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告诉他:
《住处经》中云:“恒河等五大河以及大海之水以瓶可量,守持八关斋戒之功德不可量。于阿罗汉前供养珍宝之功德与之相比,百分不能及一、乃至千百万分亦不能及一。”
《弥勒授记经》云:“每月初八、十五,以及神变月守持八关斋戒者,已持吾之教法,极为殊胜。”
宗喀巴大师的大弟子克主杰在《三戒论释》中讲道:“清净守持八关斋戒者,将于弥勒佛之教法中成为眷属,并成就圣者果位。”
经云:“帝释天曰:“每月初八,以及神变月守持八关斋戒者,与我等同。”佛曰:“汝勿出此言,每月初八,以及神变月守持八关斋戒者,实与我等同。””
另外,守持斋戒之功德在《三摩地王经》、《宝箧经》、《药师经》、《涅槃经》、《护净经》等经中均有广说,有兴趣者可详阅。
我们得到这样的人生很不容易,看到守持八关斋戒之功德,作为在家人又有谁不想受持呢?
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有的人虽然严格守持八关斋戒的八条戒律,但却在斋戒日频生贪嗔之心,忘失菩提之念,甚至对别人怒目相对、恶口相向,这样守持八关斋戒,即使有几分功德,也会被新的恶业抵减数分。因此,希望稍有智慧的人能以此为鉴。
壬午年九月十五日
2002年10月21日
空 白
身体不适,大脑一片空白。
想起《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中的一段话:“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刹土,尽同虚空……”
壬午年九月十六日
2002年10月22日
荒 凉
脑海中仍是一派荒凉。
如今的四众弟子们,都能在上师的荫蔽下共沾法乐。如果有一天无常来临,我们是否会变成荒凉沙漠中无依无靠的孤儿呢?
喇嘛钦!
壬午年九月十七日
2002年10月23日
法 会
极乐法会是学院常规的四大法会之一,一般在居士林举行。去年因为法王生病以及其他原因,极乐法会没有举行。今年经有关部门批准,极乐法会如期召开,时间是从今天起直至三十一日,一共八天时间。
各地信众听到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呼朋唤友、扶老携幼地纷至沓来。据有人统计,两天前,为参加法会专门开来的包车已达十几辆。
居士林的阳山上人头攒动,大家都沉浸在无边的法喜当中。法王因为身体欠佳,没有到会。由门措空行母为大家灌阿弥陀佛顶,大家都很珍惜这次机会,十分虔诚地听受。
法会期间,每天早上八点开始念诵《普贤行愿品》,中午念诵列绕朗巴的《阿弥陀佛极乐捷径修法》,下午念诵乔美仁波切的《极乐愿文》,中间念诵阿弥陀佛心咒,下午六点结束。
法会期间要求每人念诵30万阿弥陀佛心咒,在诸多论典中都众口一词地写道:如果念诵完毕,并具备四因,必定会往生极乐世界。其四因为:明观福田、积资净障、发菩提心、发清净愿。法会为往生四因提供了外在的条件,是否具足内因,就看修行人自己了。
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如果如法地虔诚念诵,依《阿弥陀佛极乐捷径修法》以及阿弥陀佛的发愿力,我们一定能往生极乐刹土。
夕阳照在喇荣沟上,金色的阳光与红黄的僧衣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壮观。看着令人称羡的繁荣景观,身心不由得为之一振。
愿众生皆能往生极乐刹土!
