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众生相▪P2

  ..续本文上一页人在我们这个世界已经很难找了,因为实在是很少了,少到我都举不出例子来。

  

  

  

要知道的欲望就是寿者相

  

  

事实上这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每一个人心里都有。那寿者相是什么呢?像我们在讲返闻闻自性的时候,就特别讲有「能知」、「被知」,对不对?这个大家都懂。那个「能知」一直想要知,那就是寿者相,所以它已经与本明很接近了,因此无明加本明,那个地方就是寿者相。我们还有一个立场,那个立场是生命的立场,有一种要知道的欲望,你那个要知道的欲望,就是寿者相。

  

  

若不用《圆觉经》的说法,而换以整个宇宙的生命的立场来看事情,那就是寿者相,这两个说法是可以相通的,也可以说寿者相就代表了生命本身,这样子的心胸比众生相更高、更广大,但它还是一个相,所以我们还要再超越,一旦超越成功了以后,就离四相了,也就是离了寿命相。

  

  

当然,离了寿命相就是离了「能所」的「所」,「能知与被知」那个「被知」也没有了,也超越了。当我们还没有修好的时候,就要先讲「能知与被知」、「能所」,到后来我们就舍「所」留「能」,再过来就是「能所」双超、「能所」不二,如果超越了「能所」,那样子就是离了四相,这个时候就没有办法说了,就是「不可说」。要说也可以,都是比喻,说的都是标月的手指,真实的部分是无法说的,所以叫「不可说」。

  

  

到了离四相这样的程度,就是佛的境界,到了这个境界的话,就像释迦牟尼佛在歌利王的时期,被歌利王节节支解,他没有起嗔恨心,为什么?因为他在离了四相的那个境界,根本没有所谓的痛,那么他又怎么会起嗔恨?连痛都不会痛,怎么会起嗔恨?这样才是真正的忍辱!如果说很痛,强忍住,不要起嗔恨,那个不是真正的忍辱,而且是很难的;如果能够达到离四相了,被节节支解的时候,要做到不起嗔恨,那是很容易的。但是要达到离四相很难,一旦达到了离四相以后,不起嗔恨是很容易的。

  

  

所以离四相,就像这样一层一层的来修,整个修行层次是不容易的。我们就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

  

  

  

问:《金刚经》中讲到湿生、化生、卵生、胎生,这个是属于什么相?

  

答:这要看你站在哪一个层次、站在什么立场来看,你如果站在我相的立场看湿生、化生、卵生、胎生,你所看到的都是我相;如果你已经站在人相的立场看,那么你所看见的就变成人相,不是那些湿生、化生、卵生、胎生他们是什么相,不是的,是看你在哪个境界。

  

  

问:我的意思是如果你的观念是放在全人类来讲的话,原来我发的慈悲心只到我自己或我的家属,或再扩大到我的亲戚、朋友,然后再扩大到我们的社会,最后把我的悲天悯人之心扩大到整个的生物界,如果这样已经触及到那个湿生、化生、卵生、胎生类的话,那是什么相?

  

  

答:这样子的作法,也可以是我相,因为他只是把我的范围扩大;但也可以变成是寿者相,完全看这个人怎么做。只是用扩大,解不了从我相深到寿者相的问题。

  

  

问:但是它的限制会越来越小?

  

答:也没有,因为那个看起来都是他,如果他停留在我相的话,他自己只是变成一个大我,只是大的我,并不是进入人相。要怎么进入人相?你要进到别人的心里去,完全用别人的立场在看事情,这样才是进入人相。如果你不晓得用别人的立场来看事情,你是用我的立场猜想别人怎么想,那还是我相。因为这个地方是很难的,所以大部分教我们的方法,都只是教我们变成大我的方式,大我还是我相,只是这个我变得很大,但并不能提升到人相的层次。所以像我刚才讲的英雄豪杰、超人,全部都是大我,都还在我相阶段,同时他看别人的「我」都是小的。他自己很大,对别人,他可以操生杀大权——那都是一种大我的现象。

  

  

问:老师刚才提世尊被支解的例子,跟无生法忍之间有没有一点类似?

  

答:有关系。

  

  

问:刘邦会不会用权力?

  

答:他会用权力。我们这样讲好了,中国古代刘邦他手下有好多能人,有张良、萧何、韩信,他们都被他所用。而他只是个小混混,没什么能力的,书也没有读,他就是一个标准的没有能力的人,如果要靠能力的话,他是不可能当王的。可是那么多有能力的人都当不了,为什么就是他有办法?因为他懂得怎么运用权力,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懂得运用权力也是一种能力,但这就跟我们平常讲的能力完全不一样了。

  

  

问:可以说是他的领袖魅力吗?

  

答:不是魅力。他自己实在是个没什么本事的人,那有魅力。能够用人就是他的大本事,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没有能力,就很需要别人的能力来帮他做事,所以他能够容纳有能力的人;如果这个有权力的人他自己又很有能力,就会想要表现自己的能力,这时别人的能力就容纳不进来了,所以他越无能越好。我最近在猜想:不知道老子的《道德经》是不是这个意思,老子的《道德经》是主张无为而治,「为」可能就是有能力的意思,无为就是没有能力,会运用权力他就不必用能力了。

  

  

问:我想权力跟肚量是有关系的,一位成功的领导者大概有三个「量」:力量、肚量、胆量。这三个量当中,我想最重要的还是肚量。肚量的意思就是说能够接纳人家的意见,很多人就像刚刚老师讲的,他自己懂得太多了、太强了,力量太大了,就没有接受人家的意见的肚量,不会领导别人。所以获得权力应该是从他的肚量来的。

  

  

答:对。众生相就是很广大的,远比我相、人相的层次高出许多,所以肚量就自动变大了,他重视的、比较在乎的都会不一样。当然胆量也很重要,我觉得刘邦有的时候敢赌,像菩萨级的那些人,他忍辱啊!都不在乎的嘛!你要他有多大的胆,他就有多大的胆,他什么都不在乎了,这就不一样了。

  

  

问:网路上有人问说:「运用权谋算不算是运用权力?」

  

答:运用权谋的话,是在用权力;但我认为那是权力的罪犯。因为用权力就是要为这个团体组织做事,完成任务;而这个团体组织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这个团体组织要生存下去,掌握了这个团体组织的权力的这个人,他要做的事情就是运用这个权力,让这个团体组织能够生存下去,他要完成这个任务。如果他拿了这个权力只是搞权谋,自己去作威作福享受,把这个团体组织需要完成的任务弃于不顾,这个就是罪犯嘛!他如果会用权谋没有关系,用权谋去完成任务、去做事的话,他就是对的;而拿着权力不晓得要做什么,也不行的,拿着权力你就是要完成任务,不做事也是罪犯。

  

  

问:如果一个强盗集团的头子,他想尽办法要去抢啊!掠夺啊!这样也算懂权力吗?

  

答:他懂啊!他对得起他那个强盗组织啊!盗亦有道就在这里。

  

  

问:那菩萨的权力,目的就是要带众生发菩提心吗?

  

答:就是修行成道。

  

  

问:所以懂权力,还要懂发菩提心,懂修行成道?

  

答:要完成任务。

  

  

问:完成这个修行成道的任务,也是大家的任务。老师您刚才讲到,能知就是一直要知道事情,就是寿者相…

  

  

答:那种要知道事情的意图,就是寿者相。

  

  

问:为什么这样是寿者相?

  

答:那个是生命的起源啊!你生命的起源就是从那里来的,如果你这个地方没有了,你的命就没了。无生法忍就是破这个。

  

  

众:谢谢老师。

  

《众生相》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下一个社会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