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法性之正量也唯有无二智慧,除此以外,再无他者能够现见。
上述所许均于名言中所讲,然于真正胜义法界中,所谓的智慧与法界根本不存在。
实相双运唯一谛,正量自然之智慧,
唯一所断即无明,仅觉未觉之差别。
究竟万法之实相,即现空双运之唯一真谛,能够如理如实彻见此实相的也唯有自然本智。
所谓的自然本智并不仅仅密宗当中有,显宗许多经典也讲到了自然本智。何为自然本智呢?也即现见万法实相的智慧,称为自然本智。
所见的法界是现空双运之唯一谛,能见的智慧也是唯一的,如此一来,自然智慧的违品——烦恼、所知等一切无明障碍全部得以消除。故说,众生与佛陀仅仅是觉与未觉的差别,荣索班智达在《入大乘论》中说:众生和佛只是明与不明之别,众生因不了知诸法实相从而流转轮回,佛陀则已彻知万法本相,了知正于迷乱之此时亦根本未曾迷乱过。所以于名言来讲,佛陀的智慧即是最究竟的智慧,其所见亦最为究竟;从胜义来讲,即使佛陀的智慧及其所见也均是离一切戏论的,这一点以凡夫境界根本无法了达。但凡夫众生于名言中具有自己的观现世量,也即无染六根识及其所见同样可以称为正量。
壬三、自宗安立不共大清净之法性:
故以量理而建立,诸现自性净天尊,
唯有前译派自宗,全知荣索班智达,
犹如狮吼之善说,他宗对于此观点,
无有如理说法故,如何承许均矛盾。
前文说,名言中有观现世量与净见量两种抉择方法,通过净见量抉择现在凡夫所见之法,全部器情世界均可建立为清净,有关密宗修法中说:一切万法本来皆为清净,如听法时首先以密宗发心摄持,观想听法处所为清净刹土、传法上师为佛陀……为何如此观想呢?一切万法原本即是清净无垢的,并非本不清净而观为清净。就如舍利子与具髻梵天之间的争论一样,释迦牟尼佛的刹土本来即是清净的,这一点由谁能够了知呢?唯有圣者智慧方可了知。于圣者的净见量面前,凡夫众生所见一切都是清净无染的。故应以净见量进行抉择,如实了知一切均为自性刹土、清净天尊。
如此殊胜的善说,唯前译宁玛派自宗以其独具之慧眼做出了真实无误的抉择,而最初以教理详细分析抉择、独辟蹊径、自树一帜者,即是全知荣索玛哈班智达的《入大乘论》、《黑蛇比喻》、《显现立为天尊》等无垢善说。此后,全知麦彭仁波切、全知无垢光尊者等诸传承上师,以及历代传承弟子,对于以净见量所抉择的一切现为清净之观点均已无余秉持。
对于以荣索班智达为主乃至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以上之诸传承上师的殊胜窍诀中精心采撷出的这一无与伦比之殊妙善说,作为宁玛巴的传承弟子,若能悉心掌握,则对一切器情世界皆为清净这一点必定深信不移。初学者必须通过精进闻思,经常翻阅历代传承上师的诸多论典,对诸上师所传下来的殊胜窍诀细心品味,如此一来,对于上述所说之清净观方能生起坚定稳固的境界。否则,仅泛泛而读且未能细心体会,肯定不会有所收获的。
此处所讲问题对后学者而言非常关键。一方面凡夫众生应该承许观现世量面前成立的一切量与非量、因果规律等,因其毕竟处于欲界之中,以六根作为衡量外境之有境,因而必须承认观现世量所抉择的一切诸法;另一方面,也应了知凡夫众生面前显现的一切万法并非名言实相,真正名言的实相唯诸佛菩萨才能见到,在他们的境界中,实相与现相已经一味圆融,而这根本不是凡夫众生所能了知的。
各位有志获得菩提正果的后学者,对于自宗教法一定要生起坚定不移的诚信,如果没有信心,无论修学哪一个宗派都不会获得利益。现在诸位已经遇到了如同如意宝般的殊胜妙法,如果将之舍弃而另寻普通珍宝的话,实在太可惜了!当然,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因而不一定每个众生均以同一法门获得成就。但一般来说,荣索班智达、全知麦彭仁波切、无垢光尊者的殊妙善说,确实存在十分独特的一种特点,这并不是自吹自擂,而是其中的确蕴藏了非常不可思议的殊胜窍诀,通过长期闻思与修行之后,自相续必定会生起这样一种境界,故于此应该生起大信心。
以荣索班智达为主宣说的这一善妙观点,如雪山狮吼声一般,其他各宗各派绝对无法与之比拟。狮子乃群兽之王,它所发出的吼声,会使诸兽闻风丧胆、怛然失色,同样,全知荣索班智达的“一切显现立为圣尊”之善说如同狮吼一般,其他宗派无有任何教证理证可以驳倒这一无垢观点。
麦彭仁波切于《解义慧剑》这一论著中,对观现世量与净见量作了细致入微的分析。这一论著牵涉到因明内容,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是量士夫、如何转*轮广度众生,同时,对于器情世界怎样显现为清净的道理作了非常详细的阐述。
为什么说他宗对于“一切现为圣尊”这一观点无法做出合理驳斥呢?有些修行人观本尊时以假立作意观修,有些则以实有之本尊进行观修,而将一切万法抉择为清净,于此基础上不断串习、修行的观点,无论藏传、汉传,如此殊胜的修法仪轨可谓少之又少。即使少数仪轨中出现此等观修方法,但如荣索班智达、麦彭仁波切那样如理如法的观点与说法,在其他宗派的教典、仪轨当中确实非常稀少。诸如此类的宗派,无论如何宣说都会出现矛盾之处。为什么呢?若未能了知万法原本即是清净这一关要,即使观修成千上万种修法、行持无量无边的苦行也无法击中要害,很难从中获得真实利益。因此,麦彭仁波切于此处非常肯定地说:其他宗派在有关清净观这一点上根本未能做出如理抉择,存在相当大的矛盾之处。
最关键的问题,即是一切万法本来皆为清净,对这一点必须真正生起信心。现在大多数人依靠一种道听途说充实自己,然而若无有少许智慧与充分教理进行抉择的话,自己的修法真的很难成功,再加上,若连观清净、平等这一方法都不了知,那想真正如理如法的修行也是难乎其难。可是现在许多人对此无与伦比、清净无垢的善说不希求,反而去寻找一些无有任何依据、教理的邪教邪说,到最后自己也只能是望洋而叹、一无所得,妄自留下诸多遗憾徒自感叹!
