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部115经 多界经

  汉译经文中部115经/多界经(逐步品[12])(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凡任何恐惧生起,全都由愚者生起,非贤智者;凡任何麻烦生起,全都由愚者生起,非贤智者;凡任何灾祸生起,全都由愚者生起,非贤智者。比丘们!犹如从芦苇屋或茅草屋放火,则烧掉涂以灰泥、安全的、已关闭门闩、已关闭窗户之重阁。同样的,比丘们!凡任何恐惧生起,全都由愚者生起,非贤智者;凡任何麻烦生起,全都由愚者生起,非贤智者;凡任何灾祸生起,全都由愚者生起,非贤智者。比丘们!像这样,愚者是有恐惧的,贤智者是无恐惧的;愚者是有麻烦的,贤智者是无麻烦的;愚者是有灾祸的,贤智者是无灾祸的。比丘们!没有恐惧来自贤智者,没有麻烦来自贤智者,没有灾祸来自贤智者。比丘们!因此,在这里,『我们将成为贤智者、考察者。』比丘们!你们应该这么学。

  当这么说时,尊这阿难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什么情形『比丘是贤智者、考察者』是适当的言说呢?」

  「阿难!当比丘是界的熟练者、处的熟练者、缘起的熟练者、可能或不可能的熟练者时,阿难!这个情形『比丘是贤智者、考察者』是适当的言说。」

  「但,大德!什么情形『比丘是界的熟练者』是适当的言说呢?」

  「阿难!有这十八界: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音界、耳识界、鼻界、气味界、鼻识界、舌界、味道界、舌识界、身界、所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阿难!当知道、看到这十八界时,阿难!这个情形『比丘是界的熟练者』是适当的言说。」

  「但,大德!会有其它法门,依之而『比丘是界的熟练者』是适当的言说吗?」

  「阿难!会有。阿难!有这六界:地界、水界、火界、风界、虚空界、识界,阿难!当知道、看到这六界时,阿难!这个情形『比丘是界的熟练者』是适当的言说。」

  「但,大德!会有其它法门,依之而『比丘是界的熟练者』是适当的言说吗?」

  「阿难!会有。阿难!有这六界:乐界、苦界、喜悦界、忧界、平静界、无明界,阿难!当知道、看到这六界时,阿难!这个情形『比丘是界的熟练者』是适当的言说。」

  「但,大德!会有其它法门,依之而『比丘是界的熟练者』是适当的言说吗?」

  「阿难!会有。阿难!有这六界:欲界、离欲界、恶意界、无恶意界、加害界、无加害界,阿难!当知道、看到这六界时,阿难!这个情形『比丘是界的熟练者』是适当的言说。」

  「但,大德!会有其它法门,依之而『比丘是界的熟练者』是适当的言说吗?」

  「阿难!会有。阿难!有这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阿难!当知道、看到这三界时,阿难!这个情形『比丘是界的熟练者』是适当的言说。」

  「但,大德!会有其它法门,依之而『比丘是界的熟练者』是适当的言说吗?」

  「阿难!会有。阿难!有这二界:有为界、无为界,阿难!当知道、看到这二界时,阿难!这个情形『比丘是界的熟练者』是适当的言说。」

  「又,大德!什么情形『比丘是处的熟练者』是适当的言说呢?」

  「阿难!有这六内、外处:眼与色、耳与声音、鼻与气味、舌与味道、身与所触、意与法,阿难!当知道、看到这六内、外处时,阿难!这个情形『比丘是处的熟练者』是适当的言说。」

  「又,大德!什么情形『比丘是缘起的熟练者』是适当的言说呢?」

  「阿难!这里,比丘这么了知:『当这个存在了,则有那个;以这个的生起,则那个生起;当这个不存在了,则没有那个;以这个的灭,则那个被灭,即:以无明为缘而有行;以行为缘而有识;以识为缘而有名色;以名色为缘而有六处;以六处为缘而有触;以触为缘而有受;以受为缘而有渴爱;以渴爱为缘而有取;以取为缘而有有;以有为缘而有生;以生为缘而有老死、愁、悲、苦、忧、绝望生起,这样是这整个苦蕴的集。但就以那无明的无余褪去与灭而行灭;以行灭而识灭;以识灭而名色灭;以名色灭而六处灭;以六处灭而触灭;以触灭而受灭;以受灭而渴爱灭;以渴爱灭而取灭;以取灭而有灭;以有灭而生灭;以生灭而老死、愁、悲、苦、忧、绝望被灭,这样是这整个苦蕴的灭。』阿难!这个情形『比丘是缘起的熟练者』是适当的言说。」

