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恼气两种,气是语之所依。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四种业障都由口所造,因此清净了业障烦恼气,显发了智慧气,即成就了报身佛位,代表法宝。明点,粗重地说是指人体的精华如男性的精子与女性的卵子,细微上是意之所依。意业中的贪、嗔、痴三种业障,可以通过明点来清净,即成就了法身佛位,代表佛宝。他是最究竟的皈依处——俱生智、本觉,法本皈依颂里称之为“清净菩提心”,但并非指发利他菩提心的意思,而是指本来清净的空性或大圆满。
三宝,三根本,气、脉、明点,法报化,所有的这些其实都是一体的,无分别的。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如同太阳、阳光、阳光所带来的温暖。可以这么说:究竟的体性为“空”,是法身佛、上师或者佛宝;从这个究竟的体性中显现出的自性为“光明”,是报身佛、本尊或者法宝;然后以大悲任运周遍显出的是化身佛,是空行或者僧侣。这是秘密的皈依,也就是所谓的胜义皈依。
这一切,也许对我们凡夫来说太抽象,太概念性,那么怎么去修呢?最直接、最形象的方法就是通过观想皈依境来修皈依。(如图)
(三)皈依的实际修行方法
观想皈依境:观自己所处的地方,是众多的各类珍宝所成的佛国净土,就象《阿弥陀经》中描述的一样,大地平坦如镜,没有一点点凹凸坑洼,中央有一棵巨大的如意树,树分为五个分枝,枝叶广繁,充满四周虚空。每个分枝上都装饰了许多珍宝、璎珞。在中间的主干树枝上,有八只雄狮抬着一个宝座,上面有一朵多色莲花,中间有红色的日轮和上面同样大小的白色月轮座垫,上面庄严地坐着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总集化现的根本上师,形象为莲花生大师,皮肤白里透红,一面二臂,双足以国王的游戏之相而坐着,右手执一黄金铸成的五股金刚杵,左手拿着一个颅器,装着一个内盛不死甘露水的宝瓶,瓶口插以如意树枝严饰。身著白色密衣,蓝色咒衣,红黄相间的袈裟及外层的披风,头戴莲花冠,拥抱着空行母益西措嘉,佛母左手拿颅器,右手执弯刀,莲师面朝我们而坐。
其上是所有的传承上师,最上面从本初普贤王如来到金刚萨垛到极喜金刚(具体详见本书上篇中的传承说明),观想传承上师的时候,上尊的法座,刚好有点接近下尊的顶部,不要上下重叠或触碰。周围有无量空行眷属围绕。
在莲师前方的分枝上,安坐着以释迦牟尼为主尊的贤劫一千零二尊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围绕于四周,他们都身着化身佛的梵行法衣,头上有顶髻,脚心有*轮,具足三十二种大人妙相以及八十种随形好,都以双盘的坐姿安住,白、红、黄、绿、蓝各种颜色的皮肤都有,身上放射出不可思议佛光。
在莲师右边的分枝上,有以文殊、观音、大势至、地藏、普贤菩萨等八大菩萨为代表的一切菩萨,他们各自的身色为白、黄、红、绿、蓝,以报身佛的十三种装饰来庄严法体(注:报身佛十三种严饰为五服八饰,五服:短带扎头发、上衣、上衣飘带、下裙、腰带;八饰指:五方佛冠、颈饰、胸饰、腹饰、臂镯、手镯,脚镯、耳坠)每位菩萨都同样是站立着,似乎马上要迈步走去救度众生。
在莲师左边的分枝上,有以舍利弗、目犍连为主的所有阿罗汉站立而住,右手持锡杖,左手持钵,身著三种法衣,他们的身体都是白色的。
在莲师身后的分枝上,所有的经典、法本按九层次第层层堆放,最上层放置所有的大圆满经典,皆朝向我们发出辉煌的虹光,自然发出咒音:
啊啊 依依 呜呜 日日 哩哩 哎哎 哦哦 昂啊
嘎喀噶噶鄂 杂查咱咱年牙 扎叉乍乍那
打他达答那 把帕巴罢玛 雅然纳瓦 夏喀萨哈恰
在这五个分枝的四周,围绕着无量的护法,男性的护法面朝外,令外来的障碍不能入内,女性的护法面朝内,令修行人内在的成就不流逸于外而漏失。
这所有一切圣众,总括了智、悲、力三种功德眷顾和加持着我。观想所有这一切皆为上师的任运化现。
在自己的左边是今世母亲,右边是父亲,前面是自己最讨厌最嗔恨的人,冤亲仇敌等,因为对仇人的慈悲就是最大的慈悲。六道一切众生皆在两旁及身后如军队列队般整齐排列。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做大礼拜,同时念诵四句皈依颂。这个加行以大礼拜与皈依合修而建立,非常的方便。修完十万个大礼拜也同时修完了十万遍皈依,也可以说同时完成两个加行。
拜的时候心中要有这样的意念:我们这些轮回众生,生生世世,一心一意依靠上师三宝,供养上师三宝,无论受苦受乐,全靠上师三宝,除此不再寻求任何求助处。心中生起这些能使毛发竖立,泪如泉涌的坚定虔诚,将三门摄持为一。
拜时双手莲花合掌,空心掌似含苞待放的莲花,恭敬合掌就表示以莲花供养三宝。分别触碰额、口、心三个部位,然后,跪下双手分别前推,这样五体投地的拜佛,祈求三宝的加持,同时观想身口意的业障消除,进入地下。
