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下册▪P17

  ..续本文上一页于是便对绳子执著不舍,又有人说“根本没有绳子”,此时再次观察,发现所谓的花色绳子也是由一根根毛组成,由此才了知执著花色的绳子只是迷乱而已。别人说“所谓的毛其实并不存在”,由此继续观察下去,果然是由许多微尘组成面前所见之毛,此时方才恍然大悟——毛根本不存在。此时此刻,于是暗自揣度:原来现量见到的法并不存在,那这个微尘应该存在吧?正在如此寻思之时,又听到有人说:“若继续观察分析下去,真正的微尘也不存在。”故又再次观察所执著之微尘,果真如此,无论如何寻找,真正的微尘一个都无法存在。因此,虽然最初因误认毒蛇而产生恐惧之心,但如此一步一步分析下来,毒蛇其实并不存在而是花绳,花绳也并不存在,甚至毛线、微尘、无分微尘都不存在,最后才真正了知——原来现量看见的花绳其实也是除空性以外一点一滴都不存在。同样,对于水等其他万法均如是观察时,也可了知其实根本无有实质,全部是如幻如梦的。

  真正来讲,所谓的水于胜义量前根本不成立,饿鬼所见之脓也是无法成立的,如此一来,那是不是量与非量已经不存在了呢?

  也并不是这样。于凡夫众生面前,所见之水仍可承许为真实,也可以现量见到,然后随着潺潺作响的水声,可以找到水源,得到真正的清水,故以比量能够成立。

  癸三、彼者并非无意义:

  依靠现量与比量,确定执自之对境,

  取舍彼境不欺故,正量并非无意义。

  依靠现量或者比量可以确定自己所执著的对境是成立的,比如现量见到水之后,可以依靠它解渴;或者通过比量进行推测,以某处有水鸟之故应存在水;以诸菩萨圣者身语寂静之相,可以了知其已经获得证悟,这种推理在《十地经》中也做过阐述。

  故而水于地狱、饿鬼面前虽不成立,于人类面前不但可以通过现量、比量成立,且能起到它的作用,故以现量、比量的方式不仅可以执著自己的对境,而且真正取舍时,它也绝对不会欺惑自己。

  一般观现世量是指未被迷乱现相所染污、无损害六根识面前真正显现的对境,它不会欺惑我们;净见量则指佛菩萨面前显现的境界,凡夫人根本无法衡量,比如持明者见水为玛玛格佛母、见风为圣眼佛母等等,这种境界凡夫人根本没有办法衡量。

  宁玛巴的此种分析方法非常重要,从凡夫众生面前的观现世量到名言中所谓的净见量,再进一步趋入胜义谛——从光明方面有远离一切思维的任运自成的光明,空性方面是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因此,世俗境界分凡夫观现世量和圣者净见量两种,胜义也有相似胜义谛与真实胜义谛。对于这方面的道理,大家一定要清楚了知。

  譬如所谓于一水,观待人见而安立,

  观待天人而安立,甘露执为所见基。

  以水为例,当人类众生的共同业感成熟时,无论何时何处的人们均将其称为水,甚至大多数的旁生如牦牛等也认为它就是水,这时可以称之为正量;若观待天人而言,人类所见的水根本不存在,于天人面前所显现的,是能够生起禅定安乐的甘露。

  在这一问题上,解释《入中论》中“鬼见脓河心亦尔”这一句时,萨迦派果仁巴说:饿鬼见到水时,它已经成为脓血之相,这就是饿鬼的业力所感,虽然人们见到的是一条滚滚流淌的大河,在饿鬼眼中所显现的则是长长的脓河,因为观待饿鬼而言,以其业力感召根本不能见到水。因此说:观待人来讲,其所见的水为正量,且释迦牟尼佛也是以人的身份于人间转了三次*轮,从这两个角度来讲,人的所见应该成立为正量,但此种境界即使如何宣说别人也无法了知的缘故,没有必要再再广说。果仁巴在《入中论释·遣除邪见论》中是这样说的。

  意思就是说,萨迦派从观待的角度,以人而言,水应为正量。这一点与宁玛巴麦彭仁波切的观点比较相似,因为观待人来讲水是正量,观待地狱、饿鬼来讲,其所见是以其恶业力感召的;若观待天人来讲,他们面前显现的甘露则是其善业力所感的。

  究竟来讲,所谓的“观待”其实也并不存在,但暂时于迷乱现相前,观待的道理非常重要。

  壬三(从反面严厉破斥)分二:一、聚合之量不合理;二、若非观待则有太过。

  癸一、聚合之量不合理:

  水见为脓水甘露,此时三者非聚合,

  彼三何者均非量,则除彼外见他法,

  依据正量不能立,所见三者皆成无。

  若未以观待的方法分析外境之本体,则某法永远也无法成立,如人见为水、饿鬼见为脓、天人见甘露,这时所谓的水、脓、甘露三者是不是已经聚合于一处了呢?比如人、饿鬼、天人三者聚于一处,于彼时,人见到此处有一碗水,饿鬼则见到一碗脓,天人却见到了一碗甘露,此时水、脓、甘露三者的微尘是否同时存在?从本体上不能如此承认,否则,于此碗中三分之一是水、三分之一是脓、三分之一是甘露,这样已经不是一碗水了。如此则如克主杰于《中观总说》中所说,应以支分与有分进行判断。对于此种承许,诸多高僧大德都不认同,并且通过教证、理证做过严厉驳斥。

