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福德日记5月30日─关于「法师」的概念

  5月30日─关于「法师」的概念

  自佛教传入中国,经本陆续译为中文以来,佛典术语已渐渐演变为今日常用的词语,甚至融入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些佛学名相的转变,是语言文化发展的自然现象。为了确切掌握它们的意义,以避免误会,我们必须探究其「真相」。

  以《法华经》为例,在《法师品》里称受持、读诵、书写、解说《法华经》的人称为法师。「若有侵毁此法师者,则为侵毁是诸佛已」,此人是「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意思是说「法师」就如同大菩萨般,极为尊贵。

  从上下文来看,《法华经》里为了鼓励「善男子、善女人」多受持、读诵《法华经》,亦将受持、读诵此经的「善男子、善女人」尊称为「法师」。由此可知当时「法师」的定义并不限于出家众,也可指称在家居士,此与今日对出家二众的称谓──法师──有很大的不同。

  显然「法师」一词与现在的用法大不相同,所以当我们解读佛典时,不能以今日法师的概念,来看待《法华经》里所称的「法师」,或是其他经典里的「法师」。

  现今一般概念里的「法师」,意指传授佛法、弘扬佛法的出家师父。当然,现代也有许多弘传佛法的居士,只要是正信的善知识,都是值得我们依止的对象!

  

  我们在听经闻法之前,必须辨别说法者是否为善知识。善知识的外表、衣着、口才,有时并不能用来判断其是否有证(修行)、教(学问)的依据。所以,择师必须非常小心!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