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旅途脚印▪P37

  ..续本文上一页切悉地的来源,应精进观修;护法是遣除违缘的根本,应常时供养。想要修行圆满,必须多年依止善知识,在寂地观修无常。如果只是在有吃有穿、天气好、心情好的情况下观修,缺吃少穿、炎热酷寒、心情沉闷的情况下,就表现脆弱,甚至退失道心,这是修行人最大的毛病。

  对于好的修行人来讲,一切都是顺缘;对于不好的修行人来讲,一切都是违缘。就看你如何对待。修行有八万四千法门,无论是谁,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修行途径。

  依止具相师,以三门恭敬承事,令师生喜,

  

  获得密法窍诀。以毫不动摇的信念诚心修持,最终获得传承上师的意传加持,证悟心的本性。

  大圆满的教法,世间的一切财富都不可比拟,无有定解与感受的人不能证达。安住于大圆满的境界当中,即使外面狂风暴雨、世界战争暴发、瘟疫灾难流行、洪水猛兽袭击、千百万人以强力扭转,心也始终像无波的大海一样平静。”

  

  他一边听一边记录,听完我的话,满意地离开了我的宿舍。虽然我说的都是一些胡言乱语,但也是出于好心的劝言。我把大致的内容记录下来,也许对某些人会有一点作用。

  壬午年八月十三日  

  2002年9月19日  

  佛  理

  千百年来,世间稀有的事情层出不穷,新发明不断诞生,新事物不断涌现,新观念也日新月异。人们更加崇尚科学,很多宗教在面对新时代、新理念、新领域时,显出了一定的局限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处于停滞或倒退阶段,面临着濒临崩溃的信仰危机。仿佛大浪淘沙,只留下闪亮的金子一般。佛教却在新浪潮的冲击下,越发磨砺出绚烂夺目的熠熠之光。

  西方心理科学方面的学者,曾尝试以挑剔的目光对佛学进行审视,但无论他们如何考察,都找不出佛理方面的一丝瑕疵。不仅如此,佛教的理论还让他们大开眼界,以前很多使他们困惑多年而难以解开的疑惑,以佛教理论都能所向披靡、迎刃而解。

  以前对佛教抱有成见的西方学者,已开始接受并认同佛教的一些理念,并将之应用于临床治疗及临终关怀等方面,并取得了令人惊讶的成果。他们不得不以全新的视角,对深奥的佛教理论重新进行探讨。

  研究的结果使他们发现,佛教并不是他们一开始所理解的单纯的宗教信仰,而是集哲学、科学、医药、文学等各类学科为一体的,以世俗分别念所不能臆测的学问。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高深莫测的智慧,高屋建瓴的气魄,高义薄云的境界。一片桃花源在西方横空出世,令世人大跌眼镜。他们在惊诧之余,也开始以各种途径将佛教理论进行传播。

  《深厚密严经》云:“一切比丘或智者,如烧砍磨炼纯金,三加观察我所语,方可接受莫恭从。”出家比丘、世间智者都知道,对黄金的鉴别是在十六次的烧炼,以及详细观察、研究之后,才能辨别其真伪。对待佛教理论也是这样,在睁大智慧双目,以挑剔的眼光对其进行审视之后,如果发现其确实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再加以接受才是明智之举。佛教从不

  

  

  

  

  

  

  

  

  要求任何人必须以恭敬之心,而屈从于某些势力或权威。

  “缘起空性”的理论是经得起煅烧的纯金,现代科学与生理、心理科学的发展都一次次证明了佛教理论的颠扑不破,无数不可一世、奉真理为圭臬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最终都拜倒在佛学的殿堂里。

  佛教以比量、现量、教量三种方式得出的结论,现代科学实在无法与之比肩。

  

  在印度北方,东西方各个领域的专家济济一堂,就佛教与科学、生命与心理学等话题召开研讨,经过七次的讨论、研究,专家们对佛学理论给自己领域所提供的启示深感满意。

  在科学昌明的时代,有智之人应以宽广的胸怀涵纳一切,而不应固步自封,将自己关在成见的黑暗空间里,对自己不明白的一切擅自诽谤。

  打开紧闭的窗户,你就会看到明媚的春光!

  壬午年八月十四日  

  2002年9月20日  

  中  秋

  今天是中秋节,一说起中秋,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联想到月亮。

  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月色也最娇美。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举家团圆赏月的风俗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使中秋充满浪漫色彩。

  据《周礼·春官》记载,远在距今几千年的周朝,就已经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习俗。

  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以互赠月饼的

  

  

  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并最终建立了明朝的江山。

  对于修行人来说,最大的暴政莫过于烦恼。消除烦恼,也是我们特有的一种抗击暴政。

  一九九五年,我曾将《三十忠告论》作为礼物奉献于各位道友,也许多多少少胜过了世间月饼的功效。今年,我将新出炉的《莲师刹土云游记》奉献诸位,不知能否再次作为消除烦恼的一剂良药?