修大礼拜的目的首先是为了减少你的业障,消除身口意三门的恶业。特别对于傲慢这个习气,针对性很强,并由此能增加对上师三宝的信心、恭敬心。其次可以增加福报,因为顶礼本身也是一种供养,是行者发愿皈依并以自己的身口意供养上师三宝。另外还能振动气脉,打开脉结,在修气脉明点时易得觉受,同时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有些人以为:我们修行的人要闭关,就一定要锻炼身体,就修大礼拜。这种理解是不对的,完完全全都不是这样。大家要知道,修大礼拜是用来增加自己的智慧和慈悲心的。我们没有智慧和慈悲心是什么原因呢?就是自己的贪嗔痴的业障太深了,所以没有智慧,没有慈悲。本来我们的本性就是佛,就是最圆满的智慧和慈悲,可我们的贪嗔痴遮盖了慈悲和智慧。所以,我们为了要消除这些业障,显发自己的智慧和慈悲,就必须修苦行。
无始以来,我们所做的贪嗔痴的工作是很苦很苦的。比如做生意很苦,可是很苦你都要去做;上班也是很苦的,可是你也必须上班。无始以来我们用了很大的力量去做贪嗔痴的工作,这个业障就太深了。要消除贪嗔痴的业障,一定要受苦的,必须很努力的去修行。知道吗?修大礼拜也可以说是一个苦行,比较辛苦,但不要怕,一定要修。我自己也是苦行过来的,以前修五加行的时候,一天磕四、五千个头。五加行也修了六遍。无始以来所有坏事都是用自己的身口意去做的,修大礼拜和修皈依正是消除身口意业障一个很殊胜的方法。
礼拜并不是上师三宝的需要,你顶礼与否,对上师本人无任何损益,也不是为了做给别人看,让别人肯定你,夸奖你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在我们藏区有很多真正的修行人,凭着他们对三宝不可动摇的虔诚,用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很遥远的西康等地三步一拜,一起拜到拉萨大昭寺释迦佛等身像前。(如图)由于他们的信心强烈,一路上业障大大消减,以至于其中往往有些人到达目的地时,顿时证悟成为初地菩萨!
每次拜累想结束的时候,观想皈依境圣众放出无量的光明,照射到自己与一切众生的身上,突然间就象用一块石头投向鸟群中间,鸟群嗡然飞腾的样子,所有的众生都飞腾化为一道光融入莲师的心间,同时皈依境前后左右的所有圣众都化成光明,融入主尊莲师的心间,莲师也慢慢化为光明,渐渐地光明也慢慢消失,在法身本初远离分别的状态中安住。杂念生起之后,就可以把修皈依大礼拜的功德回向给六道一切众生。
我们不要迷信,大家都要知道拜佛的意义,要会拜。如果不知道,那你去拜佛就变成迷信了。学佛的人最重要是修自己的心,表面的东西不太重要。没有修自心,修外缘,那心就容易乱了。如果家里没有地方或不方便的话,在自己床上都可修大礼拜。观想皈依境就是你自己的坛城和佛堂。南方天气较热,夏天我就不规定你们拜多少,冬天就一定要拜,几百个都可以。年纪较大的人修大礼拜身体受不了的,五十岁以下的人就一定要修大礼拜。现在的人很忙很忙,有很多事情,有的居士一天也嗑五百个大头,这个取决于你的决心。如果有决心,完全都可以做得到,也不会借口说没有时间。嗑十万个大头,同时就念十万遍归依颂。在家修行的人,不可能每天都花大量时间修大礼拜。你就要心中有数,一天拜一百零八个或是两百、三百个。每天坚持,一天一天算起来,差不多一年左右就修完了。
在这里不能不说说我的根本上师曲吉扎巴仁波切,他就是做大礼拜的一个最好的典范。从很年青时就开始拜,每天拜两、三千个大礼拜,几十年来一如继往,都成了习惯。现在他都已经八十五岁的高龄了,还是每天必定至少拜三、四百个大礼拜。他这么了不起的大成就者,都还每天精进地修大礼拜,实际上是为了要告诉世人:皈依、大礼拜是如此殊胜的法门,任何人都不应轻视。
二、发菩提心的意义与修法
有没有菩提心,是判定大乘或小乘的根本依据,同时也决定了今后修行成就的大小。小乘的罗汉只顾自己出离轮回,而大乘菩提心是无私地去帮助一切众生都能解脱的大慈悲之心。菩提心是整个佛法的精髓。
没有发菩提心的人,就算他正在修行密宗大法,实际上也已落入小乘。为什么呢?从因果的观点来看,发心是成就的因,发的心越广大,成就的果就越广大。反之一个人如果只是为了谋求个人快乐为目的去学佛,就是一种自私的发心。为满足私欲去学佛,怎能结出无上的佛果?!因此,一些大成就者干脆精辟地说:“佛教就是慈悲”。发菩提心应建立于一切修法之前,就算一个人修的法是小乘,如果他有广大的菩提心,那么他实际上已是在修大乘佛法,所作皆是菩萨行。
很多佛教徒喜欢大谈空性、中观这些他们认为很高深的理论,而往往忽视了慈悲心的修行。如果没有菩提心,根本无法通达空性,一旦具备了广大的菩提心,慈悲心会自然地将你带入空性的体悟。所以想了解空性,最好的方法是修菩提心。
莲师说得好:“殊胜之道就…
《大圆满前行讲义 第五章 不共前行——五加行实修指导》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