壬午年九月十八日
2002年10月24日
慎 重
可能因为是法会期间,今天在接待室等候的各地信众特别多,各种巨细事务也特别繁杂,我的大脑也开始呈现出昏沉状态。但人群中一位身穿蓝色羽绒服、三十岁左右的女士所说的一席话,却如同警钟被叩响之后消散不去的回音,在我耳边久久长鸣。使我惊醒,促我深思。
“我毕业于上海一所高等院校,并在新加坡取得了学位。学佛后,依止过汉藏两地的很多大德。
几年前,我认识了一位仁波切,并成为他十分器重的弟子。我竭尽全力八方周旋,帮助他建立了一所孤儿院,通过与他的交往,我学到了很多藏传佛教的教言,从而对佛法生起了不退转的坚定信心,我从心底里感激他,如果没有他,也就没有我的现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一些行为也让我难以接受。每次出门,他都住在住宿费高达400多元一天的宾馆里;在餐厅用餐,他也喜欢讲排场,常常点了价格几十元一份的大菜,却几乎未动。看到剩下堆积如山的饭菜,我曾试图
劝说他:作为上师,虽然应该吃好点、住好点,但100多元一天的房间,条件也不错了,点太多的菜也吃不完。孤儿院的孩子还张着饥饿的眼期待着我们,剩下的钱还可以去放生,救护更多的生命,这样浪费实在可惜。
每次听了我的话,他在显现上都不太高兴,认为这是他的福报,理所当然。我看过很多书,对密法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坚信这是佛菩萨度化众生的方便,没有生邪见,但最终也不得不选择离开他。”
听了她的话,心里十分沉重。现在很多所谓上师,经常在外大吃大喝,肆无忌惮。要知道,出家人享用的信财、亡财,都是很严厉的对境,如果随意挥霍,后果不堪设想。除了佛菩萨度化众生的方便以外,一般的修行人,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慎重对待,千万不要让弟子生起邪见。
关于远离上师,高僧大德们都有不同看法。荣索班智达认为:如果上师性格不好,适当的远离也无妨。扎嘎仁波切却认为身体的远离也就是心里的舍弃:身体都不愿待在上师身边,心里观想就更不可能。所以,即使身体上的远离上师,作弟子的也应该谨慎抉择。
作为续佛慧炬的上师,更应护持弟子的信心,如果因为自己的行为,而令弟子破密乘戒,作上师的是不可能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卸掉的。
请上师们慎重考虑!
壬午年九月十九日
2002年10月25日
短 信
与我相识与不相识的有缘信士:
今天是佛教四大节日之一的天降日,于此首先祝大家节日快乐!
天降日的来历,源自释迦牟尼佛成道后,为报母恩,前往三十三天为母说法,圆满后返回人间的缘起。
在今天,无论做任何善事都能增上无量功德。因此,藏地的很多法会,都选择在此期间举行。今天,也正值五明佛学院极乐法会期间,无数的有缘众生也在共同祈祷阿弥陀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法会结束后,法王如意宝将传讲华智仁波切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该书讲解的内容是一切修法基础的基础,它囊括了一切显密修要,是趋入正法不可或缺之言教,具有不共之意传加持。
末法时期,很多修行人因宗派之见染污自相续的缘故,力抒己见,排斥他宗,徒增烦恼,弃离正法,这都是未真正领会佛法精髓的标志。
我诚挚地建议,无论你属于藏地的格鲁派还是宁玛派,汉地的华严宗还是净土宗,若能放下门户之见,按照此书的次第,从人生难得、寿命无常、轮回过患直至最后的往生法,积铢累寸、循序渐进地修学,对于消除业障、断三毒烦恼,增长智慧,增上菩提心和信心,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愿以法王如意宝重讲此文的殊胜缘起,消除目前此起彼伏的宗派门户之争。使大家树立正知正见,携手并进,截生死流,至泥洹岸,同趋解脱大城。
如今的大城市中,佛教书籍多如牛毛,善法邪说鱼龙混杂,使人难以鉴别。很多人置身于数不胜数的修法与多如牛毛的堪布活佛之间,却感叹法宝难得、善知识难遇。这本书无疑是价值连城的珍贵法宝,将给渴望正法的世人降下期盼已久的妙法甘霖。
她是明灯,将为我们荆棘丛生的修行道路带来光明;
她是船筏,将承载着我们驶离波涛汹涌的轮回苦海;
她是阳光,将为我们阴冷的娑婆世界带来无限温暖;
她是善知识,将为我们传授走向解脱的无上法门。
我殷切地希望大家能对此书见而生信,依书所教认真修学,获得坚如盘石的定解,早日证得菩提之果位!
