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關于日後如何安身立命的遺囑吧!”無著菩薩感言道:“現在確已到了該留下遺囑的時刻了,雖說一方面我病得很嚴重,另一方面體力也已消散殆盡,但我還是想造一些詩句偈頌,說一點兒話。其實,即便健在人世之時,對世與出世法我都沒有什麼非常固定的偏好,大體順其自然而已;現在依然如此;正死之時、死了以後,又怎可能再保留某種特殊的嗜好呢?想聽遺囑的話,在我無病無痛之時,依憑自身智慧已毫無隱藏地寫下了大量論著,特別是關于教言方面的大小偈頌更是爲數不少,這些都可算作所謂的遺囑吧。除此之外,再說叁言兩語無關痛癢的閑話又有何意?說到這裏,我又想起了當初(貼在閉關房外)的那幾句話:“就算我們真的見了面,我也沒有其他話可說,即便我死了,除了上述話語也不可能再有別的遺囑。”現在還是把這幾句話留給你們。”大家又一再請求尊者務必慈悲開示,于是他又接著說道:“你們應將自心一直交付給叁寶,修行當中不要混雜任何世間法,要爲衆生利樂而如理如法地修行。能這樣做的人才堪稱爲續佛慧命之人,我們理當不辱此命,故望大家都能切實守持好法脈傳承。尤其是達桑上師,你自己希望自己能努力行善,因你已擁有了舍世者這一名稱。既如此,那就最好不要積蓄財産了,我死後若能一鬥糧食都用不上,這才會令我真正感到欣慰。若你能撫養那些可憐的衆生,實在是再好不過,特別是眼下正依賴我們的這些人。可惜我沒有能力繼續幫助他們了,望你能把照顧他們的任務勉力繼承下去,對受苦受難的可憐衆生多生發一些慈悲心吧!這就是我要送給你們的臨別贈言。”停頓了一會兒,尊者又說道:“持夢之修法我已非常娴熟,無需勤作即可照見無量刹土,並于無量如來前聽聞法要,這對我來說根本就不算一件難事。有一段時間,這種境界遠離了我,想不到這次生病又讓我恢複了此種境界,這種境界不滅之現象實在是太稀有了!它之所以會中道消失,可能是世人所謂的大福報這些散亂之因所導致的吧。一般而言,修行人最好不要擁有過分的福報,這是最好不過的修行外緣;而通過遠離勤作得到的財産,則不妨享用。”最後他又殷切叮咛道:“總之,富裕時應將富裕轉爲道用,身陷衰敗時則應將衰敗轉爲道用,對修行人而言,這是極爲重要的一條原則。”
十月初八的黎明時分,尊者對華耶上師說:“請把我扶起來,在我後背墊塊東西。”華耶這樣做了以後,尊者開始雙手合掌,並長時間流淚滿面。其間,他還說了很多話,可惜大多含混不清。天大亮的時候,周圍人問他何故如此,他回答說:“正睡的時候,至尊佛母忽然駕臨,想到在佛母面前睡覺太不恭敬,我便想立起身子作些祈禱,所以就這樣做了。”身邊人又問:“至尊佛母是瑜伽母,還是度母?”他雙目直視虛空然後回答說:“度母!度母!”就這樣連說了兩遍。旁人接著問:“度母說話了嗎?”他歎了口氣:“嗨,沒有。”緊接著,他又說道:“看到衆生所受的痛苦,簡直讓我無法忍受。在度母面前,盡管沒做任何承侍,我還是說了一大堆怨言。”
就在此日,量多思杜地方的一位處女通過所謂的降神儀式突然擁有了預言能力,她先說了一些有關戰亂的事情,然後就預言說:“這些事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在西方,無著上師于十月初八將前往璁葉莊嚴刹土(度母刹土)。”
