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部136经 业分别大经▪P2

  ..续本文上一页分别智是另一种。

  阿难!在这里,凡沙门或婆罗门这么说:『先生!确实有善业,有善行的果报。』这里,我同意他。凡他这么说:『我看见那个人在这里是离杀生者、离未给予而取者、……(中略)正见者,我看见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善趣、天界。』这里,我也同意他。但,凡他这么说:『先生!确实,凡离杀生者、离未给予而取者、……(中略)正见者,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全都往生到善趣、天界。』这里,我不同意他。他这么说:『凡这么知者,他们正确地知道了;凡相异的知者,他们的智是错误的。』这里,我也不同意他。凡他只在自己的智、自己的见、自己的发现之处刚毅地、取着地执着而说:『这才正确,其它都错。』这里,我也不同意他。那是什么原因呢?阿难!因为,如来业的大分别智是另一种。

  阿难!在这里,凡沙门或婆罗门这么说:『先生!确实没有善业,没有善行的果报。』这里,我不同意他。凡他这么说:『我看见那个人在这里是离杀生者、离未给予而取者、……(中略)正见者,我看见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苦界、恶趣、下界、地狱。』这里,我同意他。但,凡他这么说:『先生!确实,凡离杀生者、离未给予而取者、……(中略)正见者,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全都往生到苦界、恶趣、下界、地狱。』这里,我不同意他。他这么说:『凡这么知者,他们正确地知道了;凡相异的知者,他们的智是错误的。』这里,我也不同意他。凡他只在自己的智、自己的见、自己的发现之处刚毅地、取着地执着而说:『这才正确,其它都错。』这里,我也不同意他。那是什么原因呢?阿难!因为,如来业的大分别智是另一种。

  阿难!在这里,凡这个人在这里是杀生者、未给予而取者、……(中略)邪见者,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苦界、恶趣、下界、地狱:或者在以前他作了应该感受为苦的恶业,或者之后他作了应该感受为苦的恶业,或者在死时到达、受持了邪见,因为那样,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苦界、恶趣、下界、地狱。凡他在这里是杀生者、未给予而取者、……(中略)邪见者,他在当生中感受果报,或在来生中,或在后续之生中。

  阿难!在这里,凡这个人在这里是杀生者、未给予而取者、……(中略)邪见者,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善趣、天界:或者在以前他作了应该感受为乐的善业,或者之后他作了应该感受为乐的善业,或者在死时到达、受持了正见,因为那样,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善趣、天界。凡他在这里是杀生者、未给予而取者、……(中略)邪见者,他在当生中感受果报,或在来生中,或在后续之生中。

  阿难!在这里,凡这个人在这里是离杀生者、离未给予而取者、……(中略)正见者,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善趣、天界:或者在以前他作了应该感受为乐的善业,或者之后他作了应该感受为乐的善业,或者在死时到达、受持了正见,因为那样,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善趣、天界。凡他在这里是离杀生者、离未给予而取者、……(中略)正见者,他在当生中感受果报,或在来生中,或在后续之生中。

  阿难!在这里,凡这个人在这里是离杀生者、离未给予而取者、……(中略)正见者,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苦界、恶趣、下界、地狱:或者在以前他作了应该感受为苦的恶业,或者之后他作了应该感受为苦的恶业,或者在死时到达、受持了邪见,因为那样,他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到苦界、恶趣、下界、地狱。凡他在这里是离杀生者、离未给予而取者、……(中略)正见者,他在当生中感受果报,或在来生中,或在后续之生中。

  阿难!像这样,有显现不能够的不能够业;有显现能够的不能够业;有显现能够的能够业;有显现不能够的能够业。」

  这就是世尊所说,悦意的尊者阿难欢喜世尊所说。

  业分别大经第六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面从(MA.171)」,南传作「从…面前」(sammukh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从…亲口」(from…own lips)。

  「虚妄(MA.171)」,南传作「空虚无用的」(mogh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徒然的;空虚的」(vain),并说明释书解说为「无果的;无结果的」(fruitless)。

  「故作业(MA.171)」,南传作「故意作业后」(Sañcetanikaṃ…kammaṃ katv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作了故意的行为」(having done an intentional action)。

  「问事不定(MA.171)」,南传作「应该被分别解答的问题」(vibhajjabyākaraṇīyo pañh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回答前应该被分析的问题」(question should have been analysed before being answered)。

  「一向答(MA.171)」,南传作「一向解答」(ekaṃsena byākatoti,另译为「一向记;单一方向的解答」),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单面地回答它」(answered it one-sidedly)。

  「想法」(ummaṅgaṃ,另译为「邪道的;不幸运的」),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干扰」(interferes)。按:「想法」(ummaṅgaṃ, ummaggaṃ, ummaṅgo, ummaggo, ummujjamāno),依菩提比丘长老来函告知,PTS英巴辞典(year 2000)中列有三个意思1.歧途;邪道(a wrong way, a deviant way)。2.「隧道」(a tunnel)。3.「出现在表面上,一个想法,一个概念,最初的思想」。这里采取第三种意思。

  「分别大业(MA.171)」,南传作「业的大分别」(mahākammavibhaṅgaṃ,逐字直译为「大+业+方别」,另译为「业的大解释;业的大解说」),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行为(业)的大详述」(great exposition of action)。

  「无有似有(MA.171)」,南传作「显现能够的不能够业」(kammaṃ abhabbaṃ bhabbābhās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显示有能力的无能力行为(业)」(action that is incapable and appears capable),并解说,「能够」(bhabba),是指「有力的;能够产生结果的」(potent, capable of producing results),注释书将「显现」(ābhāsa,原意为「光辉;光耀;光照」)解说为「使之失色;一枝独秀」(outshine)、「克服;征服」(overcome),或「显现」(appears)。若依后者,则杀生者的「不能够业」指「不能有好果报的业」,「显现能够」指「显现能够有好的果报(往生善趣、天界)」。

  「专修」(anuyogamanvāya,另译为「实践;实行;随致力」),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献身;专心」(devotion)。

  「正确作意」(sammāmanasikāramanvāy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正确注意」(right attention)。

  「心定」(cetosamādhi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心的集中贯注」(concentration of mind)。

  「不证知」(不记得),参看《中阿含34经》比对。

  

《中部136经 业分别大经》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