉,定当趋下流。
饶益众有情,无量佛已逝,
然我因昔过,未得佛化育。
若今依旧犯,如是将反复,
恶趣中领受,病缚剖割苦。
如值佛出世,为人信佛法,
宜修善稀有,何日复得此?
纵似今无病,足食无损伤,
然寿刹那欺,身犹须臾质。
凭吾此行素,复难得人身,
若不得人身,徒恶乏善行。
如具行善缘,而我未为善,
恶趣众苦愚,彼时复何为?
既未行诸善,复集众恶业,
纵历一亿劫,不闻善趣名。
是故世尊说,人身极难得,
如海中盲龟,颈入轭木孔。
刹那造重罪,历劫住无间,
何况无始罪,积重失善趣。
然仅受彼报,苦犹不得脱,
因受恶报时,复生余多罪。
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
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
若我已解此,因痴复怠惰,
则于临终时,定生大忧苦。
难忍地狱火,长久烧身时,
悔火亦炙燃,吾心必痛苦。
难得此益身,今既侥幸得,
亦复具智慧,若仍堕地狱,
则如咒所惑,令我心失迷。
惑患无所知,何蛊藏心耶?
嗔贪等诸敌,无手也无足,
非勇非精明,役我怎如奴?
惑住我心中,任意伤害我,
犹忍不嗔彼,非当应呵责。
纵使天非天,齐来敌对我,
然彼也不能,掷我入无间。
强力烦恼敌,掷我入狱火,
须弥若遇之,灰烬亦无余。
吾心烦恼敌,长住无尽期,
其余世间敌,命不如是久。
若我顺侍敌,敌或利乐我,
若随诸烦恼,徒遭伤害苦。
无始相续敌,孽祸唯一因,
若久住我心,生死怎无惧?
生死牢狱卒,地狱刽子手,
若皆住我心,安乐何能有?
乃至吾未能,亲灭此惑敌,
尽吾此一生,不应舍精进。
于他微小害,尚起嗔恼心,
是故未灭彼,壮士不成眠。
列阵激战场,奋力欲灭除,
终必自老死,生诸苦恼敌,
仅此尚不顾,箭矛著身苦,
未达目的已,不向后逃逸。
况吾正精进,决志欲灭尽,
恒为痛苦因,自然烦恼敌。
故今虽遭致,百般诸痛苦,
然终不应当,丧志生懈怠。
将士为微利,赴战遭敌伤,
战归炫身伤,犹如配勋章。
吾今为大利,修行勤精进,
所生暂时苦,云何能害我?
渔夫与屠户,农牧等凡俗,
唯念己自身,求活维生计,
犹忍寒与热,疲困诸艰辛。
我今为众乐,云何不稍忍?
虽曾立此誓,欲于十方际,
度众出烦恼,然我未离惑。
出言不量力,云何非癫狂?
故于灭烦恼,应恒不退怯。
吾应乐修断,怀恨与彼战,
似嗔烦恼心,唯能灭烦恼。
吾宁被烧杀,或遭断头苦,
然心终不屈,顺就烦恼敌。
常敌受驱逐,仍可据他乡,
力足旋复返,惑贼不如是。
惑为慧眼断,逐已何所住?
云何返害我,然我乏精进。
惑非住外境,非住根身间,
亦非其他处,云何害众生?
惑幻心莫惧,为智应精进。
何苦于地狱,无义受伤害?
思已当尽力,圆满诸学处,
若不遵医嘱,病患何能愈?
第四品终
第五品 正知正念
欲护学处者,策励当护心,
若不护此心,不能护学处。
若纵狂象心,受难无间狱,
未驯大狂象,为患不及此。
若以正念索,紧拴心狂象,
怖畏尽消除,福善悉获至。
虎狮大象熊,蛇及一切敌,
有情地狱卒,恶神并罗刹,
唯由系此心,即摄彼一切,
调伏此一心,一切皆驯服。
实语者佛言:一切诸怖畏,
无量众苦痛,皆从心所生。
有情狱兵器,何人故意造?
谁制烧铁地?女众从何出?
佛说彼一切,皆由恶心造,
是故三界中,恐怖莫甚心。
若除众生贫,始圆施度者,
今犹见饥贫,昔佛云何成?
身财及果德,舍予众生心,
经说施度圆,故施唯依心。
遣鱼至何方,始得不遭伤?
获断恶之心,说为戒度圆。
顽者如虚空,岂能尽制彼?
若息此嗔心,则同灭众敌。
何需足量革,尽覆此大地,
片革垫靴底,即同覆大地。
如是吾不克,尽制诸外敌,
唯应伏此心,何劳制其余?
生一明定心,亦得梵天果,
身口善纵勤,心弱难成就。
虽久习念诵,及余众苦行,
然心散它处,佛说彼无益。
若不知此心,奥秘法中尊,
求乐或避苦,无义终漂泊。
故吾当善持,善护此道心,
除此护心戒,何劳戒其余?
如处乱众中,人皆慎护疮,
置身恶人群,常护此心伤。
若惧小疮痛,犹慎护疮伤,
畏山夹毁者,何不护心伤?
