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修道时,以时处等固定的方式获得大授记,因此称为获大授记瑜伽。第五大妙力圆满瑜伽:究竟道时,学道双运功德的妙力都已究竟圆满,所以称为大妙力圆满瑜伽。
地也有十种:由于资粮道时有漏与退转都有,因而称为第一不定迁变地;第一瑜伽阶段的一切现证是生起能依加行道等的根本,故称第二能依根本地;加行道时净除障碍见道义光明之现行因的一切习气,因而称为第三净除粗障地;昼夜不间断以如幻的方式修学双运之因,所以称为第四恒时修学地;依靠近因所积的福德而获得无漏智慧,故而称为第五福德所依地;见道时现量见到义光明,依此可使无漏功德与日俱增,更为殊胜,故称为第六趋至殊胜地;修道时,观想并修习有学道的双运之义而成就无学果位的双运身,为此称为第七所缘生果地;究竟道时,恒时安住于法界智慧无二无别的密意中,无有迁变,由此称为第八安住不变地;法性义光明与有法圣尊身的显现二者无离无合之法性手印周遍一切,因此称为第九周遍法性地;妙力显现的庄严色身均于无生法界中圆满究竟,圆融一味,为此称第十圆满相融地。从这一切地大多数名称都不固定的方面来说,它们都是有学地,各自的暂时障碍清净获得上地功德,因而按照暂时安立的各自定义来看,那一地的补特伽罗也不一定具足所有的条件。最后一地虽说是无学地,但只是名称而已,就像阿罗汉向虽然名为阿罗汉实际上并非是真正的阿罗汉一样。
第三明点瑜伽,入门:着重强调获得有戏、无戏、极无戏、最无戏四灌顶。见解:断定诸法于觉性本体中原本就已成佛,不需要依靠地道而再次修成。修持:懈怠者无勤而解脱以本来清净自然安住来护持境界;精进者有勤而解脱即依靠顿超六要而开启如来藏之密藏门,从而现量见到如来藏光明。行为:一切显现均现为法性游舞,因此远离破立贪执而安住。果位:究竟四相而趋至任运圆满普如来无别地或无上智慧地。此三乘不需要依靠对治刻意断除一切烦恼,具有将觉性智慧转为道用的方便,因而称为随转方便乘。
丙四(别解脱与菩萨戒是密乘戒之分支)分三:一、成立三种姓趋入密宗道;二、以意乐差别略说趋入方式之分类;三、明确此处所抉择之义。
丁一、成立三种姓趋入密宗道:
五十万续之教证,成立声闻与缘觉,
以及菩萨分别有,趋入金刚持道者。
如是九种次第前六者三种姓的所化众生趋入无上密宗的方式一般说来,一切众生的界性或种姓有许多分类,但归纳而言,分为下、中、上三种。下根指声闻种姓,中根指缘觉种姓,上根指菩萨种姓。这三种根机各自都有趋入无上金刚乘持明道中者。关于这一点,以《五十万真如成智续》的教证明显可成立。此续中云:“不同石头之种类,熔化成铁铜与银,依靠真实点金剂,悉皆转变为金子,如是以心之差别,三类种姓之戒律,倘若入此大坛城,则称之为金刚持。”意思是说,以上、中、下等石头来比喻未趋入宗派的三类种姓,铁、铜、银三者是趋入三种姓各道并已得果阶段的比喻,这三种物质依靠点金剂可变成金子是比喻趋入无上密宗金刚乘者毫不例外均成为持明者。
丁二、以意乐差别略说趋入方式之分类:
意乐差别入密宗,法门虽多不广说。
接下来,宣说以各自意乐的差别而趋入内续无上密宗道之理:如颂云:“基种姓一道种四,大密无上不退转。”从基础趋入,即未入各自道者最初趋入,一边修学人天、声缘、菩萨与哲雅等外三续四道一边趋入,此等道自己的果位究竟后趋入无上密乘,诸如此类。宣说趋入方式的法门虽然为数不少,可是,此处由于会遮障本义,因此不作广述。
丁三、明确此处所抉择之义:
于此上中下根中,曾经修行已究竟,
具有缘份上根者,得灌顶顿生三戒,
证悟解脱即同时,犹如恩札布德王。
此处,一切乘道之要点包括在三戒之中,受持三戒的方式因根机差别而有上、中、下三种,其中最上根者趋入密宗的方式,往昔二资修学已达究竟的具缘者,即生之中未以共同道净化相续,仅仅依靠获得灌顶便顿时生起三戒。因为无上密乘戒以大平等智慧已经摄持断除一切害他之事的别解脱戒与成办一切利他之事的菩萨戒,就像证悟灌顶义智慧与相续解脱同时的邬金国王恩札布德一样。国王向佛陀请求不断欲妙而得成佛的方便法,佛为他显示坛城灌顶时,他立即获证双运身果位。
中依三戒各仪轨,次第获得如龙树。
中根者,依靠戒律中的羯磨仪轨而得受七种别解脱戒中的任意一种;以二大法轨其中任何一种仪轨受菩萨戒;通过密宗内外续仪轨而受密乘戒。也就是说,依靠三戒各自仪轨次第获得三戒,如怙主龙树的传记中所说的一样。
二观察续说下根,劣缘难化次第知,
长净十戒四宗派,事行瑜伽趋无上。
