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六讲:三心章,至诚心四
讲解:纯祥法师
“三心章”里第一个心是至诚心,“至”者真,“诚”者实,就是真实心和清净心。怎样正确理解真实心与清净心比较重要,也是比较困难的地方,真实心和清净心是以佛的心跟我们的心相对来说的,佛的心是真实、清净的;我们的心是虚妄、污染的。净土教就是以二元对立的方式来安立,念佛时重点不能落在自己这边,善导大师讲了这么多的内容,都以菩萨和我们对比,告诉我们,在身口意三业上,我们绝对不可能有真实心和清净心,这是念佛的基本立场。
佛心与自心的界分
我们念佛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真实心和清净心,是虚妄和污染的。佛是清净、真实的,所以就要皈依佛和依靠佛,这是最重要的界分。没有搞清楚,念佛就不知道佛跟我在价值和差异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要用我们的愿,而要用佛的本愿;要用佛的名号而不用我们的名字,这是最基本的立场。学了这些课程,讲得热闹而不知道用,就得不到真实的利益。
又真实心中,意业思想观察忆念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如现目前。又真实心中,意业轻贱厌舍此生死三界等,自他依正二报。
“真实心中”是主体,“心”跟“意”不一样,菩萨的真实心中意业里思想忆念阿弥陀佛,是菩萨真实意业的启动。我们的心有念头,一念一念的,叫念念流转,除了起念,还有分别,分别就是意识的作用,就有分别黑、白、你、我的功用,分别的后面还有一个心。我们平常对心不了解,也就是对自己非常不了解,跟佛之间的差别在哪里?意业只要一落入二元分别就是污染、虚妄。当意业起分别念头时,也不随自己作主,一般对念头也没有什么关照,分别意业是污染的,所以心也是污染的,心的污染层次非常的多。知人知面不知心,要知道别人的心想很难,知道自己,同样困难。无论意业还是分别心,都是污染的,能够承载的总体也是污染的。
“心”有你知道的部分,还有不知道的力量,昼夜不停,就是睡着了也有功用,全部都在不真实和虚妄的状态里,这就是用这个心不能够离苦得乐的原因,整个就是虚妄和污染的,所以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如果跟佛的念对照,你的念是不清净和虚妄的,若再去分别,分别的意识也是不清净和虚妄的,整体上不管得出什么结论,都是虚妄不实,这是我们为什么要念佛的原因。心中的想法是念头,念头集中起来成为愿望、志向,志向是心里力量的凝结。佛的愿跟我们的志向不同,他的愿是清净、真实的,而我们的志向是不清净、不真实的。所以无论你想什么,定位就是不清净、不真实,凡夫就没有清净和真实的部分。这是以禅宗的开悟见性为划分,什么时候见到心的本性,才能见到心的清净,不然,在凡夫的位置上就没有清净,始终都是污染,这是凡夫的基本立场。所以我们无论怎么念佛,清净和真实归于佛,不能归于我们。
有人问:我这样想对不对,你不要问我对不对,肯定是不对的,怎么想都是妄想,无论得出什么结论都是不对的。那我怎么想才是正确的?你就不要想怎么想是正确,就是念佛正确,你没有对的,佛是对的,“南无阿弥陀佛”正确。“南无阿弥陀佛”怎么念是正确的?你怎么念也是不正确,就是“南无阿弥陀佛”正确。其实你怎么念都是不行的,为什么?只要一用你的心,就不行了,你的心现在只起一个作用,就是直接念佛的作用。我不去干别的了,就去照镜子,佛就像镜子一样,我就是不离开镜子,就是这样的念佛。佛有断德的能力,通过念佛,我们也有这个能力。不念佛怎么样想都是妄想,没有真正的正念,妄想纷飞,想得蛮顺也是妄想,没有真实。
这是非常难的地方,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作为凡夫就像在梦里面,自己怎么样都不可能知道醒的境界,这是我们的困境。形容心的虚妄和污染,就好比在梦里不知道什么才是清醒的滋味,梦里所有的都不是清醒的,怎么样都不是真的,这就是凡夫的定位。我们不要着重在身、口、意三业上,要着重在“真实心中身业礼拜、真实心中口业赞叹、真实心中意业观察”,前题都是真实心,你缺的就是真实心,而不是那个身、那个口、那个意,就缺这个指挥官,没有指挥官你就在六道里面,“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一直到现在。我们无始劫到现在没有清净心、没有真实心,佛有,你获得信心后,就跟清净心和真实心沟通了,那时就变成有了,在没有获得信心前,就没有。以前没有特别强调,净土教着重在口业一向专念弥陀名号,其它的全部都要放下,专修专念名号,但口上的专念,并不代表心里就是真实的,你怎么念都是不清净的,他力不但是口里的力量,也不是身体上的力量,还有心上的力量,往生难获得是心上的自力放不下来,没有真实心和清净心,所以你起的愿、行、回向,全都是假的。