行为若如斯,纵住恶人群,
抑处女人窝,勤律终不退。
吾宁失利养,资身众活计,
亦宁失余善,终不损此心。
合掌诚劝请,欲护自心者,
致力恒守护,正念与正知。
身疾所困者,无力为诸业,
如是惑扰心,无力成善业。
心无正知者,闻思修所得,
如漏瓶中水,不复住正念。
纵信复多闻,数数勤精进,
然因无正知,终染犯堕垢。
惑贼不正知,尾随念失后,
盗昔所聚福,令堕诸恶趣。
此群烦恼贼,寻隙欲打劫,
得便夺善财,复毁善趣命。
故终不稍纵,正念离意门,
离则思诸患,复住于正念。
恒随上师尊,堪布赐开示,
畏敬有缘者,恒易生正念。
佛及菩萨众,无碍见一切,
故吾诸言行,必现彼等前。
如是思维已,则生惭敬畏。
循此复极易,殷殷随念佛。
为护心意门,安住正念已,
正知即随临,逝者亦复返。
心意初生际,知其有过已,
即时当稳重,坚持住如树。
吾终不应当,无义散漫望,
决志当恒常,垂眼向下看。
苏息吾眼故,偶宜顾四方,
若见有人至,正视道善来。
为察道途险,四处频观望,
憩时宜回顾,背面细检索。
前后视察已,续行或折返,
故于一切时,应视所需行。
欲身如是住,安妥威仪已,
时时应细察,此身云何住。
尽力遍观察,此若狂象心,
紧系念法柱,已拴未失否?
精进习定者,刹那勿弛散,
念念恒伺察,吾意何所之?
危难喜庆时,心散亦应安,
经说行施时,可舍微细戒。
思已欲为时,莫更思他事,
心志应专一,且先成办彼。
如是事皆成,否则俱不成。
随眠不正知,由是不增盛。
无义众闲谈,诸多赏心剧,
临彼境界时,当断意贪着。
无义掘挖割,于地绘图时,
当忆如来教,惧罪舍彼行。
若身欲移动,或口欲出言,
应先观自心,安稳如理行。
吾意正生贪,或欲嗔恨时,
言行应暂止,如树安稳住。
掉举与讽刺,傲慢或骄矜,
或欲评论他,或思伪与诈,
或思勤自赞,或欲诋毁他,
粗言并离间,如树应安住。
或思名利敬,若欲差仆役,
若欲人侍奉,如树应安住。
欲削弃他利,或欲图己利,
因是欲语时,如树应安住。
不耐懒与惧,无耻言无义,
亲友爱若生,如树应安住。
应观此染污,好行无义心,
知已当对治,坚持守此意。
深信极肯定,坚稳恭有礼,
知惭畏因果,寂静勤予乐。
愚稚意不合,心且莫生厌,
彼乃惑所生,思已应怀慈。
为自及有情,利行不犯罪,
更以幻化观,恒常守此意。
吾当再三思,历劫得暇满,
故应持此心,不动如须弥。
秃鹰贪食肉,争夺扯我尸,
若汝不经意,云何今爱惜?
意汝于此身,何故执且护?
汝彼既各别,于汝何所需?
痴意汝云何,不护净树身,
何苦勤守护,腐朽臭皮囊?
首当以意观,析出表皮层,
次以智慧剑,剔肉离身骨。
复解诸骨骼,审观至于髓,
当自如是究,何处见精妙。
如是勤寻觅,若未见精妙,
何故犹贪着,爱护此垢身?
若垢不堪食,身血不宜饮,
肠胃不适吮,身复何所需?
贪身唯一因,为护狐鹫食。
故应惜此身,独为修诸善,
纵汝护如此,死神不留情,
夺已施鹫狗,届时复何如?
若仆不堪使,主不与衣食,
养身而它去,为何善养护?
即酬彼薪资,当令办吾利,
无益则于彼,一切不应与。
念身如舟楫,唯充去来依,
为办有情利,修成如意身。
自主己身心,恒常露笑颜,
平息怒纹眉,众友正实语。
移座勿随意,至发大音声,
开门勿粗暴,常喜寂静行。
水鸥猫盗贼,无声行隐蔽,
故成所欲事,能仁如是行。
宜善劝勉人,未请饶益语,
恭敬且顶戴,恒为众人徒。
一切妙隽语,皆赞为善说,
见人行福善,赞叹生欢喜。
暗称他人功,随和他人德,
闻人称己德,应忖自有无。
一切行为喜,此喜价难估,
故当依他德,安享随喜乐。
如是今无损,来世乐亦多,
反之因嗔苦,后世苦更增。
出言当称意,义明语相关,
悦意离贪嗔,柔和调适中。
眼见有情时,诚慈而视之,
念我依于彼,乃能成佛道。
恒依强欲乐,或依对治引,
以恩悲福田,成就大福善。
善巧具信已,即当常修善,
众善己应为,谁亦不仰仗。
施等波罗蜜,层层渐升进,
勿因小失大,大处思利他。
前理既已明,应勤饶益他,
慧远具悲者,佛亦开诸遮。
食当与堕者,无怙住戒者,
己食唯适量,三衣余尽施,
修行正法身,莫为小故伤,
行此众生愿,迅速得圆满。
悲愿未清净,不应施此身,
今生或他生,利大乃可舍。
无病而覆头,缠头或撑伞,
手持刀兵杖,不敬勿说法。
莫示无伴女,慧浅莫言深,
于诸浅深法,等敬渐修习。
于诸利根器,不应与浅法,
不应舍律行,经咒诳惑人。
牙木与唾涕,弃时应掩蔽,
用水及净地,不应弃屎尿。
食时莫满口,出声与咧嘴,
坐时勿伸足,双手莫揉搓。
车床幽隐处,莫会他人妇,
世间所不信,观询而舍弃。
单指莫示意,心当怀恭敬,
平伸右手…
《入菩萨行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