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心七要》教授3——如何让修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P3

  ..续本文上一页,我的金刚乘朋友们似乎更害怕魔鬼,而小乘的朋友们却会说:“还好啦,就让它去”。所以这表示,金刚乘行者们其实有更多的念头,心中有许多期待与想法,然后发生了一点敏感的事情,就失去了控制。相比较而言小乘行者的问题较少,他们更为平和,心也更安详。而金刚乘行者的心却比较狂乱,所以问题和痛苦也就更多。我很抱歉这么说,但这是事实。

  其实从性格上来说他们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背景不一样而已,一个训练的很好,另一个却并没有很好的训练自己,总是有很高的期望,认为我不需要精进,修行就会起作用,我的上师会加持我,然后明天早上我就会开悟了。这样的期望其实根本就不实际,不是吗?我们都有这样的问题,这是必须去克服的。其实修行都是一样的,需要禅修,需要思考,需要精进和努力,修行并不容易。从根本上来说,我们都是一样的,所以佛陀给予了一乘法教,那就是去除我们的执着。佛陀从来没有说过,金刚乘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我们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把修行搞的特殊化,保持低调,并实际的去修持,这样你才能够解决任何问题。

  有时当你还不是宗教分子时,你很少见到鬼或幽灵。但是一旦你成为了佛教徒,似乎就会看到一些鬼,而当你成为金刚乘弟子后,你却见到了更多的鬼。像是我在西方时,遇见过一些西方的弟子,他们说见到了鬼,然后我问他们鬼是什么样子,是西方人的样子吗?他们说不是的,是西藏的鬼。(众笑)所以你们看,这个传承来自喜马拉雅而不是西方,否则他们应该看到是西方人的样子才对,但是他们怎么会看到西藏的鬼呢?所以,这说明他们的修行出了问题。

  当仁波切和喇嘛们到了后,他们就不断抱怨说看到了鬼。好吧,如果他们再看到鬼,那就让他们把鬼留下来,鬼将会保护他们。而不是对他们开示说,鬼只不过是你心的投影,然后给他们一些很重的加持物挂在脖子上,也许不幸的是他们却看到了更多的鬼。几天后,可能他们脖子上的加持物也掉了,也许是鬼偷走了,谁知道呢。

  所以,这种来自喜马拉雅的问题总是不断在发生着,这是金刚乘的疾病,很难治愈。作为一名金刚乘行者,我们必须很小心,不应该想太多。我们总是会有很多期待,例如: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这还不够。你的心总是焦躁不安。所以在噶当派的教授中,他们总是说要保持低调,不要期待太多,就只是尽你所能去修持,不要想太多,试着让心平静下来,做更多的禅修。这样的话,你的鬼也将会变成你的朋友,会保护你而不是伤害你。所以,这就是噶当派的修行方法。

  再回到刚才那个例子,有时当你继续深入问下去,他们会说那个鬼是穿着红袍子的西藏鬼。当他们这么说时,我也会觉得很害怕,怎么会这样?难道他们的意思是,我也是个鬼?(众笑)当然,这不是一个正面的例子。我相信,它表明喇嘛和修行者之间的关系不太好,最后他竟然视你为一个鬼,因为在他的梦里,他看到你是一个鬼,所以他试着逃离你,这是一种错误的关系。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应该试着让这些人平静下来,放轻松,就像噶当派所教授的修心方式。在给予了这样的教导后,通过修行他们的心会变得更为平静,而不像有时候给太多灌顶和加持,说这是给看不见的鬼,那是给看得见的鬼,这个加持可以保护你等等,这反而不好。你的家里满是护身符之类的东西,然后你放的越多,似乎鬼就越多,还听到了更多的怪声,最后你彻底对金刚乘的加持失去了信心。这种不实际的做法完全对你没有帮助,所以,像是噶当派上师的教导告诉我们,当你的心里出现某些障碍时,如何直接的运用对治方法。这样的修行可以帮助你保持平静,所以我认为这五力的教导对每个人都很有帮助。

  此生修行的五种力量:愿望力

  现在,第五种是愿望力。我们像这样祈愿说:“从此刻起直至证悟佛果为止,愿我永远不与两种菩提心分离。”关于两种菩提心我之前已经做过解释,它们是世俗菩提心和究竟菩提心。所以你强烈的祈愿:“从现在起直到完全证悟为止,愿我永不与这两种菩提心分离,即使是在梦中,也希望我不失去这两种菩提心。”这种强烈的愿望就称之为愿望力。在你的修行中一定会出现许多困境,你不该因为这些困境而放弃修行,而应该下定决心说,不论遭遇到何种困难,愿我能够将它们转为修行道用。

  面对死亡时修行的五种力量:善因力

  这样我们就将如何在此生修行的五种力量讲完了,接下去我们将说一下如何在死亡来临时修行。

  这里同样也有五种力量,首先第一种是善因力。善因力是指当你身患疾病,无法治愈,即将死亡时,你发誓将所有财产供养给佛、法、僧三宝。同时,你也决心慷慨的将所有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特别是那些最需要之处。也许之前你很执着于自己的财物,但是现在你完全放下了,不再抓着不放,并决心将这些财物供养给三宝并回向一切众生,这就是善因力。

  面对死亡时修行的五种力量:愿望力

  第二种是愿望力。愿望力是指一种强烈的祈愿,对佛、法、僧三宝祈请:“愿我及一切众生都能生起两种菩提心,愿我及一切众生能够遇见真正教导这两种菩提心的上师。”

  面对死亡时修行的五种力量:忏悔力

  第三种是忏悔力。和前面提到的类似,当死亡来临时,你应该感到欣慰,至少自己曾经修持过这个甚深的教导,至少你理解到自我并不真实存在。虽然你还不能彻底证悟到这点,但至少你曾经培养过这样的理解,这就很好了。当然,最好的情况是,你能够完全证悟到自我并不存在。但是,如果你能建立起这样的理解,就已经非常具有利益。

  在死亡时,你感到非常高兴和喜悦,你能够从伟大的上师处学到这些,并一再祈愿:“愿一切众生都能了悟自我的非实存性。”

  面对死亡时修行的五种力量:决心力和娴熟力

  第四种是决心力。你一再祈愿:“即使是中阴身或来世,不管我身处轮回中的何处,愿我永不与两种菩提心分离。”

  最后一种是娴熟力。你不断重复和忆念这两种菩提心,你已经修行了这一生,现在死亡来临了,即使你即将离开人世,但是你仍不断的一再重复和忆念这两种菩提心,这就是娴熟力。

  

《《修心七要》教授3——如何让修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