大家对荣索班智达和麦彭仁波切所讲的教理以及观修方法一定要重视。荣索班智达的论典确实比较少,但他所宣讲的道理,麦彭仁波切于《大幻化网总说光明藏论》中已经基本上作了阐述,若将此论所说道理无余通达,也不会有任何困难。因此说,对自宗传承上师必须存在一种执著,了知他们的善说的的确确是不可思议的,越深入闻思,于自相续中的智慧、境界等也会愈加提高,这样的话,对于自己的修行也非常有利。
己二(分说等净无二)分:一、宣说共同所见不应偏于现空一方;二、宣说双运净等无二无别;三、成立大净等之理与诚信之功德。
庚一(宣说共同所见不应偏于现空一方)分二:一、略说;二、广说。
辛一、略说:
于彼共同所见境,现空单独不合理,
对于六道众生的共同所见,承许为一个单独的不空显现或者无有显现的唯一空性,此二种说法均不合理。
辛二(广说)分二:一、偏于空性之共同所见不合理;二、偏于显现之共同所见不合理。
壬一(偏于空性之共同所见不合理)分二:一、如此承许则有过;二、叙彼理由。
癸一、如此承许则有过:
倘若所见仅空性,则成无论何有情,
虚空均见为瓶子,瓶如虚空不显现。
麦彭仁波切说:六道众生的所见皆不相同,其共同所见暂时可承许为不离空性的法界明分,究竟而言则是现空双运之唯一谛,除此以外根本无有其他共同所见。
“空”与“空性”有所不同,远离一切戏论的法称为本性空,而如石女儿等可以说为空,却并不是本性空。如果承许六道众生的共同所见是何者也不存在、单单的一个空性,则人们共同见到的瓶子也应变成虚空,虚空也应成为瓶子。
当然瓶子成为虚空比较容易明白,因承许空性为共同所见的缘故,瓶子应该成为虚空。但虚空为什么变成瓶子呢?最初已经承许共同所见为虚空,而对于瓶子来说,它是人们可以共同见到的,以能够共同见到之故,虚空也应该成为瓶子。
远离显现仅空性,若成所见何不见?
应成诸法恒有无,所说过同无因派。
若承许远离显现的空性为共同所见,那瓶子变成虚空或者虚空变成瓶子这一点应该承认,或者说,一切万法均应不见,万法又全部都能见到,这样的说法可以成立。
如此一来,世间上一切万事万物,或者随时随地恒常存在或者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存在,这两种过失绝对无法避免。通常而言,所缘境若存在,就可以承许为有;所缘境若不存在,即可以承许为无,而你宗承许共同所见为空性,以此缘故,万事万物或者恒时存在或者恒时不存在,这一过患肯定不能避免。
持这一观点的是无因派,《中观庄严论释》和《入中论》当中佛教对外道无因派进行辩驳时,指出了他们的许多过失,比如,若承许无因而生则寒冬腊月也应盛开鲜花,或者夏天姹紫嫣红的鲜花不应该存在,以无因之故。中观对无因派所发出的诸般过失,于承许共同所见为“远离显现之空性”的汝宗绝对无法避免,因此二者之间无有任何差别。
癸二、叙彼理由:
正在空时无显现,现空二者相违故,
倘若存在不空法,则违单空立现基。
观现世量前将一切万法抉择为空性,此时绝对不会存在显现,因为显现则不是空性、空性即不是显现,显现与空性二者于本质上完全相违。如果存在一个不空之法,则此空性也不应该存在。
因此,若如汝宗所说,仅空性为共同所见,则一切万法全部都已经成为虚空一样,众生根本无法见到柱子、瓶子等。
若问如此汝上文,何说现空不相违?
这时对方提出疑问:前文说空即是现、现即是空,且现空二者完全不相违,现在又说空性不是显现、显现不是空性,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此立见境名言量,彼前有无相违故,
一法二谛…
《定解宝灯论讲记 下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