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愿 第十五讲:五逆恶人阿阇世王的皈命之路
讲解:纯祥法师
佛果的力量救度最底层的恶人为先
净土法门念佛的次第从佛开始,《无量寿经》和《阿弥陀经》都是先介绍净土的殊胜,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念佛修行最先从认识佛果和佛国的功德庄严起步,与其它法门次第完全相反。其它法门通常是先从众生开始,先认识众生苦恼因果轮回,再经过人天、声闻、菩萨最后到佛。修学次第的认知非常重要,很多莲友念佛学净土教,但按照其它法门的次第来修行,没有完全把心力用在阿弥陀佛的本愿功德上,这就违反了净土教的修学次第。净土教先有佛的成就,然后从果向因回向来救度我们,必须承认先有佛和佛的国土的存在再念佛,如果佛都不存在,念佛就与真实教不相应。
阿弥陀佛成佛要救度的是十方世界所有众生,所有众生里以恶人为主,就是十八愿的“唯除五逆、诽谤正法”。通常佛法是“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要称扬善的方面、摧毁恶的方面。阿弥陀佛的救度不是以菩萨、阿罗汉、善人为主,反而是以恶人为主。最高、最大的力量反而是从最底层超度起,就是要救度五逆谤法的恶人。所以本愿的第一条说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建设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先要把三恶道摧毁、清除掉!这是以恶人为对机的次第,今天就讲讲佛陀时期具体的救度事例:
五逆恶人阿阇世王的皈命之路
1.作恶缘起——恶心追逐五欲之乐
佛陀在世时有救度恶人的具体事例,一个是女人的代表韦提希夫人。在某些方面与男人相比,女人有业障深、多疑的弱点,跟恶人是同种性质,所以把女人和恶人放在阴性的力量里。韦提希遇到了灾难,当国王的丈夫被她的儿子阿阇世政变,囚禁害死了,也迁怒到她,并要杀她,处在苦恼里面,所以她忆佛、祈祷佛帮忙。佛就在王宫里出现,给她讲了《观经》。另一个恶人就是她的儿子阿阇世王,阿阇世在身口意上造了五逆的罪行。在这个事例里面,我们可以参照一下,他是怎样被救度的,我为什么念佛不得利?
《大般涅磐经》说阿阇世王喜欢杀戮,身口意都比较恶,体现就是贪着现世的五欲乐,其实阿阇世就是我们的代表。我们应该问下自己愿望是什么?我想多数人都是计划着今年、明年或者几十年的事情,没有考虑到来世、或者出离轮回,这和阿阇世一样,如果你发愿往生净土就跟他不一样了。阿阇世为了追求现世五欲乐、要去做国王,他处在太子的位置上,有机会杀他的父亲做国王。我们没有这个机会,因为定位不一样,获得五欲乐的方法就不同,我们去好好的学习、找工作、交朋友、干这干那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现世五欲的快乐,只是因缘不同。阿阇世的父亲在因缘显现上并没有什么过失,所以他说“父王无辜,横加逆害”。
我们的恶行是由于贪着五欲、贪着今生,内在的发心就是你的信仰。信钱、信官其实就是信自身的感受、欲乐。阿阇世内在的想法只是其中的内因,作恶还需要有外缘,有雨水来浇灌种子才能结出果实。他在恶友提婆达多的挑拨之下,内因外缘结合就把父亲给杀了。提婆达多也是为了现世的权利,在杀父的事情上,作主的是阿阇世,提婆达多是帮手、鼓动、挑唆他的人,使他做下了五逆业,他以恶心贪着现世安乐,为了当国王去杀父,而且这个行为已经成就了。所以我们要皈依佛、法、僧、要结交善友。
2.作恶之后心生忏悔
下面环节是我们更需要借鉴的地方,五逆恶业成就之后,阿阇世“心生悔热,心悔热故,遍体生疮,其疮臭秽”,他不像有些人做了之后千方百计给自己找理由,觉得应该杀、死不认帐。阿阇世在恶心发动、恶人挑唆下做了恶行,内在的善根发现之后就后悔了,俗话就是良知未泯,心里一生悔热马上就生了花报,遍体生疮,五逆恶报现前。从因缘上看,做恶由于后悔,花报现前不见得就是坏事。为什么我们往生的心不强?我们的恶心也都是存在的,都是贪着现世的安乐。虽然没有阿阇世的地位,也没有提婆达多这么坏的朋友挑唆,可能做的恶没有那么大,但恶心和恶源都随时存在,只是程度不同,从贪着现世五欲乐、做各种行为的追求上和阿阇世没有什么差别,都蕴藏着做五逆的种子,如果因缘推你,也有可能去杀自己的父母亲,当然没有因缘可能不会去干,但都具有潜在做恶的可能性。阿阇世不但是潜在,他已经做了,但是他的转变很重要。
其实在作恶方面,我们也是作了很多,只是程度没有那么强,这个弯很难转。我们没有像阿阇世这样后悔,佛法通常的次第是心生惭愧,善根就是惭愧,要对自己的行为有分辨,知道是非、善恶、对错的标准。阿阇世内在还是有这个标准的,知道做得不对,所以他后悔了。我们在媒体上面经常看到一些人做了很大的恶事,但不后悔,还坚持自己是对的、有好多理由应该这样做,就是没有给自己回转的余地。做过皈依的人就知道,第一个环节就是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有无始贪瞋痴。”忏悔就是承认生死轮回是恶的,要熄灭恶的、转向善的。
