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牢固的概念,所以佛陀也随顺世人的观念说时间存在,如:三世、无量劫……但时间只不过是名言假立而已,在真实胜义中时间并不存在,如《般若经》云:“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现在不可得。”“三时平等性故。”
只是以教证说“时间不存在”,恐怕难以当下遣除世人对时间严重的耽执,故以中观理证观察时间非常有必要。在学习中观的过程中,我们的实执很容易被打破,打破了实执也就打破了对现实生活根深蒂固的耽执,没有耽执修行自然会非常成功。但大家要知道,虽然在听受中观法门的时候会有一些空性的感受,但这种感觉一会儿就会烟消云散。这不是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无始以来我们总在串习实执,而不曾串习过空性的缘故。所以大家应长期闻思修空性法门。
己一、(破时间自性成立——观时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庚一、(以理证广说)分二:一、破三时自性成立;二、破自性成立之能立。
辛一、(破三时自性成立)分三:一、破现在未来时;二、以此理类推其他时;三、以此理类推其他法。
壬一、(破现在未来时)分三:一、破现在未来观待过去;二、破现在未来不观待过去;三、彼等摄义。
癸一、(破现在未来观待过去)分二:一、破过去时有现在未来;二、破过去时无有现在未来。
子一、(破过去时有现在未来):
若因过去时,有未来现在。
未来及现在,应在过去时。
如果观待过去时才有未来和现在,那么未来及现在就应存在于过去时。
人们认为现在和未来的时间肯定存在。比如我正在讲经说法,这是现在;我明天要去什么地方,这是未来。下面以观不观待过去来打破对现在和未来的执著。
“若因过去时,有未来现在。”“因”就是观待。如果说要观待过去才有未来和现在,那么“未来及现在,应在过去时。”本颂前两句是对方的承认,后两句是发太过。在名言中,一个法要观待其他法而成立,那它就一定要和所观待的法同时存在,比如这边和那边、大和小、长和短……同样,现在和未来要观待过去就要在过去存在,如果在过去不存在就没办法观待。
但这有很大的过失。为什么呢?如果现在在过去存在,那么现在就跟过去成了同体,这就有现在成了过去以及过去还没有过去等过失;如果未来在过去存在,那就有过去还没有产生以及未来已经过去等过失。换句话说,过去就如昨天,现在就如今天,未来就如明天,如果今天和明天要观待昨天才有,那么今天和明天就要存在于昨天,否则便无法观待,这显然不合理。
或许有人会想:父子也是互相观待,但先有父后有子,既然如此,现在和过去不必同时也可以观待。但这种观待只是假立,故父子可不必同时;而真实的观待必须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在过去的时候未来和现在并不存在,那又怎能观待?石女的儿子不能观待柱子,虚空中的鲜花不能观待人,同样未来和现在不能观待过去。
子二、(破过去时无有现在未来):
若过去时中,无未来现在。
未来现在时,云何因过去?
如果在过去时中没有未来及现在,那未来及现在怎么观待过去呢?
对方为了避免上述过失,转而说在过去中并无现在未来。那请问:在过去的时间中未来和现在不存在,它们怎么观待过去呢?无法观待。能观待的法不存在,所观待的法即使存在也无济于事,就像石女的儿子一点都不存在,虽然柱子存在,但石女的儿子能不能观待柱子呢?当然不能。因此,在过去中没有现在和未来的承许不合理。
全知麦彭仁波切说过,时间只是人们的分别念假立而已,只有依靠某个事物才能安立三时。比如瓶子还未产生叫未来的瓶子,瓶子已经产生而相续未灭称为现在的瓶子,瓶子产生以后灭尽了称为过去的瓶子。所以,只有依靠瓶子等事物,才可以安立过去、现在、未来,而三时自己的本体丝毫也不成立。《中论释·善解龙树密意庄严论》云:“它们(指三时)之间的差别,是以现在的一个瓶子的毁灭、驻留以及能够产生的角度而安立的,而时间自身的本体丝毫也不成立。”正因为时间是在瓶子的不同阶段上安立的,所以人们执著的时间只不过是分别念或语言的虚构而已,除此之外真正的时间本体根本不可能存在。
或许有人认为:过去和未来的确不存在,但现在应该存在。人们总认为一切法正在显现的“现在”是存在的,比如我“现在”正在讲经说法。但对所谓的“现在”观察时,除了心的安立和口头的表达以外根本没有真实性。
时间是这样,一切诸法也是如此。当我们以中观理证的分析从而对万法皆空的道理生起了不可退转的信心,这就说明有了中观的见解。法王如意宝宣讲过这样的教言:通过中观的观察方法了达外境及心都丝毫不可得,这是大中观;通过安住的方法认识心的本性,这是大手印;通过分辨心和觉性从而认识心的本来面目,这是大圆满。这个教言很短,但内涵却相当深刻。
癸二、(破现在未来不观待过去):
不因过去时,是故无二时。
不观待过去时就不会有未来现在二时。
有人认为:时间独立存在,未来的时间在未来的位置上,现在的时间在现在的位置上,过去的时间在过去的位置上,未来和现在不需要观待过去。
这种观点更不合理。因为,直接观待过去的正在停留的阶段称为现在,间接观待过去的还未出现的阶段称为未来。《显句论》说:过去是现在的直接观待因,因为它对现在的出现有直接的作用;过去和未来中间隔着现在,它对未来的出现有间接的作用,所以过去是未来的间接观待因。这也是人们共同承许的道理。因此,三时并不像三根柱子那样孤零零地存在,而是彼此互相观待,如果互相不观待则不可能独立自主存在,因为离开了过去,再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令现在未来成立。
癸三、(彼等摄义):
既无未来时,亦无现在时。
既没有未来的时间,也没有现在的时间。
未来和现在观待过去不合理,不观待过去也不合理,除此之外它们也无法成立;而瓶等事物现在存在以及未来能够产生也只是“现在”“未来”的假立依靠处,并不能真实成立这两个时间。所以,未来和现在不存在。
这里虽然只是遮破未来现在二时,并没有直接破过去,但过去时也没有自体。《中观四百论》云:“过去若过去,如何成过去?过去不过去,如何成过去?”