  月饼是圆形的,它象征着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能够永久团聚的美好愿望。然而众所周知,在器情世间的风云变幻中,沧海桑田早已显得平淡无奇,一成不变却反而令人刮目相看。古人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又有多少家庭能永葆团聚?我们在赏月之余,能否低下头来再次思维人生的无常?

  壬午年八月十五日  

  2002年9月21日  

  无  奈

  法王如意宝在课堂上刚讲完杀人魔王指鬘的故事,我就急匆匆地赶到县城放生。

  仿佛在一夜之间,县城已建立了好几家屠宰场,使原来弥漫着酥油和糌粑清香的县城笼罩着令人作呕的血腥气味。

  我在其中一家屠宰场买了20头牦牛,在另一家买了13头,加上从别的屠夫手中救出,即将送上砧板宰杀的牦牛一共80条生命。

  从离开它们赖以生长的熟悉草原,来到这个差点使它们断送生命的地方,它们已经连续4、5天没有吃喝了,饥渴难耐的程度可想而知。大伙在得知情况后,连忙给它们喂甘露、草料,以经书在其头上加持,并给它们在头上挂上红绳,这预示着它们今生将告别被宰杀的命运,终于可以无忧无虑地在草原上安享天年了。

  众生的业力就是这样让人无法主宰,有一头黑色牦牛,无论我们如何劝说,屠夫怎么也不愿意出售给我们用于放生。首先他以没有肉为托词,当我们买来肉送给他,他仍然一意孤行,无论我们如何将价码提高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当天,大小屠宰场的其他屠夫都发愿不杀生,只有这唯一的例外成了当天最大的遗憾。我伤感地看着这头牦牛,它睁着欲哭无泪的双眼,紧紧地盯着我,眼中写满了悲愤。使我无地自容、羞愧难当,实在无法面对它的责备、祈求和埋怨,只有竭尽全力为它念诵咒语和佛号,以减轻它内心的哀痛。

  今天的县城减弱了一些杀戮之气,但明天,惨剧仍将继续上演。这是如何的一个世界啊?!

  壬午年八月二十八日 

  2002年10月4日  

  男  女

  正值国庆放假期间,全国各地的旅游者纷纷来到学院,工作组也加强了这段时间的安全保卫工作。

  一群来自北京的男女,在众多的来客中显得尤其活跃,他们中有国务院的翻译,有新闻单位的记者……也许是他们的行头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工作组的安排陪同下,限定了一个小时与我见面的时间。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佛教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其中一位据说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女记者,就佛教中对女性歧视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不满:“在佛教的很多经书中,都提到了女人的过失。为什么佛陀要重男轻女呢?”

  面对这位主张男女平等的现代青年,我平静地回答道:“这不仅仅是佛教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整个世间都面临的一种尴尬局面。女性不能处于主导地位,不是佛教所独有的。放眼看世界,在这么多国家当中,以女性作为最高统帅的国家,难道不是屈指可数吗?回头观过去,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能成为一代枭雄的女人又有几何?在涌现出的无数豪杰中,你掐指算算,女性的分量又有多重?”听完我的话,大家不禁莞尔,女记者也低下了深思的头。

  “的确,佛在众多经书中提到了女性的过患,比如女性嫉妒心强、贪心重等特点,这也是大多数女性不能回避的弱点。《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云:“世间女人,短于智力,易溺于情,生男育女,认为天职。”因为这些,女性为感情所付出的精力、自杀的比例均高于男性,这就为她们施展自己的才能设置了重重障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正因为这些不容忽视的

  

  

  短处,而形成了女性福报浅薄的表象。

  据说,最近国家有一个政策,在每四名县长中,必须有一名女性。但这一政策在具体实施时,就遇到了阻碍,有的地方实在找不出稍微合适的人选,这难道也是佛陀不慈悲吗?

  不过,在密宗里女性是智慧的象征,没有男女不平等的见解。如果有一天你真正成为密乘的弟子,就会深刻地体会到高层次的男女平等。”对于我的话,他们表现出满意的神色。

  此时,工作组宣布:“接待时间到了。”一行人只得不情愿地离开了接待室。

  壬午年八月二十九日 

  2002年10月5日  

  黄  叶

  “独对当窗木,看移三面阴。”随着瑟瑟秋风的进驻,窗外的山色已染上了点点金黄。

  想起去年的此时,我正在九寨沟游览。那里也正是以秋景着称的胜地。各国游人不远万里蜂拥而至,正是为了饱览那些即使印象派画家的神来之笔,也难以描绘的秋色。

  

  色达,意即金色的坝子。这里也拥有同样的黄叶,只是规模略小而已,但风景并不逊色。如果你用心来关照,每一棵树都是秋景图中最靓丽的一笔。与红色的木屋、金色的坛城、经堂的琉璃瓦相映成辉。其带予人的感官享受,是任何世间颜料都不能重现的。值得一提的是,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这里还能感受到佛土的庄严氛围,与九寨沟艳丽有余而庄重不足的…

《旅途脚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中论讲记 上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