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上座部及大乘佛教的共同信条(罗侯罗法师)

  上座部及大乘佛教的共同信条 梁国雄居士 译注 v1.1

  【译者前言:此信条由《佛陀的启示》作者罗侯罗大师所编写,在1967年1月举行的「世界佛教僧伽会World Buddhist Sangha Council (WBSC)」第一次国际会议中通过,会议于斯里兰卡可伦坡举行,创办者是已故的秘书长Pimbure Sorata长老。

  

  • 此信条亦有载于Ven. Walpola Rahula所著的《比丘的传承》(Heritage of the Bhikkhu, Grove Press, New York,1974)一书内的附录四。
  • 英文原文及有关资料可在下列网站中观看:

      Basic Points Unifying The Theravada And Mahayana in Wikipedia 】

  1. 作为不同宗派、教派或系统的佛教徒,我们皆接受佛陀是教导我们佛法的根本精神导师
  2. 我们所有人皆归依三宝 ─ 佛、法、僧。 「佛」是我们的根本导师、「法」是他的教义、「僧」是得到法的教导和依教奉行的贤圣僧团。
  3. 作为上座部或大乘的佛教徒,我们皆不相信世界是由神所创造和管治的
  4. 佛陀是大慈悲和大智慧的体现者,我们跟随他的榜样,认为人生目标:是为众生而培养无分别的慈悲,为众生的利益、快乐与和平而工作,为众生而培养能导致最高真理(涅槃)的智慧

      (注:无分别的:指公平而没有歧视的。)

  5. 我们接受佛陀所教导的四圣谛(苦、苦集、苦灭与灭苦之道)。

      (1)「苦」是生存的事实,指众生皆处于逼迫、无常、不完满、不适意、充满矛盾的困境之中。

      (2)「苦集」是苦的生起事实。由于以虚幻不实的自我为中心而自私自利,苦即生起。

      (3)「苦灭」是指由私欲所造成的困境,是可以完全根除,达到解脱自在的事实。

      (4)「灭苦之道」是指解脱可经由实践中正的八正道,最终达致完满之戒定慧的事实。

  6. 我们接受缘起法则(Paticcasamuppada)所教导的宇宙因果律,因此,我们认为每一事物皆是相对的、相互依存的、相互关联的;并且,宇宙中没有事物是绝对的、永久的和永恒的。

      (注:如《杂阿含262经》所谓:「… 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 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

  7. 我们接受三法印:诸行无常,诸行苦,诸法无我。根据佛陀的教导,我们了解(1)所有因缘和合、受条件制约的事物皆是无常的;(2)所有因缘和合、受条件制约的事物皆是不完美的、不适意的;(3)所有受因缘制约的法(有为法)与不受因缘制约的法(无为法)皆是无实自我的。
  8. 我们接受三十七道品是导致菩提、正觉(涅槃解脱)的方法。我们一致接受佛陀所教导有助于达成正觉的三十七道品 ──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 ── 为获致正觉的方法。
  9. 达致菩提(Bodhi)解脱的圣者有三种:(1)声闻弟子阿罗汉,(2)独觉(缘觉或辟支佛)和(3)三藐三佛陀(正等觉的佛陀),其中以追求佛果的菩萨为最高贵和最英勇。虽然如是,三者的菩提解脱并无不同,事实上,如大乘的《解深密经》所言:「诸声闻乘种性有情,亦由此道此行迹故,证得无上安隐涅槃;诸独觉乘种性有情,诸如来乘种性有情,亦由此道此行迹故,说得无上安隐涅槃;一切声闻独觉菩萨,皆共此一妙清净道,皆同此一究竟清净,更无第二。我依此故,密意说言:唯有一乘。」

      (注:「初期大乘佛法」同意三乘同坐解脱床,同断二执,同证二空;所不同者,行愿大小而已。三乘指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

  10. 我们承认,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僧伽生活方式、大众化的教徒信仰、修习方式、佛教仪式、风俗习惯等,可是,这些外在的形式和表现不可与佛陀的基本教义(佛法)混为一谈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