與此同時,尊者對身邊人說道:“現在我的脈搏雖已停止跳動,但還沒到死的時候。”他邊說邊伸出手來,其脈搏確已停止了。旁邊一護理者見狀不由請示道:“本來我對上師是懷有極大恭敬心的,這次是不是因爲沒有將上師視爲佛的緣故,或者上師本人說了這句話的原因,以致脈搏停止跳動了?如果違緣突然降臨、上師示現圓寂的話,別人應該爲上師做一些導引吧,這樣的話是否需要提前做一些准備?”尊者神情泰然地答複說:“哈哈!你怎麼能說違緣降臨人才會死呢?!死並不是一件不愉快的事,面對必然到來的死亡,我早就准備好了。身爲年邁之人,該做的事情已全部完成,活到七十五歲,壽命還算短嗎?此次出關以後,衆人聚集、講經說法這類事全都圓滿了,現在的時機是最好不過的。我心裏未留下一件因爲沒有完成而感到遺憾的事情,現在看來,利益衆生的事業只會愈加廣大,絕不可能衰退。我一生都未曾遠離過願、行菩提心,而這次生病又使我的持夢境界得以恢複。不知爲何,昨天開始的頭痛一直延續到現在,渾身一點兒力氣也沒有。不過若能在兩種菩提心都特別增上的情況下死去,這簡直太難得了,更何況我是在無有勤作的前提下獲得這種境界的,這都是叁寶的恩德所致。在此種狀態下安然死去也就是通俗所謂的往生,因此導引什麼的也就不需要了,真做導引的話,還不知會不會帶來可喜的結果呢。無論如何,請不要違越我所說的,應不散亂地隨念佛陀等教言。”侍者緊追不舍地又問道:“上師既已無心住世,那麼您到底想前往哪一個刹土?”尊者回答說:“若對衆生有利的話,前往地獄都可以;若無利于衆生,即便清淨刹土我也不願去。”
當天黃昏,尊者吩咐周圍人把曼茶羅和五供拿來,他自己並用手作拈撒甘露狀,且作了廣大供養。然後就雙手合十,低下了頭,接著又邊做手印邊行五供,還要求身邊人也應作五供,在這一過程中,他始終流淚不止。第二天清晨,旁人詢問原因,他回答道:“當時因本尊降臨,所以我才要求你們趕快供養,至于其他原因,現在我還不能說。”因此他並未說出個中詳情。
輪到阿阇黎雲丹渥護理尊者時,有天晚上他揮動雙手對阿阇黎說:“所有不清淨的顯現已滅盡無余,清淨刹土正以極爲莊嚴、悅意、透明、無礙的方式現在目前,它就如虛空一般廣大無邊。”接著他又說道:“有彈性、觸感非常適意的地方就是我正坐著的地方,周圍有無量的眷屬圍繞,整體環境完全是一種無法言喻的了然、明然的光明境界。照此看來,我很快就會走了。”
第二天,華耶阿阇黎問他:“您是否如朗日塘巴尊者一樣,已將一切顯現觀爲清淨?”他坦然地回答說:“如今,我的心已完全沈浸在種種明然的境界中,實際上,這些都沒什麼可貪執的,全都如夢如幻。”
圓寂前,他留給世人的最後遺言是:“我不習慣躺著,端坐才令我深感安樂。”其實從他患病以來一直到圓寂之前,平時他大都以毗盧七法式安坐。
十月十九日晚,他開始禁語,連眼都不再眨一下,始終全神貫注地專注于光明法身境界。爲了調化那些執持常有觀念的衆生,也爲了顯示業力的不可思議,同時亦爲了其他刹土廣大的所化事業,在尊者七十五歲的那年,也即藏曆土雞年,十月二十日土曜日,下午夕陽落山之際,這位偉大的上師于求忠地方自己的住屋內示現圓寂。當晚,悟啓地方的上空出現五彩彩虹,光明遍照整個大地,洪亮的聲音及撲鼻的香氣也充盈在天地之間,大地震動,藥師佛佛像則從供桌上跌落于地,後來還降下了鋪天蓋地的天人花雨……
大菩薩一生都在廣利有情,他培養了無數堪爲佛教棟梁的弟子,廣弘了大乘修心法門,其最具代表性的大弟子就是著名的大成就者仁達瓦·雲類羅珠。因此說,凡欲修行菩提道次第之人,都應對大菩薩勤作恭敬祈禱,並首先對大菩薩的傳記以及顯密法要生起穩固定解,且放下對今生的一切貪執,依止深山寂靜處,精進修習圓滿正道,特別應將菩提心當作修行的核心內容,奮力行持如來歡喜之道!
