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论》的这些推理,但任何哲学家、科学家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推理。因为只要是智者就应该勇于面对真理,如果面对事实却拒不接受,甚至还要扭曲真理,那就不是智者的所为了。作为佛教徒,如果我们能完全通达中观的密意,那么在不信佛教或者虽信仰却不明空性真理的人面前,我们就可以用颠扑不破的理证把他们如山般的邪见彻底摧毁。这也是我们闻思中观的必要性。
壬三、(以此理类推其他法):
上中下一异,是等法皆无。
上、中、下以及一、异等法都不存在。
以抉择三时不成立的观察方式可以类推他法,比如上等、中等、下等,欲界、色界、无色界,上根、中根、下根,善、恶、无记,左、中、右,好、中、坏,聪明、中等、愚痴……这些互相观待的法皆为空性。
以上中下三根为例。上根和中根观不观待下根?如果说观待下根,那么下根就应具足上中根,这样下根者就成了上中根;如果说虽然观待,但下根并不具足上中根,那所谓的观待也就成了虚言。如果说不观待下根,那么上中根就无法安立,因为下根是上中根安立的基础。这样便遮破了上根和中根。之后,又可以同样遮破上根和下根、中根和下根。这样一来,三根都无法成立了。
不仅是三种根基,世间所有互相观待的三法都可以用这种推理来观察。因此,千千万万互相观待的三法都只是众生分别念的安立,其本质完全不存在。
依上面的理证类推可以将一个以及多个之法都抉择为空性。“异”字在藏文中不明显,它应该是二三或更多的意思。
辛二、(破自性成立之能立)分二:一、破能立之量;二、破能立之物。
壬一、(破能立之量):
不住时不得,而于可得时,
驻留不可得,云何说时量?
不驻留的时间上不可得时量;只有在驻留的时间上才可得时量,但驻留不可得。既然如此,怎么能说时量存在呢?
这里的能立之量,就是时间单位,也就是能量;而所量则是指时间。时间单位能衡量时间,就像尺寸可以衡量布匹一样。对方认为:时间应该存在,因为时间的量:年、月、日、小时、分钟、秒……存在的缘故。如果时间不存在,这些时间单位衡量什么呢?
对方的观点好像有道理,但这也不过在世俗名言中暂时可以成立,在胜义中仍然无法成立。如果时间单位成立,当然时间也可以成立,但时间单位如何成立呢?是在安住的时间上还是在不安住的时间上成立?如果说在不安住的时间上有时间单位,这显然不合理。不安住的时间,即生即灭,迁变不息,不会有刹那的驻留,这样的时间如何衡量?又如何在它上面建立刹那乃至日、月、年等时间单位?就像一件衣服,如果它存在,那我们可以用尺寸来衡量它;如果它不存在,那衡量什么呢?
如果说在安住的时间上建立时间单位,这也不合理,因为以现量比量都得不到产生以后一直不灭的时间。比如,真正观察所谓的今天,在迁流的小时、分钟、秒以外并没有一个驻留的“今天”。
本颂的推理方式有点特殊,希望大家好好思维。
壬二、(破能立之物):
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
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
依靠事物才有时间,离开了事物哪有时间?事物尚且不存在,更何况时间呢?
颂词的前两句是对方的观点。对方认为:时间肯定存在。依靠事物才有时间,离开事物则不会有时间;既然瓶子等事物存在,那么瓶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必定成立。
中观宗破曰:“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但事物尚且没有,怎么会有时间呢?从因上观察,瓶子、柱子等法非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从体上观察,任何法不成立一体也不成立多体;从果上观察,有果无果皆不生,所以事物的本体不存在。既然事物的本体一丝一毫也不可得,那么依靠它的时间又从何而来?就像如果石女的儿子存在,也可以说他的相貌怎样;但他并不存在,那怎样描述他的相貌呢?所以时间无法成立。
总之,所谓的时间只是一种虚幻无实的法,胜义中根本得不到。
庚二、(以教证总结):
《放光般若经》云:“佛告须菩提:“时非色法非无色法,非受想行识法,非无受想行识法;非生法,非无生法;非住法,非无住法;非异法,非无异法;非坏法,非无坏法;非受法,非住法,非出法,非无受无住无出法;乃至非老相,非病相,非死相,非青相,非啖相,非坏相,非散相,非无老无病无死无青无啖无坏无散相。须菩提,若非色非生非住非异非坏相者,是名般若波罗蜜。复次须菩提,若非色非非色,乃至非受想行识非非受想行识者,时即非时亦非非时,若时非时非非时不可言说者,是名般若波罗蜜。””
《妙臂请问经》云:“菩萨摩诃萨了知三世所有诸行。已起故,说名过去世;未起故,说名未来世;起时故,说名现在世。此现在世阴界入等住者,了知不住,何以故?一刹那时不住故。此一刹那即有起时,住时差别,以刹那不住速灭故,定无有时。”