  「又,大德!什么情形『比丘是可能或不可能的熟练者』是适当的言说呢?」

  「阿难!这里,比丘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见具足的人会视任何行为常,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一般人会视任何行为常,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见具足的人会视任何行为乐,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一般人会视任何行为乐,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见具足的人会视任何法为我,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一般人会视任何行为法为我,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见具足的人会夺取[自己]母亲的生命,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一般人会夺取[自己]母亲的生命,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见具足的人会夺取[自己]父亲的生命,……(中略)会夺取阿罗汉的生命,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一般人会夺取阿罗汉的生命,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见具足的人会恶心使如来流血,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一般人会恶心使如来流血,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见具足的人会分裂僧团,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一般人会分裂僧团,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见具足的人会指定其他大师,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一般人会指定其他大师,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在一个世间界中会同时出现两位阿罗汉、遍正觉者,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在一个世间界中会出现一位阿罗汉、遍正觉者,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在一个世间界中会同时出现两位转轮王,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在一个世间界中会出现一位转轮王,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会有女阿罗汉、遍正觉者,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会有男阿罗汉、遍正觉者,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会有女转轮王,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会有男转轮王,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女子会作帝释位、魔位、梵天位,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男子会作帝释位、魔位、梵天位,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身恶行会生起令人想要、可爱、合意的果报,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身恶行会生起非令人想要、不可爱、不合意的果报,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语恶行……(中略)意恶行会生起令人想要、可爱、合意的果报,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语恶行……(中略)意恶行会生起非令人想要、不可爱、不合意的果报,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身善行会生起非令人想要、不可爱、不合意的果报,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身善行会生起令人想要、可爱、合意的果报,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语善行……(中略)意善行会生起非令人想要、不可爱、不合意的果报,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语善行……(中略)意善行会生起令人想要、可爱、合意的果报,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凡具备身恶行者,以此为因、以此为缘,以身体的崩解,死后会往生到善趣、天界,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凡具备身恶行者,以此为因、以此为缘,以身体的崩解,死后会往生到苦界、恶趣、下界、地狱,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凡具备语恶行者……(中略)凡具备意恶行者,以此为因、以此为缘,以身体的崩解,死后会往生到善趣、天界,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凡具备语恶行者……(中略)凡具备意恶行者,以此为因、以此为缘,以身体的崩解,死后会往生到苦界、恶趣、下界、地狱,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凡具备身善行者以此为因、以此为缘,以身体的崩解,死后会往生到苦界、恶趣、下界、地狱,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凡具备身善行者,以此为因、以此为缘,以身体的崩解,死后会往生到善趣、天界,这是可能的。』了知:『这是不可能的、没机会的:凡具备语善行者……(中略)凡具备意善行者,以此为因、以此为缘,以身体的崩解,死后会往生到苦界、恶趣、下界、地狱,这是不可能的。』了知:『这是可能的:凡具备语善行者……(中略)凡具备意善行者,以此为因、以此为缘,以身体的崩解,死后会往生到善趣、天界,这是可能的。』阿难!这个情形『比丘是可能或不可能的熟练者』是适当的言说。」

  当这么说时,尊者阿难对世尊这么说:

  「不可思议啊,大德!未曾有啊,大德!大德!这个法门的名称是什么呢?」

  「阿难!因此,在这里,这个法门,请你持它为『多界的』;请你也持它为『四轮』;请你也持它为『法镜』;请你也持它为『不死之鼓』;请你也持它为『战斗中无上的胜利』。」

  这就是世尊所说,悦意的尊者阿难欢喜世尊所说。

  多界经第五终了。

  「如是我闻(SA/DA);我闻如是(MA);闻如是(AA)」,南传作「我听到这样」(Evaṃ me sutaṃ,直译为「这样被我听闻」),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我听到这样」(Thus have I heard)。 「如是我闻……欢喜奉行。」的经文格式,依印顺法师的考定,这样的格式,应该是在《增一阿含》或《增支部》成立的时代才形成的(参看《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p.9),南传《相应部》多数经只简略地指出发生地点,应该是比较早期的风貌。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遭事(MA.181)」,南传作「麻烦」(upaddavā,另译为「祸;害;横灾;困厄」),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麻烦」(trouble)。

  「知是处、非处(MA.181)」,南传作「可能或不可能的熟练者」(ṭhānāṭhānakusalo,另译为「处、非处的熟练者」),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熟练于什么是可能什么是不可能」(skilled in what is possible and what is impossible)。

  「无为界」(asaṅkhatādhātu),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非条件的元素」(the unconditioned element),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指涅槃。

  「世中(MA.181)」,南传作「在一个世间界中」(ekissā lokadhātuyā),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一个世界系统」(in one world-system)。按:当「世间界」为「一个三千世界」的解说被接受时,就开启了大乘佛教蓬勃发展的契机。

  「见谛人(MA.181)」,南传作「见具足的人」(diṭṭhisampanno puggalo,另译为「见成就的人」),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持有正见的人」(a person possessing right view)。

  「破坏圣众(MA.181)」,南传作「会分裂僧团」(saṅghaṃ bhindeyya,另译为「会破坏僧团」),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引起僧团分裂」(cause a schism in the Saṅgha)。

  「从外求尊(MA.181)」,南传作「会指定其他大师」(aññaṃ satthāraṃ uddiseyy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会认可其他老师」(could acknowledge another teacher)。

  「法镜」(dhammādāsotip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法的镜子」(The Mirror of the Dhamma)。

  「四品(MA.181)」,南传作「四轮」(catuparivaṭṭotipi),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四个轮环」(The Four Cycles),并解说,这是指经中「界」、「处」、「缘起」、「可能或不可能」四个项目。

  「从因缘起(MA.181)」,比对《杂阿含296经》,此即「缘生法;缘所生法」(paṭiccasamuppannā dhammā)。

  

《中部115经 多界经》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