佛法必须先从忏悔心开始,阿阇世有了悔心就生重病。我们生不起后悔心的原因,一是认为没有做那么强的恶事;另外没有遇到很大的困难。比如说检查得了癌症、遇上了死难,或者财产一下子就没了,在极强烈的冲击下,就会去思维和追究一下原因。我们就是追求表面的安乐,为了延续这个安乐不去反思苦乐的原因。遇到了苦难不见得是坏事,没有苦难,我们这种钝根的人就不懂得去预防,中国人讲“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有善根的人在身体很健康的时候就先保健、预防了,“生而知之”预先知道要出问题,就做好准备。很多人不学佛法的原因,是觉得心里面好像没有什么烦恼,实际上不是没有问题,是没有发现问题,不是上根利质;中根的人通过学法还是可以知道,应该解决生来死去的问题;下根的人学了都不行,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非得要苦难现前,其实我们都是下根、钝根的人。女人和老人学佛多,主要是感受的苦痛要比别人多和深,你就是一个果,已经堕在这样的环境,困在这里面了;人老了已经没有多少力量,小孩子年轻感受不到这种困境,还在往前冲,只有在特别明显的情况下,他才能感受到这种困境。
修习佛法的人不应该更去祈求世俗的安乐,如果学佛法是为了保平安、保健康长寿,就完全把佛法世间化,与佛教真正目的背道而驰。佛法当然具有这些功能,但只止于现世间,根本不是佛教的究竟目的。真正上道是“了生死”、出离对现世安乐的贪求、生起出离之心,不能因为学佛而更贪恋这个世间。
很多时候由于学佛反而会发现各种苦恼问题。按道理学佛法,已经忏悔了,罪过减轻就应该安乐,但也不是绝对,因果业报特别复杂。阿阇世悔了以后就生了病,发了病恶报现前不见得是坏事。很多人做了五逆的恶一直不忏悔,像木头一样,可能现在反而没有什么问题、没有什么报应的迹象,一直没问题就直接砸到地狱里面。《无量寿经》里说“便顿夺之”,作人的福报还没有用完,即使作了恶,感觉好像还不错,等到用完了,一下子就夺命。不去忏悔好像没什么问题,像有了病不去理它就好像不会爆发,如果搞一点药调理一下就发出来了,吃药可能反而会把病发出来。
3.心生惭愧,花报现前。
阿阇世做了恶,后悔就立刻花报现前。他前世是修行人,实际上是有善根的,都会去作五逆恶业,看他后面的因果,我们未必有他这种善根,照他还差得远。他毕竟是在佛陀的时代,因果观念还是比较清晰。他想“现在的身今已受花报,地狱果报将近不远。”烦恼发作做了恶,花报提醒就后悔了,马上想到是做五逆恶业而留下的花报,现身开了花还没有结果,离堕地狱的果不远了。这每一个环节跟人的用心有关,如果我们在生病或遇到困难的时候,有这种提醒,生病的结果肯定是要死,死了去哪里呢?量一量自己的行为,继续做人肯定是够呛,那就是下恶道。但是我们太贪著现世的安乐,遇到问题点支香、磕个头希望好起来,念佛也是希望健康、安乐,病痛马上好。阿阇世就没有这样想,他很清晰花报现前要堕地狱了。我们在这个环节上就糊里糊涂的,生了病、老了还要做佛事继续延寿,就没有想到肯定是要死、要堕地狱的。要是生起这样的认知,往生就特别容易。如果没有,你就根本不想往生,就还是想这么苦恼的活着延续下去、不面对现实,所以对于钝根的人,苦难并不是坏事。当然苦难肯定不好,都不希望降临在自己身上,但是很多人就是因为出了事、遇到大病才来学佛法的,说明这就是钝根的人,没有病痛和灾难的加持,都不能够来学佛。其实你就应该感谢病痛灾难带来的因缘,如果没有这些因缘,对于我们这种迟钝的人来说,就浑浑噩噩,病不发作,永远不会去根治。什么是大病?一定要堕地狱、轮回才是真正的大病,现在无论得了什么病都是小病,因为小病而把大病治好了,无论得什么病都是幸运值得的。
我们是生了病也没有觉醒,就只好生了再生,什么时候实在受不了、觉醒了,就想要往生了,这么想就是正念。阿阇世虽然是五逆,也是这么一想。韦提希这时已经在释迦牟尼佛的加持下见到了阿弥陀佛,获得了喜忍、悟忍、无生法忍,对佛有信心,是念佛人。对待这个五逆的儿子,还是照顾他,找种种药帮他涂,但是病并没有好,反而加剧。阿阇世就对她说,这是业障病,众生不能治,从业力产生,用什么药都不好使。当然不是所有的病都是业障病,一般四大不调的病,服点药调和一下就好了。生病一方面要知道产生的因缘,有的以业力为主、有的业力性质不明显,但归根到底还是业力。念佛就是接受佛的救度过程,内在观念很重要,在病怎么来的、生病之后怎么对待上,每一环节都有可能是错误的想法。阿阇世就知道平常的方法治不了,…
《四十八愿 第十五讲:五逆恶人阿阇世王的皈命之路》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