《大象妙力经》云:“若法有自性,则声闻、缘觉、佛陀应能了知;且若恒常之法有,则智者不得涅槃,不灭戏论矣。”
《中观根本慧论·观时品》传讲圆满
二十、观因果品
己二、(破彼之能立)分二:一、破承许时间为能生果之俱生缘;二、破承许时间为果之生灭因。
本品抉择因果的空性。以本品的理论或者《十二门论》中观察有果无果的理论来观察,任何实有的因果都不可能得到。中观宗并不否认名言中如幻如梦的因果,但名言中如幻如梦的因果只能在众生的分别念面前存在,当能取所取彻底灭尽的时候因果就不存在了。
有些人经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如果是为了劝诫人们信受因果,暂时这样讲也可以。但真正观察时,既然在胜义中万法都空,那为什么单单因果不空呢?难道因果成了堪忍之法?佛经中处处说万法皆空,所以因果也应该是空性。说因果是空性并会不诽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世俗名言。比如,梦中有人用刀砍我的手,刀子是因,我当时的疼痛是果,这种因果完全可以建立。梦毕竟不是实有的,虽不实有但又可以显现因果,这就说明本体空性不会妨害世俗显现。
中观宗不同于持断见者,他们不分胜义和世俗,一味否认前世后世等业因果;而中观宗却承认世俗中如幻如梦的因果,只是承许在胜义中因果与阳焰无别,毫无自性。
庚一、(破承许时间为能生果之俱生缘——观因果品)分二:一、以理证广说;二、以教证总结。
辛一、(以理证广说)分四:一、观察因果二者而破;二、观察果之本体而破;三、观察因之本体而破;四、彼等摄义。
壬一、(观察因果二者而破)分四:一、观察因有无果而破;二、观察能力而破;三、观察时间而破;四、观察作用而破。
癸一、(观察因有无果而破)分四:一、因缘和合有果不合理;二、因缘和合无果不合理;三、因缘和合中有果不可得;四、因缘和合中无果则因与非因相同。
子一、(因缘和合有果不合理):
若众缘和合,而有果生者。
和合中已有,何须和合生?
如果在众缘和合中已有果法,而后方有果法产生,既然和合中已有果法,又何须因缘和合而生呢?
因缘和合生果是一种普遍的认识。有人认为因缘和合之所以能生果,是因为在因缘和合中果已经存在。比如,正是因为种子、阳光、水分、农民的勤作等因缘和合中先有苗芽,苗芽才能产生。这主要是数论外道的观点,他们认为果法在因位中先以不明显的方式存在,之后才产生果法。
这种观点是不合理的。《显句论》说:盘子里本来具足了酸奶,就不必再具足了。同样,如果因缘和合中本来就有果,那就不必生果;如果有了果还要生,那就有无穷生、无义生等过失。
另外,如果果法在因位中已经有了,那它与因是无二无别还是他体?如果是他体,以可见不可得因就能遮破,因为在因法中根本见不到他体的果法。如果是一体,那么除了因法以外就不应该再另有果法,但实际上因法与果法毕竟是不同的。并且,如果因即是果,那吃食物就成了吃不净粪,穿衣服也成了穿棉花种子,如《智慧品》云:“因时若有果,食成啖不净;复应以布值,购穿棉花种。”
子二、(因缘和合无果不合理):
若众缘和合,是中无果者。
云何从众缘,和合而果生?
如果在众缘和合中没有果,那如何从众缘和合中生果呢?
胜论外道及某些内道宗派认为:在种子、地、水等因缘和合中并没有苗芽,和合以后才产生果法。
这种观点也不合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在众缘和合中无果,那和合以后也不可能生果。《显句论》说:既然沙中本来没有油,那具足多少这样的因缘也不会生油。《澄清宝珠论》云:“纵然以亿万因缘聚合,本来无有之法,不能使彼转变成为有者,如聚何种因缘,亦不能使兔角变有者。无者不观待任何法也。”比如,一百个人每个人都没有钱,那他们聚合后也不会有钱。所以,种子上没有芽,水里面也没有芽,阳光里也没有芽……既然在分开的各个因缘中都没有芽,那它们的和合中也不会有芽。
子三、(因缘和合中有果不可得):
若众缘和合,是中有果者。
和合中应有,而实不可得。
如果众缘和合中有果,那么和合中应该有果可得,而实际却不可得。
对方认为众缘和合中有果。破曰:如果和合中有果,那果法就应该可得,但果法不可得之故,所以因缘中没有果法。比如,如果在种子、地、水、阳光、农民的勤作等因缘中存在苗芽,就应该可以得到,但实际上却得不到苗芽,所以因缘中不存在苗芽。
如果对方进一步狡辩:芽等果法并不是没有,只是有不可得的原因作障碍才不现。
但这些不可得的因素根本不存在。《显句论》中明确宣说了八种不可得的原因:一、远而不可得。如鸟飞得很高,因为太远而不可得。以前在美国时,上师如意宝一家三人乘坐一架私人飞机飞入高空,我们在地面上都看不到了。二、近而不可得。如敷在眼上的眼药以及组成眼根的色法,因为太近而不可得。三、细而不可得。如微尘因为特别细而不…
《中论讲记 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