我们应当认识到,前世与今生未曾积累二资的劣缘下根者,极难调化,他们需要一步步引导入道。首先,为他们宣说轮回的过患与解脱的功德,接下来传授长净八关斋戒、居士戒、沙弥十戒直至比丘戒。其后让他们修习四宗派中第一有部与经部宗所抉择的无我道理,随后发菩提心,以唯识与中观的见解修心。修心完毕,先获得各自灌顶,再次第了达主要宣说清洁威仪与念诵等身语事宜的事续、平等宣说身语事宜与心之等持的行续、主要宣讲心之等持的瑜伽续此三续中的见、修、行所摄的一切修法,并且通达无碍。之后依靠方便智慧无二大乐瑜伽所宣说的殊胜方便无上内续的灌顶来成熟相续,再循序渐进地学修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双运续部。关于下根者趋入密乘的方式,《喜金刚二观察续后戒律品》中有明确的宣说。此续中云:“最初传长净,后授十戒律,于彼讲有部,经部亦复然,其后瑜伽行,再后说中观,密次第皆知,后传喜金刚。”与之相同,《普巴嗔怒续》中亦云:“初授别解脱,传彼声闻法,复授菩萨戒,讲诸中观法,最后果大乘,灌顶传果续。”必须明确此处所说三种根机的意义。
此讲中根之方式,橛续时轮金刚言,
具比丘戒沙弥戒,居士次第为密宗,
上等中等与下等,然具智慧为主要。
此论按照中根者的方式来宣讲,得受灌顶时,小乘中的比丘、沙弥、居士在金刚乘中依次是上等、中等、下等者。关于此点,《金刚橛续》、《时轮金刚》中异口同声地说:“三者比丘为最胜,中等即是诸沙弥,彼中在家位最低。”不仅仅是密乘中,受菩萨戒的身份也是出家人胜过在家人。《经观庄严论》中云:“一切出家众,具无量功德,胜过勤持戒,诸在家菩萨。”这些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在特殊情况下,具有智慧即相续中具足得地等殊胜功德者为主。《时轮金刚》中云:“除得地外在家人,不能作为国王师。”又《毗奈耶经》中云:“戒饰作严饰,调柔持净戒,断惩诸鬼魔,即比丘沙门。”认清如是所说的三戒。
前译普集续中说,自利利他大利他,
别解菩萨密乘戒,智者共称若分持,
声闻菩萨持明称,如是共同下二戒,
为无上密之分支,依如海续此宣说。
总的来说,三戒的术语在别解脱戒时安立为三学;菩萨戒时立为严禁恶行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密乘中安立为身语意三誓言等各不相同。但是此处按照前译宁玛派续部的根本《普集续》中所说:“仅为自利欲获得寂乐果位为别解脱戒,为他利而欲成就圆满正等正觉菩提为菩萨戒,为广大饶益他众而欲迅速成就双运果位为密乘戒。”如是三戒根据“自利利他大利他”来分,自利为别解脱戒,利他为菩萨戒,大利他为密乘戒。依照经藏、律藏与密藏中所说的各自教义,以等起、仪轨、时间、所断以及补特伽罗的不同分别加以受持三戒,则前者为声闻、中者为菩萨,后者为持明者,这一点虽是智者们共同的说法,然而从发心的角度来说是不一定的。《分析三戒论》中云:“意乐以发心所摄持,仪轨依据声闻宗,八种姓别解脱,均成为菩萨别解脱戒。”这其中已间接说明,如此必须承认具足密乘戒者若受别解脱戒,则成了不共密宗之别解脱戒。如是因乘上下的共同戒为别解脱戒,菩萨乘与密乘的共同戒为菩萨戒,二下戒在此处说为无上密乘灌顶的分支。具足别解脱戒与菩萨戒者在受密乘戒时,别解脱戒成为密宗的严禁恶行戒,菩萨戒成了毗卢遮那佛的誓言。
由此可见,无上密宗总的与特殊的誓言中,总的誓言具足了别解脱戒、菩萨戒以及密宗外续的所有誓言。不仅如此,而且以前未曾受过别解脱戒与菩萨戒的金刚持(密咒师)在获得灌顶时也会具有别解脱与菩萨戒。如颂云:“别解脱戒菩萨戒,集于持明内戒中,无余皆为我所摄。”因为在灌顶之前要念诵此等承诺句。这样一来,具足大平等誓言的持明者的相续中自然也包括了下面的一切戒律。《密藏续》中云:“无上胜誓言,无余而摄集,律藏之戒律,所有无量戒。”《阿木漏续》中云:“为比丘菩萨,瑜伽大瑜伽。”《戒轮续》中云:“别解脱菩萨,持明之比丘。”如理依照诸如此类浩如烟海的续部中所说之义而在此论中作了阐述。
丙五、下三品之总述:
三戒各有总缘起,初未得戒得受法,
中得不失护持法,末失恢复方法四。
三戒总的道理宣说完毕后,接下来为了了解分别所摄之义而总述:概括来说,三戒每一戒都各有以本体分类的方式作谋篇布局之缘起;初未得戒者通过仪轨等受戒的方法;中间宣说守护所得戒的分类与不失毁而护持的方法;最后宣说以四门而犯戒重新恢复的方法,共四种。
第一品三戒总说基次第终
第二品 别解脱戒
乙二(分说别解脱戒之次第)分四:一、缘起;二、未得戒者得受之方法;三、得受者不失护持之方法;四、失而恢复之方法。
五浊恶世众生的导师、具足善巧方便、大慈大悲的佛陀色身虽然已趣入寂灭法界,但在持戒僧众中却现示分析开遮的戒律相,因此说能代表本师与佛法的就是戒律。
丙一(缘起)分三:一、真实缘起;二、所受戒之本体;三、以分…
《自性大圆满支分决定三戒论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