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部83经 摩伽提婆经▪P2

  ..续本文上一页,在十四、十五与半月的第八日作布萨。』

  阿难!那时,天帝释召唤战车御车手摩得利:『来!亲爱的摩得利!准备连结千匹骏马的马车后,送尼弥王回弥梯拉那里。』『是的,大人!』阿难!那时,战车御车手摩得利回答天帝释后,准备连结千匹骏马的马车后,送尼弥王回弥梯拉那里。阿难!在那里,尼弥王在婆罗门与屋主、城镇与地方的人们中实行法,在十四、十五与半月的第八日作布萨。

  阿难!那时,经过好几年、好几百年、好几千年,尼弥王召唤理发师:

  『亲爱的理发师!当你看见我的头上长白头发时,那么,请你告诉我。』

  『是的,陛下。』阿难!理发师回答尼弥王。

  阿难!那时,经过好几年、好几百年、好几千年,理发师看见尼弥王的头上长白头发。看见后,对尼弥王这么说:

  『天使出现了,陛下的头上长白发被看见了。』

  『那样的话,亲爱的理发师!以小镊子彻底地拔起白头发后,放在我的手掌上。』

  『是的,陛下。』阿难!理发师回答尼弥王后,以小镊子彻底地拔起白头发,放在尼弥王的手掌上。

  阿难!那时,尼弥王给与理发师最好的村落后,派人召唤长男太子,然后这么说:

  『太子儿!我的天使出现了,头上长白发被看见了,又,我已受用人的诸欲,这是要遍求天之诸欲的时候,来!太子儿!你继承这王位,而我剃除发须后,裹上袈裟衣,然后将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那么,太子儿!当你看见头上长白头发时,那时,给与理发师最好的村落,在王位上善训诫长男太子后,剃除发须后,裹上袈裟衣,然后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你应该使被我设立的这个善的行法转起,不要成为最后一人。太子儿!当存在一对男子时,这样善的行法断绝,则他是他们之中的最后一人。[因此]太子儿!我这么说:「你应该使被我设立的这个善的行法转起,不要成为最后一人。」』

  阿难,那时,尼弥王给与理发师最好的村落,在王位上善训诫长男太子后,就在这摩伽提婆芒果园剃除发须后,裹上袈裟衣,然后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他以与慈俱行之心遍满一方后而住,像这样第二方,像这样第三方,像这样第四方,像这样上下、横向、到处,对一切如对自己,以与慈俱行之心,以广大、以出众、以无量、以无怨恨、以无恶意之心遍满全部世间后而住;以与悲俱行之心……(中略)以与喜悦俱行之心……(中略)以与平静俱行之心遍满一方后而住,像这样第二方,像这样第三方,像这样第四方。像这样,上下、横向、到处,对一切如对自己,以与平静俱行之心,以广大、以出众、以无量、以无怨恨、以无恶意之心遍满全部世间后而住。

  阿难!尼弥王玩了八万四千年儿童游戏,作了八万四千年副王,作了八万四千年国王,就在这摩伽提婆芒果园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行梵行八万四千年,修习四梵住后,以身体的崩解,死后往生梵天世界。

  阿难!尼弥王有儿子名叫葛拉乐若那葛,他不从在家出家,成为非家生活,那善的行法断了,他成为他们之中的最后一人。

  阿难!你会这么想:『那时设立那个善的行法的摩伽提婆王是别人。』但,阿难!不应该这样认为,我是那时的摩伽提婆王,我设立那个善的行法,后来的人们使被我设立的那个善的行法转起。但,阿难!那个善的行法不导向厌、离贪、灭、寂静、证智、正觉、涅槃,只往生梵天世界。但,阿难!现在被我设立的善的行法导向一向厌、离贪、灭、寂静、证智、正觉、涅槃。而,阿难!什么是现在被我设立的善的行法,导向一向厌、离贪、灭、寂静、证智、正觉、涅槃呢?是这八支圣道,即: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阿难!这是现在被我设立的善的行法,导向一向厌、离贪、灭、寂静、证智、正觉、涅槃。阿难!我对你们说:『你们应该使被我设立的这善的行法转起,不要成为最后一人。』阿难!当存在一对男子时,这样善的行法断绝,则他是他们之中的最后一人。[因此]阿难!我对你们这么说:「你们应该使被我设立的这个善的行法转起,不要成为最后一人。」』

  这就是世尊所说,悦意的尊者阿难欢喜世尊所说。

  摩伽提婆经第三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八楞无垢,极好磨治」,MN.123作「八个切割面的、作工细致」(aṭṭhaṃso suparikammakato),参看《中阿含32经》。

  「四种如意之德」(四种成就),参看《中阿含68经》比对。

  「极边」(MA),「边地人」(AA),南传作「最后一人」(antimapuriso),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最后的人」(the last man)。按:「边」(anta)与「最后」(antima)巴利语相近,不知何者为讹。

  「小国王」,南传作「副王」(oparajjaṃ,直译为「副王位」),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副摄政」(vice regent)。

  「身使」(AA),「天使」(天的使者;天的信差),参看《中阿含64经》比对。

  「劫北」,应为「理发师」(kappakaṃ)的音译。

  「善行」,南传作「善的行法」(kalyāṇaṃ vatta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良好的做法」(good practice)。「行法」(vattaṃ),另译为「义务;本分;责任;仪法;德行,禁戒;禁行」。

  「半月的第八(日)」(aṭṭhamiñca pakkhass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两周的第八日」(eighth of the fortnight),并解说,佛陀时代印度的古历,分一年为「寒季、热季、雨季」三季,每季有四个月,分为八个半月(pakkha),第3与第7个半月有14天, 其它为15天,在每个半月里的满月与新月夜晚(第14日或第15日),以及半月形的夜晚(第8天)被认为特别吉祥,在佛教徒中这些日子成为布萨日。在满月与新月夜晚,比丘们诵戒,而在家众则在满月与新月日,加上半月形的第8天,到寺院守八关斋戒,闻法与修定(MN.4, Note.59)。半月形的第8天则称为「小布萨日;小斋戒日」(minor Uposathaṃ, SN.10.5, Note.573)。

  「太子儿」(tāta kumāra),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亲爱的王子」(Dear prince)。

  「当存在一对男子时」(purisayuge vattamāne),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当有两个男人活着;当有两个男人存在」(when there are two men living),并引注释书的解说,一人是持戒比丘心想:「我证不了阿罗汉果」而不努力,另一人是败坏比丘(corrupt bhikkhu)。

  

《中部83经 摩伽提婆经》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