既然三时都不存在,那认为时间有本体只不过是分别念的假立。如果谁能出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那我们也可以相信时间存在。但它毕竟无有本体,所以不可能有说服力的证据。就像石女的儿子,即使想方设法安立也无济于事。所以实有的时间根本不存在。
要真正打破对时间乃至万法的实执必须要长期努力。仅仅闻思一两年或几个月很难树立起真实的定解,所以初学者很难不受外境的影响。而在学院呆过十年八年的人出去还是不会受太大的染污,毕竟佛法的串习比较深厚。就像一些老党员,一生都在唯物主义的教育下成长,不管冬夏总是戴着“红军帽”,见解也很牢固,谁说也不改。
前段时间有个居士打电话过来说:“我已经皈依一年多了,对学院有很大的信心,我每天上午看书,下午……”听了以后我都非常惭愧,好像闻思修了好多年还不如他。但到现在已经过了几个月,他一直没来电话,我给他打了一个电话后才知道,这几个月以来他基本没有看书,信心、精进都不怎么样了。而长期呆在学院的道友,虽然大的进步不敢说,但的确不容易退失。外面的人虽然偶尔有一些信心和精进,但由于环境的影响所以很难持久。就像《入菩萨行广释》所讲的那样:“凡夫的念头刹那刹那变化不停,尤其是学佛修正法的意念,如同闪电,只有一刹那,非常的短暂、偶然。”全知无垢光尊者临圆寂时说:凡是随学我的人,一定要长期依止善知识,长期依止寂静处。修行佛法确实要有这样的品性。
壬二、(以此理类推其他时):
以如是义故,则知余二时。
以上述的观察方式类推,则可了知观待其余二时的时间也不成立。
“余二时”指从其他两个时间的角度进行的观察:以现在作为所观待的法来遮破过去未来,以未来作为所观待的法来遮破过去现在。
具体破法就是前一科判“破现在未来时”的方式。首先遮破未来过去二时。请问:未来过去观不观待现在时?如果承许观待现在时,那么未来过去应该在现在时中存在,这样便有现在变成过去未来的过失;如果说未来过去在现在时不存在则不合理,这就像石女儿无法观待柱子那样,未来过去根本没办法观待现在。如果承许不观待现在时,那么未来过去也就无法成立。所以,未来过去只是分别念以及口头上的说法而已,实际并不成立。
其次遮破过去现在二时。请问:过去现在观不观待未来?如果说观待,过去现在就在未来中存在了,这样便有很多过失;如果未来中不存在过去现在,也就无法观待了。如果说不观待,那么过去现在就无法成立。
本论对过去作为所观待从而遮破未来现在的道理作了较广的论述,以现在和未来分别作为所观待也可以同样推理。这样,未来、现在、过去三时就全部被遮破了。对时间的遮破在《中观四百论·破时品》中也有深入的分析,大家可以参考。
另外,《量理宝藏论》从名言的角度承认现在刹那。比如以最尖锐的针迅速穿透一百张纸,穿破每一张纸的时间可以安立为一个刹那,而正在穿破这张纸的刹那就是现在,这个现在的刹那是无分的、是存在的。但这样的现在刹那却经不起胜义观察。这个刹那其实就是穿破一张纸的时间,而这张纸的上下微尘绝不会是一体,上面有上面的微尘,下面有下面的微尘。既然如此,针尖接触上面微尘的时间和接触下面微尘的时间就不会相同,这就说明这个刹那还可以分,这样一来,所谓的现在刹那也就不成立了。
我们执著的东西很多,归纳起来就是有实法、无实法的执著或者人我、法我的执著。打破这些执著的理证完全是龙猛菩萨凭自力宣说的。我们并不强迫任何人去接受《中…
《中论讲记 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