对于我们来讲,最主要就是要相信自身是罪恶生死凡夫,从内到外、从过去到现在都是一点不能依靠的,最好的表达就是黑到了家,要完全的依靠阿弥陀佛,因为没有一点清净和真实的正面资本,只有污染的东西,罪恶就是没有一点的清净性,只要认为有一点点好的地方就不行,就认为你有真实的地方。这是人最难接受的,比死还难受,好像是要你把自己彻底给灭了,不但是死了,且心里一点好的东西都没有,中国人说“人之初,性本善。”要真正的承认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就变成性都是恶的,好像从来没有干过一点好事,彻底黑到家没有一点善,就是罪大恶极,彻底的判了死刑,这样一死就往生净土了,心不死透,往生不了净土。注意,这个死并不是佛要另外加给我们的。
觉得自己是好人,没有往生的,自己明明不是好人,还觉得是,这就是认假作真的人。你没有一点清净心和真实心,但自己划定为有一点点,我再差也还是有一点的。这很正常,我毕竟是人,怎么也比那猪强吧,况且很多人比我还恶得多,我肯定也还是比他们要好一点的,很难去除这种比较之心。要把自己认定为这么痛苦、糟糕的人,这是真正的审判,诛心之论是极难的,比受刑难多了。如果要做个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都可以,毕竟还得个名声,终究有所得呀。这么一审,就是彻底的不行了,你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这是很难很难的事,自己是不可能做到的,看不到这么黑。只有通过念佛,把真的和假的放在一起一点点的比较,哦,才知道自己是假的。佛力发展得越猛就发现自己越假,如果没怎么发动,就觉得自己是一个好人,看得越不真切、越模糊。用业力来描绘,业力越重的人就觉得自己越好,恰恰相反,越固执就越没有忏悔心,觉得我怎么还有那么坏?稍微这么一想,马上就离得佛远了,因为我是好人,干嘛要依靠佛呢?只要我有好的地方,就有能力不需要依靠别人,这就是你的命根所在,所以必需要死透了,通过念佛。
我们受苦的原因,就是因为念念在生死之中,痛苦就是因为有死,你只是不认识和不承认而已。在生死中受苦而不承认苦、虚妄而不承认虚妄,众生都是这么一个德性。法藏菩萨成就名号和净土来跟我们对应,我们的世界和身心,佛的世界和身心,一一对应。我们这里每一寸都是不净的、无常的、生死的;净土里每一寸都是清净、光明的。要不然搞来搞去还是念自己,这是比较难的地方,我们要在心的上面搭通跟佛的桥梁,就是真正的搭通。
不善三业,必须真实心中舍;
身口意三业必须真实心中舍,受戒就是要舍掉身体上的恶业,其实从身业上舍恶相对要容易一点,口里面不说恶言,要天天说好话、做好事,而且是必须落实在真实心中,这都很难了。我们为了利益,都不管真的假的,不知道什么是真实心,所以确实难做到。现在通过念佛,名号里有真实心,以后永远有个真实心跟着你,他是最公平的,无量光照得最真切。你说我糊涂,那赶快念佛;你说我虚妄,也赶快念佛。
认识“我”的不善
要是把心中的不善舍掉,最大的不善就是“我”,所谓“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我没有了,天地都没有了,好像有我才有天地似的,要把我给杀了,是真正意义的杀贼,最大的贼就是自己,不在外面。我们老觉得别人怎么糟糕,其实最糟糕的就是自己,家贼难防,偷我们的宝藏,把真实心和清净心给偷走了。“我”本来是假的,做成真的后就承认了,做了我们的国王,听它的话、为它服务,为它去吃、去穿、搞名搞利,自己就甘心认它做王。说起来我们都是很卑贱的,无始劫流转到今天都心甘情愿做无明、我执的奴仆,侍奉它,不肯舍离。舍不了,也没有办法舍,因为推倒了它,没有再立的了,“我”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
认识这些比较难,通过念佛,慢慢的会认识到“我”是苦的,你没有能力灭掉它,现在给它划个标签,把它确定是个贼,是个不清净、不真实的坏家伙。你是不能确定的,因为你的标签非常的不公正,我怎么不好呢?他比我更坏。我怎么笨呢?我聪明得很。哎呀,我都做了这么多的修行了,也没有什么感应,好像佛法也不灵了。我念了这么多的佛,怎么也没有什么作用?这都是用“我”的心去判断,所以一判断就不对头,你那把尺子都歪得不得了,曲到哪里去了,你是昏君一个呀,每个人都是非常的不公正。当然这是按照极乐世界的高标准,所以不要在这个世界上去找什么公平正义,这里只有相对的公平正义而已,每个人的心就不是公平正义的。只有名号是大义,是真实、清净、公正的,所以我们念佛。
为什么说念佛人是芬陀利华、妙善好人?因为你有正义,是真实的,虽然现在还没有做到,但是认识了,这就是差别。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菩萨们能做到,我们知道就不错了,知道就不被人家忽悠,若不知道,人家一忽悠你就来了,知道的作用就是念佛,不去依靠…
《《选择本愿念佛集》第十六讲:三心章,至诚心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