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译经文中部58经/无畏王子经(屋主品[6])(庄春江译)
我听到这样:
有一次,世尊住在王舍城栗鼠饲养处的竹林中。
那时, 无畏王子去见尼干陀若提子。抵达后,向尼干陀若提子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尼干陀若提子对无畏王子这么说:
「来!王子!你去论破沙门乔达摩,你必有这样的好名声传出去:『这么大神通力、这么大威力的沙门乔达摩被无畏王子论破。』」
「但,大德!我如何论破这么大神通力、这么大威力的沙门乔达摩呢?」
「来!王子!你去见沙门乔达摩,抵达后,对沙门乔达摩这么说:『大德!如来会说他人不爱的、不合意的话吗?』王子!如果沙门乔达摩被这么问而这么回答:『王子!如来会说他人不爱的、不合意的话。』你应该对他这么说:『大德!你与任何一般人有何差异?因为,一般人也会说他人不爱的、不合意的话。』但,如果沙门乔达摩被这么问而这么回答:『王子!如来不会说他人不爱的、不合意的话。』你应该对他这么说:『大德!为何提婆达多被你记说:「提婆达多堕恶趣,提婆达多堕地狱,提婆达多持续一劫,提婆达多不可救济。」提婆达多因你的那些话而成为愤怒的、不满意的。』王子!当沙门乔达摩被你问这个两难的问题时,他既不能吐出、也不能咽下,犹如十字铁被附着在男子的喉咙,他既不能吐出、也不能咽下。同样的,王子!当沙门乔达摩被你问这个两难的问题时,他既不能吐出、也不能咽下。」
「是的,大德!」无畏王子回答尼干陀若提子后,起座向尼干陀若提子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
在一旁坐好后,无畏王子看了太阳后,这么想:「今天非论破世尊的时机,明天我将在自己的住处论破世尊。」而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请世尊同意明日我的请食。」
世尊以沈默同意了。
那时,无畏王子知道世尊同意后,起座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离开。
那时,当那夜过后,世尊在午前时穿好衣服后,取钵与僧衣,去无畏王子的住处。抵达后,在设置好的座位坐下。
那时,无畏王子亲手以胜妙的硬食与软食款待与满足世尊。
那时,世尊食用完毕手离钵时,无畏王子取某个低矮坐具后,在一旁坐下。
在一旁坐好后,无畏王子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如来会说他人不爱的、不合意的话吗?」
「王子!在这里,不一向地[回答]。」
「大德!在这里,尼干陀没听过了。」
「王子!为何你这么说:『大德!在这里,尼干陀没听过了。』」
「大德!这里,我去见尼干陀若提子,抵达后,向尼干陀若提子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大德!在一旁坐好后,尼干陀若提子对我这么说:『来!王子!你去论破沙门乔达摩,你必有这样的好名声传出去:「这么大神通力、这么大威力的沙门乔达摩被无畏王子论破。」』大德!当这么说时,我对尼干陀若提子这么说:『但,大德!我如何论破这么大神通力、这么大威力的沙门乔达摩呢?』『来!王子!你去见沙门乔达摩,抵达后,对沙门乔达摩这么说:「大德!如来会说他人不爱的、不合意的话吗?」如果沙门乔达摩被这么问而这么回答:「王子!如来会说他人不爱的、不合意的话。」你应该对他这么说:「大德!你与任何一般人有何差异?因为,一般人也会说他人不爱的、不合意的话。」但,如果沙门乔达摩被这么问而这么回答:「王子!如来不会说他人不爱的、不合意的话。」你应该对他这么说:「大德!为何提婆达多被你记说:『提婆达多堕恶趣,提婆达多堕地狱,提婆达多持续一劫,提婆达多不可救济。』提婆达多因你的那些话而成为愤怒的、不满意的。」王子!当沙门乔达摩被你问这个两难的问题时,他既不能吐出、也不能咽下,犹如十字铁被附着在男子的喉咙,他既不能吐出、也不能咽下。同样的,王子!当沙门乔达摩被你问这个两难的问题时,他既不能吐出、也不能咽下。』」
当时,有一愚钝仰卧的幼儿坐在无畏王子的腿上。那时,世尊对无畏王子这么说:
「王子!你怎么想:如果随着你或奶妈的放逸,这幼儿抓木片或小石入口,你会对他怎么做?」
「大德!我会取出,如果不能立刻取出,会以左手掌握头,然后以右手作屈指钩出,即便有血,那是什么原因呢?大德!我对幼儿有怜愍。」
「王子!同样的,凡如来知道那他人不爱的、不合意的话是不真实的、不如实的、不具利益的者,如来不说那个话;凡如来知道那他人不爱的、不合意的话是真实的、如实的、不具利益的者,如来不说那个话;凡如来知道那他人不爱的、不合意的话是真实的、如实的、具利益的者,在那里,如来是记说那个话的识时机者;凡如来知道那他人爱的、合意的话是不真实的、不如实的、不具利益的者,如来不说那个话;凡如来知道那他人爱的、合意的话是真实的、如实的、不具利益的者,如来不说那个话;凡如来知道那他人爱的、合意的话是真实的、如实的、具利益的者,在那里,如来是记说那个话的识时机者,那是什么原因呢?王子!如来对众生有怜愍。」
「大德!凡这些贤智的剎帝利们、贤智的婆罗门们、贤智的屋主们、贤智的沙门们为作问题后来见如来,然后询问,大德!这先在世尊心中被审虑:『凡他们来见我而这么询问者,当我被这么询问时,我将这么回答。』或者,这(答案)立即在如来心中出现的呢?」
「那样的话,王子!就这情况我要反问你,就依你认为妥当的来回答。王子!你怎么想:你是车子各部分的熟练者吗?」
「是的,大德!我是车子各部分的熟练者。」
「王子!你怎么想:如果他门来见你后,这么问:『车子的这部分叫什么名字?』这会先在你心中被审虑:『凡他们来见我而这么询问者,当我被这么询问时,我将这么回答。』或者,这(答案)会立即出现呢?」
「大德!我是车子各部分称呼的熟练者,车子各部分全被我善知,这(答案)会立即出现于我[心中]。」
「同样的,王子!凡那些贤智的剎帝利们、贤智的婆罗门们、贤智的屋主们、贤智的沙门们为作问题后来见如来,然后询问,这(答案)立即出现于如来[心中],那是什么原因呢?王子!因为,对如来来说,那法界被善通达,以法界被善通达状态而这(答案)立即出现于如来[心中]。」
当这么说时,无畏王子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太伟大了,大德!太伟大了,……(中略)从今天起终生归依。」
无畏王子经第九终了。 汉巴经文比对(庄春江作):
「没听过了」(anassuṃ,解读为an-assuṃ),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失败了;遗漏了」(have lost)。
「为作(后)」(abhisaṅkharitvā,另译为「行作;调配」),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制定」(formulating)。Sister Upalavanna英译为「编造」(concoct)。
「法界」(dhammadhātu),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事情的元素」(That element of things),并引注释书的解说,这是指佛陀全知之智(Buddha”s knowledge of omniscience),并进一步解说,这里的法界,不应与「心的对象」(mind-objects)混淆,也没有大乘「无所不包的宇宙的原则」(an all-embracing cosmic principle)的意涵。