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关于日后如何安身立命的遗嘱吧!”无著菩萨感言道:“现在确已到了该留下遗嘱的时刻了,虽说一方面我病得很严重,另一方面体力也已消散殆尽,但我还是想造一些诗句偈颂,说一点儿话。其实,即便健在人世之时,对世与出世法我都没有什么非常固定的偏好,大体顺其自然而已;现在依然如此;正死之时、死了以后,又怎可能再保留某种特殊的嗜好呢?想听遗嘱的话,在我无病无痛之时,依凭自身智慧已毫无隐藏地写下了大量论著,特别是关于教言方面的大小偈颂更是为数不少,这些都可算作所谓的遗嘱吧。除此之外,再说三言两语无关痛痒的闲话又有何意?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当初(贴在闭关房外)的那几句话:“就算我们真的见了面,我也没有其他话可说,即便我死了,除了上述话语也不可能再有别的遗嘱。”现在还是把这几句话留给你们。”大家又一再请求尊者务必慈悲开示,于是他又接着说道:“你们应将自心一直交付给三宝,修行当中不要混杂任何世间法,要为众生利乐而如理如法地修行。能这样做的人才堪称为续佛慧命之人,我们理当不辱此命,故望大家都能切实守持好法脉传承。尤其是达桑上师,你自己希望自己能努力行善,因你已拥有了舍世者这一名称。既如此,那就最好不要积蓄财产了,我死后若能一斗粮食都用不上,这才会令我真正感到欣慰。若你能抚养那些可怜的众生,实在是再好不过,特别是眼下正依赖我们的这些人。可惜我没有能力继续帮助他们了,望你能把照顾他们的任务勉力继承下去,对受苦受难的可怜众生多生发一些慈悲心吧!这就是我要送给你们的临别赠言。”停顿了一会儿,尊者又说道:“持梦之修法我已非常娴熟,无需勤作即可照见无量刹土,并于无量如来前听闻法要,这对我来说根本就不算一件难事。有一段时间,这种境界远离了我,想不到这次生病又让我恢复了此种境界,这种境界不灭之现象实在是太稀有了!它之所以会中道消失,可能是世人所谓的大福报这些散乱之因所导致的吧。一般而言,修行人最好不要拥有过分的福报,这是最好不过的修行外缘;而通过远离勤作得到的财产,则不妨享用。”最后他又殷切叮咛道:“总之,富裕时应将富裕转为道用,身陷衰败时则应将衰败转为道用,对修行人而言,这是极为重要的一条原则。”
十月初八的黎明时分,尊者对华耶上师说:“请把我扶起来,在我后背垫块东西。”华耶这样做了以后,尊者开始双手合掌,并长时间流泪满面。其间,他还说了很多话,可惜大多含混不清。天大亮的时候,周围人问他何故如此,他回答说:“正睡的时候,至尊佛母忽然驾临,想到在佛母面前睡觉太不恭敬,我便想立起身子作些祈祷,所以就这样做了。”身边人又问:“至尊佛母是瑜伽母,还是度母?”他双目直视虚空然后回答说:“度母!度母!”就这样连说了两遍。旁人接着问:“度母说话了吗?”他叹了口气:“嗨,没有。”紧接着,他又说道:“看到众生所受的痛苦,简直让我无法忍受。在度母面前,尽管没做任何承侍,我还是说了一大堆怨言。”
就在此日,量多思杜地方的一位处女通过所谓的降神仪式突然拥有了预言能力,她先说了一些有关战乱的事情,然后就预言说:“这些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在西方,无著上师于十月初八将前往璁叶庄严刹土(度母刹土)。”
与此同时,尊者对身边人说道:“现在我的脉搏虽已停止跳动,但还没到死的时候。”他边说边伸出手来,其脉搏确已停止了。旁边一护理者见状不由请示道:“本来我对上师是怀有极大恭敬心的,这次是不是因为没有将上师视为佛的缘故,或者上师本人说了这句话的原因,以致脉搏停止跳动了?如果违缘突然降临、上师示现圆寂的话,别人应该为上师做一些导引吧,这样的话是否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备?”尊者神情泰然地答复说:“哈哈!你怎么能说违缘降临人才会死呢?!死并不是一件不愉快的事,面对必然到来的死亡,我早就准备好了。身为年迈之人,该做的事情已全部完成,活到七十五岁,寿命还算短吗?此次出关以后,众人聚集、讲经说法这类事全都圆满了,现在的时机是最好不过的。我心里未留下一件因为没有完成而感到遗憾的事情,现在看来,利益众生的事业只会愈加广大,绝不可能衰退。我一生都未曾远离过愿、行菩提心,而这次生病又使我的持梦境界得以恢复。不知为何,昨天开始的头痛一直延续到现在,浑身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不过若能在两种菩提心都特别增上的情况下死去,这简直太难得了,更何况我是在无有勤作的前提下获得这种境界的,这都是三宝的恩德所致。在此种状态下安然死去也就是通俗所谓的往生,因此导引什么的也就不需要了,真做导引的话,还不知会不会带来可喜的结果呢。无论如何,请不要违越我所说的,应不散乱地随念佛陀等教言。”侍者紧追不舍地又问道:“上师既已无心住世,那么您到底想前往哪一个刹土?”尊者回答说:“若对众生有利的话,前往地狱都可以;若无利于众生,即便清净刹土我也不愿去。”