  实际上,如果说水、脓、甘露三者同时聚合于一处,并且未从观待角度进行分析,如此则三者均不能承许为非量,因饿鬼所见之脓,于人和天人根本不承认,而天人所见之甘露,于饿鬼与人也是不承认的。既然都不是非量,则除此三者以外的其他任何法,依靠现量、比量等均无法成立,如此一来,最后导致人、饿鬼、天人所见也无法成立,均如同虚空一般无有了。

  总的来说,观待的安立方法非常重要,就如前面所举的这个例子,人、饿鬼、天人三者,若从观待角度进行安立,对一碗水分别可以承许为水、脓、甘露。暂时来讲,可以说这是一碗水,当然并非存在真正实有的本质,因此观待每个众生来讲,各自所见皆不相同;若有少许本质存在,则或者所有众生均见为一法,或者所有众生都无法见到,但事实并非如此,每一道众生对同一碗水所见完全是不同的显现。

  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发现,比如同一道菜肴,东方人和西方人一起品尝时,也会得出各自不同的结论。真正来讲,菜肴本身并不存在实质,若东方人认为它色香味俱全,那观待东方人来讲,这一道菜可说为好吃;而西方人觉得它既没有营养又无口感,则观待西方人来讲,此菜就不好吃。因此,真正一个事物的本质并不存在,只是观待不同的人会产生许多不同的假象,这些假象暂时可以成立为一种量。

  否则,如果任何正量均不成立,那么诸如一碗水,饿鬼见为脓、人见为水、天人见为甘露时,此三者不能共存于一种物质上,假设任何一者均不是以正理成立的所见,那除三者以外所见的任何一个他法,依正量均不可能成立。这么一来,所见根本不存在了,结果见到的脓等三者也成了无有。

  癸二、若非观待则有太过:

  人见此水若非水,他法成水不应理,

  是故共称所谓水,永远成为无有也。

  如此观点所建立,正量亦成不合理。

  对于人、饿鬼、天人三者,人所见到的水,观待人而言应成立为水,若不是水,那其他法成立为水也不应理。如果未将人所见之水安立为水,则人们所共称的水永远也无法成立,因此,于世俗中,观待人来讲不仅可以成立为水且应承许其为正量。

  此处的“观待而言”与“净见量”不应混淆,从净见量的角度,“一一刹有难思佛”,于一水之中亦有十万清净刹土,可以说一水之中存在无量无边的佛陀。那这样一来,是不是这一碗水不应饮用,否则不是已经将佛陀饮进腹内了吗?不会有这样的过失。于人的现量当中并未见到佛陀,不论是饮用还是清洗物品都可以,不会出现过失。《前世今生论》中讲过一个公案:阿罗汉见水、虚空中有许多中阴身,因此既不敢喝水也不敢走路,否则怕会伤害众多中阴身。但释迦牟尼佛教诫弟子说:不应以神通观察,于名言中以名言量观察时,不会出现过失。

  现在有许多科学仪器能见到很细微的事物,比如一根头发,若以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这根头发上存在许多花纹,于此花纹之上仍有许多细小纹路。同样,诸佛菩萨的净见量就像现在的科学仪器,甚至比这些仪器见到的还细微。一般来讲,人们饮用的水也好,享用的食物也好,上面都存在许多众生,但如此享用时根本不会出现过失,这一点佛陀也是如此宣说的。

  暂时迷乱现相中应以现量、比量为主,若杀害了现量可见的众生绝对会存在过失,但凡夫众生以现量见不到、唯以净见量可以见到的众生,即使对其有所损害也不会有过失。

  诸佛菩萨的净见量与凡夫众生观现世量不能混为一体,净见量是凡夫众生无法思维的一种境界,即使想对其衡量也无能为力,故应以观现世量进行抉择,如此不会违越因果规律。因此,人们见到的水,观待人而言应该称为水,若不能将其称为水,其他任何法也无法成立为水,如此继续观察下去,世间的一切正量均已无法成立。但这一点绝对不能承许,佛在经中也讲到,暂时凡夫面前有一种正量,对其不应推翻,完全可以成立。

  见一碗水时,六道众生都有不同的所见,究竟哪一个是正量呢?对此有两种分析方法,观待而言,从人这一角度,其所见之水为正量,其他众生所见为非量;或者,上上所见为正量,下下为非量。每一个众生所见若都正确,那究竟有没有一个共同的所见?若存在共同所见,则每一个众生得到这一境界时,有没有其不共的本性?从本性来讲,一切均为空性,于净见量前,一切皆为清净,但于凡夫众生的观现世量面前,可以成立一种正量。

  观现世量与净见量一定要分清楚。一般众生未损害五根识面前显现的,可以称之为观现世量,比如眼睛见到了某某色法、耳朵听到了某某声音,以亲眼见到、亲耳听到、亲身体会等,全部称为观现世量。当然究竟观察时,任何一法都是空性本体,所谓的“见闻觉知”根本无有一种存在,可以说为“未见、未闻、未觉、未知”,但凡夫众生正处于迷乱的现相当中,这时可以见到、听到。就好像一…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