善哉!善哉!善哉!
公元二○○叁年九月十六日
于杭州第六人民醫院譯竟 《八品論》:古印度佛學家世親論師所造、闡明彌勒學的八種論著:《莊嚴經論釋》、《辨法法性論釋》、《辨中邊論釋》、《注疏道理》、《作業品》、《五蘊品》、《二十頌品》、《叁十頌品》。
邦·洛近登巴:亦名堅慧,生于1276年,曾翻譯有印度佛慧所著《集量論注疏》、《時輪經義疏·顯真論》等論著,並著有《叁身明論》等著作。
意爲獨自一人義無反顧地踏上修行之道,家人家事全部棄置一邊;遇事對境不起任何執著,坦然安住方爲修行人本色。
畜癞病:症狀爲渾身發癢、體生小虱子。
夏魯:日喀則縣地名,是十叁世紀八思巴建立的十叁萬戶之一。元置沙魯思田地裏管民萬戶,明代因之。
原西藏地方政府專管傳召大會開支和收入的機構,此處似指仁波切的個人財務管理機關。
黃貼澤:按尊者弘法利生的年代推算,似指漢地元順帝妥懽貼睦爾。
帕摩竹:西藏乃東縣境一地名,十叁世紀八思巴所建十叁萬戶之一,公元1354年大司徒绛曲堅贊所立帕竹第司政權,公元1357年,明洪武八年所置帕摩竹巴萬戶府,均在此地。
達隆:地名,在今西藏浪卡子縣中部。
采巴:現今西藏拉薩東郊地區名,元置搽裏八田地裏管民萬戶,明代因之。
嘉麻瓦:十叁世紀,八思巴奉命在西藏地區建立的十叁萬戶之一,元置加麻瓦萬戶,明代因之。地在今墨竹工卡縣境,嘉麻赤康爲萬戶府遺址。
緒邊褥子:周圍有浮緒的栽絨墊子。
曲米:西藏南木林縣地名,爲十叁世紀八思巴所建立的十叁萬戶之一,元代置出密萬戶,明代因之。
乃東:縣名,在西藏南部雅魯藏布江和雅拉香波曲也即雅隆河的彙流處,清代稱奈布東城。
昌珠寺:七世紀初,法王松贊幹布爲鎮伏堪輿家所說羅刹女左肩所倡建的寺廟,在今山南乃東縣境,爲西藏最早寺廟之一。相傳文成公主曾居此寺,寺內有公主爐竈、六柱六門及公主珍珠卷軸像等文物。
澤當寺:公元1351年,噶舉派大司徒绛曲堅贊所倡建的寺廟。
聶塘:拉薩西郊曲水縣境內一地名,印度佛學家阿底峽尊者曾在此講學,並居住九年,後又于此地圓寂。該處有仲敦巴所建之度母寺。
烏拉:徭役、差徭、力役之征。
納唐寺:博朵瓦再傳弟子冬盾·洛追紮巴創建于1153年。
降神儀式:依憑特殊的祈禱,佛菩薩、護法、神靈等可以降臨到某人身上,並借助此人宣說種種預言,這就是降神,它擁有一整套完整、精彩的儀式。
仁達瓦·雲類羅珠:宗喀巴大師的根本上師。
《無著菩薩傳》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