当天黄昏,尊者吩咐周围人把曼茶罗和五供拿来,他自己并用手作拈撒甘露状,且作了广大供养。然后就双手合十,低下了头,接着又边做手印边行五供,还要求身边人也应作五供,在这一过程中,他始终流泪不止。第二天清晨,旁人询问原因,他回答道:“当时因本尊降临,所以我才要求你们赶快供养,至于其他原因,现在我还不能说。”因此他并未说出个中详情。
轮到阿阇黎云丹渥护理尊者时,有天晚上他挥动双手对阿阇黎说:“所有不清净的显现已灭尽无余,清净刹土正以极为庄严、悦意、透明、无碍的方式现在目前,它就如虚空一般广大无边。”接着他又说道:“有弹性、触感非常适意的地方就是我正坐着的地方,周围有无量的眷属围绕,整体环境完全是一种无法言喻的了然、明然的光明境界。照此看来,我很快就会走了。”
第二天,华耶阿阇黎问他:“您是否如朗日塘巴尊者一样,已将一切显现观为清净?”他坦然地回答说:“如今,我的心已完全沉浸在种种明然的境界中,实际上,这些都没什么可贪执的,全都如梦如幻。”
圆寂前,他留给世人的最后遗言是:“我不习惯躺着,端坐才令我深感安乐。”其实从他患病以来一直到圆寂之前,平时他大都以毗卢七法式安坐。
十月十九日晚,他开始禁语,连眼都不再眨一下,始终全神贯注地专注于光明法身境界。为了调化那些执持常有观念的众生,也为了显示业力的不可思议,同时亦为了其他刹土广大的所化事业,在尊者七十五岁的那年,也即藏历土鸡年,十月二十日土曜日,下午夕阳落山之际,这位伟大的上师于求忠地方自己的住屋内示现圆寂。当晚,悟启地方的上空出现五彩彩虹,光明遍照整个大地,洪亮的声音及扑鼻的香气也充盈在天地之间,大地震动,药师佛佛像则从供桌上跌落于地,后来还降下了铺天盖地的天人花雨……
大菩萨一生都在广利有情,他培养了无数堪为佛教栋梁的弟子,广弘了大乘修心法门,其最具代表性的大弟子就是著名的大成就者仁达瓦·云类罗珠。因此说,凡欲修行菩提道次第之人,都应对大菩萨勤作恭敬祈祷,并首先对大菩萨的传记以及显密法要生起稳固定解,且放下对今生的一切贪执,依止深山寂静处,精进修习圆满正道,特别应将菩提心当作修行的核心内容,奋力行持如来欢喜之道!
善哉!善哉!善哉!
公元二○○三年九月十六日
于杭州第六人民医院译竟 《八品论》:古印度佛学家世亲论师所造、阐明弥勒学的八种论著:《庄严经论释》、《辨法法性论释》、《辨中边论释》、《注疏道理》、《作业品》、《五蕴品》、《二十颂品》、《三十颂品》。
邦·洛近登巴:亦名坚慧,生于1276年,曾翻译有印度佛慧所著《集量论注疏》、《时轮经义疏·显真论》等论著,并著有《三身明论》等著作。
意为独自一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修行之道,家人家事全部弃置一边;遇事对境不起任何执著,坦然安住方为修行人本色。
畜癞病:症状为浑身发痒、体生小虱子。
夏鲁:日喀则县地名,是十三世纪八思巴建立的十三万户之一。元置沙鲁思田地里管民万户,明代因之。
原西藏地方政府专管传召大会开支和收入的机构,此处似指仁波切的个人财务管理机关。
黄贴泽:按尊者弘法利生的年代推算,似指汉地元顺帝妥懽贴睦尔。
帕摩竹:西藏乃东县境一地名,十三世纪八思巴所建十三万户之一,公元1354年大司徒绛曲坚赞所立帕竹第司政权,公元1357年,明洪武八年所置帕摩竹巴万户府,均在此地。
达隆:地名,在今西藏浪卡子县中部。
采巴:现今西藏拉萨东郊地区名,元置搽里八田地里管民万户,明代因之。
嘉麻瓦:十三世纪,八思巴奉命在西藏地区建立的十三万户之一,元置加麻瓦万户,明代因之。地在今墨竹工卡县境,嘉麻赤康为万户府遗址。
绪边褥子:周围有浮绪的栽绒垫子。
曲米:西藏南木林县地名,为十三世纪八思巴所建立的十三万户之一,元代置出密万户,明代因之。
乃东:县名,在西藏南部雅鲁藏布江和雅拉香波曲也即雅隆河的汇流处,清代称奈布东城。
昌珠寺:七世纪初,法王松赞干布为镇伏堪舆家所说罗刹女左肩所倡建的寺庙,在今山南乃东县境,为西藏最早寺庙之一。相传文成公主曾居此寺,寺内有公主炉灶、六柱六门及公主珍珠卷轴像等文物。
泽当寺:公元1351年,噶举派大司徒绛曲坚赞所倡建的寺庙。
聂塘:拉萨西郊曲水县境内一地名,印度佛学家阿底峡尊者曾在此讲学,并居住九年,后又于此地圆寂。该处有仲敦巴所建之度母寺。
乌拉:徭役、差徭、力役之征。
纳唐寺:博朵瓦再传弟子冬盾·洛追扎巴创建于1153年。
降神仪式:依凭特殊的祈祷,佛菩萨、护法、神灵等可以降临到某人身上,并借助此人宣说种种预言,这就是降神,它拥有一整套完整、精彩的仪式。
仁达瓦·云类罗珠:宗喀巴大师的根本上师。
《无著菩萨传》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