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为密乘戒的本体,那么杀生到底是怎样的呢?
由于我们承认它是密乘戒,因而密宗自己可以作为理由,你们不可以,因为你们承认三戒就像三个人一样是分开的,我们根据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分别断除、转移、道用的角度不同,并且主要依靠内证的差别,而承认为是阿罗汉、菩萨与佛的随学者,仅仅是戒的数量并不立为它的究竟事相,请你们安立一下别解脱、菩萨与密乘三戒的事相。如果安立二百五十条等,那么密乘中就没有了,因为是别解脱戒之故。如果这样承认,难道五部誓言中不存在别解脱戒吗?如果事相除了发心的差别以外再无有其他,那正如我们所说的,戒的本体自相不成立,犹如铁变成金子一样而改变,这是我们承认的。否则,一个补特伽罗相续中需要具有大小乘三种见解了。
若说:这样看来,你们也认为杀生无有罪过。
我们只是说主要根据内证,而戒自己的本体自相不成立,依靠基如精华般的能依道与所依誓言相结合而在自相续中存在,除了内证以外在外面是根本没有戒的。如此一来,见解结合行为,行为结合时间,一旦无有取舍现前自果乃至成佛之前就是依靠这个。因此,在不具有明观本尊以及必要的情况下,行双运、降伏,按照别解脱戒是有罪过的。如果具足明观本尊与必要,则无有罪过。以密宗的甚深方便印持而在应时不成罪过。也就是说,需要根据时间与证悟的境界来守护一切学处。五部共同与不共誓言表面看起来是自相予盾的,但以证悟境界的差别而言,它们胜伏下戒,因而不相违。如果下戒未经转依,那么绝不能以密宗作为掩饰,因为在别解脱中无有密宗的说法之故。如果转依则可以,如说不能因小失大,根据各戒的不同,需要衡量必要大小,别解脱中除了四根本戒外再没有更重要的,因而绝不允许行持。
如果说:从实际意义上而言是可以的。
那么对于具有别解脱戒者不需要守护,不会犯根本戒,显然已与论典所说相违,原因是按照你们所说,犯根本戒的比丘后来积资净障或者积累比此更大的罪业也不会犯根本戒。例如,若本体与以前相比没有任何改变,那它的作用等怎么会改变呢,一个人的身体上别解脱与密乘装束也是相违,那时对他来说该怎么做呢?如果依照上戒而行,则已改变,因为已随从了上戒之故。如果无有改变,那上戒对此做什么呢,是一个本体而有两者,那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们考虑考虑。譬如,承诺言说有生之年守戒的人,由于白色裙子是密宗装束而在今生绝不能穿著。
按照我们宗派的观点,对于本体转依也必须要与内证和行为相结合,虽说是具三戒,但在初学阶段不能将杀生转移,因而必须断除,这是别解脱戒。它的果为他众而想成佛是菩萨戒,此菩萨戒以大净等摄持而成为密乘戒,如此一来,次第修持,别解脱戒不会变成独立的,因而是捷径,无有堕罪并能令所化众生随行。如果能依次行道,通过密宗而行双运、降伏等趋入无有勤作、取舍及守护界限之地,因此才称得上是具三戒金刚持。正如阿 阇 黎莲花生大师所说:“外表身披袈裟,持比丘相,内持密宗无上瑜伽。”因此,此道是三世诸佛之遗迹。印藏诸成就者也是如此,以大成就者那波瓦为例便可知晓。这也是就三戒本体转依而言的,如果三戒本体不转依,那相续中不能获得灌顶,由于仍然只是停留在前戒的断除上,而无有转依与道用的能力,取舍二者直接相违,本体怎么能是一个呢?结果已经落到别解脱的空隙中了,又怎么可以行持密宗呢?如果别解 脱戒的事相不存在,那如何具有三戒呢?因此如日月般众所周知的那诺巴与那波巴等大师绝对不会犯别解脱的他胜罪。如今有些结合坛城仪轨时唱金刚歌、跳金刚舞这些虽与别解脱威仪相违,但无有过患,这是要诀。如果三戒是异体,那么就像三个人聚合,其中一人死亡以另一人无法压服一样,这显然已违越了各自论典的说法,你们对此也无话可说,这样一来,事相的见解如何能成立呢?
甲三、安立究竟意趣一致:
各大教派的大德们究竟意趣互不相违,如果相违,那么就不得不承认一者有过失了,实际上能开显三戒密意的那些大德全是住地大菩萨。既然说不相违,那为什么不相违呢?如是别解脱戒、菩萨戒与密乘戒三戒各自的本体为异体,时间、对境、所依均是分开的,因而它们有差别。如是别解脱戒若以菩提心摄持,则变成菩萨戒,在它的基础上宣说菩萨戒,而根本不会失去下面的别解脱戒,只是比以前更为殊胜而己,绝不会变得下劣,由此承认它们的本体分开也是不矛盾的。如果不是异体,那么无论安立任何名称都毫无差别,因为是一体而不成立三体之故。如果被密宗摄持,则在别解脱与菩萨戒上再加所有密乘戒,而不失下两戒。实际上,所谓的转依就是指所护戒的本体转依,比如说,为自利而不杀生,为他利而不杀生分别安立为小乘、大乘戒,除此之外只是从相似戒自之本体来说,这两者是无有差别的。并不是断除别解脱戒的二百五十条后而在密宗另有二百五十条,其实也就是以前的那二百五十条以方便摄持后变成了密乘戒。即便守戒方式一致,但根据能摄持方便的差别,而转依为各自戒,例如同是一朵花,平凡人与圣者两次供养,它的作用就完全不同了,对此可不可以命名为菩萨的供养与平凡人的供善呢?所供是同一朵花而成为如此不同。因此,所谓的异体实际上是指具有别解脱戒的本体彼等之戒,在上戒时不需要舍弃下戒而是平等存在。本体转依则是指在未舍下戒的基础上在上戒的本体时而变成它的戒。如果真正认识到这二者互不相违并理解了其密意,那就如同火薪一般相辅相成,再别无其他。没有正确理解大德们的密意,而以偏袒之心立自破他,就像一个父亲的两个儿子以分开执著父亲的妄念而冲突一样。如阿里班智达亲言:“三戒一人相续中,自体不混遮需圆,本体转依德上具,应时主行要不违。”如果已得到了这样的密要,那就会明白三戒互不相违,同时又能获得一切乘殊途同归、一切佛语均现为教言的大智慧。
如是分析慧海中,善说词花笑盈盈,
愿令心中净觉性,文殊金刚生欢喜。
此论乃法王麦彭仁波切在幼年时亲手书写,后人抄录也。芒嘎朗!谢!
《建立三戒一体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