如果你还没有这本法宝,可向我们邮购。每本结缘价10元。经济困难者,若对密法有坚定信心,并发愿看两遍以上的,我们也可免费结缘。联系方法:……
壬午年九月二十二日
2002年10月28日
吃 素
午夜,手捧一盏清茶,独享寒夜的清幽,收拾着连日来因各种事务缠绕而变得琳琅的心情。
身边,大成就者夏噶措智让珠所著的《大悲书函》无声无息地吸引着我的视线,就着幽幽的灯光,顾不得阵阵袭来的倦意,我再一次翻开了这本让我刻骨铭心的书函。很快,纷乱的思绪又被书中情真意切的教诫所打动,我再一次全身心地沉浸于劝戒杀戮、力奉食素的章节中。
合上书本,任思绪信马由缰地驰骋:动物,历来是人类最亲近的伙伴,波光潋滟的清潭,苍翠碧绿的草原,静谧深幽的森林,处处是它们栖身的温馨家园。它们世世代代在大自然的恩赐中繁衍生息,欣欣向荣的动物家族与天地浑然一体,组成了一幅安详悠然、其乐融融的壮丽风景。
然而,这份宁静却时常被凶残的人类所抢夺。虽然手无寸铁、势单力薄的动物热切地盼望着能与人类和睦相处,但这只不过是它们一厢情愿。在面对人类的一次次无情之后,它们心中的希望,如同肥皂泡一般彻底化为乌有。
血肉被吞噬,子女被宰割,惨遭杀戮的凄凉情节历历在目,昔日的温馨家园也因鲜血的横流、白骨的堆积而变得满目疮痍。不可抗拒的灾难随时可能降临,和谐亮丽的风景也因为恐怖愁云的遮障而即将堕于黑暗。杀戮之行,也是诱发饥馑、瘟疫、战争的缘由……
想着想着,心不由得为之而开始震颤!在震颤之余,不仅反问自己:难道,我也要因啖食血肉的行为,而甘愿成为屠杀生灵大军的其中一员,或者成为他们的帮凶吗?我反复地责问自己,心也因此而紧缩起来。
由于从小的生活环境,使我养成了比较坚固的吃肉习惯。接受佛法的熏陶后,虽然有过多次短暂吃素的历史,但终因各种因素而未得持续。吃素的情结虽然掩藏已久,却一直难以攻占吃肉恶习占据的那片城堡。
最近,针对自己久积的陋习,再次重温先辈大德关于戒杀茹素的教诲,惭愧之心犹如一根无形的鞭子,一阵阵地抽打着我那颗坚硬的心,慈悲的烈焰也开始在胸中灼灼燃烧。强劲的动力,终于使我蛰伏已久的情绪开始萌动,使我再也无法随意吞嚼父母血肉而无动于衷。
我决定从今天起,用吃素一年作为行动的起点,并以专门的章节,将戒杀吃素作为主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以提醒自己以及周遭的人们,早日能以慈悲之风驱除心中的暴戾之气,将绵延已久的对其他生命进行杀戮、暴虐的行径,消融在慈悲的融融春意之中。
在《涅槃经》、《楞伽经》等大乘经典,以及莲池大师、印光大师等高僧大德的众多论着中,有关杀生食肉的无尽过患,救助生命的无量功德之类的种种言说,早已使我们耳熟能详。弘一法师也曾为此痛下针砭:“是亦众生,与我体同,应起悲心,怜彼昏蒙。普劝世人,放生戒杀,不食其肉,乃谓爱物。”
慈悲,本应该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但是,许多像我一样心如顽石的佛教徒,在面对如山的慈悲教言时,却仍然毫不动容。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仍不惜以其它生灵失去生命的痛苦作为代价。更可恨的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甚至以修习密宗为幌子,肆无忌惮地大开杀戒、茹肉饮血。作为一名真正的修行人,我们应当扪心自问:在曾为父母的动物血肉面前的麻木不仁,是否真是证得等净无二境界的标志?
遥望苍天,直面银汉,斗转星移,草木荣枯。人类文明的进程已跨入一个飞跃的时代,我们怎么能再回到那温情匮乏的蛮荒岁月呢?在西方已视素食为时尚的今天,相信不久的将来,戒杀茹素的风尚就会在全世界盛行。但愿佛法的春风,能早日遣除杀戮的阴霾,使朗朗悲日重新在人们心中冉冉升起,并放射出耀眼的光辉!
壬午年十月初七
2002年12月11日
深夜于马尔康
《旅途脚印》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